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西省南城益宣王朱翊鈏墓发现的玉鸳鸯有什么特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省,简称赣。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派颖侯灌婴率兵进驻南昌,并修筑南昌城,俗称灌婴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并为豫章治郡,隋初为洪州治。
唐、宋为江南西道及洪州治所,为东南有名的都会,故又称"洪都"。 江西古代就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至清代,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
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 江西也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形成了宠大的宗教派别。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
张道陵被张盛尊为掌教、正一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与全真派南北对峙,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
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等,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多有外地和日本、韩国佛教徒前来朝拜。 另外,江西的农业自古就以种植水稻为主。隋唐以后,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江西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经济繁荣兴旺,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茶叶种植和加工也大大发展,数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同时,陶器、造船和银、铜冶炼在全国亦居领先地位。明清时期,江西成为全国造纸业和以布为主的纺织业中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市镇。

扩展资料:
江西建制沿革
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江西境内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劝学篇》注:“邗越古国名”。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 。
秦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时,孙策分庐陵、雩都等县置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厘置彭泽郡(旋废)、鄱阳郡。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
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江西行省辖区大于今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和今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江西省共辖81县。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2016年6月,赣江新区成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江西历史文化知识
百度百科_江西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编辑本段]政治家王安石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治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曾经指出:“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那些游手好闲者也回到生产第一线,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国家政权需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所谓的《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政局的逆转,使王安石深感不安,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明代典型玉器,如江西省南城益宣王朱翊鈏墓发现的玉鸳鸯,高4.2厘米,长5.3厘米,宽3.3厘米。白色兼紫褐色。鸳鸯昂首,缩颈,羽冠较长,圆圈眼,羽翅上翘,口衔莲枝,卧于莲花、莲蓬及莲叶中,姿态生动。底部呈椭圆形,凿有斜孔,以备攒縀之用。鸳鸯呈紫褐色,莲花呈白色,色彩搭配适宜。镂雕圆润,玲珑可爱。




19131192096江西省南城益宣王朱翊鈏墓发现的玉鸳鸯有什么特点?
浦具尹答:明代典型玉器,如江西省南城益宣王朱翊鈏墓发现的玉鸳鸯,高4.2厘米,长5.3厘米,宽3.3厘米。白色兼紫褐色。鸳鸯昂首,缩颈,羽冠较长,圆圈眼,羽翅上翘,口衔莲枝,卧于莲花、莲蓬及莲叶中,姿态生动。底部呈椭圆形,凿有斜孔,以备攒縀之用。鸳鸯呈紫褐色,莲花呈白色,色彩搭配适宜。镂雕圆...

19131192096玉鸳鸯的基本信息
浦具尹答:【尺寸】:高4.2厘米,长5.3厘米,宽3.3厘米【年代】:明【玉色】:白色兼紫褐色【收藏地】:现藏江西省博物馆【出土时间及地点】:1979年江西南城益宣王朱翊鈏墓出土

19131192096这是什么物件?
浦具尹答:【出土地】:江西省南城县岳口公社游家港大队女冠山明益宣王朱翊鈏元妃李氏墓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玉色】:青白玉,羊脂玉质,细腻润泽 【特征】:4件套,扣合后中间为一朵花,两侧各有一只蜜蜂,分开后则为一只蜜蜂与花相连,花中有一圆孔,另一蜜蜂前有一长榫,榫头有一圆片,...

19131192096玉扣代表什么意思?
浦具尹答:玉扣—平安扣 可以驱邪避灾,保佑佩戴者出入平安,平安两字寓意明确,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向往。那么平安扣还有什么其他的寓意吗?平安扣也称怀古、罗汉眼,可祛邪免灾,保出入平安。是中国的一款传统玉饰品,古代称之为“壁”,有养身护体之效。在现代,常为情人间互赠之物,取平安之意。

19131192096明益藩王墓地地址在哪里?
浦具尹答:该墓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其中包括了益端王朱祐槟墓、益庄王朱厚烨墓、益宣王朱翊鈏墓和益定王朱由木墓等。虽然墓地的规模大小不一,但是它们都保存得相当完整,未遭盗掘,因此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金玉器。值得一提的是,明益藩王墓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说明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

19131192096明益藩王墓地地址在哪里?
浦具尹答:明益藩王墓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洪门镇、万坊镇,是明朝时期的贵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里是明朝益王的家族墓地,益王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藩王,其家族在明朝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该墓地包含多座藩王墓,其中益端王朱祐槟墓、益庄王朱厚烨墓、益宣王朱翊鈏墓和益定王...

19131192096古代玉扣子是什麼意思
浦具尹答:古代玉扣子是亲友送给外出者或者出嫁的女孩或远行的人祈福用的,也叫"平安扣",就是应了宋朝蘇东坡那句"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用圆璧(正圆形中空的玉,表示送礼的人的心都因此空了)来代表思念和求平安的意思,只要远行或...

19131192096像纽扣一样的有2个孔的玉石叫什么
浦具尹答:玉扣。玉扣是古代人们用来装饰和祈福的饰品,由贵重的玉石雕刻而成,外形类似于现代的纽扣,具有吉祥、平和与福份的象征意义。《玉扣》是明代文物,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出土地是明益宣王朱翊鈏元妃李氏墓。

19131192096冕冠是什么意思
浦具尹答:二、实物:能见到的冕冠实物均为明墓出土,如北京明定陵的两顶十二旒冕冠、山东鲁荒王朱檀墓、江西益宣王朱翊鈏。湖北梁庄王朱瞻垍墓等墓出土的明朝皇太子、亲王等级的九旒冕冠(其中,鲁荒王朱檀墓的保存较好、益宣王朱翊鈏墓的出土时已破碎、梁庄王朱瞻垍墓的出土时仅剩冠上构件)。三、历史沿革...

19131192096冕冠的实物
浦具尹答:能见到的冕冠实物均为明墓出土,如北京明定陵的两顶十二旒冕冠、山东鲁荒王朱檀墓、江西益宣王朱翊鈏、湖北梁庄王朱瞻垍墓等墓出土的明朝皇太子、亲王等级的九旒冕冠(其中,鲁荒王朱檀墓的保存较好、益宣王朱翊鈏墓的出土时已破碎、梁庄王朱瞻垍墓的出土时仅剩冠上构件)。


(编辑:于采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