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作文 写给屈原的信----端午节纪念,速求,谢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屈原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不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受人推崇,同时,他还作为一个忠臣和爱国主义者而广泛受人尊敬,历2000年而不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是屈原的纪念日。屈原也是具国际影响力的伟大诗人。 1952年开始,总部设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 “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每年推举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当年获选的是法国作家雨果、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俄国作家果戈理和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在中国诗人中推举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最终他们选定了屈原,同年获选的还有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拉伯雷以及古巴作家何塞·马蒂。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屈原不仅仅是世界文化名人,同时,他的作品及精神价值,也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纪念屈原?

“清廉忠信贤人”之典范

从古至今,屈原作为一个具有“清廉”、“忠信”美德的 “贤人”形象,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各级官员模范人格的定位,也是中国古代人对屈原抱有深刻同情和敬仰的历史原因。



对于屈原的研究,始于对屈原价值的探索,这个探索,从战国时期的宋玉就已经开始了。王逸 《楚辞章句·九辩序》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而《九辩》说:“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宋玉悯惜其师之“忠”,“忠”是就屈原的人格而言;宋玉说“贫士失职”,“士”是就屈原的才能而言。简单地说,屈原是一个忠而有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

班固《离骚序》说:“昔在孝武,博览古文,淮南王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然泥而不滓,推此志,与日月争光可也。 ”刘安是西汉初期人,他除了高度赞扬屈原《离骚》的价值之外,着重强调屈原的“清”,即处污泥之中,而不受污染,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司马迁继承了刘安的观点,认为屈原“忠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指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但“衏顾楚国,系心怀王”,有“存君兴国”之义。同时,司马迁还突出了屈原作为“贤”者的价值:“余读 《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司马迁强调屈原可周游诸侯,无有不重视者,屈原的资本就是因“彼其材”。

班固《离骚序》不同意刘安把屈原的作品和六经相提并论,但认为“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屈原本人“虽非明智之器,可谓妙才者也”。班固指出,“屈原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宠,谗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见疑,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班固虽然对屈原的处世智慧有所质疑,但同样认为屈原是“忠信”之人,是“妙才”。

王逸与屈原有同乡之谊,因此,把屈原的作品《离骚》提到了“经”的地位。 《楚辞章句·九思序》说:“《九思》者,王逸之所作也。逸,南阳(一作南郡)人,博雅多览,读楚辞而伤愍屈原,故为之作解。”又说:“逸与屈原同土共国,悼伤之情,与凡有异。”王逸推崇屈原,对屈原的定位,继承了他的前辈的观点,即“清”、“忠”、“贤”。《楚辞章句·离骚序》说,屈原“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彩,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

从宋玉到王逸,确立了屈原作为一个具有“清廉”、“忠信”美德的“贤人”形象。这个历史定位,成为屈原形象的最基本的内涵。清廉、忠信、贤人,既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各级官员模范人格的定位,也是中国古代人对屈原抱有深刻同情和敬仰的历史原因。而“贤人”定位,也使屈原和孔子的“圣人”境界相区别。《白虎通义·圣人》说:“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孔子既有坚守,又通权达变,其境界与屈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生不逢时的政治家

屈原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这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20世纪的某一特定阶段,不少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批判或质疑。但是,屈原却一直为主流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所肯定,当然,这个幸运,也带来了屈原价值的多面性描述。如在“伟大的人民诗人”、“爱国主义诗人”的称号之外,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评法批儒运动中,屈原被描述为法家,而在1977年以后,屈原则作为政治改革家而常被改革派所提及。

一个是作为文学家的屈原,一个是作为政治家的屈原,该如何评判?胡适先生曾主张抛开屈原的政治活动来讨论屈原作品的意义,而林庚先生则认为屈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文学活动是和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显然,林庚先生的观点,更体现了知人论世的观念。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政治家,对屈原的把握,离不开屈原的政治活动。抓住屈原的政治活动轨迹,才能准确把握屈原作品的内涵。屈原的价值,体现为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人格的完美结合。屈原的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他的政治活动和政治遭遇,以及政治活动和政治遭遇所带来的思想感情方面的期待与沮丧、希望与失望;而他的政治活动和政治遭遇,又是通过他的作品广为人知的。如果没有屈原的作品,我们就无法了解屈原的遭遇;如果没有经历坎坷的遭遇,屈原可能不会创作这些作品,即使有所创作,他的作品也不会有这么久远的力量。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曾提到,屈原被放逐后,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哀惜屈原”,“思念屈原”,因此,“因共论述”,“因叙其辞”,“以相教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屈原的高尚行义和奇玮文采,没有对屈原的哀惜和同情,屈原的作品是否能够流传,就是一个未知数。

屈原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政治家。这是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春秋、战国之交,随着晋国的分裂,楚国的衰落,春秋时的晋、楚两极世界变成了秦国独大的一极世界。探究秦国之所以兴、楚国之所以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秦国有政治优势。秦国自春秋秦穆公开始,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秦国的重要岗位,不但向秦国人开放,而且向各诸侯国的人才开放。 《史记·孔子世家》载,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访问鲁国,齐景公问孔子说:“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孔子回答说:“秦虽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爵之大夫,起垒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秦穆公的志大中正,礼贤下士,正是秦国由霸而王的基础。

相较于秦国开放的政治体系而言,楚国的政治体系却是封闭的,楚王重用的都是他的近亲。岳麓书院门口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说的是春秋时期“楚材晋用”的典故。“楚材晋用”,不是说楚国的人才多,而是说楚国的人才不能在楚国发挥作用,只好到外国去了。《离骚》中灵氛为屈原占卜,得出的结论也是应该远行,选择一个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做出一番事业来。

楚国因为政治上的封闭性,导致优秀的人才不但不能在楚国得到重用,而且还深受迫害。春秋时期伍子胥的遭遇就说明了这一点。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楚平王给太子建娶秦女,因秦女美好,于是占为己有,并因此嫉恨太子建及太子建的太傅伍奢,杀伍奢。又因伍奢二子伍尚、伍员贤,欲杀二人,以绝后患。伍奢、伍尚死,伍员逃亡,伍员即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率吴国军队灭楚,而楚臣申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说:“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于是“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楚国因此才能在春秋后期苟延残喘下来。

屈原夫子您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对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如果没有您2200多年抱石投江的伟大壮举,我们今天何来的三天端午假期?

  有人说,您是一个伟大的、纯洁的、高尚的人,一个超级浪漫主义和爱国主义诗人。可是,回望那不堪回首的“春秋江湖”,您又何尝不是一个卑微的、狭隘的、自闭的灵魂?何尝不是一个自取其辱、庸人自扰、思想陈腐的典型代表人物呢?

  众所周知,您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位倾朝野。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公子子兰等人的排挤,您被疏远。前305年,因为您反对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逐出郢都,流落汉北。楚顷襄王即位后,您仍不吸取教训,去奉劝君主“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雪耻。”前278年,秦国攻破楚都郢都,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您老人家终于怀抱大石投身汨罗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您的死貌似很伟大、很纯洁、很崇高,实则是干了一桩“亲者通、仇者快”的大蠢事,称您为“天下第一大傻帽”恐怕也不过分。而且,在鄙人看来,您还颇有“不当官、毋宁死“之嫌。

  首先,您当知道“无欲则刚”的道理。无须辩解,您是一个“官欲十足”的人,就因为老皇帝曾经很重用您,让您从事过人大、司法和外交等重要事务,您就把自己当成了“人才”,动不动就给圣上“建言献策”,尤其在“小皇帝”面前“指手画脚”,明知道“圣上”不喜欢,您仍不管不顾、倚老卖老,连“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实在是没有自知之明,官场上最忌的就是恋栈,您也不看看自己是“哪根儿葱”?

  其次,“适时务者为俊杰”。您明知“圣上昏庸”、“小人当道”、“民怨沸腾”,如果没有因患甲型H1N1猪流感而烧伤大脑的话,“清醒”之人是决不会“昏昏、昭昭”的,为没有希望的君主和朝廷服务,不仅自己也是没有希望的,同时更是一种助纣为虐的行为。自诩聪明的您连这个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再次,您必须明白“天下大一统”的道理。由于七国割据,君主之间争权夺利,战火连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无非是“幸福皇一个、苦了天下人”。毫无疑问,“天下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秦国又是当时最发达、最强大、最雄厚的“帝国”,秦国人民的“幸福指数”要远高于楚国。明知道楚国与秦国是胳膊与大腿的关系,您又何必要“螳臂当车”?

  不是我数落您,您还是一个不合格的男人。假若您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人不饿”的光棍汉也就罢了,可您还有“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婵娟美人啊。您这么潇洒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婵娟怎么办?您就不怕“千里共婵娟”变成“千人共婵娟”?“痴情女子负心汉”,说得莫非就是您老?“好男人不会让他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可是您,连心爱女人都不要的男人,算什么好男人?

  “听人劝,吃饱饭”。别不多说,若您老地下有知,请原谅晚辈的直言不讳。

屈原先生:

您好!

又是一年艾草青青时,我母亲又在忙碌着包粽子了,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时,在口感的满足以及内心的喜悦之余,心情总有些沉重。拨开一片片粽叶,就如翻开了一页页历史,您的生平事迹总是浮现在我眼前,你那优美的《楚辞》,还有响彻千古的《离骚》,无不给我心灵的震撼!将近两千年过去了,您仍在感动着我们,岁月沧桑、千回百转,可能我们失去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唯独丢不下永恒的端午。

屈原先生,从我小时候吃粽子开始,就懵懂的知道端午的来由,在品尝粽香的同时,也慢慢的了解了您,但是我总也想不明白,人的死法有很多种,您为什么在文章里多次提到,归宿要投汩罗江呢?

如今我已快到而立之龄了,有些事情经历的多了,也就看得开了,也明白了您的心境。您本为楚国重臣,曾任左徒,参议国事、法律的制定,主管外交工作。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击秦国。在您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您的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受到奸人排挤,不得重用,后来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在这人生的低谷的时候,您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从您的作品当中就可以看到您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洋溢着对故土民俗民风的眷恋。后来虽然被朝廷启用,但是在入秦的过程中,被秦国扣留,不得归楚,报国无门,在内心极度压抑之下,奋身投入汩罗江。留给我们思考的声音,萦绕至今,让我们看到的是举世皆浊您独清的高贵品质。

您在《离骚》尾段中写到:“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必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是商朝大夫,因忠言谏君不被采纳,投水而死。“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您的意思是将在彭咸投水的地方觅作自己的住所,言明自己的结局,实际上您也验证了自己的归宿。可能您认为世间浑浊,唯有水下世界才是最清净的地方,可是先生您万万想不到,如今的时代发展很快,我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绿色覆盖的减少,地下水源的深入,还有一些工厂污水排放、海水污染等等一些环保问题,都间接地影响了您的水下世界,您的住处恐怕已经不是唯我独清的境界了,不知道您感觉到了吗?

如今的时代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比如犀利哥的走红,真的是一种“虚假的社会热点”吗?其实“犀利哥”的着装并非本意,我们在对一位精神有障碍的弱者评头论足的时候,心头是否会涌起一阵心酸?我们也许可以大胆挑战一切陈规,但不能失去基本怜悯之心,以及对社会弱势人群的关爱。还有那个凤姐长得奇丑,相貌是天生的,本不为过,虽没有突出的贡献,也没有过人的才艺,却以丑而走红。或许她的智商往后退千年都没人超越吧,诸葛亮的老婆是黄脸婆,她的丑在历史上也是出了名的,可也没这样风光啊?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审美观念出现了问题,是用人性道德的退步欣赏,来满足内心快乐需求,不知道您看到是否能开心起来,是否心酸?
屈原先生,如果您看到,两省三地对西门庆的故里之争这件事,肯定会很羞愧。像您这样子的正义之身没人抢,倒是西门庆被抢的热火朝天,连他的老家都惦记上了。这西门庆不过是个淫贼,也就是可耻的第三者,如果活到现在,看着这多的人在想方设法往家乡抢,不知道会有何感想,肯定会美滋滋的乐不思蜀吧!还有西门庆在《金瓶梅》里面的形象,被世人唾骂,本来作者的用意,是要借这个的影子来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却没想到在如今倒树起形象了,该书作者的文字魅力,不得不为我们折服,若干年后竟然复活了,成为时代的骄子!其实绞尽脑汁在想如何开发西门庆文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经济效益,不考虑武松不要紧,不少人却在研究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情感,认为他们是郎才女貌,生活在如今的时代肯定会很幸福!不知道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屈原先生,您就一笑而过吧,我们并没有丢下您,端午节的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在延续着。

恐怕最令您费解的就是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了,这些孩子前仆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在祭奠自己的青春,比您壮烈多了,一句笑谈,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他们选择死的方式跟您差不多,但是意义却不同。现在的一些孩子娇惯成性,遇到点困难,受到点压抑,就受不了了,选择死这个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却忘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忘记了他们走后,会给自己的亲人留下多少辛酸的泪水和永远的痛!这也涉及到一些大学生在校时的教育问题,为什么走入社会就不堪一击呢?还有一些女学生嫁给富二代,甚至做三奶、四奶的都有,其实当我们质问教育的同时,这也是个社会问题。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了,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暴露无余,其实自身的素质修养、知识的积累很重要。

屈原先生,在纪念您的同时,我想到了很多,您身上的热爱祖国、勇于追求、刚正不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更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就是对社会最好的报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核心用户 五周年 NBA
请按义项进行编辑 端午节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 2.国家邮政局发行股票国家邮政局发行股票 3.刘晓峰著书籍刘晓峰著书籍 1.中国传统节日 编辑本义项端午节百科名片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弱弱的问一句,屈原收得到你写的这封信么?



(编辑:鱼炎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