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几种结果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几种结果

只有一种结果:旧的矛盾的消亡,和新的矛盾的产生。
矛盾推动物质的运动,运动是永恒的,那么矛盾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新的取代旧的,物质获得发展而已。

矛盾辩证法就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
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是事物要素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相互联系)的关系。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关系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叫做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叫做同一性。
1、范畴定义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性质和倾向。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20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战争。
其二,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相互贯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日方在中方培植汉奸,中方在日方寻找友人。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趋势。
开始,日攻中防;后来,中胜日败。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倾向。
矛盾斗争性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包括:
对抗性斗争:敌我双方你死我活。
非对抗性斗争:人民内部各种分歧。
2、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统一的(相互依存)
一方面,斗争性制约同一性。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王明的“统一政府”、“统一军队”、“统一群众组织”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另一方面,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中共领导军民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存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的(相互区别)
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性);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性)。
在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斗争必然导致一场战争以某种方式结束。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原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可从两大方面来分析:
(一)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简称内因。
事物的外部矛盾即该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简称外因。
内因和外因之间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中国有特殊的国情和矛盾,我国的发展首先要靠内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发展还要利用外因,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利用其他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促进自己的发展。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实践证明,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的作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位学者研究发现,有些独身女性在择偶中陷入误区,“浪漫的男人不可靠,可靠的男人不浪漫”。男女双方性格互补是美满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相互促进。
战斗力是人和武器的结合,武器是双方可以利用的共同因素。夺取并利用对方的武器,就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事物的发展就是向对立面的转化,战争中防御的一方转化为进攻的一方,失败的一方转化为胜利的一方。
2、斗争性的作用:
①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消长,为质变创造条件;
抗日战争中,双方有进有退,中国人民的力量不断增长,日本一方的力量逐渐削弱,为抗战的最后胜利积累条件。
②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导致矛盾解决,实现事物的质变。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中国人民对日寇最后一战,抗日战争时期胜利结束。
总之,事物发展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
一是指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即指矛盾的共性。敌我之间的矛盾一般是对抗性的,而人民内部矛盾一般是非对抗的。
二是指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和矛盾的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第一,矛盾性质的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第二,矛盾地位的特殊性。矛盾分为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
第三,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一是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例如,资产阶级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例如,奴隶和奴隶主同时退出历史舞台。
三是矛盾双方相互融合。例如,三大差别在中国发达地区逐步消失。
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共性与个性是相互区别的。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是个别事物之间的共同本质。例如,每种水果都有自己的特性,但它们都是水份较多的能吃的植物果实。
②共性和个性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共性只能存在于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之中。例如,谁也没有见过一般的房子,只有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洋楼等等。
另一方面,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同时又蕴涵某种共性。例如,就汉语来说,没有“果(果实)”一词,就没有“苹果”和“芒果”等带有“果”字的名词。
③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个性的东西。例如,辽宁的毛孩。

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和谐,双赢,和平,和解,多元。
在水深火热中斗争表现对和谐和平,维护与捍卫。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保家卫国。
毛主席说: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我们常常说“新陈代谢”这句话。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
“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一种状态的时候,它只有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好似静止的面貌。当着事物的运动在第二种状态的时候,它已由第一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了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的面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
《毛泽东选集.《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
所以,本质是和谐大道。

矛盾斗争的结果有三种:一种是一方战胜另一方,如战争当中一胜一败;一种是矛盾双方融合,产生新的事物,如化合反应中,两种物质化合产生新物质;第三种是旧的矛盾统一体解体,被新的矛盾代替,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如人类发展过程中,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被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代替,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代替。

1、矛盾中的一方取代或统一另一方——这是形而上学的早期思想,不过很快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西方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的提出反驳,中国儒道皆不赞同;
2、寻求使矛盾双方的和谐共处的方法——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矛盾双方永远不可单方面消解”,以道家的“天钧”“两行”、孔子的“中庸”为代表;
3、通过否定之否定用第三个概念来消解对立——这主要是黑格尔的方法,例如黑格尔将“质”“量”统一于“度”。
基本上就是这3种结果了,如果大家还有想到其它的,继续补充。

你只看到对立面,斗争就是暴力,想想两个人打架,是什么局面就对了!斗争的结果,会产生默认的规律。


15077986227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几种结果呢?_百度知 ...
裴澜剑答: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和谐,双赢,和平,和解,多元。在水深火热中斗争表现对和谐和平,维护与捍卫。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保家卫国。毛主席说: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结,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在复杂...

15077986227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几种结果呢
裴澜剑答:1、矛盾中的一方取代或统一另一方——这是形而上学的早期思想,不过很快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西方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的提出反驳,中国儒道皆不赞同;2、寻求使矛盾双方的和谐共处的方法——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矛盾双方永远不可单方面消解”,以道家的“天钧”“两行”、孔子的“中庸”为代表;3、通过...

15077986227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矛盾斗争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几种结果
裴澜剑答:只有一种结果:旧的矛盾的消亡,和新的矛盾的产生。矛盾推动物质的运动,运动是永恒的,那么矛盾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新的取代旧的,物质获得发展而已。

15077986227...一直没弄懂哲学的问题 矛盾的斗争性为什么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 而同...
裴澜剑答:(1)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处在一个统一体中,它们彼此依赖,互为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这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交织与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从它的两个...

15077986227哲学问题:有关矛盾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裴澜剑答:基本原理 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二者在...

15077986227请教一个关于哲学的问题因果关系,事物的两面性,矛盾
裴澜剑答: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②相互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统筹兼顾。(6)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主次方面运用于如何看问题。①相互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事物...

15077986227哲学上的矛盾双方如何解释?
裴澜剑答: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多样。哲学上讲的"斗争"不仅概括了社会领域中或政治用语中经常讲到的"...

15077986227哲学问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裴澜剑答:例子一:兄弟之间。兄弟之间总有矛盾,但是关键时候总能合作。此情况,可以推及整个中国。例子二: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学者自身固有的认知和知识的内容构成矛盾关系,其本质是个人意志和群体意志的矛盾关系。该矛盾的解决方案是,要么个人意志被同化,要么群体意志因为个人意志而改变。

15077986227哲学 怎样理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裴澜剑答: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表现为: 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例如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等等。矛盾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正是在它们存在这种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矛盾双方的分离首先体现在本质差别之中。(这点特别要注意让学生...

15077986227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裴澜剑答:10、 ③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给了我们理解哲学历史的线索。11、 ④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12、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1)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13、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1...


(编辑:韩便咐)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