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醉翁亭记的写作技巧有什么特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说一说醉翁亭记的写作特点。。。谢谢

《醉翁亭记》

一、写作特点

本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句法骈散相杂,语词虚实相间;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二、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一段并没有直接写醉翁亭,而是运用移步换景,层层缩小的写法。作者先从大处远处落笔,写“环滁皆山也”,这是站在滁州城环视所见。接着作者牵着读者的视线“望” “林壑尤美”的西南诸峰。然后,作者又带着你来到“蔚然而深秀”的琅玡山,这时景物越来越清晰,离醉翁亭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山行六七里”,便到达酿泉,最后作者让读者将目光聚焦到了醉翁亭上。这种写法既交代周围的环境,又使得景物具有了层次感。

《醉翁亭记》是写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知州时的事情。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欧阳修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平庸的诗风。主张文以明道,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主张文以致用,反对“舍近取远”,强调文道结合,二者并重,提介平易自然之文,反对浮艳华靡的文风。
文徵明是我国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始于汉末三国魏晋之际。在印刷文字还不方便的时代,通行的正式郑重文书都需要以小楷书写。
《醉翁亭记》

  一、《醉翁亭记》写作上显著特点(环境)和(人物心情)自结合。如下:
  1.开头简练的写出:“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都是山,没一一点出是什么山,节省文笔。
  2.没直接道出“醉翁亭”,而是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最后定位醉翁亭。就像介绍一个人一样,先交代你是**省**市**县**乡**村的,最后点出人名。这样写不仅起到逐层搜索,锁定目标的效果,而在不经意间向读者展现了滁州的美景。
  3.全方位描写景色: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分层次对景色描写。
  早晨---日出而林霏开
  晚上---云归而岩穴瞑
  春天---野芳发而幽香
  夏天---佳木秀而繁荫
  秋天---风霜高洁
  冬天---水落而石出
  在写四季景色时,考虑空间的差别,给人以立体感觉。春天---地表面景色,夏天---地表以上景色,秋天---天空景色,冬天---地平线下景色,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这样写,显得大自然更复杂、多变、广阔、多姿、生动、繁盛,而起到诗画合一的效果。
  4.作者不仅写自己乐,而写宾客乐、从人乐,民乐,禽鸟乐,并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5.语言精炼形象,如:“林壑优美”、“蔚然深秀”、“歌于途”、“休于树”、“呼”、“应”、“伛偻提携”等,使文章的品位更高。
  6.全篇用了二十一个“也”、二十四个“而”,作为句中成分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形成本文特有的风格和艺术效果。
  7.文章不长,而涉及的人、物却很多:山、峰、泉、亭、僧、酒、山水、日出、林霏、云归、岩穴、野芳、佳木、风、霜、水落、石出、溪、鱼、山肴、野簌、丝竹、觥、筹、树林、禽鸟。涉及的人:智仙、行者、负者、滁人、从人、宾客。让读者无孤独、寂寞之感。
  8.富有音乐感,虽不是诗、不是词,其平仄变化、音乐旋律胜于诗词,如: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 |—||——, ———|。全篇比比皆是。

  二、附原文:
  醉翁亭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人,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忠。

  四、后人评鉴:

  【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咏,家至户到,当时为之纸贵。----宋.朱弁

  一路逐笔缓写,略不使气之文。 --- 清.金圣叹

  与民同乐,是其命意处,看它叙次,何等潇洒。 --- 清.储欣

  乃遂成一蹊径,然其中有画工所不能到处。 ---清.储欣

  文中之画,昔人就读此文谓如游幽泉遂石,入一层才见一层,路不穷,兴亦不穷,读已,令人神骨翛然常往矣,此是文章中洞天也。 ---明.茅坤

  
  

  

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文章先写到亭子的远景,因为亭子所在是琅岈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姿态,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写翼自做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而借释停名来直抒作者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奠定了全文抒情基调.以下从两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情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这和平生活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选我的吧


13161424239说一说醉翁亭记的写作特点谢谢
匡马响答:醉翁亭记的写作特点如下: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2、写景、叙事、抒情之间紧密结合;3、句法骈散相杂,语词虚实相间,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4、运用移步换景,层层缩小的写作手法;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3161424239醉翁亭记的写作技巧有什么特点
匡马响答:一、《醉翁亭记》写作上显著特点(环境)和(人物心情)自结合。如下:1.开头简练的写出:“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都是山,没一一点出是什么山,节省文笔。2.没直接道出“醉翁亭”,而是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最后定位醉翁亭。就像介绍一个人一样,先交代你是**省*...

13161424239醉翁亭记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是什么?
匡马响答: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二、本文写景上的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

13161424239《醉翁亭记》结构特点
匡马响答:文章结构精巧,别出机杼,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一、 金线串珠,形散神聚《醉翁亭记》内容初看似乎很散,时而写林壑尤美;时而写晦明变化,四时之景;时而写游人不绝,觥筹交错;时而写人影散乱,鸟鸣林间。真是取材自由,不拘一格,纵横驰骋,运笔从容。但是文章尽管天上地下,高山流水,芳草...

13161424239说一说醉翁亭记的写作特点。。。谢谢
匡马响答:《醉翁亭记》一、写作特点 本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写景、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句法骈散相杂,语词虚实相间;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

13161424239《醉翁亭记》一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
匡马响答: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

13161424239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哪些写作特点?
匡马响答: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小楷作为楷书的一种,始于汉末三国魏晋之际。在印刷文字还不方便的时代,通行的正式郑重文书都需要以小楷书写。《醉翁亭记》

13161424239醉翁亭记写作特色
匡马响答:开头简练。全方位描写景色,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分层次对景色描写。在写四季景色时,考虑空间的差别,给人以立体感觉,作者不仅写自己乐,而写宾客乐、从人乐,民乐,禽鸟乐,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语言精炼形象。富有音乐感,虽不是诗、不是词,其平仄变化、音乐旋律胜于诗词。醉翁亭记赏析 把自己...

13161424239醉翁亭记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匡马响答:《醉翁亭记》大量地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写景和抒情的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

13161424239醉翁亭记的文学常识
匡马响答:1、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第一段 交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做亭者及命名原因,写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引出“乐”字,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第二段 ...


(编辑:禄幸奖)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