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刚学到差分放大电路,想问下单端输入与双端输入的差别。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差分放大电路 为什么双端输入和单端输入性能上是一样的

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入与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是一样的,其交流电路也相同,因此差模输入的性能分析公式这里也适用,由此分析得出双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单输入差分放大电路实际上是差动放大电路的任意输入信号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公式同样适用。根据分析得出单输入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比较两种电路,性能指标完全相同。
计算公式:1、双端输出:Ad(差模电压放大倍数)=Uo/(Ui1-Ui2)=(-β*Rc)/(Rs+rbe)
Ri=2(Rs+rbe);Ro=2Rc;KcmR 很高;
2、单端输出:Ads(差模电压放大倍数)=1/2Ad;
Ri=2(Rs+rbe);Ro=Rc;KcmR 较高;

扩展资料
差分放大电路的作用:
当今世界之所以能称之为智能化的时代,是由于各种智能化的设备得到了普及,而这些智能化设备之所以能够智能化,离不开功能各异的各种传感器。
而这些传感器所采集到的电信号一般都很微弱,同时这些微弱的电信号往往不是周期性的,所以对这些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时,需要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所谓直接耦合即输入信号引入放大电路及放大电路与其负载的连接都是靠导线直接连接,因此直接耦合连接方式有很好的低频特性同时又很容易做成集成电路。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虽然有以上几大优势,但普通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现象,所谓“零点漂移”,就是当输入信号为零时面输入信号不为零。
差分放大电路是一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差分电路本身具有良好的电气对称性,使其对模性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能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现象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虞光楣 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3.2 差动放大电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差分放大电路

两者的主要区别:
若输入的信号线上叠加了频率相同,幅值相同,相位相同的干扰信号(称共模干扰),对于单端输入而言,负端输入已被强行拉到地,电位为0,而正端输入则包含了干扰信号信号,差分输入就包含干扰信号。而双端输入情况下,共模干扰并不影响两个输入端之差值,可以通过双端输入抵消,相当于抑制了共模干扰。

如何区分:
将输入信号的两端分别接到差分放大器的正负输入,就是双端输入,其差分输入电压为输入两根信号线的电压差。如果将连接到负端的一根线同时接到放大器的地,那么就是单端输入。

详情可以参考中国电子DIY之家有关资料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若输入的信号线上叠加了频率相同,幅值相同,相位相同的干扰信号(称共模干扰),对于单端输入而言,负端输入已被强行拉到地,电位为0;

而正端输入则包含了干扰信号信号,差分输入就包含干扰信号。而双端输入情况下,共模干扰并不影响两个输入端之差值,相当于抑制了共模干扰。

接法是这样,但放大对象不一样。双端输入,放大的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值。单端输入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是接地的,如果简单的把这个接地端接到差分放大电路的另外一个输入端,这种电路实质上还是单端输入。

扩展资料: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是两个信号的输入,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为电路有效输入信号,电路的输出是对这两个输入信号之差的放大。

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存在干扰信号,会对两个输入信号产生相同的干扰,通过二者之差,干扰信号的有效输出为零,这就达到了抗共模干扰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差分放大电路



  1、接法是这样,但放大对象不一样。双端输入,放大的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值。单端输入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是接地的,如果简单的把这个接地端接到差分放大电路的另外一个输入端,这种电路实质上还是单端输入。
  双端输入和单端输入真正的差别在于:双端输入时完全是差模信号,而单端输入时,则伴随着共模信号的输入,这个特点也可以用于区分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
  2、单端输入差分电路与原先单端电路的功能是一致的,只是对抗共模干扰、温度漂移的能力得到很大加强。

1、接法是这样,但放大对象不一样。双端输入,放大的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值。单端输入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是接地的,如果简单的把这个接地端接到差分放大电路的另外一个输入端,这种电路实质上还是单端输入。
双端输入和单端输入真正的差别在于:双端输入时完全是差模信号,而单端输入时,则伴随着共模信号的输入,这个特点也可以用于区分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

2、单端输入差分电路与原先单端电路的功能是一致的,只是对抗共模干扰、温度漂移的能力得到很大加强。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若输入的信号线上叠加了频率相同,幅值相同,相位相同的干扰信号(称共模干扰),对于单端输入而言,负端输入已被强行拉到地,电位为0,而正端输入则包含了干扰信号信号,差分输入就包含干扰信号。而双端输入情况下,共模干扰并不影响两个输入端之差值,相当于抑制了共模干扰。

1、接法是这样,但放大对象不一样。双端输入,放大的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值。单端输入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是接地的,如果简单的把这个接地端接到差分放大电路的另外一个输入端,这种电路实质上还是单端输入


15357633340刚学到差分放大电路,想问下单端输入与双端输入的差别。
时新翔答:而正端输入则包含了干扰信号信号,差分输入就包含干扰信号。而双端输入情况下,共模干扰并不影响两个输入端之差值,相当于抑制了共模干扰。接法是这样,但放大对象不一样。双端输入,放大的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值。单端输入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是接地的,如果简单的把这个接地端接到差分放大电路的另外...

15357633340差动放大电路如何进行单端输入
时新翔答:差动放大电路,输入的是差模信号,即一正一负2个电信号。所谓的单端输入就是2个输入端有一个接地,而所加的信号为正信号减去负信号,为原先2端信号绝对值的2倍。模电书上有具体的分析,可以把加信号端看成2的2分之U的叠加,而把接地端看成是一正一副的2分之U叠加,约去两边相同的2分之U的正...

15357633340差分放大电路中,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两种输出值是否相同?为什么?_百度...
时新翔答:不同。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值和是单端输入还是双端输入没有关系,只和输出有关。如果是双端输出的那么差模增益等于对应组态的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值;如果是单端输出的,那么差模增益等于双端输出差模增益的一半。共模增益也不相同。这和具体的电路结构有关,你只要把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分析...

15357633340差动放大电路中,怎样获得双端和单端输入差模信号?怎样获得共模信号...
时新翔答:获得双端输入差模信号:(我理解你的“获得”为“输入”)在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各加一个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电压 获得单端输入差模信号:将电路的一个输入端接地,另一端加一信号电压 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共模信号不是我们希望获得(我理解你的“获得”为“输入”)的。差分放大电路就是为抑制输入端的...

15357633340在差动放大电路实验中怎样获得双端和单端输入差信号?怎样获得共模信号...
时新翔答: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器输入B端,及构成单端输入方式。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即构成共模输入方式。单端输入时,差动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一般接地,另一端接信号,信号的另一端也接地。相当于一个电压为0的信号与输入信号号的串联。

15357633340差分放大电路为什么要分单端输入和双端输入,两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时新翔答:两者的主要区别:若输入的信号线上叠加了频率相同,幅值相同,相位相同的干扰信号(称共模干扰),对于单端输入而言,负端输入已被强行拉到地,电位为0,而正端输入则包含了干扰信号信号,差分输入就包含干扰信号。而双端输入情况下,共模干扰并不影响两个输入端之差值,可以通过双端输入抵消,相当于抑制...

15357633340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
时新翔答: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1 、差动放大电路可以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在某输入端加上一定极性的信号,如果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其相同,则该输入端称为同相输入端。反之,如果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其相反,则该输入端称为反相输入端。2 、信号的输入方式:若信号同时加到...

15357633340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的方程式是什么?
时新翔答:输入电阻:Ri=2rbe 输出电阻:Ro=2Rc 电压增益:Av=β[Rc//(RL/2)]/rbe

15357633340如何组成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路?放大倍数与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有何不同...
时新翔答:差分放大电路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路是不平衡的差分电路,输入有一端接地,一端接输入信号,输出也是从一边的集电极输出,一端接地。这种情况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果精确计算是比较复杂的,可以估算:K=1/2*β*RL~/(RB+rbe)式中RL~=RC//RL 可以看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电路比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电路的放大...

15357633340单端输入差分电路是不是接法是这样的呢?
时新翔答:1、接法是这样,但放大对象不一样。双端输入,放大的是两个输入端之间的差值。单端输入的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是接地的,如果简单的把这个接地端接到差分放大电路的另外一个输入端,这种电路实质上还是单端输入。双端输入和单端输入真正的差别在于:双端输入时完全是差模信号,而单端输入时,则伴随着共模...


(编辑:邰怡桂)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