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CuO和Cu2O分别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CuO是氧化铜,Cu2O是氧化亚铜。

氧化铜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酸、氯化铵及氰化钾溶液,氨溶液中缓慢溶解,能与强碱反应。氧化铜主要用于制人造丝、陶瓷、釉及搪瓷、电池、石油脱硫剂、杀虫剂,也供制氢、催化剂、绿色玻璃等。

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为二价铜和铜单质,在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黑色氧化铜。氧化亚铜主要用于制造船底防污漆、杀虫剂,以及各种铜盐、分析试剂、红色玻璃,还用于镀铜及镀铜合金溶液的配制。


18345826283氧化亚铜是什么颜色
彭王昭答:俗 名:赤色氧化铜 分子式::Cu2O 分子量:143.08 性 质:赤色粉末,比重6.00。熔点1235℃。沸点1800℃。溶于盐酸、氯化铵、氨水,不溶于醇、水、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成氧化铜,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有毒。用 途:氧化亚铜用于制船底防污漆(杀死低级海生动物)。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

18345826283cu2o什么颜色
彭王昭答:Cu2O,全称氧化亚铜,是一种砖红色的固体物质。在化学中,它是由铜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呈现出特有的红色。这种颜色是由于Cu2O的结构和电子性质所决定的,不同于黑色的CuO(氧化铜)。在实验和工业应用中,Cu2O的这种颜色通常可以用来进行物质的鉴定和分析。

18345826283cu2o和稀硝酸反应现象
彭王昭答:Cu2O即氧化亚铜,溶于稀硝酸,6mol/L以下的硝酸溶液称为稀硝酸,当两者发生反应溶液会变成蓝色,并放出无色气体,蓝色溶液为Cu(NO3)2,无色气体为NO,两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为Cu2O与HNO3,生成物为Cu(NO3)2和NO及H2O,其化学方程式为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

18345826283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什么颜色?
彭王昭答: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氧化亚铜是鲜红色的固体,两者都不能溶于水。

18345826283CuO和Cu2O分别是什么
彭王昭答:CuO是氧化铜,Cu2O是氧化亚铜。氧化铜不溶于水和乙醇,溶于酸、氯化铵及氰化钾溶液,氨溶液中缓慢溶解,能与强碱反应。氧化铜主要用于制人造丝、陶瓷、釉及搪瓷、电池、石油脱硫剂、杀虫剂,也供制氢、催化剂、绿色玻璃等。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几乎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歧化...

18345826283哪些金属离子有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
彭王昭答:金属离子颜色 所有金属离子都有的。下面的供你参考: .红色Fe(SCN)]2+(血红色);Cu2O(砖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红棕色);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I2的CCl4溶液(紫红色);MnO4-(紫红色);Cu(紫红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色). 2.橙色:溴水;K2Cr2O7溶液. 3.黄色:...

18345826283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生产船底防污漆,防止海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
彭王昭答:根据Cu2O+H2SO4=Cu+CuSO4+H2O,根据得到4.8g固体知反应后得到铜物质的量为4.8g/64g/mol=0.075mol,根据质量守恒知减轻质量6.8g-4.8g=2g,又铜不与硫酸反应,而氧化亚铜144g完全反应质量减轻144-64=80g现减轻2g所以有0.025mol氧化亚铜,质量3.6g,根据反应式知0.025mol氧化亚铜能得到0.025mol铜...

18345826283鉴别Cu2O和Cu
彭王昭答:氧化亚铜与酸反应 Cu2O+H2SO4=CuSO4+Cu+H2O 铜不与酸反应 鉴别Cu2O和Cu,加入稀硫酸,溶液变蓝则是氧化亚铜,无变化则是铜 Cu2O与酸反应生成物有铜单质,因此从现象上无法看出Cu2O溶解,所以不能从固体是否溶解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而应该从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

18345826283氧化亚铜(Cu2O)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
彭王昭答:如果有帮助的话,可以“采纳”吗,谢谢了。

18345826283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
彭王昭答:A.反应中,Cu2S和Cu2O中的+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2S和Cu2O都是氧化剂,故A错误;B.反应中,+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硫化铜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D.根据Cu2S+2Cu2O=6...


(编辑:寇怖柱)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