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林黛玉做了三件事,件件都挺虚伪!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说她不好?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林黛玉是怎样一个人

一、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二、人物简介: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外祖母贾母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三、林黛玉的前世:
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
绛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暗示着泪血,寓示着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这是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写照。
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对其有恩,因此要下凡去以泪水报答,所以最后“泪尽夭折“了,在警幻仙子前与”神瑛“”证前缘“,便还了原形。

把一种生活态度生搬硬放在另外一个与之不相容的生活方式中去的时候,其结局往往是可笑甚至可悲的。这就如同黛玉的锄头,那本是富家小姐葬花的道具,却不是农家除草的农具。
现在根据顾城的这一段话和文章标题阐述一下个人理解:
“中国人只创造了两个理想,一个是山中的桃花源,一个是墙里的大观园。“
中国人创造的两个理想,即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和【显】两种境界:
【隐】:所谓“隐”,主张淡泊名利、远离尘世、顺其自然。“隐”有“遁世”的内涵,以佛道思想和陶渊明“桃花源”和“采菊东篱下”的生活态度为代表。“隐”长于淡薄、自然、悠然自在,但有些人会因其对物质生活的淡薄而感觉 简朴、平淡、无味、甚至无趣。
【显】:所谓“显”,主张仕途功名、积极入世、改造命运。“显”有“入世”的思想,以儒家和孔、孟为代表。“显”则长于富足、发达、功名利禄。当然,也会有人因其为功名仕途的付出而感觉 喧嚣、复杂、奔波操劳、身不由己。
这两种境界是相互对立的,同时又相互依存。“山中的桃花源”即代表了“隐”的境界,“墙里的大观园”则代表了“显”的境界。
我的笑话不过是把大观园搬到了山里,忘了林黛玉的药锄是葬花用的。
传统文化中【隐】和【显】两种境界,如同“阴阳”之道,即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但人们不懂其中关系,往往既想要“隐”的悠然自在,又不想要平淡朴素、无趣无味,既想要“显”的功名利禄,又不想要奔波操劳、身不由己。
但这种向往,往往与现实有所差距,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出现这种差距时,就要有所取舍、有所牺牲、有些人甚至会不惜代价或不择手段。深陷其中的人就会出现“把大观园搬到了山里”的笑话,把一种生活态度生搬硬放在另外一个与之不相容的生活方式中去。就如同“忘了林黛玉的药锄是葬花用的”。
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 顾城
回到顾城的“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我对其的理解是“有所值”和“无所愧”;若只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不违心”。
什么是“活的是自己”?就是在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时,自己固守着本心,所舍去的是甘愿的、无悔的、不违心的、是因为不违心而“有所值”。
什么是“干净”,就是所坚持的是积极正向的、有操守的,是因不违心而“无所愧”。

因为即使黛玉的这些话是虚伪的,他没有害人,还考虑到对方所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真诚呢,也可见林黛玉的温暖和善良。尽管不是出自自己的真心,在别人口中也能落个好,也是一种大智慧。

一、林黛玉的通透和慵懒

虽说黛玉耿直,有些爱使小性子,但她也不是不会说一番敷衍话的,很多事情只是她不愿意去做,她也曾说过不少虚伪的话去应付一些不愿打发的婆子和丫鬟,说的还比较巧妙,致使后来这几位都无人说一句林姑娘不好,说明黛玉还是通一些人情世故的。这点从她刚入大观园,观察到贾母不喜欢女子有才,就说自己没读过什么书,只认识自己个字,就能看出来了。                 

1、打赏了小丫头佳蕙

袭人托佳蕙替宝玉去给林妹妹送茶叶,刚好赶上林妹妹的月例钱到了,林妹妹索性抓了两把钱给了佳蕙,佳蕙喜上眉梢直言好造化。其实这事不过是林妹妹顺手而为。在古代,新妇要给长辈敬茶,茶就是一个很特殊的信物。宝玉送来茶叶,也就相当于向林妹妹表明真心,林妹妹喜不自禁,才随手打赏了佳蕙,说起来,或许林妹妹并不记得打赏的是谁,林妹妹只是因为自己高兴呀。

2、打赏宝钗派来送燕窝的婆子

林妹妹对婆子的态度极好,先说婆子费心,请吃茶,又说耽误婆子冒雨前来,耽误婆子赌局赢钱,还打赏了婆子的吃酒钱。明知道赌钱不好,还赏给婆子钱,林妹妹如此客气,只是因为与宝钗和好,林妹妹自己心里欢喜罢了。且看前文,林妹妹对宝玉的奶娘并没有留情面,得了个“真真林姐儿这个嘴呀”的一句埋怨。 

3、尊重赵姨娘。

当时的黛玉知道赵姨娘是来找探春的,只是顺路来看看黛玉,做个人情,但是黛玉还是热情的招待了赵姨娘,还很感激赵姨娘前来照看,赵姨娘的为人黛玉不喜,但还是多说了几句感谢的场面话,因为她理解赵姨娘身份的苦楚,也知道赵姨娘缺少的就是别人的尊重。

二、 三件事来看,黛玉似乎是虚伪的,却无人指摘,原因为何:

1、最根本的就是,林妹妹本来就是个善心人。

丫头红玉有疾时,佳蕙出了个主意是,林妹妹体弱,时常吃药,让红玉问林妹妹要一点药来吃。如果林妹妹平时是个心狠无情的人,丫头们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同她讨药。除此以外,香菱作为半个丫环,同林妹妹嬉笑打闹,让林妹妹教她作诗,紫娟作为林妹妹的贴身丫头,和林妹妹情同手足,这都能体现林妹妹平时的性格。 

2、林妹妹是个“看似尖锐,实则无比温柔”的人

林妹妹对丫头婆子都是大方地打赏银钱,对赵姨娘则是付出敬意。因为两种人地位不同,丫头婆子需要的是银钱才能在大观园更好的生活,赵姨娘作为一个不受大家长待见的妾,内心渴望的是尊重。林妹妹这三次“顺势而为”,不是世故更不是虚伪,而是温柔,是智慧。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林妹妹长得就像个随时会随风飞去的仙女,连她的住所湘潇馆,竹林森森也透出隐逸之气。这样一个仿佛卧于九天之上的玄女,在《红楼梦》中也做了三件“明知故问”的事。

林黛玉的优点

第一件事是打赏了小丫头佳蕙,袭人托佳蕙替宝玉去给林妹妹送茶叶,刚好赶上林妹妹的月例到了,林妹妹索性抓了两把钱给了佳蕙,佳蕙喜上眉梢直言好造化。但是其实这样一件让小丫头感恩戴德的事不过是林妹妹顺手而为。因为前文黛玉,宝钗,宝玉和凤姐儿在一起说茶,凤姐儿打趣林妹妹说“喝了我们家的茶就是我们家的媳妇儿了”。在古代,新妇要给长辈敬茶,茶就是一个很特殊的信物。宝玉送来茶叶,也就相当于向林妹妹表明真心,林妹妹喜不自禁,才随手打赏了佳蕙,说起来,或许林妹妹并不记得打赏的是谁,林妹妹只是因为自己高兴呀。

第二件事是宝钗黛玉互吐真言以后,宝钗派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来送燕窝。林妹妹对婆子的态度极好,先说婆子费心,请吃茶,又说耽误婆子冒雨前来,耽误婆子赌局赢钱,还打赏了婆子的吃酒钱。林妹妹如此客气并不是因为真的将婆子当作真心人,只是因为与宝钗和好,林妹妹自己心里欢喜罢了。且看前文,林妹妹对宝玉的奶娘并没有留情面,得了个“真真林姐儿这个嘴呀”的一句埋怨。

第三是赵姨娘做客潇湘馆,当时的黛玉知道赵姨娘是来找探春的,只是顺路来看看黛玉,做个人情,但是黛玉还是热情的招待了赵姨娘,还很感激赵姨娘前来照看,由此来看黛玉的这一做法是非常虚伪的,但是却没有人说黛玉的不好。这三件事中,显然林妹妹并不是因为对方的真心实意而付出尊敬或者好处,换一句话来说,可以叫做“虚伪”,“世故”。但是并没有人因此指摘过林妹妹。

一是林妹妹本来就是个善心人。丫头红玉有疾时,佳蕙出了个主意是,林妹妹体弱,时常吃药,让红玉问林妹妹要一点药来吃。如果林妹妹平时是个心狠无情的人,丫头们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同她讨药。除此以外,香菱作为半个丫环,同林妹妹嬉笑打闹,让林妹妹教她作诗,紫娟作为林妹妹的贴身丫头,和林妹妹情同手足,这都能体现林妹妹平时的性格。二是林妹妹是个“看似尖锐,实则无比温柔”的人。林妹妹对丫头婆子都是大方地打赏银钱,对赵姨娘则是付出敬意。因为两种人地位不同,丫头婆子需要的是银钱才能在大观园更好的生活,赵姨娘作为一个不受大家长待见的妾,内心渴望的是尊重。林妹妹这三次“顺势而为”,不是世故更不是虚伪,而是温柔,是智慧。



因为林黛玉小性子,如果有人说他的坏话,会引来林黛玉的谩骂,因为大家都觉得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加上她的身份,所以大家不敢惹。

虽然虚伪,可是她做完这些事情之后确是满足了对方目前的需求,在对方看来这就好的,所以没有人会说她不好。

因为从总体上看,她其实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非常的好,可以让人信赖的那种人。


15386284686林黛玉做了三件事,件件都挺虚伪!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说她不好?
梅晏董答:二、 三件事来看,黛玉似乎是虚伪的,却无人指摘,原因为何:1、最根本的就是,林妹妹本来就是个善心人。丫头红玉有疾时,佳蕙出了个主意是,林妹妹体弱,时常吃药,让红玉问林妹妹要一点药来吃。如果林妹妹平时是个心狠无情的人,丫头们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同她讨药。除此以外,香菱作为半个丫环,...

15386284686林黛玉做了三件事,件件都挺虚伪,为何从来没有一个人说她不好?_百度知...
梅晏董答:第三是赵姨娘做客潇湘馆。当时的黛玉知道赵姨娘是来找探春的,只是顺路来看看黛玉,做个人情,但是黛玉还是热情的招待了赵姨娘,还很感激赵姨娘前来照看,由此来看黛玉的这一做法是非常虚伪的,但是却没有人说黛玉的不好。这三件事中,显然林妹妹并不是因为对方的真心实意而付出尊敬或者好处,换一句话...

15386284686黛玉做过三件虚伪的事,为啥从没人说她不好?
梅晏董答:第三是赵姨娘做客潇湘馆,当时的黛玉知道赵姨娘是来找探春的,只是顺路来看看黛玉,做个人情,但是黛玉还是热情的招待了赵姨娘,还很感激赵姨娘前来照看,由此来看黛玉的这一做法是非常虚伪的,但是却没有人说黛玉的不好。这三件事中,显然林妹妹并不是因为对方的真心实意而付出尊敬或者好处,换一句话...

15386284686林黛玉为什么会死?
梅晏董答:3、死于谋杀。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百年来,人们对红楼角色众说纷纭,有爱林憎薛者,也有拥薛贬林派,对林黛玉的死更是有多个版本,高鄂的版本是气病交加而亡,而红学专家研究曹雪芹的原稿得出的结论是自杀,细读红楼,且通过认真的反思后,认为林黛玉是...

15386284686红楼梦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及其性格,字,名等(不要太罗嗦)谢谢咯~~_百...
梅晏董答:林黛玉,主要事件有黛玉葬花,性格是很多愁善感,才华横溢所以为人高傲,天真直率.薛宝钗,主要事件有宝钗扑蝶.性格是处事深沉,城府极深,有才学贾探春,主要事件是抄检大观园时对她的特写,还要打理大观园做法.性格是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封建等级观念深固.史湘云,主要事件大观园里做诗时都有她的精彩表现,和贾宝玉...

15386284686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是怎样的人
梅晏董答:她虚伪残酷。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金钏儿死后,她却流下伪善的眼泪,并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宝玉的丫环晴雯,只因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又遭到她的残酷报复,在...

15386284686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及特点
梅晏董答:一层一层地揭开林黛玉的面纱。不同人物看黛玉,在贾府众多人眼中,林黛玉虽然年龄不大,身体薄弱,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却雅人至深,有着外在的风度。在王熙凤眼中林黛玉是一个极为标致的人物;在宝玉的眼中,作者对黛玉采用了工笔描绘其神韵,体现了黛玉弱不胜衣,柔情似水的特征。

15386284686红楼梦人物性格
梅晏董答: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

15386284686求《红楼梦》人物评论(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字数愈多越好,十分感谢...
梅晏董答: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


(编辑:蓬典孙)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