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寺庙的供养佛祖的教堂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台湾最著名的佛教寺庙 或最大的佛教寺庙

台湾的四大丛林
  台湾的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多元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广泛的信徒。
  据说,信众最多的是道教,也就是信奉保佑出海平安的天后妈祖,这对于身居海岛、世代与海相接的台湾人来说,当然是很好理解的。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徒,近年来似乎有增多的趋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金碧辉煌的佛寺和妈祖庙之间,不时也能看到高悬十字的尖顶教堂。而台湾的佛教,不仅信众少于道教,历史也不及道教悠久。当然,实际上很多人既信仰道教,同时也信仰佛教。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众多高僧的弘法,几十年来台湾的佛教有了长足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丛林”,即:证严上人的慈济功德会;星云大师的佛光山;圣严法师的法鼓山;惟觉老和尚的中台禅寺。
  这四大丛林,几乎都有庞大的僧侣组织和百万信徒、广袤的庙宇和巨额的资产,还兴办了学校、医院,并拥有自己的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在岛内和两岸三地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大丛林,就其在台湾的地域分布而言,恰好南、北、中、东各一。法鼓山在台北县,位于台湾北部;中台禅寺在台中的南投县,即台湾中部;佛光山在高雄县,号称“台南佛都”;慈济在花莲县,居台湾东部。当然,每大丛林在台湾各地乃至海外还有各自的分支机构。就其承继祖庭与弘法方式而言,四大丛林既各有所宗、各具特色,又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弘扬“人间佛教”,也就是推动佛教面向人间,服务社会。
  一
  证严上人是一位瘦弱而坚强的女性,也是四大丛林中唯一一位比丘尼佛教领袖。她出生于台中一个富裕家庭,因父母多病,自幼出入寺庙,为父母消灾祈福。25岁自行剃度出家,后皈依印顺长老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于1966年在花莲县创办“慈济功德会”。从最初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到今天募集的上百亿善款,从最初只有30多个信徒到现在的400万会员,从最初花莲起步到如今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证严上人和慈济人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他们奉行“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宗旨,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慈济人的身影。慈济的慈善志业,涉及到赈灾、环保、骨髓捐赠、干细胞移植等多个方面,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如非洲、阿富汗、科索沃,当然也包括中国大陆,特别是在2003年SARS(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在台湾,我们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慈济义工在为各种善事忙碌,他们中有老板、富商、官员、明星、妇女、学生,不同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的人,纷纷投身于慈济事业中。据说,台湾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或多或少参加过慈济教育、文化、医疗、慈善的事业和活动。因此,慈济以其非凡的慈善业绩,于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善基金会”的名义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证严上人也被誉为“东方特蕾莎”,多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有人则干脆称之为“人间观世音菩萨”。
  二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已于2009年2月圆寂。马英九等台湾政要亲往吊唁,马英九作为法师的弟子,还亲手安放了师父的舍利函下葬。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均发去唁电,足见圣严法师在台湾佛教界的地位。圣严法师是江苏南通人,14岁在家乡狼山广教寺出家,后从军到了台湾,曾任国民党军情人员。1960年退役后再入佛门,并到日本求学获得博士学位。圣严法师学成后,回到台湾师承农禅寺东初老人,1977年老人圆寂后接掌佛门事务,1989年在台北县金山乡购地创建法鼓山。圣严法师是台湾少有的“博士”僧、学问僧,对佛学有极为精深的研究,是一位大学者、作家、教育家。他一生用中、日、英三种文字写下了百余种著作,如《正信的佛教》、《戒律学纲要》、《禅修指引》、《放下的幸福》、《智慧人生书》、《美好的晚年》等都是台湾长盛不衰的畅销书。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主张以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推动全面教育,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佛教学院、僧伽大学、法鼓大学等院校,又担任台湾多所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发起“心灵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等社会运动,影响相当广泛。因而,他被誉为“全体台湾人的精神支柱”。
  三
  以上两大丛林,可惜在台期间我无缘拜访其大本营,而佛光山与中台禅寺则有幸结缘,更有切身的感受。
  先说说中台禅寺。中台禅寺位于台中南投县埔里镇,与日月潭邻近,仅20分钟的车程。也许因为这一关系,中台禅寺成了来台必去的旅游景点。也许与日月潭没有多大关系,完全是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吸引了广大游客。
  我们从台中市出发,大约一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中台禅寺。远远地望去,禅寺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建筑极为雄伟壮丽,为台湾著名设计师李祖原居士,也就是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设计。他设计之前遍访世界各大寺庙和教堂,以吸取所长和激发灵感。惟觉老和尚亲自主持,历时10年,耗资40亿台币,于2001年9月1日禅寺正式落成开光启用。中台禅寺建成后却褒贬不一,赞扬者认为其突破了一般寺庙的格局,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反对者则以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但不管怎样,其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弘阔,用料之考究,设备之先进,都令人叹为观止,无怪乎人们要冠以“五星级”寺庙的雅号。
  这里没有一般寺庙的山门,我们在寺前下车,顺一坡道拾级而上,颇似西藏布达拉宫。进门后受到寺方接待,副住持见尊法师在会客室与我们交谈、品茗,安排一比丘尼陪同参观。在一层大殿,我们看到高大无比的四大天王,感觉比古埃及神庙的神像还要壮观。二层是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据说是由印度的红花岗岩雕琢而成。从二层我们直接乘电梯到达16层,由上而下参观。无论是佛殿还是禅堂,都清雅敞亮,美轮美奂,没有普通寺庙那种香烟缭绕、嘈杂拥塞的感觉。整个寺庙不设香案,不点香火,佛像前敬献的是鲜花睡莲,完全符合当下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我以为这样的礼佛方式实在值得推广。
  参观禅寺一个多小时,接着再去参观禅寺的博物馆。当时正逢浙江省博物馆有关阿育王塔(即雷峰塔)的专题文物展在此借展,这是难得一见的。我们先参观了这个专题展,再看禅寺常设展。中台禅寺自身收藏的文物,大都与佛事相关,按照材质的不同(如铜、铁、木、石、纸、帛等)分类展示,颇多珍品。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比丘尼,有博士学位,亲自为我们讲解。就其设施和展示手段而言,即使与普通公共博物馆相比也毫不逊色,堪称一流。
  参观结束后,回想见尊法师在接待我们时提到惟觉老和尚提出的佛教“五化”,即科学化、艺术化、生活化、教育化、学术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佛教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到了中台禅寺一定能得到某些真谛。这的确是一座与时俱进的丛林(自注:“与时俱进”是陪同的比丘尼一路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佛教现代化在这里可以说达到了极致,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即此一端其功亦伟矣。
  惟觉老和尚是四川营山人,多年来一直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早年提出“三通”论:“两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台先通。”前些年岛内“台独”分子搞所谓“公投”,惟觉老和尚坚决反对这种分裂国家的行径,呼吁“绝对不领公投票”。近年来,选送了多位中台禅寺的年轻法师到四川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今年他不顾80多岁的高龄,还专程来大陆参观了上海世博会。
  四
  最后说说佛光山。佛光山位于高雄县与屏东县的界河高屏溪北岸,原本是一座荒山,星云大师于1967年购得此地,率领众徒披荆斩棘,苦心经营几十年,现已成为绿树成荫、殿宇相接、气象万千的佛教圣地。
  星云大师是佛光山的开山宗主,在台湾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不仅如此,他把佛教事业发展到全世界,是一位极有国际声望的高僧大德。但通过几次接触和交谈,感到大师其实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谈吐幽默的智者。
  与星云大师结缘,要感谢我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先生。他早年通过赵朴老拜会了星云大师,后来又在大师创办的佛光大学任教,因而与大师十分熟悉。我们第一次与星云大师见面是在台中别院(佛光山在台湾各大城市都设有这样的分支机构),大师一连讲了几个机智幽默、寓意深刻的笑话,令人捧腹。随后不久,我和田青应邀参加在台北别院举办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开幕式,与大师交谈,得知大师与家父同年(1927年生人),更有了亲近之感。大约半年后,我与田青竭力推动,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大师亲临现场讲话,并到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在京期间,我陪同大师,对大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星云大师是江苏江都人,12岁在南京栖霞山出家,后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历尽艰辛。创建佛光山后,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创办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12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普门、均头等完全中、小学,美国西来、台湾佛光、南华及澳洲南天等大学,实现了自己“佛光普照五大洲”的宏愿,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佛教大业。
  大师著作等身,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据大师告诉我,他青年时代从事过文学创作,写过小说、剧本,主编过杂志,因此大师的著作,无论是宣扬佛法还是劝导善行的书籍,都明白晓畅,引人入胜。这是我拜读了大师相赠的几部著作之后的一点感受。
  星云大师早在58岁的时候,就极为明智地退出了佛光山住持事务。但是,在大师制定的一套科学而严密的制度下,佛光山的事业依然蓬勃发展。在佛光山,佛光缘美术馆总馆长如常法师陪同我们参观了禅堂、寮房、书店、大佛城、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美术馆、宗史馆……无处不感受到大师的精神和魅力。最后,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佛陀纪念馆,这是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繁忙的建筑工地,预示着佛光山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王能宪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即便是佛弟子中能正信佛法的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迷失状态。而人们更愿意将自己摆放在信仰一个简单的词汇中实现自己所认为的价值。事实上这个价值在佛教中的意义几乎等于零。也就是说是没意义的价值。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
我摘录一篇 寺庙介绍跟大家分享:
◆ 寺院殿堂佛像释名一般为
三门殿 天王殿 大雄宝殿 观音殿 地藏殿 伽蓝殿 祖师殿 罗汉堂 诸菩萨像
摘自中华佛教在线

【三门殿】(山门殿)
  两大金刚 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图)。也有写作山门殿的。古来寺院有许多院落,其中房舍称堂或者寮,自宋崇宁二年(1103)以孔子庙为大成殿,于是佛寺建筑院称堂寮之外,其主体部分也称某某殿。佛寺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是没有这种名称的。
【天王殿】
这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四大天王东方天王名为‘提多罗吒’,此云持国,能护持国土,领毗舍阇(此云颠狂鬼)、乾闼婆(此云香阴)神将,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所以此天王手中持琵琶以作标帜,护东方弗提婆(此云胜)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此云增长),能令他人善根增长,所以手中持剑,领鸠槃荼(此云雍形鬼)、薜荔(此云饿鬼)神,护南阎浮提(此云胜金)洲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此云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领诸龙及富单那(此云臭饿鬼),所以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此云牛货)洲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此云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表福德之义,护北郁单越(此云胜处)洲人(见《长阿含经》卷一二《大会经》)。世俗称为四大金刚,这也是《封神演义》中的戏言,金刚与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流传一万年。其后世界道德逐步提高,不再须要佛教,佛教便自行消亡了。再过八百余万年后,弥勒菩萨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见《增一阿含经》、《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也有把布袋和尚塑像,称作弥勒菩萨的。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名‘契此’,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
韦驮天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诸出家人(见《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驮天像,又和佛经中所说韦驮天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式。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旃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与愿印’,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
  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的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众生的佛身。
三世佛又有的大殿中也是三尊佛,却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成中国语是无量寿),结跏趺坐,双手垒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三世佛旁边有的各有二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
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是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正中是现在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卢舍那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卢舍那佛。卢舍那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卢舍那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是根据《梵网经》(卷下)所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这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接引佛净土宗的寺院中,可以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接引佛,这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像。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莲台。
五方佛在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右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这五佛,根据密宗的理论是综合说明佛的意义。
十八罗汉一般寺院的大殿两侧多奉有十八罗汉像。这是因为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其名字是:(一)宾度罗跋罗惰阇, (二)迦诺迦迦伐蹉, (三)迦诺迦跋厘惰阇, (四)苏频陀, (五)诺距罗, (六)跋陀罗, (七)迦理迦, (八)伐阇罗弗多罗, (九)戍博迦, (十)半托迦, (十一)罗怙罗, (十二)那迦犀那, (十三)因揭陀, (十四)伐那婆斯, (十五)阿氏多, (十六)注荼半托迦(见《法住记》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五代以后或加上《法住记》的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因果识见颂》作者摩拿罗多二人,成为十八罗汉;或错将第一尊宾度罗跋罗惰阇分为二人,加上难提密多罗(庆友),而作为十八罗汉的。到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后,影响越来越大。十八罗汉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庙中则比较常见,一般塑在大雄宝殿中,作为释佛或“竖三世佛”的环卫存在。
现在流传的十八罗汉因添加两罗汉不同也有数个版本,根据明清官窑瓷绘画中所用的十八罗汉图看,基本为如下成员。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欢喜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三大士】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
  海岛观音一般是在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四周依《法华经•普门品》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出《华严经•入法界品》)和龙女(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
【观音殿】
  又名大悲坛。观世音菩萨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后来简称观音菩萨,他的形象有多种不同。一是圣观音像,就一首二臂,结跏趺坐,手中或持莲花或结定印的尊严像,天冠中有阿弥陀佛像。又有‘自在观音像’,就是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像两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为龙女,因为《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说有龙女成佛的故事,而观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龙女拜观音’的传说。童子即善财童子,因《华严经》中说善财童子为求佛法,参谒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曾谒观世音菩萨而得到教益。
  十一面观音一瞋面,化恶有情;二慈面,化善有情;三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九面上有一暴笑面,是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乐方能无懈而成就。最上有一佛面,是表示以上一切总为成佛的方便。
  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佛,那是错误的。千手表护持众生,千眼表观照世间,都是大悲的表现。主要有四十二臂:(1)手下伸、掌向上,名施无畏手,除一切众生怖畏;(2)持日手,救眼暗无光者;(3)持月手、救患热病令清凉;(4)宝手,为众官位者;(5)宝箭手,令善友早相遇;(6)净瓶手,为求生梵天者;(7)杨枝手,除种种病难;(8)白拂手,除一切恶障;(9)宝瓶手,为调和眷属;(10)盾牌手,辟一切恶兽;(11)钺斧手,除一切王难;(12)髑髅宝杖手,役使一切鬼神;(13)数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14)宝剑手,降伏一切鬼神;(15)金刚杵手,摧伏一切怨敌;(16)铁钩手,能令龙王拥护;(17)锡杖手,慈悲覆护一切众生;(18)白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19)青莲花手,为生十方净土;(20)紫莲花手,能见十方诸佛;(21)红莲花手,能令生天;(22)宝镜手,成就大智慧;(23)宝印手,成就大辩才;(24)顶上化佛手(二手),为得诸佛摩顶授记;(25)合掌手(二手),令一切人及鬼神爱敬;(26)宝箧手,能得土中伏藏;(27)五色云手,令速成佛道;(28)宝戟手,能辟除怨贼;(29)宝螺手,号召天神;(30)如意宝珠手,能令富饶;(31)绢索手,令得安稳;(32)宝钵手,令身体安稳;(33)玉环手,令得仆役;(34)宝铎手,令得上妙音声;(35)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36)化佛手,生生不离佛;(37)化宫殿手,生生在佛宫殿中,不受胎生;(38)宝经手,令博学多闻;(39)金刚轮手,直至成佛终不退转;(40)蒲桃手,令稼谷丰收。以上是经中所说。一般再加麦穗手、羯磨轮手、宝矛手、宝锤手成四十八臂。
四十八臂观音就前边的千手观音像,略去千手便是四十八臂观音。一般千手观音是立像,而四十八臂观音是坐像。当然,千臂也好,四十八臂也好,都应当看作是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无穷悲愿的具体化,不必拘泥于事相。
【地藏殿】
地藏菩萨这也是大乘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形象一般是结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爱护众生,也表戒修精严;右手持如意宝珠,表满众生的愿。也有的是立像的。又有在像两旁侍立一比丘、一长者像的。这是因为在唐代有一位新罗(现在朝鲜)王子出家名金地藏,来到我国安徽九华山,受到当地闵长者的供养。闵长者的儿子从他出家,法名道明。后人便称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闵长者父子成为地藏的协侍,而九华山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之地。

一般叫大雄宝殿;也有叫祖师殿;

大雄宝殿?


17894206420佛教寺庙的供养佛祖的教堂是什么
乜虹孔答:接引佛净土宗的寺院中,可以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接引佛,这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像。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莲台。五方佛在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右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

17894206420教堂与寺庙的区别(包括作用?
乜虹孔答:世界现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圣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寺庙是佛寺的通称,是佛教徒的居所和举行佛事的场所。

17894206420佛教的寺庙叫什么?
乜虹孔答:基督教:大教堂。基督教的教堂都设有十字架,耶稣为救世人钉死在十字架。米兰大教堂是、圣彼得堡大教堂都是其中代表作。佛教:佛寺。佛教传人中国初期,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的模式,寺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而一般建筑如斋堂、僧房等,又参照我国民用住宅的格式兴建。从整体上看,中国佛寺基本上采...

17894206420教堂是什么的?
乜虹孔答:教堂,一般指的是基督教堂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礼拜堂等。教堂是属于建筑物的类别,为了要记念耶稣的死与复活

17894206420寺、庙、观、庵、教堂有什么区别?
乜虹孔答:一般来说,寺是僧人修炼生活的住所,庙是祭拜鬼神和敕封文人武士的场所,观是道士修炼居住的道教建筑,庵是佛教尼姑居住修持的庵堂,教堂则是西方宗教人士修行礼拜之处,这就是寺、庙、观、庵、教堂的区别。寺我国最初“寺”的意思,指的是朝廷的一些侍卫人员,这些侍卫所居住的官署就被称为...

17894206420修道院是修什么道,和教堂,清真寺,道观,寺庙有什么区别?
乜虹孔答:修道院是好像指西方天主教,教堂信耶稣念圣经,清真寺信真主念古兰经,道观信奉三清,念北斗经等,寺庙信佛,念地藏经等。

17894206420三大宗教的建筑物特点是什么?还有从事宗教活动人员 的称谓?
乜虹孔答:殿呢就是供奉佛的了,堂是给僧侣参禅的地方、有点像教室吧,阁即“藏经阁”、有点书房的意思~哈哈。说多了,中国佛教建筑物就是庭院式,在建庙宇的时候,风水学会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依次分布这3个单位的各个是寺院~~总之呢,就是寺庙,具体什么特色还得根据各地特色。不信你去印度和日本看看,...

17894206420北京宗教寺庙宫观教堂一览,蔚为大观
乜虹孔答:北京地区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 历史 、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整个城区,现存著名的宗教场所有法源寺、潭柘寺、雍和宫、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白云观、牛街礼拜寺、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缸瓦市教堂、...

17894206420有一处教堂像寺庙一样是哪里的教堂
乜虹孔答:结果这尊“观音玛利亚”帮助了许多基督教及天主教信仰者保持其信仰。于佛教,这尊“观音玛利亚”则被称之为“玛利亚观音”。这就是佛菩萨无我的智慧,当面对供养、礼拜时,让给别人没有关系,而面对到侮辱、践踏、吐痰时,则自己承担起来,这种“恶事向自己,好事予他人”的精神,就是佛菩萨的心行。

17894206420去寺庙可以去教堂吗现在
乜虹孔答:去寺庙可以去教堂的现在。寺庙和教堂本身就不冲突,只是所信仰的不一样,寺庙信仰如来佛,教堂信仰基督教。


(编辑:鬱霞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