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女性的自觉和人的自觉,在线等!!!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3
1、人的自觉又是人性的自觉,亦称人的觉醒。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形成了新文学创作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包含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50年代开始,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的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维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其中最大者莫过于极左政治路线统治下的意识形态对人性的戕害与摧残。在那个时代,人不再是人,而是被异化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一部分人被迫成为“阶级敌人”而失去做人的资格,一部分人因为“以革命的名义”摧残同类而沦为兽性发泄,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与自爱。“人民”成了一个被架空和任意填塞的名词,成了权力者实施残酷专制、谋取政治私利的遮羞布,而作为个体的人则成了“螺丝钉”,完全失去了独立意志的可能。“文革”期间所发生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悲剧,不管是身居高位的国家主席被随意迫害致死,还是无辜小民被任意蹂躏,而作恶者往往又是受害者,受害者也难免在无意间伤害了别人,人性的丑陋充分暴露,但所有这些,都是在国家意志下,在“发扬革命传统”,“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冠冕堂皇的口号下行使的。“文革”结束之后,人们对于十年浩劫的痛苦回忆,对于历史的反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人”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识,“人们迫切地需要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价值”1.“文革”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承担了这个历史任务。按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规律,社会主义的人应该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人都享有更多的人的权利,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民主,因而也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但从5 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文革期间所推行的社会主义却恰恰相反,人的价值和尊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倒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一个内容。在1979年举行的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作家们就提出了“繁荣文艺必须肃清封建流毒”、“人是目的,人是中心”的观点,2 它既是在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层面上肯定了“伤痕文学”对文革这段野蛮历史的揭露,也是对8 0年代文学的展望与呼唤。
需要说明的是,7 0年代末到8 0年代初在中国盛行的人道主义思潮,首先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思潮,它波及了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政治思想、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的许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甚至波及到了经济和科学技术领域。当时思想理论界对人道主义的讨论相当热烈。自198 0年起,在之后的四、五年内,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论题,涉及了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许多学科,对人性的概念内涵,人性与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与新时期文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尽管这场讨论后来在政治因素的干预下没有进一步深入展开,但思想理论界的讨论对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相对应的是当时文学创作中对人性、人道主义的肯定与强调,对思想领域的人道主义思潮始终起着前导和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整个社会思潮中,文学远远超出了它原有的功能范围,而承担了其他学科的任务,也因此引来了整个社会对文学特别强烈的关注,其中也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的干预。
从创作实践来看,文学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肯定,又是分别体现在具体的文学现象之中,所谓“伤痕文学”,首先就是揭露人的精神与肉体在“文革”期间遭受的创伤;所谓“反思文学”,首先就是关于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伤痕文学”对历史创伤的揭露正是以人的基本生存权利为依托的,下面要介绍的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就是通过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对非人道的控诉,这里的人道原则不是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考的直接呈现,而是借助于叙述者转述其他人物对邢老汉的同情,以民间情义的形态表现出来的。
借助于人物之口,甚至于通过作者的议论直接提出人性与人道主义概念的,是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小说以1957年反右斗争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C 城大学以党委书记奚流为代表的反人道势力,同以何荆夫为代表的人道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虽然作品构思还留有正反两军对垒的概念化影子,还有着理念大于形象的倾向,但作者毕竟是“文革”后第一个在文学创作中大胆提出了人性、人道主义的命题,而小说在形式上尝试的心理意识结构和第一人称叙事的转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过于理念化带来的欠缺。作者在“文革”前和“文革”当中曾竟一度迷惑于所谓的“阶级斗争”理论,参与过对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关于“文学是人学”观点的批判,现在,她觉醒了,她在《后记》中干脆用自己的语言直接表明了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对人性的领悟和呼吁:
“终于,我认识到,我一直是以喜剧的形式扮演着一个悲剧的角色:一个已经被剥夺思想自由却又自以为是最自由的人;一个把精神枷锁当作美丽的项圈去炫耀的人;一个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人。我走出了角色,发现了自己,原来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憎、有七情六欲和思维能力的人。我应该有自己的人的价值,并不应该被贬抑,自甘堕落为驯服的工具。……一个大写的文字迅速推到我的眼前:‘人!’一支久已被抛弃、被遗忘的歌曲冲出了我的喉咙:人性、人情、人道主义!”3
这话由忏悔者嘴里说出,在当时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同时受到批判和学术界的争论也是可以想象的。
爱情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是许多作家着力表现和探讨的主题,也是人道主义思潮在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是一个封建文化传统悠久深厚的民族,以个性为前提的爱情一向是封建伦理道德所压制的。文革中对阶级性的过分强调和夸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荒唐地简化为同阶级的“同志”、“阶级兄弟”与对立阶级的殊死敌人两种,从而将男女间正常的感情一盖视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爱情”两字在生活中几近绝迹,在文学中也被其他莫名其妙的语言所替代。现在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当时“爱情”两字从普通人口里说出或者用来描述普通人时给读者所带来的震动了。首先是理直气壮地争取爱的权利。于是有了刘心武的《爱的位置》,替现实生活的年轻人为爱情争一席之地;而张炫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则正是通过对文革期间一对农村青年因为情爱而投水、入狱的故事,揭示了扼杀男女之情所造成的惨剧。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则深入到婚姻、爱情和伦理道德领域,提出了婚姻与爱情的关系这个长久影响人类生活的问题。小说中的主人公钟雨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却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也和谐的老干部长期刻骨铭心地的相爱着。小说通过人物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非常现象:没有爱情的婚姻和不被尊重的爱情,并借此剖析了某些社会伦理道德的顽固,表现了“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道德的”这一严肃但又带有理想化色彩的主题。从争取人人应该有爱的权利,到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应该选择的、合乎道德的爱,张洁显然在对爱情的思考中又跨进了一步。
随着思想理论的探索深入和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展开,作家们对人性的理想状态与现实可能之间的分野也越来越有清醒的认识。于是,描述人生的现实处境,反映和思考人在理想和现实间的选择两难,使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潮超越了简单化的价值评判,真正显现出独立、清醒的探索精神。这就使作家们从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感悟、呼应以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进而逐渐获得相对个人化的体验方式、观照角度和文体风格。
女作家铁凝的《哦,香雪》在对偏僻山村的少女们对山外文明、对未来理想的朦胧憧憬投去深情一瞥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一连串严肃的思考,那美丽宁静的山村景色,那纯洁热烈的向往,在现代文明的推进中能保留多久?而张洁则沿着理想爱情之现实遭遇的思路继续进行她的思索。《方舟》中的三位女性都对理想爱情有自己的追求,但又都是爱情现实的失败者。她们已经超越了对理想爱情单纯追求,她们发现: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在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女性要承担比男性更多的东西,于是在爱情和人的整体价值之间,她们宁愿选择后者,但这又是一个痛苦和孤独的选择;不仅如此,她们的选择又使自己再度陷入了新的异化境地,她们的出路何在?作者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作品的悲剧色彩是相当浓厚的。值得重视的是,这两位作者各自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显现了对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张洁的那一路富于勇气的探索,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
文学对人道主义思潮的感悟与呼应,从对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的肯定开始,经历了如此曲折的历程,终于走到了这里。这是对以往的人性观念的不断突破,是对文学个性化和独特性的不断逼近,是文学通往多元化状态的必由之路。

2、女权运动促进了女性自觉意识的发展 ,促进了女性的自觉。

法国革命唤醒了女性的觉悟,提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19世纪末,美国英国发生了争取妇女参政的运动,第一个目标就是争取选举权,然后是争取在教育、文化和工作上的平等。到上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一直在蓬勃发展。

1987年12月30日西班牙《终极日报》载文《世界女权运动》:“教育界已不再是男人的势力范围,进入大学的男女同学之间的比例逐渐趋于平衡,妇女已认识到受教育是寻求职业的必由之路。20年前主张性解放的妇女,现在发现自己成了男人满足欲望的工具。因此,她们甚至组织起来反对选美,认为这是对妇女的侮辱。在一系列问题上,需要做出明确判断。全世界的妇女都知道,她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然而目标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男女平等。”

这种描述的基本轨迹至少表明了如下倾向,女权运动在多年挫折和反复之后,从开始时注重对自身以外的条件进取转向女性自身,包括对社会生活、家庭角色的体验,转向内心生活需要。这种转向,启示我们对以往女权运动做历史检讨和清理。女权运动,究其实是争取在社会生活同时在心理需求上与男性取均衡平等的权利。这种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男性被当作“物种之范”的质疑与反抗。男子在所有神话里被看作具有规范性,而女性则是这一规范的变异和离差。男子是主体,女子是他体。男性对女性的所有作为,其动机都在“收回”,而女性作为肋骨,所有的被动都在于“回归”。这就是男权理论的最古老注脚和男女关系的哲学解释。依照这种认知,假如把女性比做左撇子,则女性是生活在为右撇子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男性代表着规范性。这种观念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在人类社会许多文化行为中可以找到例证。

在英语里“男人”这个词可以作为人类总称,日文中“男人”的语意为“主人”。中文古代汉语中没有“她”这个字,女性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领域中,其存在由男性代替着,这种语言现象尤为深刻地证明男性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全面侵略,而女性以一种集体无意识接受了这种侵略和渗透。这种深层意识在男人那里也处于自觉的超稳定状态。历史这样安排了男人在一切方面的优势。可是,稍有古代历史文化常识的人都清楚:所谓男性范本其实是漫长男权社会的结晶,并非有充分的生物学根据。而男性范本的神话,在不同文化时期里,也是处于变动状态的。

这种历史变动在文学中以抛物线式轨迹展示着它魅人的况味。

人类是在女性腹腔中发源的,太古初民对女性的神圣崇拜,编织母权中心的漫长岁月。中国最早的神话《山海经》狞厉地记载着中国第一个女神西王母的威仪,这是初民宇宙观中众神之首的伟大形象。原始时代的西王母是母氏社会的女神,她从原始神话的半人半兽,至魏晋铺张成为群仙之首,至此完成了最后的演化,此后再无发展。这至少可说明母权岁月的遥远追忆,浸润了漫长的历史年代,在被父权制代替之后,文学对之依然记忆犹新,但在日渐强大的男权面前,它渐趋黯然,渗入了当代人的思想。

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变动彻底抹去了人们对母权岁月的最后记忆,女性政治经济地位的沉落在神话的演化中表现得十分彻底。漫长的母权岁月消弥在史前的混沌之中,而自有文明史以来,男权优势一直在左右着历史的发展,女性由神圣转为邪恶,作为这发展的反面,在神话中被改写,在现实中被反转。希腊神话“潘多拉盒子”,夏娃成为万恶之源。这些以男权中心为依托的神话或教义,无非都是在强调现实中的男性秩序。男性为中心的神话,它在现代文明社会已消声匿迹,但作为一种非意识思想意识,它时时在支配着男性甚至女性的心理和行为,成为知和行的无形准则。女性们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这种非意识思想在日常生活与精神领域中的危险呢?它微妙的生活状态与形式表征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深刻的理性批判呢?

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想像在文学中得到张扬

女性的自我觉醒首先在文学中得到张扬。女性的压抑首先是人性的压抑,即性和情欲的压抑。五四新文学营造了一个个性解放的语境,尤其著名且实绩丰厚的堪称“创造社”的作家们,以两性关系为切口,注重表现人的情欲和天性,释放本我,解放情感、情欲的人性革命,是创造社热衷的话题。据茅盾于1935年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写的《导言》中说,1921年5—7月三个月间,刊载于各类杂志的新小说有115篇,其中爱情小说有70篇,农村生活只有8篇,城市生活的3篇,家庭生活9篇,学校生活5篇,社会生活的计20篇,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实在乃是描写了男女关系”。所以“竟可说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十八了”。这种倾向,在新时期以降的小说创作里又重演了一遍,而这一次的演出竟然是阴盛阳衰的。

女性写作在80年代势头初涌,90年代势如决堤,21世纪则势成泛滥。在两性问题的文学描述上最出位也走得最远的,正是女性作家而非男性作家。挑逗成为所谓文学的手段和目的,这些出位和离文学甚远的物事姑且不论,但接续五四新文学的个性解放和张扬自我的文学传统,且有革命性颠覆的,正是由女性书写来完成。

在当代文学中,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最早触摸到女性爱而不得所爱,却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剧,质疑两性关系中的非爱情因素的合理性,以文学方式探索释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的当下实践。这在文革刚刚结束的1979年,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也是切中中国式婚姻命脉之作。女主人公钟雨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她的所爱,只能把对他的爱投注在他的赠物——契诃夫小说选集中去,把现世的苦恋寄寓天国与来生。张洁技巧地表达了中国女性埋藏得很久的生命欲望,而又把这种欲望置于自由的逃避之下。责任、道义、克制等人类美德,似乎瞬间化作来自远古荒原的巨垣,横卧在两颗吸引得很苦又分离得很累的灵魂之间,异化为一种伪饰的崇高。她把女性生命的焦虑,化作一种崇高,她叛逆了个性欲望而服从某种道义。张洁把主人公的悲剧,置于残酷的对话系统中去演绎,而把自己间离出来。张洁断然和清醒理性地编织这个故事,并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令人物痴迷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却依然期待无望,作品的间离状态,使女性心理自控和辩难的复杂情状客观化,完成了对一种普遍真相的返照。张洁因此也就实现了不仅仅站在狭隘的女性立场,而是在人的制高点上俯视两性关系中东方文化氛围中的种种诘难。

人的自觉就是未经别人的提醒自己就去做的.
女性的自觉就是自己想去做就去做,不会理任何人.

同意!

附议

人的自觉,即人生活在社会中,应具备的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觉悟。觉悟高,说明人的自觉性强;觉悟低,说明人的自觉性差。社会的进步程度,取决于人的自觉性的不断提高。
女性自觉,是人的自觉的一部分。由于性别差异和历史传统、习惯,一些女性至今仍然认为自己就是男人的陪衬甚至附庸。在外边,本来干一样的活,给男的多点也认为是天经地义。在家庭,当贤妻良母还不算,有一点家庭暴力也不去抗争。这说明,女性自觉还任重道远。


15731034040女性的自觉和人的自觉,在线等!!!
阚厕扶答:自198 0年起,在之后的四、五年内,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论题,涉及了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许多学科,对人性的概念内涵,人性与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道主义与新时期文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尽管这场讨论后来在政治因素的干预下没有进一步深入展开,但思想理论界的讨论对文学创作也有一...

15731034040请问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阚厕扶答:1、尝试让孩子去发现学习兴趣。人们总说培养兴趣,但是培养兴趣往往是最难的,但是兴趣是在做的过程中被激发的,而不是想出来的。比如学习中,因为解出了难题,获得的激动、成就感;或者读书中,精彩的情节打动、吸引了你,实用的内容帮到了你...这些往往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不要想着如...

15731034040怎么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阚厕扶答:1. 设定目标: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并鼓励他们为实现这些目标制定计划和时间表。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2. 提供选择权:给孩子提供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3. 鼓励独立思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培养...

15731034040我该如何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阚厕扶答:首先,我觉得要摆正学习的态度,要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学习不是为家长,也不是为老师,是为自己而学,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提高我们的自觉性。其次我认为学习还要讲究一些方法。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指点,课前要预习,将重点、难点、疑点记下来。然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专心听,一...

15731034040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阚厕扶答:1、教孩子学习做事的方法 一些情况下,孩子不是有意磨蹭,而是因为不懂得怎么做才能又快又好。由此可见,提高孩子自觉性的第一步,是教会他们学习做事的方法技巧:例如,先回顾一遍课本再写作业,效率和准确率都会大大提高。2、激发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除了掌握方法,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以阅读为例...

15731034040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阚厕扶答: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静的时候,会去尝试更加独立。让孩子感到舒适,给孩子关心,这些不是鼓励独立性的敌人,恰恰是走向独立的最好支持。当然,支持孩子也并不意味着当孩子感到沮丧时马上冲进去把事情变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不再使用宝宝语 人们接受到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就会决定他是什么样的...

15731034040佛法里面自性,自觉是啥意思?
阚厕扶答: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己感觉到;自己有所察觉。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其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通过内外矛盾关系发展而来的基本属性,是人的基本人格。其是人一切实践行为的本质规律,表现为对于人自我存在的必然维持、发展。人类自觉本质的维护与发展是自由的真实实现。人...

15731034040怎样才能锻炼自己的自觉性?
阚厕扶答:2、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3、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4...

15731034040自觉性与主动性的本质区别
阚厕扶答: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区别如下: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等。主动性是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例如国外曾就此做过一项试验...

15731034040怎样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是辨证的统一
阚厕扶答: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


(编辑:古试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