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怎样打坐念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如何打坐念佛

出入息念佛 净慧法师
先调五事。

所谓调五事,第一,调饮食。食物本来就是我们滋养身体、修行进道的一种资粮。我们利用得当,就能够成为我们的助道因缘;利用不得当,吸收过量或不足,都对身体有影响,对修行没有好处,甚至会引生百病,所谓病从口入嘛。

调食要注意四个方面,一、饮食不要过量,只能七成饱或八成饱。因为吃得太饱了,打坐、念佛,就会胸闷气胀,心不容易静下来,念头不容易把住,身体就不安稳。
二、也不要吃的太少。我们平时一顿能吃二两、三两,修定时只吃一两,那也不行。因为肚子饿了,身体支持不住了,营养不够,同样无法修定。如果我们饥肠辘辘,妄想纷飞,怎么能修定呢?没法修定,没法得到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乱。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不饥不饱、适可而止,即适中。佛教主张中道,只有安住中道,才是修行的正道。
三、不吃秽浊之物,如鱼、肉、葱、韭、蒜及喝酒、抽烟等。这些食物都与修定、念佛不相应。油腻太多,心沉不下来。葱、韭、蒜刺激性大,气味很重,自己闻着都感到难受。这种气味对我们的眼根、鼻根有刺激,不容易入静。
四、不吃不宜之物。即不吃对自己健康有损、或者与自己的饮食习惯不协调的食物。如有人不能吃辣椒,猛然吃了许多辣椒,那对修定肯定是不利的。吃了不宜之物,容易滋生种种疾病。所以修行、念佛、打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寺院里,调食是第一件要事,饮食调好了,身心舒畅,进道有方,才是修行的前提。

  第二,调睡眠。佛教不管修哪一法门,都讲究精进不懈。六波罗蜜当中,精进非常地重要。不精进,布施没法修,持戒没法修,忍辱、禅定、智慧都不可能持之以恒地去修持。修学佛法,不管是哪个法门,都不能懈怠,不能贪睡眠。所以寺院里规定每天早上四点半或五点起床,诸方大丛林都是三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才睡眠。睡眠按时按量,既能够在时间上为修行提供保证,又能在精神上保持清醒。当然,不贪睡是一个方面,但过分地疲劳身体,不睡眠也不行。因为我们的身体毕竟是脆弱的,还是要爱护它、爱惜它,使之成为我们修行、做事业、为众生作贡献的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我们要爱护这个身体,借假修真,我们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休息、睡眠。睡眠时间多少要根据每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来确定。一般地说,老年人有六、七个小时睡眠就够了,青年人要保证八小时的睡眠。假使睡眠时间太少,我们坐在那里就容易昏沉,修定、念佛都不会有真正效果。睡眠过少,神志不清,意志不明,要想净念相继也是办不到的。睡眠调好了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从上述两条来看,修行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不应当轻视忽略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调身。调身一是指我们修禅定、打坐时如何来调身,二是指我们平时不打坐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打坐的位子、坐的垫子非常重要。打坐用的垫子一般要与跏跌坐的长度、宽度相等,或略宽一点。坐在那里四平八稳,才能真正起到调整身心的作用。坐垫要柔软,臀部要有一个小垫子,使臀部略高于两腿。坐下来以后要盘腿,盘腿的要求是先把右脚收回来,然后将左脚压在右脚上,以脚背与大腿齐平为标准,这叫做单盘或单跏趺。一般上了年纪的人能单盘就不错了,年轻人应要求高一点,都应练双盘。盘腿对修行、入定、得念佛三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切诸佛的成道相都是跏趺坐相,跏趺坐相就是定相。盘腿是入定相,所以一定要锻练。不要以为光念佛就行了,盘不盘腿并不重要,不能这样看这个问题。如果要真的修行的话,就要下决心练盘腿子。腿盘好了,手要结禅定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拇指相对,放在腿上,与自己的腹部靠紧。两拇指一定要相对,这样才能够从各方面来加强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的精力能够集中,意念能够集中,这对于念佛、修定是一种增上缘。手放好了,头、颈、脊骨正起来。所谓正,并不是要把身子故意挺得很直,但也不能弯腰曲背。挺得太直了,容易伤气;弯腰曲背又容易憋气,气出不来,气不顺。一定要端身正坐,不偏不倚,不俯不仰,这是调身一个要领。要而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第四,调息。调息就是调呼吸。不管念佛还是修其它法门,调息是基本功。只有把息调好了,才是修定的开始,得念佛三昧才有希望。息有四种相状,一是风相。我们平常人呼吸声音很大,这不是息,而是风。二是喘相。喘相即是不通顺,快一下,慢一下。三是气相,即呼吸很粗。这三种相都不是修定的正常息相。修定的正常息相应把心住在息上,使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既没有声音,也不结滞,非常通顺。如果我们把息停留在风的阶段,那我们的心就容易散漫,所以说“守风则散”。如果我们把息停留在喘的阶段,则不通顺,“守喘则结”。如果把息停留在气的阶段,不但呼吸粗重,而且容易疲劳,“守气则劳”。不管是散也好,结也好,劳也好,都不是修定的正常息相,只有把息调整到不涩不滑,出入绵绵,若有若无,若存若亡的阶段,才能保持这种息相,我们就容易得定,所以说“守息即定”。大家一定要记住息的这几种相状:所谓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守就是保持。

  怎样把念佛与调息结合起来呢?我们在念佛时,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声声入耳、念念印心,念与息同步、息与念相融,使念佛之念与呼吸处于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呼一口气,吸一口气,叫做一息。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出气时念“阿弥”,吸气念“陀佛”,这是一种方法。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感到自己的呼吸非常急,念佛就很吃力,这就是因为呼吸停留在风相和气相上。呼吸调到了息相的时候,若存若亡,那就可以随呼吸时默念佛号了。息相稳定了,纯熟了,只要有佛号这个意念存在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念出佛号。息相稳定,净念相续不断,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禅定现前,念佛三昧成熟。这种方法,在我们打坐时可以用,平常走路、做事、睡觉时都可以用。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呼吸很难把握,心容易散乱。默念佛号与呼吸保持同步,是摄心的一种方法。但有时默念佛号,因为四个字(阿弥陀佛)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很难与呼吸协调,很难与息协调,利用数息来摄心也是一种方法。就是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单位,从一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每呼一次或每吸一次,数一个数字。数息也是很有效的修定方法,天台宗的《六妙门》首先就是讲“数息门”。这种方法同样能够止息妄想、深入禅定。

  第五,调心。我们讲调身也好,调息也好,最终目的是要调心,把我们的心调到一个不沉不浮、意念清明的状态,这才是我们念佛修定所需要的心理状态。调心有三个阶段:一是入,二是住,三是出。“入”就是我们把前面这些问题都注意到了以后,就要使我们的意念或心进入禅定的状态,这就是入。进入禅定状态要注意两点,一不能昏沉,二不能掉举。所谓昏沉,就是当我们进入禅定状态以后,我们的意念不清明,或者是姿势不对,如低头曲颈,闭目弯腰,这样就精神不振,意念不清。掉举就是妄想多。如果感到昏沉,就把意念提一下,注意自己的鼻端,眼睛睁一睁,马上就能清醒了。对治掉举的办法是把意念移到丹田,注意息相,提起佛号,不要让妄念插入,使净念安住在禅定的状态中。安住同时就是进入,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在安住禅定状态时,要保持意念清明。我平时强调修行要达到“轻安明净”,“轻”是身体健康,“安”是心地安祥,“明”是不昏沉,“净”是不掉举。怎样从禅定状态中出来呢?当我们修完一坐,或者一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我们在禅定中非常安定,非常舒服,非常有效果时,要出静就要注意先把意念从息相中引出来,开口放气,想自己的浊气从百脉随意而散,微微摇动身体,擦热双手,抚摩两眼,慢慢睁开双眼,放下两腿。放腿时也要按摩一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定。出定时一定要缓缓使身心放松,使自己的意念从安定的状态中走出来,这样就不会因为出入禅定状态的不得法而引起身心不安。

打坐念佛的方法---元音老人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念佛,不出声。因为打坐出声念佛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但是坐到业识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佛,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念佛。
△念佛要快慢适中。念的时侯,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念去,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佛号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能成道。因此大势至菩
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

△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念佛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



△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
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
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行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行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的。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幺办呢?怎幺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念佛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
△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要解脱,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念佛,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
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


△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
的,比如搬石头压一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
头来了,只不睬它,把佛号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直修到一心不乱。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
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
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 


△做功夫: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
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
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埵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侯才真到家,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平时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忘观照、念佛,才能与大道相应。
△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
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
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
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个死人
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念佛,心念耳闻。这是修行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
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念佛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
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
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念佛,既不要
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展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理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976274.html

这篇书信体文章,是修文法师199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991年春于洛杉矶西来寺最后一站,应新加坡的一位张姓女居士要求而写的。法师就张居士的小姑所患的肝疾,阐述了人对生慢性疾病的正确认识和如何通过打坐来进行精神理疗的方法。文章不长,内容全面,说理清新,方法可行,笔者有缘先读之,蒙受其益,颇感因缘匪浅,乃不惮“佛头着粪”,略述感受于前,供有缘读此文者参考。
打坐又称静坐,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去除主观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因为打坐,致心一处,使大脑入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自然畅通。《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由此观之,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精神意识对有情色身(物质)的积极作用。可见打坐入静,不仅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而且还可得到内证法乐的身心愉悦。因为通过打坐,可以使精神高度放松,达到恬淡虚无,心无罣碍;也可以使精神高度集中,用意念力运化身心,自度一切苦厄。正如因是子所说:“内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总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坚持,精进不懈,小则康强身体,祛病延年;大则开发潜能,弥纶天地。
然而,静坐这门养生术,古今中外,本来早已有之,但能深究其道者不多,得法者也不轻易传授于人。修文法师对佛理禅法和古代养生学,都有深刻的体悟,又心怀菩萨慈悲济世精神,故行文力求与现代人体科学知识接轨,对慢性疾病精神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并开示了具体的打坐方法。文章虽短,功用可大,张居士在新加坡身患难治肝疾的小姑,遵照法师的开示的方法实践,配合药物治疗,不到半年时间,整个身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症明显好转,人们都意想不到疗效会那么显著,连治疗她疾病的医师也感到惊奇,因而对治愈她的顽症有了信心,认为照此方法长期不断锻炼下去,康复有望
张居士:
关于令小姑之疾,以佛法观点而论,是夙业所致,按现代医学来说,是家庭基因遗传。根据你的要求,我谈一点常识性的道理,供作参考。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客观规律,无法避免,尤其是疾病,它是生命历程中常会发生的,只不过随着每个人的先后天条件和保养的不同,有多与少的分别罢了。既然不可避免,当疾病生起时,是消极悲观任其折磨呢?还是积极乐观认真对治呢?我想聪明的人,都会采取后一种办法的。如何对待?这就很有讲究,现将我的意见,概述如下:
一、疾病是健康的敌人,它既来了,就别害怕,而要奋起精神,勇敢地对付它。因为敌人是欺软怕硬的,它来了您害怕,就只有被动地听其宰割,忍受痛苦。相反,你若鼓起勇气,主动迎击,树立必胜信念,就能消灭它,保住你的健康安全。因此,身患慢性疾病的人,首先要思想乐观,有要信心,要有精神支柱,要消除心理恐惧,要积极地采取诊治措施,确诊病情后,结合中西方法治疗,包括气功治疗,加强身心锻炼(主要是打坐),注意饮食卫生(这点很重要,因为有好多动物的肉是滋长病毒细胞的),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心境安宁,如能切实做到这些,就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遏制病情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很多难治的疾病,每因环境如意,治疗得法,心情乐观而得到意想不到痊愈。反之,悲观、失望、忧愁、恐惧往往不治身亡。这些话初听起来,似乎近于理论,老生常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精神药物,对于慢性疾病,能起相当的治疗作用。现代医学也公认,精神因素,对慢性病症,在医学价值上,具有与药物同等的功效,不可忽视。
二、人的身体,按佛教的道理说,是“四大五蕴”凭籍因缘和合而成,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这与现代生理学是相符的。既是两者的统一体,人的生命存在,就不能单纯的靠物质来维持,而精神却占一半;既然精神是维持生命的一半力量,那么精神就必须要有正觉的安排,才能发挥它生命价值的一半作用。人类最好的精神安排,就是归向佛陀,他能引导我们的精神走向崇高的境界,彻底解决我们生与死的痛苦。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很多,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完的,可叫你小姑在新加坡请“灵峰般若讲堂的隆根老法师”开示。这里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
三、打坐的好处和方法,打坐又叫静坐,是修养身心与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必须要有信心与恒心,坚持不断地练习下去,才能收到效果。常年练静坐功,不但能祛除身体各种疾病,强健体魄,而且能增长人的智慧,改变人的气质,天资差的人能变为优秀,生理和心理得到高度的净化与均衡的发展,经常感到身心自在,轻松愉快,生气勃勃,好似获得一个崭新的活泼的生命。静坐有三个要点:即调身、调息、调心。
调身:端身正坐(最好是盘腿坐),二足着地,腿要直角,二手放在膝盖上,或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贴近小腹。头颈正直,不要僵硬,不低不昂。背身勿挺勿屈,全身放松,顺乎自然。先张口呼出三口浊气,然后上下唇微闭,舌尖抵上腭,二目微闭,呼吸由鼻孔进出。静坐的时间,每天二次,每次半小时,早晨起身洁洗后与晚上临寝前,最为适宜。一个月后自己感觉良好,增至45分钟,以后坐习惯了可延长到一个小时。静坐的地方,最好是环境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干扰(如电视机、收音机、喧闹等声音。)静坐中身体如有前后俯仰左右歪斜等现象,可随时轻矫正,这是对身体外形的要求,名曰:“调身”。
调息:就是调匀呼吸。身内的气从鼻孔出来,名曰呼,外面的新鲜空气由鼻腔吸进去,名曰吸,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初习静坐的人必须要把呼吸调好,要做到气息细、匀、深、长,不可粗、乱、浅、短。每吸一气,最好深达小腹,小腹鼓起,气呼出时,腹部内缩,但出入要自然,不要用力,使鼻息极细极轻,外人听不出,日久自会深长。如此名曰:“调息”。
调心:就是控制思想杂念,心归一处,人从母胎出生以来,大脑的活动从未停止过,前念未停,后念即起,一个接一个,念念生灭不已,佛经中称为妄念,要将真心归于一个地方。如何归法?佛陀说的这类法门很多,这里介绍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身体坐正以后,呼吸调匀好,首先把千头万绪的杂念排除干净,大脑静下来,什么事也别想,接着开始默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20个字,不快不慢,舒舒徐徐,内心在念,自己的耳朵在静听,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日子一久,你的求救心声(心灵的电波),同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愿力(一种无比强大的电波),一旦沟通,自会得到感应,疾病当即消除。这个信念必须坚定不移,不可有丝毫的怀疑,否则就不能感应道交,切切要紧,这名曰“调心”。
初习静坐,会出现这样几个问题。
A、初习盘腿打坐,坐的时间稍长,腿会发生酸痛麻木,有此感觉时,要忍受一下,实在忍受不了,可站起来活动一下再坐。日子久了,腿子盘熟,就不会再有这种感觉。
B、初默念菩萨圣号时,可能还没有妄念生起,时间一长,尽管你心在默诵圣号,而妄念不由地会从旁边钻出来,分散你的净念。不用担心,这是初习静坐必有的现象,没有关系,只要你一发觉,它就溜走了,你继续再念,它再来时,你再用“觉”照走它。如此这般,久而久之,妄念会渐渐减少直到消尽,净念常住。一小时,你会在默念菩萨圣号的静定中,不知不觉地过去,精神会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轻松愉快,这时候你的健康会有明显的好转。
C、起初练习时信心很充足,坐了一段时间后,也许看不出明显的好处,信心会减退,或者遇到一些干扰,就此停下来,这样就前功尽弃了。须知慢性疾病的发生,是渐渐形成的,不像急性病,突然感到。因此,治疗也有个时间过程,不可能一药而愈。同样,打坐的功效也是逐步增长的,不可能坐一个短时期所有的疾病皆霍然而愈,它也是逐渐痊愈的。怎么能急于求成呢?这是练功的大忌,必须要有信心、恒心、耐心、毅力,坚持不断,寒暑不停,所谓“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坚持到底,必定胜利。”这是练功者的经验之谈,应该如每日三餐一样,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
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A、饭后一小时内不可静坐,打坐时要用毯子或大毛巾把腿包好,勿使受冷。收功起来要活动几分钟再做其他事情。
B、养成早起早睡的生活习惯,晨起后到空气清新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快走等,运动量逐步增加,以不感到吃力为宜。
C、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烦恼生气,碰到不如意的事退一步想。改变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赌博等,节制夫妻生活。
D、常怀慈悲心,常行善事,助人为乐。多吃素食和水果,少食荤腥,促使血液净化,增强白血球的噬菌功能。切忌直接杀生,因为多杀生灵不仅促短人的寿命,而且不得善终,这并非危言耸听,确有很多的事例证明,这里限于时间,不能例举,以后多亲近善知识便会知道。
E、有暇常去佛寺礼佛,请法师开导,阅读初浅的佛学书,最好能参加一些佛事活动。
F、在练习静坐的过程中,同时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双管齐下,不可偏一,这样见效更佳。
以上这些道理都是练习打坐强身祛病的常识,供给你小姑参考,希望能具足信心。照此实行,恒常不断,必蒙菩萨加被,恢复健康,寿命增长,更希望她有机缘皈依三宝,做一个正信的佛弟子。
有关静坐强身祛病的科学道理很多,限于时间关系,无暇多说,好在实践中可请当地这方面的老师多指点,或常看这一类的书刊,可以提高认识,增加信心,收到更大的效果。衷心祝愿她早日痊愈,身心健康!

修文
一九九一年二月望月
写于美国洛杉矶西来寺维摩精舍

试试看,你盘腿坐能坚持多久?如果没过多长时间你就觉得腰酸背痛、腿脚发麻,那就说明你的柔韧性不好,身体不够灵活。
千万别小看这个简单动作,除了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减少运动损伤几率外,经常练习还可以锻炼腿部、腰部力量,提高注意力。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有近万名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就诊,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会教他们如何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而在日本,许多地方流行年轻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时尚潮流,到一家寺庙盘腿打坐,斋戒清心,工作的压力和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盘腿而坐时,两腿分别弯曲交叉,把左腿踝关节架在右腿膝关节处,向前俯身,保持这个姿势。如果连10分钟都坚持不了的人,那就说明你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不够,平常也缺乏柔韧练习。
怎样锻炼身体柔韧性呢?以下2个简单的练习动作,每次只需要花费约5分钟的时间,针对腰、臀、腿部进行拉伸,就能大幅提高身体灵活性,轻松完成盘腿坐。
坐姿前屈:坐在垫子或床上,双腿并拢伸直,尽可能向前俯身,双手触碰小腿胫骨,感觉到大腿后侧被拉紧时,保持15—30秒钟,休息半分钟,再做一组。为增加趣味性并测试自己的进步程度,可每次练习都尽可能使双手比上一次往前挪一点,直到双手超过脚掌的位置,胸部能够贴到膝盖为止。
跪姿伸展:跪在垫子上,双膝并拢,脚踝背伸,使两个脚面都贴在垫上。然后双手后撑,尽可能后仰上身,感觉到大腿前部被拉紧时,保持15—30秒钟。休息半分钟,再做一组。随着大小腿柔韧性的增强,你将能够使上半身躺在垫上。
练习一段时间后,你的柔韧性将大幅提升。一般健身者,可以从单盘(一侧小腿贴地,另一侧小腿架在其上)开始,可以垫个坐垫,然后双腿盘坐,即两只脚都架在对侧腿的大腿上,上身保持挺直,双手交叉虚放在肚脐处,沉心静气、排除杂念,打坐20—30分钟即可。
腿疼是大部分刚开始禅修人的普遍问题,有些人因为旧伤疾病,有些人因为骨骼特点,但不管是如何,通过长期的坚持和摸索,腿疼将不会是一个困绕的问题。
腿疼怎么解决呢?这是所有开始禅修人都会碰到的问题,看你如何对待和克服了。禅坐要求是按照最舒适的姿势,最能持久的姿势,某些教派会要求一定按照某个姿势(认为最殊胜)认为这样才能达到某些境界这里就不提了。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所有我读过的很多南传实修书籍,尊者或者老师都是强调一点“最舒适的姿势 ”。
腿子疼是必然的,当然也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能让自己尽快走出这个问题,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说说一些不成方法的方法:
1、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用适合自己的盘腿姿势,不要强自己所难,每个人的骨骼和肌体结构有别。刚开始膝盖比较高可以使用垫子把膝盖垫高,如果单边不够可以使用双边。坚持上一段时间后就腿就会柔软下去。

如果骨骼实在太硬就不要追求单盘或者什么形式了,象下面这个姿势相信对所有人适合的,虽然两个膝盖翘得高高的,但也不影响打坐。在膝盖下垫点脚垫将会保持比较长时间的舒适。起码在半个小时内是可以坚持到的。

2、可以在一次禅坐后更换两脚的前后或上下位置,这样对脊椎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大部分姿势都是不能保证身体左右平衡,长期用一个姿势容易造成对脊椎的压力。上面2张图中的脚就交换过位置,
3、合适的坐垫/座垫,坐垫的高度和斜度很重要,能很好地帮助你坐得更久。
4、最重要的是内心,当你的心高度专注时候会对某些部分的疼痛减少注意力,因此如果你能高度地保持在心的专注上,也就不会那么疼痛了。
5、如果在办公室或者生活中有条件盘腿的机会一定要多练习。毕竟筋骨和肌肉的锻炼是有一定的效果。
6、培养平等心,心柔软了,疼痛也就会减轻,身苦心不苦。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总结,希望能帮到一些寻求解决方法的人。


19572098891打坐念佛的正确方法
纪钥红答:- 推荐盘腿姿势,包括松盘、单盘、双盘等。其他姿势如坐着、站着或躺着也可(躺姿适合病人和默念者),但盘腿姿势效果更佳。- 双手可结禅定手印,置于肚脐外侧1-2厘米处,保持肩膀放松。或选择任何舒适的放置双手的方式。3. 念佛的方法:- 念佛可以大声、小声或默念。杂念多时可大声念,速度稍快,...

19572098891如何打坐念佛
纪钥红答:因为吃得太饱了,打坐、念佛,就会胸闷气胀,心不容易静下来,念头不容易把住,身体就不安稳。二、也不要吃的太少。我们平时一顿能吃二两、三两,修定时只吃一两,那也不行。因为肚子饿了,身体支持不住了,营养不够,同样无法修定。如果我们饥肠辘辘,妄想纷飞,怎么能修定呢?没法修定,没法得到念佛三昧、得一心不乱。

19572098891打坐念佛入定的诀窍
纪钥红答:1、放松。一旦你确定了打坐的姿势,试着完全放松身体。如果你在家里有一个打坐空间,开始打坐练习将会更加放松。如果我们每次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空间,这会让人筋疲力尽。2、挺直腰板。打坐姿势最重要的部分是保持脊柱挺直,否则,你将不能很好地呼吸。在打坐时,身体有向前或向后漂移的倾向,最常见的错...

19572098891怎样打坐念佛
纪钥红答:我们自己检查一下,打坐不落在散乱,即落在昏沉,再不然落在简略,做不到作意的专一。作意就是注意,修止修定的初步,非要作意不可。 修定的第一步,要作意才能得止,道家的守窍,密宗的观想,净土的念佛,禅宗的参禅、参话头,都是作意的意思。第六意识没有坚固形成一个境界以前,是不能得止的。心境没有专一,不...

19572098891怎样打坐念佛
纪钥红答:打坐念佛的方法---元音老人△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念佛,不出声。因为打坐出声念佛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但是坐到业识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佛,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

19572098891如何用打坐的方法进入清净心念佛的状态
纪钥红答:忏悔、超度、放生等方法消减业障。业障少了,打坐时就容易入静,打坐之后也容易感觉到清爽和愉悦。上述打坐方法就象念佛法门一样非常的简单和安全,因为一直在念佛,始终有佛号加持,不会出现深层打坐时容易出现的境象问题,因此没有任何风险。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清净心念佛的三昧状态。

19572098891佛家修行正确的打坐方法应该是什么?请详细系统一些,比如什么样的姿势...
纪钥红答:念佛数数法与呼吸无关,不需配合呼吸,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不疾不徐,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清清楚楚的知道这个数目的存在,再继续往下念第二句佛号第二个数目,很清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数的数目上,与数息法在每一个出息上数数的意义是相同的。调身、调息、调心的调,就是调整的意思。打坐...

19572098891如何打坐念佛~打坐的方法
纪钥红答:(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

19572098891如何静坐念佛?
纪钥红答:每一句对应的手指骨白光变亮一下。(我看佛家白骨观的时候自变的)每次念佛半小时以上,盘腿或者正襟危坐在方椅上,背部别靠在椅背上,别躺着念佛,会睡着的。念得时候,嘴唇动,不出声音,呼、吸都可以念。四字、六字念佛都可以,我都是快速的四字念佛。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19572098891打坐时如何呼吸念佛
纪钥红答:呼吸念佛主要是以呼吸配合念佛的方式摄心,使念佛时不起妄念,以清净心持佛名号。呼吸念佛法一般这样修,吸气时念“阿弥”呼气时念“陀佛”。其中不能夹杂其他妄念。这样久而久之,佛号就会自动随着呼吸而起,二六时中,只要在呼吸,就是在念佛,是一个非常方便的修行方法。呼吸念佛开始掌握有一些难度,...


(编辑:封时呢)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