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们最不能承受的后悔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我的前半生》大结局了,很多人在吐槽结局毁三观,没有意思;吐槽凌玲没有遭到报应,难以服众;吐槽罗子君这个人设才是真正的心机婊,完全没有体现女主独立自主。

当所有的剧情落下帷幕,我也很赞同观众的毁三观论。纵观全剧,情节逻辑混乱,主角也是三观不正。原本是写一个家庭主妇离婚逆袭的故事,可结果是什么?

小三上位,各种使坏各种小动作,没有任何惩处不说,最后还成了总裁夫人;

主角罗子君,全程没有体现她的个人能力,工作,生活样样靠人帮忙,靠人善后;

更可气的是,无节制的接触闺蜜的男朋友,后来日久生情,夺闺蜜所爱;

虽然这部剧给人的负面影响完全要比它原本想表述的正能量要大的多,但是我个人还是从这部剧中收获了特别重要的一个启示。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可能是我们最不能承受的后悔,没有之一。

第39集,我哭的一塌糊涂。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剧情,设想,如果好端端的妈妈,眨眼就病了,走了,我想任哪个子女都接受不了。

出病房后子群说:“我一直叫她去看病,一直叫她去看病,可是她说不要,她身体很好。”她突然反省,自己平时是不是对妈妈太凶了?

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明明感觉他们好像身体不舒服,可是他们自己总是说没事,忍忍就过去了。

剧中薛妈妈并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只要跟利益挂上钩的,都能激起她的狂热。

而且表现的特别露骨,毫不掩饰。

 

但她对子女的爱,那也是不容置疑的,与她对钱的欲望是一样的。

刚发现俊生出轨,薛妈妈不同意离婚,她认为女儿没有生存能力,只有靠着女婿,才能过着陈太太的生活,骂完小三出气后,硬是做了一桌子菜来劝和女婿;

当离婚成定局,立马让女儿尽最大能力争取更多的财产,不至于以后过的太差;

离婚后,又立马让身边的人帮女儿介绍对象,而且要条件好的,不能让女儿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差;

再后来,感觉到贺函对子君有意思,那心里乐开了花,各种打探,各种暗示,各种撮合;

 

等到贺函公开喜欢子君后,薛妈大变脸,完全不念及唐晶和子君的闺蜜关系,以及之前对子君的鼎力相助,一心劝慰唐晶把贺函让给子君,觉的子君不如唐晶能力强,唐晶可以找到更好的,而自己的女儿没有这个能力。

对子群的各种操心更不必说。

对白光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女婿,那是丝毫不顾忌丈母娘形象,两人见面不是撕扯就是开骂。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心疼女儿跟着这样的男人生活幸苦。奈何女儿一心选择了爱情;

所以对女婿白光是即无奈又没有办法。两人关系相当尖锐,全剧就没有和平共处的时候,直到老太太弥留之际,才心平气和的说了几句话。

 

我猜老太太实在是没法折腾了,不然肯定也不待见他。

面对这样的女婿,她是碍于女儿的情面,所以一忍再忍,心里不舒坦,也不能怎样。

就是这样的妈妈,在所有观众眼里是个势力小人,狡猾奸诈的妈妈,可她却为女儿撑起了一片天。

一生都是为了儿女在忙碌着,吃的用的花的,只要自己有,都想着给女儿。就算找个老伴都是想着能为女儿分忧解难。

去世后整理遗物,居然有三十万的存款。这是老太太一辈子省吃俭用留下的钱。养老金也好,以备不时之需也好,这就是一个母亲最真实的爱。

自己苦点累点没所谓,总不希望给儿女添负担,必要的时候,还希望能帮到孩子们。

老太太一开场就是风风火火,生龙活虎的,一点都想象不到她会死掉。而且是猝不及防的去世。

以至于大家都难以接受,子群后悔平时对妈妈太凶;子君后悔平时忽视对妈妈的关心;白光后悔平时让丈母娘操心操肺;陈俊生的几个响头,除了后悔辜负了丈母娘的恩情,更多是后悔来不及弥补对她带来的伤害吧!

看着老太太就这样走了,看着一个个猝不及防的家人,突然就控制不住自己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流。

看别人生活,过自己的生活,这是电视给予我们的意义。

从电视回到现实生活。我们是不是能体会到什么?

 

薛妈妈是天下千千万万平凡父母的缩影。子君子群也是所有子女的缩影。

平时对父母疏于关心,接收不到他们爱的信号,没有耐心听他们叨叨,厌烦他们的管束,大吼大叫回应我们反感的问题。

我们无视这些伤害,我们也不接受这叫伤害,认为他们是父母,我只是做真实的自己,没有什么不对的。

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无需斤斤计较的介怀这些细枝末节。

没钱给点钱花,有事打个电话,其他的就不要那么矫情了。

可是父母需要的是什么?如果说陪伴,可能我们愿意拿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却真的没办法,拿出太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

除了陪伴,我们还可以为父母做点什么来填补这份爱?能吗?不能???

可能他们健在的时候,你觉得一切都是完美,他们身体还那么健朗,等以后条件好了,再陪着二老安享晚年也不迟。

现在努力赚钱养家,不让父母操心,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逢年过节,回家探望,电话问候,这就是最长情的陪伴。

不曾想,哪一天,父母突然倒下了,走了,永远消失在你的生活里。你觉得有什么可以弥补你缺失的陪伴吗?有,有,有,很多,很多,很多!

经常打打电话;把玩手机的时间分一点给他们;

快递这么方便,吃的用的时不时的寄点回去;

过年回家推掉不必要的聚会,陪着二老烤着炭火唠唠嗑;

订个全家桶,全家围着桌子吃点薯条配番茄酱,告诉他们“这就是KFC,你孙子就喜欢这个汉堡包。”

“老妈天天做饭辛苦了,今天我下厨给你们露一手,你等着吃饭就行;”

等等,等等,等等

 

看吧,人走了,你发现有这么多事可以做,也有这么多事没有做。

这些事,难吗?难吗?难吗?

可我们为什么都没有去做?

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

我们的父母不给我们这个机会了。

电话没人接了。

快递没人签收了,

炭火没人烧了,

不能尝尝孙子爱吃的薯条了,

你的饭菜他们等不到了。

没做父母,我不懂父母的难,有了孩子,才发现父母不容易。就算父母有无数的缺点,多的像星星,但是他们的爱像太阳,太阳出来了,星星你可以看不见的。

我们可以不妥协父母无理约束,不接纳他们的陈旧观点,但是对他们的爱,不能忽视。

必须及时感应,及时回馈,及时弥补,因为我们有时间,可他们等不起啊!

不要等到哪天人走了,才后悔,才自责,才遗憾,到那时追悔莫及。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悔。

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


15373649387“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们最不能承受的后悔
茅雄虎答:“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悔。珍惜父母健在的时光!!

15373649387及时行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茅雄虎答:但是,要知道,这世上有一种痛,叫做“子欲养而亲不待”。季先生把它叫做“永久的悔痛”,这位跨世纪老人的劝诫,我们不能不听。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给父母买山珍海味才叫孝敬,多回家看看,帮父亲捶捶背,帮母亲摘摘菜,洗洗衣服,也是孝敬。在外工作多给家里打电话,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唠家常,...

15373649387“如今社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一大悲哀”这句话你怎么看呢?_百度...
茅雄虎答: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这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例子,当自己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才明白父母养育之恩。人生真的很短暂,好好和父母相处,就是有了矛盾时,也要及时化解,用宽容的心理解父母,百善孝为先,让他们有个幸福安详的晚年,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15373649387“如今社会,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一大悲哀”这句话你怎么看?_百度知 ...
茅雄虎答: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下这句话的出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最早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另外《韩诗外传》卷九(汉朝韩婴编著的今文经学著作)里也有这句话, 大概的意思就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尽孝,父母却已离开人世。 我认识一位...

15373649387亲欲养而子不待
茅雄虎答:        父母到了这个时候,总是急于弥补与孩子的关系,甚至甘愿舍弃一切来挽回孩子的信任。可常常为时已晚,孩子的心门早已锁死,久叩不开,于是便陷入了“亲欲养而子不待”的尴尬境地。        俗话说:血浓于水。一些人总以为遗传学上的...

15373649387谈谈你们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看法?
茅雄虎答:等我不忙的时候。试问,等你什么都有了的时候,父母和亲人还在吗?那种离去是一生的离去,这一生你都不会再有机会去孝顺他们,甚至于都不会再看到他们,我们认真的想一想,不要等到哪个时候,再去悔恨自己的当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去怀念他们,那都是徒劳的。

15373649387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茅雄虎答:“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原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

15373649387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悟文案
茅雄虎答: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悟文案如下:"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深深触动人心的经典名言。它提醒我们,孝顺父母不能等待,要及时行动。因为一旦失去机会,我们将会后悔莫及。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生活奔波,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的父母。我们追求事业的成功,追求物质的丰富,却忘记了...

1537364938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茅雄虎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止;子女想要赡养父母,可父母却已经离世了。这句话常用于比喻丧亲之痛,在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也用于比喻客观形势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出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

15373649387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意思
茅雄虎答: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话,意思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它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另外,它也表示客观事物...


(编辑:聂岩成)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