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关于作者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讲座,并担任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下属的 SAMHSA 分支发起的一项早期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社会推广总监。

关于本书

本书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经典之作。书中不仅指出了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常常陷入的误区,通过实例说明为什么“情感引导式教育”比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好,还给出了很多情感引导教育时所需要的用到的技巧。不仅如此,书中还穿插了很多生活中养育孩子的实际例子,并根据孩子的阶段性成长提出了建议。

核心内容

“情感引导式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要靠威逼利诱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而是用充满关爱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更能理解别人,富有同情心。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时要特别注意五个关键点,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大约26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情感引导式教育”不仅能有效教育孩子,还能让孩子和父母更加亲近。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只要熊孩子又哭又闹,家长就使出两个撒手锏:一种是跟孩子说:“你别闹了,再闹的话晚上不准看电视了。”反正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你再闹下去我就要惩罚你了,你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了。另外一种是跟孩子说:“只要你不闹了,我就给你买冰淇淋吃,给你买新玩具玩。”也就是给孩子一点好处,然后让他乖乖听话。这两种方法确实很有效,而且还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两种方法既不能教会孩子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还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惩罚孩子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负面情绪和矛盾,但是用其他东西来奖励孩子,又会演变成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故意表现不好。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既有效地教育孩子,又让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好呢?

这本书就给我们介绍了这么一种方法,就是“情感引导式教育”。所谓的情感引导,也相当于情商的引导。作者认为,人和人之间的情商是没有明显先天差异的,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培养。这也让“情感引导式教育”能够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它能帮家长教孩子学会认识情绪,控制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在这种充满关爱的教育中,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包容和接纳,像这本书的名字《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样,让孩子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自己的父母。

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她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这个概念的人,而且她自己就是这么教育她两个孩子的。布雷恩说,她和孩子感情非常好,两个孩子也很懂得体贴自己的妈妈。不过在她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受到过这种类似的教育。她的父母因为经常忙于工作等等一些原因,所以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额外的关注。换句话说,她的父母除了给她提供最基本的养育之外,并没有教她怎么发展自己的情商。这就导致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道要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悲伤、愤怒还有不安。这也导致了她跟父母之间缺乏亲密的亲子关系。

后来,她当了心理咨询师,在和很多创伤儿童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些创伤儿童,很多都是生活在非常缺乏归属感的环境里,而且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让她意识到,情感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亲子间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所以,她就把事业重心转到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上,希望更多的家长,或者从事教育的人,都能够学会用情感引导,这种有效而且人性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金伯莉·布雷恩的概况,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说说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展开的,不仅介绍了情感引导所需要的技巧,书中还穿插了很多生活中养育孩子的实际例子,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讲述书中的主要内容:第一,情感引导式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方式。第二,家长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情感引导”?。第三,不同阶段的孩子,在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来看看情感引导式教育是怎样的教育方式?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拿一个书里的例子说明。比如妈妈在跟朋友打电话,孩子围着屋子到处乱跑,边跑边叫。一般情况下,妈妈受不了了,就会朝着自己家孩子大吼一声:“你给我安静点,吵死了”孩子被吼得一愣一愣的,再看妈妈一脸的怒气,整个人都懵了。这种做法,确实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也确实能让孩子知道妈妈生气了,但是,你问问孩子,妈妈为什么生气,他根本就不知道。他不知道自己打扰到妈妈跟朋友打电话了,他也不知道,在家里不应该像在公园那样,可以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那用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像刚刚的那个例子,妈妈可以先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对孩子说:“看来你今天很高兴呀。但是,妈妈在打电话,你的声音有点太大了,而且在家里跑来跑去容易摔跤,妈妈会担心。你能不能先帮妈妈一个忙,自己先乖乖玩一下玩具呢?”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能这么说,说明妈妈了解到了孩子的需求,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并没有指责自己。而且,这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这样跑来跑去是因为开心,但是,因为妈妈在打电话,所以现在不能吵闹,可以安安静静地玩玩具。

你看,同样是让孩子认识情绪,但对孩子吼叫,只会让孩子知道到妈妈生气了,除此之外,孩子学不到任何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而且,孩子虽然马上变乖了,但并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而是因为他害怕妈妈生气后就不爱自己了。所以说,只有让孩子在充满了安全感,不需要时刻担心会失去妈妈关爱的情况下,让他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处理和表达,这才是情感引导式教育。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情感引导”很容易呢?不就是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他做了什么,家长都是理解和爱他的,然后再教孩子认识和正确地表达情感嘛。但是有的时候,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感受凌驾在孩子的感受之上,错误地引导孩子认识情感,或者是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没办法学会怎么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情感。

比如说,吃完午饭没多久,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饿了。”妈妈回了句:“你才吃完饭,这才过了多久,怎么会饿呢。”虽然没打孩子没骂孩子,就是轻言细语的一句话,但是否定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认识到,刚吃完饭是不应该饿的,以后孩子再饿也不会告诉你他饿了。再比如,孩子玩荡秋千,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虽然摔在了海绵垫子上,但孩子还是哭了。妈妈跑过去,抱着孩子安慰他:“不哭啊,没事,宝宝最坚强了。”这就让孩子觉得,要坚强就不能哭。

作者说,虽然家长是在安抚孩子,掉在海绵垫子上也真的没多疼,但是孩子从秋千上掉下来的时候,那种害怕的情绪,还有掉下来之后,那种尴尬的情绪,家长有想过吗。所以作者提出,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不要用成年人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要先对孩子的情况做判断,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再做处理,尤其是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明显很低落的时候,家长更需要给他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可能有家长要问了,就算我好好说了,那熊孩子就是不听话怎么办呢?惩罚他管用吗?答案是,我们不惩罚孩子。因为惩罚孩子只会让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挫折,除此之外,孩子吸取不到任何教训。所以我们要用情感引导的方法,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给他点厉害瞧瞧”。

比如,孩子要在晚饭之前出去和小伙伴玩,但是他很有可能会因为出去玩而错过开饭的时间。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提醒孩子,如果他错过了开饭时间,那他就不能吃甜点了。当然,要不要准时回家,由孩子自己决定。当孩子真的错过了开饭时间,晚回家了,还跟妈妈耍赖说自己想吃甜点。妈妈就可以先对孩子因为玩耍错过甜点表示同情,然后再跟孩子说,他自己应该为错过饭点这件事情负起的责任,那就是没有甜品吃。要注意的是,家长只需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直接责任,不能有其他形式的惩罚,比如错过了晚饭时间就要去罚站,这就没道理了。

既然惩罚不行,那奖励呢?能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吗?作者说,奖励可以有,但不能用奖励来换取孩子听话。家长要理解,孩子不乖,通常是发生了一些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或者是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而不是用奖励来换取孩子乖乖听话。所以,还是要用情感引导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比如孩子在公园里玩,但是到时间了,妈妈要回家做饭了,孩子就是不愿意回家。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放弃用电视或者零食贿赂孩子的方法,而用情感引导来让孩子听话。妈妈可以对孩子的愿望表示理解,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在公园玩,因为妈妈要你回家所以你不高兴了。但是对不起,我们必须要回家了,妈妈要回家给宝宝和爸爸做饭吃。你能帮妈妈吗?”然后让孩子说说晚上想吃点什么,再趁机抱起孩子回家。虽然孩子可能还是会不高兴,但是妈妈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安慰的话,会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好了,上面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一部分的内容,情感引导式教育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情感引导式教育是增进亲子关系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爱他们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凌驾在孩子之上,忽略孩子的需求。

第二部分

在了解了情感引导式教育之后,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依葫芦画瓢地照着来做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家长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情感引导”?

想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作者在书里为我们总结了要遵循的五个关键点。我们来挨个说说。第一个是给孩子一个预先的提醒,也就是要让孩子提前知道,在接下来的环境下,你们要去做什么,你对他的要求又是什么。

比如外出吃饭这件总是让家长很头疼的事情,就可以这么做。家长可以在早上的时候就提前告诉孩子,一家人要在晚上出去吃饭。顺便可以问问孩子,知不知道出去吃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再由家长跟孩子简单地解释一下,出去吃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奇怪,不过,孩子有可能是真的不知道“出去吃饭”意味着什么,所以,家长要跟孩子解释一下,出去吃饭,就是一家人坐在餐厅里吃东西,而且餐厅里还会有其他不认识的客人,所以,孩子不可以在餐厅里大喊大叫,跑来跑去,只能带几件在餐桌上可以玩的玩具。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知道,在餐厅里吃饭,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这么跟孩子解释呢,孩子就会觉得,家长不是在命令他,而是在告诉他不知道的事情。在去餐厅的路上,家长可以再次这样提醒孩子,或者问孩子还记不记得早上跟他说过的话。

第二个关键点是要关注孩子的需要,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个性,他在什么时候容易烦躁,什么时候容易哭闹。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让你提前对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来的一些情感反应做好准备。比如说,如果你的孩子很倔强,而且也觉得拼图游戏很难,那你就需要陪他一起玩拼图游戏,引导他掌握玩拼图的方法。因为倔强的孩子很可能自己捣鼓半天也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但是拼图游戏完成不了又会让他感到很挫败。所以,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个性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关键点是倾听。如果家长愿意耐心地倾听和理解孩子,孩子其实是非常愿意把需求讲给你听的。而且,不要小看孩子的观察力,如果有哪一次你没有当好一个倾听者,走神了,孩子是知道的,他可能还会提醒你,跟你说:“我觉得你没有在认真听我讲话。”在听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说话的时候,光是聚精会神还不够,还需要你坐到能和孩子视线平齐的地方,很认真地看着他,跟他进行眼神交流,这样他才认为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另外,注意孩子的肢体语言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孩子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他们会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第四个关键点是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如果有所波动,一般是遇到什么事了,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回应。这个时候通常也是父母教孩子认识自己情感最好的时机。比如说,孩子因为有人欺负他而哭鼻子,你就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有人欺负你你很生气,你需要爸爸帮你吗?”这么说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内心的这种感受叫做生气,生气的时候是这样的。慢慢地,他就既能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也能懂得判断别人的这种情绪。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是要让孩子学习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或者指示孩子怎么做。比如说,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但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问自己的孩子:“你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但是玩不到玩具会有什么感受呢?”“那你觉得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也就是引导孩子,玩玩具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因为自己没有玩具玩的时候会不开心,所以其他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玩也会不开心。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是绝对不要直接指示孩子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可以遵循五个关键点。第一个是要预先给孩子一个提醒,让孩子知道,在某些场合下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要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这样可以让家长预测到孩子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有怎么样的反应。第三个关键点是家长要倾听孩子的话,全神贯注不要敷衍。第四个关键点则是要理解孩子,回应孩子,同时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最后呢,就是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问问孩子觉得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建议,但是绝对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第三部分

在知道了情感引导式教育具体可以怎么做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毕竟,如果要让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乖乖地在餐桌前坐一个小时,那是很不实际的。因为两到三岁的时候,正是孩子发展运动技能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两到三岁的孩子总是让人觉得特别好动的原因。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在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尤其是幼年时期,也就是孩子0到7岁的这个时间段里,对孩子的情感引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我们将从三个阶段来了解,幼年时期的孩子,在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婴儿期的孩子,也就是0到1岁的孩子。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说,父母在孩子婴儿期的时候对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对他们的大脑产生影响,消极和有害的体验,会影响到孩子能不能在之后学会怎么恰当地表达感情。所以,当宝宝在哭的时候,无论家长当时有多,都请放下手上的事情,用转移注意力,或者是拥抱、摇晃的方式来安抚宝宝。有些家长认为,经常抱孩子、安抚孩子,孩子就会越来越黏人。但其实,经常被拥抱和安抚的婴儿,他们反而哭得更少,更独立,也更信任他们的照料者。这么看来,情感引导式教育在婴儿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好像并不能做什么,但是作者说了,如果家长能够跟婴儿建立好最初的情感纽带,就会让接下来的情感引导在实施起来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到了大概九个月大的时候,婴儿慢慢就能开始理解语言了。这个时候,家长在婴儿哭闹着需要帮助,比如换尿片,拿安抚奶嘴、毛绒玩具的时候,就可以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帮帮我,帮帮我。”就像妈妈教婴儿喊自己妈妈一样,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这是需要帮助的意思。等到他们大概一岁的时候,能说话了,他们就可以不用哭闹,而用牙牙语的方式来呼唤妈妈的帮助了。

从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了。作者提醒说,在对婴儿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尽量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而不要总用“不行”,“不可以”,这样的命令来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这会让孩子不愿意理睬你。

等孩子继续长大,到了孩子两到三岁的时候,是家长责任最大的时候。我们刚刚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发展运动技能的时候,他们会开始乐此不疲地尝试走路、抓握等等一些运动技能。在他们迫切地探索世界的同时,也在迅速地掌握新的词汇、新的短语以及自己出现的新脾气。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遇到什么事情就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是可以开始按照情感引导式的具体关键点来教育孩子,教孩子认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说,虽然比起婴儿时期,两到三岁的孩子在语言的发展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他们的表达能力可远远没有情感和生理发展得那么快。所以,两三岁的孩子总是会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但是又说不出来为什么生气。这也是很多家长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耍脾气的原因。那该怎么办呢?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她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模仿大人,所以,家长如果在语言引导上行不通的时候,就用行动来引导孩子。比如,家长如果没控制好情绪,朝孩子发脾气了,就可以主动跟孩子道歉,给孩子起示范的作用。

到了四至七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有了足够的智力水平,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决定了。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不大喜欢父母干涉自己,喜欢自己给自己做主,有时候甚至会表现出很强势、很专横的样子。作者觉得,如果孩子表现得很强势,很有可能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或者只是有样学样。那家长就要反思一下,到底是自己没有重视或者否定了孩子的意见,还是自己在孩子面前就很强势,总习惯性地指挥孩子做事,所以让孩子有样学样了。家长要记住,就算是给孩子提意见,也要尽量用商量的语气,让他觉得自己是被尊重和信任的。在孩子做出好的选择的时候,要记得表扬孩子,告诉孩子,你觉得他的想法很好,他这样做非常棒。要知道,亲人的赞赏比物质上的奖励,对孩子来说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当然,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可以很好地使用语言来沟通了,所以,家长不妨多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多表达自我。

好,以上就是为你讲述的第三个重点内容,不同阶段的孩子在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从婴儿到孩子七岁,家长应该根据孩子在每个阶段发展的不同特点,来调整自己情感引导的方式。对婴儿来说,转移注意力是很有效的方式,但是从婴儿九个月大开始,也就是他们开始能理解语言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慢慢地进行情感引导了。到了孩子两岁,能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短语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情感引导的具体关键点开始实施情感引导式教育了。在孩子四至七岁这个年龄段,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表达能力和智力水平来自己做决定了。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表达自我,多用商量的语气来引导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重视。

总结

好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就为你讲述完了。前面已经提到过,这本书都是围绕情感引导式教育来写的,作者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情感引导的方法技巧,以及实际生活中养育孩子的例子。虽然我没有为你把书中所有的育儿问题都列举出来,但是本书最主要的内容,你已经从三个方面基本掌握了。最后来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了情感引导式教育,它不同于那些传统的教育方式,要靠威逼利诱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而是用情感引导,这种充满关爱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更能理解别人,富有同情心。

其次,我们谈到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的五个关键点。第一个是预先给孩子一个提醒,让孩子知道,在某些场合下,有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第二个是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个性,让家长可以提前对孩子的情感反应有所准备。第三个关键点是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敷衍孩子的话。第四个关键点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回应孩子的感受,同时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第五个关键点是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可以怎么解决问题。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但是绝不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最后,我们说到了0到7岁的孩子,在进行情感引导的时候要注意的阶段性问题。婴儿要在九个月大的时候才能开始理解语言。所以,家长可以在这个时候慢慢地开始进行情感引导。比如在婴儿哭闹的时候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帮帮我,帮帮我。”来教会婴儿用牙牙语的方式求助。到了孩子两岁,他们开始掌握更多的词汇和短语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情感引导的具体关键点开始实施情感引导式教育了。四至七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和智力水平,他们更喜欢自己给自己做决定,不喜欢家长的干预。所以,家长在情感引导的时候应该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多用商量的语气来引导他们,给他们自主权。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你的教育方式将决定你的爱让孩子离你更近,还是离你更远。学会用关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建立起深厚的亲子关系,也能让育儿这件事变得更加享受。


15120859833一年52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蓬丹天答:比如,我们常常把孩子的一些行为贴上标签,孩子爱撒谎啊,孩子爱生气啊,事实上,孩子本身并不存在什么问题,是我们用这些标签强化了孩子的行为,让一个本身没什么问题的孩子变成了我们眼中的问题儿童。第五、 同情 。这一点很好理解,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共情。共情能力就是一种看见,这是...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导,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蓬丹天答:《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指出, 情感 引导有四种常见误区。 第一种误区,是控制型和放任型父母。 电视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妈妈从女儿放学回家开始,便从吃饭到洗手开启了唐僧般的碎碎念,连林爸爸都很无语。 而邓晓琪的妈妈,认为给孩子足够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常年在外打拼,却很少和孩子沟通...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书笔记(一)
蓬丹天答:随便打开哪个购物网站,孩子的东西总是很显眼的,各种玩具,林良满目。我们努力赚钱,然后给孩子们买各种玩具,给孩子们报这个班,那个班。我们花很多的钱请别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可是结果常常令我们失望,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本书想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书分享稿
蓬丹天答:也就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所以这就得考验父母处理情绪方法和能力,需要足够的耐心。 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比如孩子成绩好就带去旅游,用小贴纸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等等,这种行为叫作贿赂,用奖励来操纵孩子的表现是错误的,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精华解读
蓬丹天答:以下内容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目录 一、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二、情感引导 三、与婴儿期孩子的亲密关系 四、与2-3岁孩子的亲密关系 五、与4-7岁孩子的亲密关系 六、最重要的原则正文 一、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控制型父母 ...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后感
蓬丹天答: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烦难,相信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将会让你大有启发。本书的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她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教育专家,是注册家庭与儿童治疗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本书倡导用情感引导并设定限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善于沟通、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本书...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止玩具这么简单
蓬丹天答:对孩子的聆听最好要蹲下来眼睛与他们平视,以便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们知道你是在专心致志的关注他。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帮他说出此时的感受,这样孩子也会掌握更多的情感类词汇。当再出出现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其他孩子身上。 5,同情 同情就...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蓬丹天答:在这种充满关爱的教育中,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包容和接纳,像这本书的名字《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样,让孩子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自己的父母。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国的儿童教育专家。她是最早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这个概念的人,而且她自己就是这么教育她两个孩子的。布雷恩说,她和孩子...

15120859833【快速阅读163/200】《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蓬丹天答:【快速阅读163/200】《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1.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2.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

1512085983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蓬丹天答:《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一个周末的早晨,一辆小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道路两旁满是养眼的绿色,开车的是妈妈,坐车的是四岁多的女儿。 车里的音响放的是樊登老师正在讲述的《你就是孩子最早的玩具》。 这是我第一次听这本书书时的场景,那是去年7月份,是带起闺女去单位值班的的路上。 针对樊登老师讲的案...


(编辑:廉祁岭)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