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你如何看待屈原抱石沉江的这一行为,你怎么理解?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对于屈原的抱石沉江,你有什么看法?

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
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
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他早年效力于楚怀王,并得到信任,在朝内担任要职,监管内政外交等国家大事。他倡导美政,举用贤能,修改旧制,联合外力,对抗秦国。但后来,他竭力效忠的楚怀王却不听屈原的劝阻,执意要入秦,结果被扣留,最后,更是客死他乡。



然而,接任的楚顷襄王却是一个昏庸无道之徒,他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排挤和诽谤屈原。就这样,屈原对国家的忠贞和誓死效忠统治者视而不见,先后两次被流放外地。终于,在前278年,秦朝大将挥兵南下,一举将郢都给攻破了,使楚国沦亡。眼看国家灭亡,屈原痛不欲生,便投身汨罗江,以身殉楚。

就这样,屈原抱石投江一度成为了美谈。更有传说其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到汨罗江去投掷饭团和鸡蛋等食物,喂饱河里的鱼虾蟹,让它们不至于去吃屈原的身体。之后,端午节便成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然而,屈原的纵身一跃,真的值得赞赏吗?

他投江的时候,正是楚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仁人志士来为国家效力,帮助百姓走向安康之路的时候。虽然,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单薄,或者自己一个人留在世上,对楚国没有扭转乾坤之力,但有一句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口气就有希望,就有改变现状的机会。

可是,屈原没有选择活着,而是选择赴死,一了百了。但他的这种一了百了,真的就有意义吗?屈原选择投江,虽然,可以不再忍受世间的污浊,不用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对他自己或许是一种释怀,但是,他曾经的宏图大志,却因为自己的纵身一跃,再无实现的可能了。



所以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的这“一跳”,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放弃。

其实,所谓的以死明志,不过是成就自己而已。因为,他对周遭没有任何改变,自己的挚爱,责任以及需要他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自古以来,就有“生命责任高于天”这样的观点。虽然,对屈原的这种赴死情怀很多人都感叹,甚至,敬佩他这种宁折不弯的气节,但是,在现代这个社会,这种做法真的不值得提倡。因为,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虽然,人们不会经历亡国之痛,但是,很多时候,生活上的各种压力,依旧会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孩子、房子、票子,哪一个不需要人们努力拼搏,迎难而上。

以至于,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新闻报道,有人不堪压力,选择自尽。但这种做法,虽然自己摆脱了生活的束缚,却给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算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拥有一份责任,且要勇于承担责任,不管多难,都要勇敢面对。

因为,逃避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然,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对于先贤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节,我们不能单纯地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更不能与现代的生活模式完全相提并论。

而屈原之所以选择用投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首先是一种无奈和悲酸。作为一个胸怀祖国,对国家兴衰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人来说,亡国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生无可恋的他,才会用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是生命。

其次,跳江应该是他多年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一种绝望。在当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政治环境之下,屈原的忠心被践踏,多次流放让他感到身心俱疲。之后,面对国家的灭亡,活着对于他来说只能是煎熬,所以,不如早些解脱,让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随着滚滚江水奔向大海。

第三,屈原“抱石沉江“也是他的一种无奈之举。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他实在不愿意看到。此时的自己,不能为国效力,也无法扭转局面。所以,活在世上,只能给自己平添痛苦,与其忧愁不断,不如撒手而去,离开这个混沌的世界。

第四,屈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拥有报国之心,却没有实现理想的平台。他受奸臣迫害,本想一心一意为国尽忠,却始终不能如愿。这样的无奈、怨恨和委屈,是旁人不能体会的。虽然,他选择了跳江,但并不代表他懦弱不坚强,或许真的是一种誓死也不能与国家分离的爱国之情。



但是,即便如此,笔者也认为“宁为玉碎”是一种气节,但是,“以退为进”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无论我们面对国家,还是个人得失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始终坚持不言放弃。也许当时很艰难,但说不定某一天,事情就会有所转机,那时候我们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试想,如果当年屈原没有跳江,那么,他的结果又该如何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说的是,爱国不应该是自己决定生死,而是将自己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果是战士,就应该死在沙场;如果是谋士,就应该鞠躬尽瘁。这才不负国家,不负自己的报国之情。

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所以他抱石沉江这一行为是对他信仰的一种体现。我可以理解。

这是一个对理想追求的人,对于这样来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奉献人生的。


14736668171对屈原投江的看法是什么???
习面往答:(2)认为屈原这一时期的投江行为,主要还是因为楚顷襄王罢其官职、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因此是接受不了这一打击的表象。3、我认为,不管怎么评价,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是不能否定的。其投江虽然有消极避世的寓意,但是其不畏生死,为国为民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14736668171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习面往答:每个人面对国破家亡,都有自己的选择。屈原用“抱石投江”的举动,见证了自己的气节。我们後人,并不能真正瞭解屈大夫当时的心境,任何的揣测都是无用的。但後来的“端午”习俗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後世的人们对他这一举动的态度。至少在主流民意上,我们赞赏他的行为,并为此怀念,景仰他。

14736668171怎样看待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海”的事情?
习面往答: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即使在他投江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仍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所创造的楚辞体经久不衰,永垂史册。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海”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

14736668171对屈原的抱石沉江有甚么看法
习面往答: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14736668171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习面往答: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末年的左徒、三闾大夫。也就是一个管国政,接待外宾,主持宗庙祭祀的官员。从官职上看不算小,但是却因为个性耿直,屡遭小人的暗算和诬陷,最后落得个流放的下场,在秦将白起灭楚国后,抱着一块石头自沉于汨罗江的这么一个人物。可能大家会想说,你到底想说什么?现在我可以回答了...

14736668171对屈原的抱石沉江有甚么看法
习面往答: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14736668171屈原为了政治理想,抱石沉江赞同吗
习面往答:赞同,因为屈原非常爱国

14736668171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屈原跳江的真实原因
习面往答:第三,屈原抱石沉江也是他的一种无奈之举。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他实在不愿意看到。此时的自己,不能为国效力,也无法扭转局面。所以,活在世上,只能给自己平添痛苦,与其忧愁不断,不如撒手而去,离开这个混沌的世界。第四,屈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他拥有报国之心,却没有实现理想的平台。

14736668171高一语文必修一中 离骚(节选)
习面往答: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②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14736668171屈原为什么要抱石沉江
习面往答:我来告诉屈原为什么会死,这是历史的角度不是文学的。简单的说,屈原的十分有才能,但很喜欢炫耀,比如说今天楚王送了一块玉佩,他就到处和别人炫耀所以招来其他人的妒忌,后来其他的大臣都联名投诉他,楚王真的很珍爱他,在当时压力下,所以把他远掉其他地方,叫他写检讨,谁知道他写了一个《离骚》,...


(编辑:薛仪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