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诗歌鉴赏七题型及答题技巧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5)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7)技巧型题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③审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15237079540古诗歌鉴赏七题型及答题技巧
郎谈艺答: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要点:①什么样的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5)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②分析这...

15237079540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类的解题方法都有什么
郎谈艺答: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类的题型包括: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分析语言特色、炼字型、一词领全诗型、情感、主旨型,评价题型、比较评价题型等。高考古诗鉴赏题答题技巧 一、分析形象型 答题技巧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⑵结合语文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

15237079540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已整理好】
郎谈艺答: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

15237079540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郎谈艺答: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15237079540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郎谈艺答: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

15237079540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是什么?
郎谈艺答: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练掌握长用的表现手法。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

15237079540诗歌答题模式和技巧
郎谈艺答: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

15237079540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归纳盘点
郎谈艺答: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 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

15237079540诗歌鉴赏的基本答题模式(和题型,格式)有哪些
郎谈艺答: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15237079540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的题型有哪些都怎么答?
郎谈艺答: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来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示和帮助。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题型评点】“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


(编辑:郜丹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