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表现形式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新变化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保险销售误导行为也不段出现新情况、新变化: 1、误导主体多元化一是由个人行为向机构行为渗透。部分保险公司默许营销员或代理机构进行销售误导,甚至直接参与策划。二是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蔓延。当日订销售误导行为不仅发生在个人代理渠道,同时也向其它渠道蔓延。特别是银邮代理渠道,逐渐成为销售误导的重灾区。三是由个别行为向普遍行为演变。销售误导原来只是少数机构、少数人的行为,当前已经演变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2、误导方式多样化夸大保单利益、故意隐瞒或含糊解释保险合同中重要信息等传统销售误导方式存在的同时,一些新的误导方式不断涌现,如在银邮代理渠道,混淆保险与储蓄、基金或其他理财产品的区别:隐瞒产品真实缴费期限,期缴“变”趸缴进行销售。某保险公司银邮代理渠道把年金产品介绍称一年期产品,误导了大批消费者,2008年6月,该渠道保费收入环比增长近四倍。个别保险公司利用新型销售渠道进行误导,如某保险公司电视直销广告中使用诱惑性话术,违规进行收益演示,未作风险提示。3、误导产品新型化保险销售误导起始于重大疾病保险等保障型产品。随着新型产品不断面世,销售误导的主要险种由保障型产品转向投资理财型产品。主要原因是,各保险公司把主推方向转到投资型产品上,纷纷加大对新型产品销售的激励力度:前期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非理性的回报预期,激发出购买冲动,销售人员抓住这一弱点进行误导。4、误导群体扩大化随着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被误导人群也呈现出扩大趋势。保险销售误导刚出现时,被误导人群主要是一些农村居民、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的消费者,但随着人们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长,被误导人群呈现逐步扩大之势,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储户和有投资需求的高端客户也逐渐成为误导受害者。

截至目前对于寿险销售误导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业界对于销售误导往往是参照《保险法》第116条、《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来界定的,你可以看一下这些法律法规。个人认为哈,只要是提供虚假信息或采用其他欺瞒手段,造成投保人违背其真实意愿购买保险产品的行为,都可以认为是销售误导,简单的说就是不合适的业务员将不合适的产品通过不合适的手段销售给不合适的客户,但最终是否认定为销售误导,还要考虑到其动机、具体方式、影响或危害,以及证据效力,这就比较复杂了呵。
据悉保监会会在今年出台有关规定,对销售误导概念及界定进行明确,毕竟今年的监管重点就是治理理赔难和销售误导哈。
希望对你有帮助!

l、虚假宣传
保险公司或保险销售人员以增加销售为目的,私自印制保险产品说明书或其它宣传材料,其中掺杂虚假宣传内容或欺诈误导成分。
2、片面介绍
销售人员不向消费者解释保单现金价值、犹豫期、退保损失、除外责任等事项,使消费者没有全面了解投保人的权利义务;或者在介绍新型产品时,不如实旨知分红不确定性和费用扣除、投资风险等情况。
3、夸大功能
销售人员夸大保险责任,或夸大投资收益,或“信口开河”夸大分红水平,或“断章取义”,利用保险公司公布的短期收益率,预测分红水平,引诱消费者投保。
4、混淆产品
此类现象多发生在银邮代理领域,主要是保险公司银保专员或银行工作人员将保险产品介绍为银行理财产品,有意混淆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套用“本金”、“存入”、“利息”等概念,并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使消费者陷入“需用钱时可取回保费”等认识误区。
5、篡改客户信息
消费者在投保过程中需要留存个人真实信息资料,这是保险企业日后向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基本保证,也是客户维护自身权益、获取保单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保险销售现状中,恶意篡改客户信息资料以期达到中断客户与保险企业联系的手段也是屡禁不止。例如由于恶意篡改、故意漏填投保人的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等客户信息资料,达到恶意规避电话回访或代替回访的行为。




17870767449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表现形式
那泡呼答:l、虚假宣传 保险公司或保险销售人员以增加销售为目的,私自印制保险产品说明书或其它宣传材料,其中掺杂虚假宣传内容或欺诈误导成分。2、片面介绍销售人员不向消费者解释保单现金价值、犹豫期、退保损失、除外责任等事项,使消费者没有全面了解投保人的权利义务;或者在介绍新型产品时,不如实旨知分红不确定...

17870767449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法律后果
那泡呼答:法律分析:本指引所称欺骗,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对有关保险产品的真实情况进行虚假陈述。本指引所称销售误导,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在人身保险业务活动中,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有关保险产品的...

17870767449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包括哪些
那泡呼答:保险销售误导行为是指保险工作人员在销售保险产品的时候,提供了虚假或者会让人产生误解的信息,包括:1.虚假宣传;2.片面介绍,比如不向消费者解释保单现金价值、退保损失、犹豫期、除外责任等重要事项,使得投保人/被保险人没有真实全面的了解到保险合同的相关信息;3.夸大功能,比如夸大理财保险的投资收益...

17870767449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
那泡呼答:前款所称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是指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中销售保险的工作人员,以及受人身保险公司委托,代理人身保险公司销售保险的人员。法律依据:《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对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认定,明确执法标准,有效惩处销售误导行为,切实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

17870767449什么是保险销售误导?
那泡呼答:保险销售误导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保险销售人员在保险销售业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的方式,对保险产品的情况作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的行为。销售误导行为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表现一:隐瞒、混淆产品信息误导消费者。故意隐瞒保险...

17870767449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新变化
那泡呼答: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保险销售误导行为也不段出现新情况、新变化: 1、误导主体多元化一是由个人行为向机构行为渗透。部分保险公司默许营销员或代理机构进行销售误导,甚至直接参与策划。二是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蔓延。当日订销售误导行为不仅发生在个人代理渠道,同时也向其它渠道蔓延。特别是银邮...

17870767449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法律后果具体是什么?
那泡呼答: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进行保险欺诈的 ,应承担以下法律后果:1.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未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 ,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 ,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结束保险合同关系 ,并且不退还保险费。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 ,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

17870767449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原因分析
那泡呼答:对我国保险业而言,由于起步晚、规模小,加之行业内部自律机制不严,对诚信缺失问题,包括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难以规避或实施实质性惩罚,不诚信的人即使做了“坏事”仍有“跳槽”的生存空间,销售误导违规操作成本过低,导致销售误导行为屡禁不止。2、保险营销佣金制度不完善1992年,我国引入营销销售模式。十多年来保险营销佣金...

17870767449保险误导违反什么法律
那泡呼答:法律分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因销售误导违法行为,对公司应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处理销售误导违法行为,应当特别重视对公司的...

17870767449保险业务销售误导行为
那泡呼答:保险销售误导虽然属个人行为,但和公司的管理制度也息息相关,最重要的就是在日常培训学习中必须严谨,对于代理人业务技能的提升做出正确引导,用词切不可模棱两可和随意滥造,造成代理人在实际销售中也会有同样的行为,在制度上必须要加大法律宣传,让代理人明白误导的严重后果,必要时需要杀鸡儆猴。毕竟...


(编辑:贝强媛)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