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画饼充饥20字概括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三国时期,魏国的卢毓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深受魏明帝的信任。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特别指示,这次选拔应由卢毓负责推荐,强调不应仅仅依据名声来选拔人才。他说:“选拔人才不应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的饼,是无法食用的。”这一比喻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画饼充饥”,意指用空想来自我安慰或欺骗他人。成语“画饼充饥”源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原文是“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这句话表达了选拔人才时不应仅看重名声,名声如同画在地上的饼,无法真正解决饥饿。


13159632787成语故事30字
农党厚答:画饼充饥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

13159632787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概括
农党厚答:关于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概括如下: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卢毓的人,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和哥哥都去世了,卢毓靠着努力养活自己的嫂子和侄儿,后来他做了官当时的皇帝魏明帝对互相吹捧的选拔官吏形式特别不满,于是选拔中书郎的时候。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

13159632787画饼充饥的故事简短有曹操
农党厚答:1. 卢毓与画饼充饥 在三国时期,魏国的卢毓,自小成为孤儿,历经磨难,依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寡嫂和侄儿。他的品德和学识受到人们的赞誉。后来,卢毓担任官职,为官正直,提出多项良策,得到魏明帝的信任。当时,选拔官员多依赖推荐,推荐者往往只选知名人士,这些人多重视清谈,忽视实际,互相捧场,导致魏明...

13159632787画饼充饥20字概括
农党厚答:”这一比喻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画饼充饥”,意指用空想来自我安慰或欺骗他人。成语“画饼充饥”源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原文是“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这句话表达了选拔人才时不应仅看重名声,名声如同画在地上的饼,无法真正解决饥饿。

13159632787画饼充饥典故,50字之内
农党厚答:三国时,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为官清正,魏明皇帝很信任他。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画饼充饥”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

13159632787画饼充饥的故事简短概括
农党厚答:成语“画饼充饥”意指画出的饼无法解决饥饿,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或者指空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效用。例如:“他是个务实的人,对于这种只求虚名、不务实的做法,是毫无兴趣的。”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其近义词有“无济于事”、“...

13159632787画饼充饥的故事简短
农党厚答:三国时期,魏国的卢毓以其务实的才干著称。魏明帝为了倡导人们学习卢毓的实际能力,而非仅仅追求虚名,分享了“画饼充饥”的寓言。他比喻人的名声犹如画在地上的饼,虽然看起来诱人,却无法实际食用。这一比喻意在告诫人们,不应仅满足于表面的荣誉和名声,而应注重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果。卢毓自幼便承担起...

13159632787四字成语故事-画饼充饥
农党厚答:画饼充饥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岁。一天他一个人出去玩,结果他走进了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时候,小男孩很饿很饿了,他很想吃妈妈做的饼,可这时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能吃到妈妈做的饼呢?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

13159632787画饼充饥的故事文言文
农党厚答:)” 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唐朝李商隐在他的《咏怀诗》中,引用过“画饼”一语,说:“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宋朝苏轼的《二王书跋》也引用过这句话:“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传灯录》也有此语:“画饼不可充饥。”“画饼充饥”和“望梅止...


(编辑:向凭缸)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