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寓言故事《画饼充饥》讲了什么道理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0
画饼充饥讲了一件什么寓言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着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

扩展资料:
出处《后汉书·卢毓传》,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注释: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
成语“画饼充饥”是指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汉字】画饼充饥
【读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释】充饥:解除饥饿;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
【近义词】望梅止渴、指雁为羹、无济于事
【反义词】名副其实
【谜语】饼干图
【英文】feed on illusions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画饼充饥

解 释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

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于是他受到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成语解释

  充饥:解除饥饿;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画的意思就是用一个物体来表示另一个物体,充饥就是用一个你有的当做是你想要而又没有的。

  画饼充饥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画饼充饥相关故事

  话说, 乾隆皇帝早朝已罢,群臣纷纷散去,乾隆独把 刘墉留下,对他说:“今日无事,我想和刘爱卿到正阳门以观街景。”君臣说罢,换了朝服, 轻装简从,登上了正阳门。时值初秋,天高云淡,鸽铃阵阵,不远处人流熙熙攘攘。乾隆一笑, 计上心来:“刘爱卿,听说你读书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你看看下边的人,来来去去,你能数得过来有多少人吗?”刘庸稍加思索后答道:“依臣看,城下来去人虽多,只用二字便可概括。”乾隆捻须问道:“哪二字?”刘庸答:“名利。”乾隆听罢,抚掌笑道:“爱卿可比齐之宴婴也!”

  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它却说明了:人的生存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因此 刘墉把熙熙攘攘的人群归纳为只有名、利二人,他的这种见解乾隆皇帝是接受的,然而在历史上也有淡泊名利的人物,那可能就是 陶渊明了。东晋时代的陶渊明虽然诗文具佳,但是官做的并不大,仅是个蓬泽县的小县令。一日,他正在读书,有人通知他:上级到蓬泽县视察,请他去迎候。陶渊明久闻这位上司为官不正,不愿曲意奉承,可又不能不去。于是,他穿着便服去迎候。县衙的人提醒他:“迎候上差须穿朝服。”陶渊明闻之,勃然变色,嘴里 嘟嘟囔囔地说:“哪有那么多的 繁文缛节?为了这五斗米的 官俸,还得伺候为官不正的人,我不干了!”于是,弃官回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安闲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他忽然悟到:如果我没有做官的经历,意味着我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家无斗室可居,外无富有之亲眷,而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挑担之能,饭从何来?衣从何来?穷困潦倒,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吗?

  有知识的人,尤其是诗人都富于幻想,现实中的生活:战乱、民不聊生,教育了陶渊明,明白了他原来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为了补救、为了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他创作了那篇脍炙人口的《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这篇文章之所以千百年来,长诵不衰,不只是他的文辞华美,而是还因为作者的想象力正是普通人梦境当中追求的生活。当然,这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和‘画饼充饥’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能起到精神医疗的作用。

  呜呼:

  “世人羞言名和利,画饼如何能充饥?

  清高也要有限度,甘为民众做嫁衣。”

上一篇
|
下一篇
收藏

复制链接

相关推荐
奇幻类中国神话好看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10-17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15278456462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和道理
空媚飞答:画饼充饥的道理 一个人光是有名气,如果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什么真的本事,就难以对国家做出什么重大的贡献,好比一个画在地上的饼,既不能吃,也不能填饱肚子,只有真实的食物才能填饱肚子。读书也是如此,自己如果不踏踏实实,好好学习,却幻想着自己一鸣惊人,被人瞧得起,那往往只会是一...

15278456462读了画饼充饥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空媚飞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能动的调节身体.画饼能解一会儿饥,没有吃的一样会饿死。画饼充饥——白欢喜;自欺欺人;自己哄自己 ,画一万个饼也没用!做事情要找对正确的方法,不然事倍功半,很难成功。希望能帮到你。

15278456462“画饼充饥”出自什么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空媚飞答:【道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能动的调节身体。画饼能解一会儿饥,没有吃的一样会饿死这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和‘画饼充饥’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能起到精神医疗的作用。不能起到实际性的解决问题的作用,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

15278456462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有哪些启示
空媚飞答: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1、画饼充饥讲的是三国时期魏国一个有才干的人卢毓的故事,魏明帝为了让大家像卢毓学习脚踏实地干实事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名声,说人的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是只能看不能吃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吧。2、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卢毓的人,在他小的时候...

15278456462画饼充饥的故事简短
空媚飞答:“画饼充饥”成语的本义是指只有虚名而没有实际内容的东西。它后来也被用来形容人们通过幻想来安慰自己。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它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应被表面的虚幻所迷惑,而应追求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事物。与“画饼充饥”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望梅止渴”,都强调了面对现实...

15278456462画饼充饥寓言故事概括20字左右
空媚飞答:文帝采纳了卢毓的建议,下令制定考试法,结合推荐和考试来选拔人才,受到人们的赞誉。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单凭空想或虚名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采取实际措施。例如,公司在改革时不能只空谈,而应提出并实施可行的方案。这个成语“画饼充饥”后来被用来形容用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15278456462画饼充饥故事简短内容
空媚飞答:【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用空想来安慰。【近义词】望梅止渴、无济于事 【反义词】名副其实 【灯谜】饼干图 【英文】feed on illusions 【成语举例】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明·汤显祖《牡丹亭·毁瓜》第十六出 【成语造句】◎ 赵丹...

15278456462画饼充饥的故事是什么 画饼充饥的解释
空媚飞答:1、“画饼充饥”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讲的是魏明帝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选拔人才不要单凭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后用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欺骗别人。2、“画饼充饥”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

15278456462文言文《画饼充饥》的寓意是什么?
空媚飞答:文言文《画饼充饥》的寓意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尔。选举莫取有名,如画地做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

15278456462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
空媚飞答: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道理: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


(编辑:柴蚂超)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