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怎么看在古代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怎么看在古代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呢?

本节概述
唐太宗曾下诏令全国寡妇限期改嫁,鳏夫必须再娶,并以此考核地方官政绩。虽与唐初受北方胡人习俗影响有关,根本原因还是当时人口太少,找不到其他增加人口的办法。宋以后“贞节观念”强化,延续至明清,表面出于儒家理学观念,实际因宋代人口突破一亿,明朝至两亿,清朝超过四亿,寡妇守节等观念及其取得的效果恰恰符合节制人口的需要,因而晚清还产生“中国的马尔萨斯”汪士铎极端的人口观。
本节内容
西汉时候对匈奴和亲,王昭君就远嫁到匈奴,嫁给匈奴的首领单于,地位相当于汉朝的皇后。但是根据匈奴的习俗,在她的丈夫这一任单于去世以后,她必须嫁给新立的单于,也就是说原来的单于跟其他夫人生的儿子,从辈分上讲等于她儿子一辈,如果(新立的)这个单于死的时候,她还活着,也许还得再次改嫁。汉朝人实在接受不了,觉得这种习俗野蛮甚至乱伦,但匈奴人理直气壮,我们用这个办法,要保证我们“种姓”能够绵延。


大家知道匈奴是个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蒙古高原、草原这些地方,气候寒冷、干燥,而且物产,特别是粮食基本上都不能生产,生存条件很艰苦,再加上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可以想象人均寿命很短,所以人口很难增长。你看到了近代,蒙古高原那些民族也是人均寿命很短,并且人口增长率很低,一遇到天灾人祸往往是人口负增长。所以匈奴不仅是采取这样的办法,充分利用妇女的生育能力,而且汉朝人凡是进入匈奴,不管是你是被俘虏的,还是被扣为人质的,或者自己投奔的,我们发现匈奴人都会让你在那里成家生孩子。

比如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离开汉朝的地方不久就被匈奴扣留了,一扣留就是十年 ,等到张骞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家室,有了孩子。又比如苏武,他是汉朝的使者被匈奴扣为人质,匈奴一方面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这一带,不许他回去,但是另一方面等到苏武后来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有两个孩子,他回去的时候孩子是不能带走的,更不要说像投降匈奴的李陵、李广利,这些都是一到匈奴,匈奴就要让他成家,让他们有孩子。
所以实际上这是匈奴的一种生存的方式,千方百计要增加人口,所以在他们那里这种行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完全不像汉朝那样,在西汉、东汉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妇女有一定的“贞节”的观念,寡妇改嫁就觉得不大光彩的,已经出现这种观念了。
但这是不是绝对的?匈奴人、胡人跟汉人在这种生育观念上面,或者在这种“贞节观念”上面,完全是对立的呢?其实在同样的生存条件下面,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比如说,北朝的时候,因为经常打仗,所以人口很难增长,特别是那些前线的将士,经常没有办法及时的结婚,及时的有机会生育。所以呢,曾经有几次皇帝下命令,把后方的寡妇集中起来送到前线,嫁给将士。那个时候不是叫你守寡,要逼你马上起跟前线(将士)结婚,保证他们有家庭,保证他们有孩子。
我们也许不能想象唐太宗在他登位的当年(贞观元年)居然下了诏书,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人口,规定:除了男二十、女十五以上应该促使他们赶快成家结婚,特别规定了寡妇如果丧期已满,就守孝时间满了,还有鳏夫也都要及时的婚配。居然由政府下令,寡妇要限时改嫁,并且把它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清朝康熙年间的寡妇改嫁执照

所以实际上,这样一种婚姻的习俗、观念,它是要跟社会的存在、跟社会的需要相适应的。这个背景就是唐朝初年,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突厥的南侵、种种的天灾人祸,人口下降,所以迫切需要增加人口。
唐太宗即位不久,突厥南下,甚至兵临长安城下,唐太宗不得不亲自出城,跟突厥的可汗对话谈判,所以他迫切需要增加人口。那么当时增加人口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其他手段,只有充分利用妇女的生育能力。寡妇大多数都年纪不大,还有生育能力,那么你怎么让她们守着不嫁呢,所以一定要地方官动员、资助寡妇改嫁。

人往往都是得不到的永远都是好的。慢慢的从你的小世界里走出来吧。不要把自己的感情局限在一个人的身上。走出来,多接触接触新鲜事物,不要封闭自己的心。让真正爱你的人。可以近距离的。给予你关爱。

其实在以前也有改嫁的先例,比如宋代婉约派大词人李清照改嫁张汝舟,汉代王娡改嫁刘启。就是到了明代,也有朱元璋娶胡氏生朱桢的事情。

守寡这种事情是在近代,因社会需求衍生的畸形行为,如同人们都知晓的缠足。但上溯后不难发现,贞节牌坊这种东西是明代中后期才兴盛起来的。

在明代,最初守寡对妇女本身有直接好处。比如以妻(外姓)身份继承夫家的直接财产,夫家家族内部无权干涉。这份家产,妻子可以用来抚养夫家的老人和孩子。因此生计、独立性都有了直接保障,自然少有改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夫家逼嫁的行为。

比如《绘图列女传》,就曾记载一些女性因夫家(家族)逼迫,在丈夫病危时,以自身年少、夫家贫苦、尚无子嗣等借口驱赶有志守节的妇女。甚至恶劣者,还会逼迫出家。

但是在《会典》出现后,夫家家族的态度就出现了不一致,比如说砌墙为牢,让寡妇在里面住,时间一到便去申请免除徭役和贞节牌坊。这个情况,导致了清代在修《明史》时,发现贞洁烈妇多逾万人,因此大家都觉得古代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

到了现代社会,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已经深入人心,女同胞们也就不用再为那些传统的糟粕所束缚,也不用为那些所谓的“公序良俗”所禁锢了。

在明朝时,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临终之际,拿出100枚铜钱,而铜钱上的文字几乎全被磨光,就如同一个外圆内方的铁片。周围众人均不解其中含义,这时老人说话了,称:她从20岁开始守寡,到如今已经有50年了,这五十年她简直度日如年,为的就是留下贞洁这个名声,而今村头已经为她立起了贞节牌坊。她又是如何度过这五十年的呢?她讲,每到晚上无聊之际,她把铜钱撒到地上,然后在夜色里一枚一枚把它们在捡起来,一直到瞌睡,最后去睡觉。



我觉得她们实在是太可怜了,一旦成为寡妇就无依无靠,只能孤独终老,太惨了

这个是对女子很不公平的。在古代女子地位是比较低的,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不可改嫁。这个思想比较落后,是需要淘汰的。

这是封建文化中的糟粕。对于女性来说这样做是极其不公平的。抹杀了她们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让她们失去自我地度过余生。


17339985782怎么看在古代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
苏治芬答:但是在《会典》出现后,夫家家族的态度就出现了不一致,比如说砌墙为牢,让寡妇在里面住,时间一到便去申请免除徭役和贞节牌坊。这个情况,导致了清代在修《明史》时,发现贞洁烈妇多逾万人,因此大家都觉得古代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到了现代社会,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恋爱自由、...

17339985782怎么看在古代女人一旦成了寡妇就得守一辈子空房呢?
苏治芬答:所以实际上这是匈奴的一种生存的方式,千方百计要增加人口,所以在他们那里这种行为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完全不像汉朝那样,在西汉、东汉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现了妇女有一定的“贞节”的观念,寡妇改嫁就觉得不大光彩的,已经出现这种观念了。但这是不是绝对的?匈奴人、胡人跟汉人在这种生育观念...

17339985782古代女人为什么守寡终身?
苏治芬答:在封建制度之下,男尊女卑的的思想渗透,古代的女子不像男子那样可以三妻四妾必须从一而终。认为女子从一而终是一种美德,那时女人最看重的无非就是贞操,为了表现对丈夫的忠贞,在丈夫死后,女子皆守寡,不会想着改嫁一说,甚至出名的寡妇皇帝都给她树贞洁牌坊的,以彰其德.。秦始皇时,巴邑有一个名...

17339985782古代女子在丈夫死后就守寡了 她们是怎么坚持一辈子不嫁人的
苏治芬答:守活寡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的事,古代女子本就如飘萍,若是无儿无女,一生孤老,守寡就是酷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贞节牌坊的作用不仅仅成为女子对恋人诚挚的体现,这个贞节牌坊成为衡量家族的标准。在光宗耀祖的压力之下,这些从小就接受守节思想的古代女性被封建社会逼迫着守了活寡,牺牲自己一生来光耀...

17339985782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古代的年轻女子守寡怎么度过余生的?
苏治芬答:在古代,女子被要求对丈夫从一而终,自从嫁入婆家那一刻,就意味着你一辈子忠于你的丈夫。当你的丈夫发生事故意外身亡,你别无选择,为了贞洁,必须守寡一生。有的还会采用极端的方式,甚至会用自残来表示女子的忠心。有的女子会因为孩子年幼、年轻会改嫁。寡妇再嫁也有生理和精神的原因,有的寡妇无法...

17339985782是守节还是出轨:古代寡妇耐不住寂寞怎么办?
苏治芬答:在古代不论寡妇是主动红杏出墙,还是被动受辱,都是为社会道德和舆论所不允许的。寡妇只有坚守贞节才为当时社会所推重,因而明清两朝为坚贞守节的烈女们在中国大地建起如林的牌坊。这一座座牌坊便是当时社会对待女子性行为态度的标志性建筑。历史上关于记载烈女资料很多,尤以明清两朝的资料为最。在这些...

17339985782古代女性如何守寡?
苏治芬答:第四红杏出墙,妇女守寡是痛苦而漫长的,古代绝大多数的寡妇,年轻且正值旺年,生理和心理都极为渴望异性的爱抚。在自己嫁不走,也守不住该怎么办呢?那只能红杏出墙了。但是不管什么朝代,对于红杏出墙的女人刑罚都是非常严苛的。首先可以动用私刑比如“寖猪笼”。也可以交给官府,交给官府...

17339985782古代女人为了世人眼里的贞洁,必须坚持守寡一生,她们如何做到?
苏治芬答:肯定会有人有疑问,那不守寡改嫁不就好了?现在来说,离婚、出轨好像都是社会常态,但是在古代事情就非同小可。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一旦女子丧偶,只要有男性经常出入寡妇的门,不管做什么,都会受到村里的指指点点,当时的女性讲究名声,大多数都会终身守寡。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年轻女子过早丧偶...

17339985782女子在古代为什么宁愿守寡也不改嫁?
苏治芬答:寡妇一词本出自《诗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原本说的是没有丈夫的女人,如今多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因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如今很多女人死了丈夫之后,只要遇到合适的男人,就可以改嫁,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然而,在古代,如果一个寡妇要改嫁,那可是一件了不得...

17339985782寡妇门前是非多,古代寡妇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呢?
苏治芬答: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甚至女子不如贵重物品,上位者有时候还会将女人当成赏赐赏给手下人。这样一个对女子非常不友好的时代,一旦成为寡妇,她们的生活会难上加难。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寡妇的女人,一般来说都会选择守寡,不管是年纪轻轻丈夫就去世的,还是年迈时期丈夫去世,都会安稳的守寡度过...


(编辑:仇辉贞)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