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孙子兵法》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怎么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8

一直以来,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评价有着很大的分歧,有说诸葛亮是军事天才的,有说诸葛亮根本不会打仗的。这些争论都是一面之词。判断一件事物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然后根据实际发生的事件来综合考量。《孙子兵法》是传统军事理论的NO1,大家都没有异议。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孙子兵法》出发,根据诸葛亮的实际战例来综合考量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首先《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仗最首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实力,面临的形势。那么刘备死后留给诸葛亮的是怎么一个烂摊子呢?公元219年吴蜀联盟破裂,关羽身死失了荆州。221年刘备伐吴,张飞遇害,222年刘备兵败,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同年,南中叛乱,孟获自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次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内忧外患,势如累卵!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先与东吴和亲重修旧好,稳定了外部局势。然后在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起兵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至秋平定了南中,孟获向诸葛亮保证“南人终不反矣”。诸葛亮平南不留一兵一卒,而且还得到了南中的军资,壮大了实力。这样,诸葛亮用短短的三年时间,稳定了外部局势,平定了内乱,为北伐做好了准备。

刘备死后三国局势图

《孙子兵法军形》篇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诸葛亮先做到了自己不可被战胜。等待对手的可趁之机。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明帝曹睿继位,新君即位,朝中未定。诸葛亮觉得时机来了,227年,帅兵北驻汉中,屯兵沔阳,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示意图

公元228年,诸葛亮声称由斜谷取眉县,直插长安,令赵云、邓芝占据箕谷,作为疑军,成功吸引了曹真大军。自己身率大军攻打祁山,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响应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为前锋占据街亭。战术安排非常精妙。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如果马谡站稳街亭,诸葛亮就可以腾出手来将三郡彻底收入囊中中,这样就对关中平原形成合围之势,诸葛亮不管从那一路进军长安,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关中予取予夺,不在话下。这也符合《孙子兵法》的教导:“先为不可胜”。无奈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军令,导致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的全盘计划落空。所以诸葛亮不得不斩了马谡。

第二次,同年冬出散关,围陈仓,粮尽而还。撤退的路上击杀了魏将王双。

第三次,229年,攻取武都,阴平。

第四次,231年,复出祁山,粮尽而还,击杀张郃。张郃是魏“五子良将”之一,时任魏征西车骑将军。相当于西路军总司令。

第五次,234年,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无奈八月病死。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时机是最好的,魏国朝廷正处在曹氏宗族与氏族的斗争中。而且刘备死后蜀国整整6年没有动作,魏国君臣对蜀国的防备相当松懈。所以诸葛亮一起兵就得到三郡响应。得到三郡的意义有多大,不仅是是诸葛亮攻打关中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三郡盛产良马,诸葛亮可以快速组建起一支机动力极强的骑兵部队。“兵贵神速”,骑兵在关中平原作战有相当大的优势,当年马超就是用骑兵优势在渭水河边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所以魏明帝亲临长安督战,可见这次北伐对魏国的压力有多大。如果马谡街亭没有失守,诸葛亮不说就此统一全国,至少可以拿下雍州和凉州,那么西面半壁江山就落入了蜀国之手。以此为基础,进可攻退可守,统一全国也不是不可能了。街亭一失守,诸葛亮不得不把西县一千余户迁入汉中,引兵而还。后面几次魏国做好了防范工作,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纵观诸葛亮的军事战争,一次平南和五次北伐,诸葛亮不管是进是退,都能掌握着主动权。两次撤退途中击杀对方主将,其中一人还是西路军总指挥张郃,这是魏国在战场上战死的官位最高的主将,被黄忠斩于定军山的夏侯渊当时还只是征西将军。诸葛亮真正做到了《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善战者”的水平。“先为不可胜”。至于五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有以下几点原因:

1、蜀国的综合国力跟魏国差距太大了,打仗打的是经济。五次北伐有两次是因为“粮尽”二不得不退兵。战国时秦灭楚,秦国在综合国力占优的情况下,秦将王翦六十万大军与楚军对峙一年之久,把楚国熬到熬不下去才一举歼灭了楚国。秦王屡次派人催促王翦进军,王翦说大王我知道你很难熬,但楚国比我们更难。国力占优尚且如此,何况蜀国一州之地。

2、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魏国加强了对蜀国的防御。在没有第一次北伐那么好的时机了。

3、蜀国人才凋零,老将都死的差不多了,整个青黄不接的局面。要知道刘邦当初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有萧何在关中源源不断给前线送粮送兵,有韩信在军前争锋,有张良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诸葛亮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又要整肃内政,又要筹措军需,又要制定作战方案,又要带兵打仗。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主动出击,打得魏国只有被动防御的份,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也就这么一个了。

结论:所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为敌之必可胜。故胜可知而不可为。”所以不能单单以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19365001167从《孙子兵法》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怎么样?
惠褚菊答: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主动出击,打得魏国只有被动防御的份,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也就这么一个了。结论:所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孙子兵法》说“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为敌之必可胜。故胜可知而不可为。”所以不能单单以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而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19365001167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究竟怎样,《三国志》的陈寿怎么说的?
惠褚菊答:一是、对诸葛亮治理楚国内政的优秀才能的赞赏;二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深刻质疑,认为其多年征战而无果,则体现了他军事指挥的薄弱。那么,诸葛亮是否真如他猜测的那般不善军事呢?依我之见,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卓越有目共睹,他的军事才能即使不如曹操一般惊世,也是不可小觑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9365001167新人求教,诸葛亮的军事才华从哪里体现
惠褚菊答:从这个角度说,诸葛亮在军事战略和军事外交上的才能在赤壁一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符合《孙子兵法》上所说的“伐谋”、“伐交”,而胜过了“伐战”这一军事斗争的较低层次。赤壁战后,刘备集团夺取了荆州大部,并进而夺取西川。此时的诸葛亮大多时间是在忙于军事后勤,只有在刘备入川遇阻后才率领赵云、张飞分道入川,配合...

19365001167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有哪些战绩,为何能进武庙?
惠褚菊答:一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陈寿的评价有两句话,第1句是: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这话的意思是说:然而诸葛亮的才能在治兵上是长处,但在出谋划策上有所不足,治理百姓的才干上比做将领的能力要强。陈寿在这里肯定了诸葛亮的治军才能和理政才能,并指出谋略是...

19365001167军事文化著作孙子兵法读后感
惠褚菊答:《孙子兵法》里的“知”有几个意思: 第一是知道事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知道了事情的各个方面情况,你才能根据这些情况针对性的采取行动。 第二是知道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敏人看第二层,智慧的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

19365001167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才能到底多高?
惠褚菊答:史书说诸葛亮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这几句,基本就是《孙子兵法》提到的境界了。兵法严整,不扰百姓,岳飞的岳家军也不过如此。至于他的屯营布阵,更是杰出,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去看他的营垒布局,感叹“天下奇才也”。治军有法,统御有方,不过如此。三国时,天下十三州。曹魏...

19365001167关于《孙子兵法》读后感10篇
惠褚菊答: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孙子兵法读后感(五): 我看完了《孙子兵法》,它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知道了带兵打仗真不容易!要想打好仗,就得熟练运用兵法,如《孙子兵法》里讲的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纸上谈兵,全军覆没;避开锋芒,发动反击,一举获胜;诸葛亮...

19365001167诸葛亮一辈子学不会孙子兵法哪个胜战定律?
惠褚菊答:诸葛亮军事上的成就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平定南中之战,即我们熟知的七擒孟获;二是五次北伐,《三国演义》中是六出祁山。平定南中之战,史书记载非常少,没有过多描述诸葛亮如何出兵的,但五次北伐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第一次北伐奇正相合,诸葛亮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

19365001167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和在历史上的地位呢?
惠褚菊答: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长于规划,草庐之中谋定天下 诸葛亮在没有出山之前,对于当时的全国形势已了然于胸。因此,刘备多次虔诚的登门拜访,请求诸葛亮出山,其实也是在对诸葛亮进行一次聘用面试。诸葛亮一番隆中对,表现得才气侧漏,...

19365001167孙子兵法读后感
惠褚菊答:最近,我在班级里一直在看《孙子兵法》这本书,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孙子兵法》中的知识和奇妙的地方。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诸葛亮巧用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是用来运粮食的。古代的时候如果要把粮食送到诸葛亮的军队里要很长时间,因为有很多地方都会受到阻碍,所以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但是敌人马上发现...


(编辑:芮湛彭)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