首页 >>  正文

各种典故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各种典故大全

  各种典故大全,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典故是汉语的精华、文明的积淀,文化的瑰宝和智慧的结晶,璀璨夺目,蔚为壮观。以下分享各种典故大全,一起来看看。

  各种典故1

   1、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2、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各种典故2

   1、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意思是,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爆发。

   2、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天地》,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意思是,乐器是有声音的,但是你不去敲打不会鸣响。比喻事物要有外力才能回应

   3、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典故】出自明代刘基《拟连珠》,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甘苦之分,只有尝试过才会知道;天下道路都有平坦坎坷之分,只有自己走过才会明白。

   4、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典故】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叙录》,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意思是,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5、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

  【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诚实》,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意思是,说实在话、办实在事、做实在人,就没有不被人信服的道理。

   6、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典故】出自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意思是,安好枕头,铺好锦被,今夜或许能在梦中趁着月明而渡江过湖,与好友会晤。

   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典故】出自先秦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意思是,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典故】出自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典故】出自《论语》,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10、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典故】出自《论语 系辞》第十二篇,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意思是,孔子说: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顺大道的规范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履守诚信,而思处处合顺于大道的规范,又能崇尚贤能的人,所以犹如从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没有不吉利的了。

   1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意思是,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

   1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典故】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五》,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意思是,常常在有家产的`日子想到今后可能无家产,不要等到破产以后再来回忆当初有家产时的景况。

   14、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

  【典故】出自成吉思汗,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意思是,要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事情终究会成功。

   15、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形容雄才大略,指挥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

  各种典故3

  1、 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 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 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 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 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 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 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 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 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 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 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 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 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 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 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 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 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 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 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 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 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 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 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 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 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 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 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 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 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 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 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 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 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 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 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 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 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 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 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 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 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 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 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 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 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 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 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 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 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 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 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 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 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17619638616古人耕种的典故有哪些?
强倩凤答:炎帝教人们学会了种地、收获,所以他是农业的发明人,是农业神,所以叫“神农”。除了农业,他还教人们灌溉,发明许多的农具,例如斧头、锄头,他还发明了五弦琴,让大家累的时候弹唱娱乐。他还是桑麻、陶器的发明人,指导人们种桑树和麻,然后用蚕丝和麻线织布,做衣服。为了给人们治病,神农还亲自品尝...

17619638616各种典故
强倩凤答:【典故】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意思是,节俭是一种大的德行.奢侈是一种大的罪恶。 1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典故】出自《警世通言·卷二十五》,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意思是,常常在...

17619638616王侯宁有种的典故
强倩凤答:《史记 ·陈涉世家》:“ (陈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见 《汉书·陈胜项藉传》,文字小异。释义用法 公元前209年,陈胜(字涉)、吴广等九百人遣戍渔阳 (今北京密云),在...

17619638616生女儿种香樟的典故
强倩凤答:生女儿种香樟的典故如下:相传,在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婴,父母便会在家中庭院亲手栽一棵香樟树,女儿到了待嫁年龄的时候,十几年前的香樟树苗也长成了大树。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到该家有待嫁的姑娘,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

17619638616芒种的历史典故及民俗民风
强倩凤答:太阳到达黄经75°时叫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一起来看看芒种的历史典故及民俗民风,欢迎查阅! 芒种节气的历史典故 传说 很久以前,在太行深山里挂云山脚下,有个十几户的村庄,西北角有两间茅草房,住着一家,母子二人过日子,儿子叫芒种,二十岁了还没有娶妻,母亲老得头发...

17619638616蓝田种玉的典故
强倩凤答:蓝田种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著名典故,它来源于搜神记一书。这个故事讲述了蓝田地方的一个男子,他在田间种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1、蓝田种玉的起源 蓝田种玉的故事起源于搜神记,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经典故事之一。据记载,在秦代,蓝田地方有一个男子,他非常勤劳,每天都在田间劳作。...

17619638616芒种简介及典故:芒种有送花祭神仪式
强倩凤答:忙籽”。“芒果种子”的到来,预示着农民们开始了田间忙碌的生活。左河水的诗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把天气和农忙描写成“烈日下衣不蔽体,梅雨细雨中柳塘起”。南面毗邻河庄日,河两岸麦收繁忙。"莽的经典:莽种【音】,五月天。都说有一种芒,却有一种谷【曲生】。螳螂。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

17619638616良田种玉的典故
强倩凤答:’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壁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壁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於...

17619638616中国有一个典故,是和种地有关,那个典故叫什么?
强倩凤答:揠苗助长,以及曹操 以发代首。刘备,喜欢仁义道德,曹操喜欢夺取天下读书人

17619638616细说种桑误国,典故?
强倩凤答: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有人称这个故事...


(编辑:罗爱钞)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