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为什么在当前中国要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1
为什么在当前中国要提出文化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出的。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了大跨越,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正在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迫切需要增强我们的文化力量,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迫切需要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奋进力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是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提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一个民族国家若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绝对不是一个强国。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思想上。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出现了多样性、选择性、多变性等一系列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这是我们现在碰到的一个难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我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所以,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因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所以,建设文化强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现代化是我们几代人的追求,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取决于文化的发展。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大批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国人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中表现不文明,留给世人的就是一种不佳形象。这种情况下,怎么让人看到一个大国、强国形象呢?

  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因为我们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但是,血液是要更新的,否则就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造血”,造一个新鲜的血液,给我们这个民族增添新的力量。这个新的力量,归根到底就表现在我们中国人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这是中华民族一个最大的福祉。

补充2楼的解释,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再军事能够保障安全以及一定的海外利益的情况下。说到底还是要拼文化,讲道义。西方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在第三世界犯下了无数的罪行。这对于我们的对外发展是个非常有利的先天条件。而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发展不好,首先带的是国民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带来的后果就是没有创新能力。当年新中国刚成立,残破不堪,百废待兴之时,尚有很多懂技术华人回国建设,为国家安全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如今物质得到了相当的发展,经济实力在世界也是很强大,反而是人才大量外流。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物质方面补全了轻重工的课,但是精神思想方面出现了巨大纰漏,现在是在亡羊补牢。

  为什么说已经到了文化强国的时候了

  人民论坛记者:有专家解读指出,“建文化强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最大亮点。您怎么看待文化强国这一崭新理念和思路?为什么会提出“文化强国”的理念?

  周熙明:把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主题,实际上这是第一次。尽管之前有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还有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但是直接以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发展繁荣作为主题,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央全会的首次。

  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文化强国的时候了。从国内来看,最切近的一个理由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因为文化是一个低耗能、高效益的产业,各地也都在积极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突破点,以期文化产业能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外学者也认为,旧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一方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人类面临一些困境,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都逼着我们转变。所以有人认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文化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时代是以文化来引领的。在过去的经济时代,文化处在幕后,而如今文化已经走到了前台,从配角成为了主角,走到了舞台的中心。我们的党中央站在了世界文明的潮头来看待、探讨未来文化发展趋势,引领未来文化发展的新的道路。

  我对六中全会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的本质性力量有一种深刻的洞察;对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有新的认识;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肩负的文化使命有一种深刻的自觉。我们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保卫者、创新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主导者;这也是对过去我们发展文化、搞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思;对最近一轮将近十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实践,有深刻的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崭新理念和思路。

  实现了这些突破,也就对文化强国有了新的定位

  人民论坛记者: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准备?还需要哪些突破?

  周熙明:如果除开一些细节、一些技术性操作性的问题,从十七大到六中全会,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实现了一些突破,最重要的是对文化的功能有一种崭新的定位。

  一是突破了很长时间以来某些时候对文化功能的狭隘的碎片化的理解,放宽视野看文化,看到文化的各种面相、各种维度。文化不像其他具体的事物,文化就像海风吹拂之下,各种海浪涌起,向着各种可能性的方向绽放。文化不会固定成一种样式,它会不停地自我复制和自我表现,这是文化的本质特性。

  二是突破了表象化和纯功利化的理解的局限,把握了文化的本质性力量。

  三是突破了古典时代和经济时代对文化思考的方式,为未来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四是突破了对传统简单肯定和粗暴否定的一种局限,能够坦然面对传统,进行创新。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祖宗留给我们的资产,我们作为子孙,应坦然接受;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祖宗留给我们的是债务的话,我们也应该父债子还。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文化。

  五是突破原来旧的意识形态、“左”的意识形态留给我们的一些有害的思维方式,真正为未来新的一轮解放思想开辟道路。比如说一种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斗争思维方式,这是要突破的;还有一种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不管是娱乐的还是文学艺术的,统统都把政治的标准放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还有把重要的东西变成唯一的东西的思维方式,我们也在突破;还有就是重理轻情,我们总是在说道理,过分关注生活中真假对错的东西,而过少地关注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这个我们也有所突破;还有就是重主义轻生活,以前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主义在先,而不是以生活实践为根本。共产党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生活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当我们对以上这些都有所突破的时候,我们也就对文化发展有了崭新的定位,再也不把文化看成是一种经济工具、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而是正如联合国上世纪80年代所说的,“文化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评价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的指标。”

  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是一种创新

  人民论坛记者:本次六中全会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您认为在考评文化发展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

  周熙明: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是一种约束机制、一种制度安排。有一种硬性的考评机制的话,就必然会促使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认真地、均衡地考虑文化的发展,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物质上、生活上的改善,也要考虑精神生活的改善,两方面均衡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文化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趋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和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和当下,进入本质、普遍和久远,是人类的意义之源、力量之源和秩序之源。从长远、本质、普遍看,文化无坚不摧,从当下、个别、现象看文化又极其脆弱。以自由为灵魂,以追问探索为动力,以保障提升生命为依归,文化发展具有渐进性、非爆发性;文化的存在具有弥散性、附着性、自相缠绕性;文化评价基本坐标的价值具有中立性。文化是道和器的结合,有其物的一面。任何精美的文化总要弥散性地承载于物之上。文化也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描写和描述,这是可以考评的。当然,真正关乎精神、道德、信仰、价值的东西,不大像经济数据那么明确,考评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既有弹性、也能够大致判断是非的标准。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开始,至于细节上的操作,怎么样准确评价文化发展上的功与过,还有待我们探索。

  人民论坛记者:当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着手?

  周熙明: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采访整理)

中国没有坏人,中国没有安全问题,。happy到中国,。中国的坏人都是演员,职业特务,超级卧底,米西米西,。


19733812266为什么在当前中国要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
苍彪哪答:我们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保卫者、创新者,也是先进文化的主导者;这也是对过去我们发展文化、搞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思;对最近一轮将近十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实践,有深刻的总结。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崭新理念和思路。 实现了这些突破,也就对文化强国有了新的定...

19733812266为什么在当前中国要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苍彪哪答:说到底还是要拼文化,讲道义。西方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在第三世界犯下了无数的罪行。这对于我们的对外发展是个非常有利的先天条件。而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发展不好,首先带的是国民没有自信,没有自信带来的后果就是没有创新能力。当年新中国刚成立,残破不堪,百废待兴之时,尚有...

19733812266...十七届六中全会为什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苍彪哪答: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神圣的历史使命,一定要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始...

19733812266为什么在当前中国要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
苍彪哪答:因为要为经济强国和经济强国做铺垫啊

19733812266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什么的战略任务
苍彪哪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我国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就是要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9733812266建设文化强国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苍彪哪答:1. 文化强国战略是在2011年提出的,具体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提出的。2. 该战略的核心文件是在2011年10月18日通过的,这一文件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

19733812266说说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性
苍彪哪答:其次,当代大学生应在大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应成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脊梁,通过创新将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保持思想独立性,坚定地学习文化知识,认识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再次,要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网络媒体应保持高洁的精神追求,以文化强国战略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

19733812266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苍彪哪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实事求是.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③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加强文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9733812266文化强国战略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苍彪哪答:是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

19733812266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苍彪哪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


(编辑:印溥所)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