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电影《失孤》观后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导语:电影《失孤》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我收集整理了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孤》观后感1:

  一直很期待这部影片,看过之前的宣传片、花絮。一闪而过的画面,轻触了我内心的那根柔软的弦,不经意间,被它一点点、一点点,融化、沾染!

  重庆的初夏,并没有火炉般的燥热。初夏的夜晚,冷风丝丝从窗台拂入,屋子里多了些凉意。打开电视,界面更新热门的推荐里面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失孤》,于是,这个初夏的夜,陪着孩子,我们一起安静地静坐在沙发上,看着故事悄悄地,慢慢地,发生。

  故事原型是一个被拐儿童的父亲老雷,在儿子走失后,走遍大半个中国,骑着摩托车,寻找儿子的故事。在寻找儿子的过程遇到的种种困难,艰辛,这个伟大的父亲,都在用一个信念支撑着他自己,那就是坚持。以前很少关注这类人群的故事,而当我以一个观众姿态看到老雷,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父亲,那种茫茫人海,十三亿人口里面去寻找自己的孩子,寻找沧海那一粟时,我内心五味杂陈。老雷,虽然他是一个受害人,但他起码也是幸运的。起码他漫漫十五年寻子路,触动了导演,把他的故事,通过电影的形式,告诉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人。也许将来的某天,他的孩子,也会知道,他原来有这样一个爱着他的爸爸,他还有另外一个家。然而,很多被拐儿童的命运,并非都如电影里刻画的那么美满。那些无辜的小孩,他们都曾是爸妈手心里的宝。然而因为人贩子丧失人性的贪欲,他们缺失了太多正常孩子应该有的人生。比如:快乐的童年,亲密无间的亲情,无私的父爱母爱.......

  剧中,有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动,老雷在寻子途中那次突发的车祸,当时老雷的脸上也擦伤了,车子也破损严重。当他被人救醒后,他眼中的平静,那个眼神,让我看到他寻找孩子的那种执拗的力量。最让我动容的却是他拿起针线,缝补在车祸时,不小心划破印着孩子信息的广告布。那长满老茧的双手,那颤颤微微的来回缝补,是什么力量,让一个父亲,让一个男人,在此刻,那么的柔软。看到他将破旧的广告布一针一线缝补好时,他缝补哪里是孩子的信息,他缝补的分明是希望。老雷,在途中,反复提到的一句,他只有觉得自己在路上,才对得起孩子。在同时,他结交到同样身为弃儿的曾帅,尽管此时曾帅已经长大成人,已经可以自食其力。通过曾帅对自己真实身份的向往,渴望成为一个有身份证,有户籍的正常人,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的向往。于是他们结伴,通过曾帅儿时模糊的记忆,铁索桥、竹林、妈妈的长辫子。一次次在失败中寻找,每当曾帅想要放弃的时候,老雷总是给予了曾帅继续坚持找下去的力量。最后剧中曾帅终于如愿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的幸运,或多或少来自于老雷的坚持。一个男人的力量,一个父亲的力量,原来可以这样伟大。

  影片的最后,老雷偶遇了一群出山化缘的禅师,老雷虔诚地与禅师对坐,禅师的一番话,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语道尽了老雷这些年寻子路上种种因缘,也许老禅师的话,渡了老雷。缘来缘去,世事皆有定数,有缘,自会相见……

  《失孤》观后感2:

  符合女作家导演彭三源在以往编剧作品一向风格,《失孤》拍得很精准,很细腻,也很大气,没有刻意的苦情催泪,却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溢满银幕,没有故作的艰深或宏大,却有一番对尘世的唏嘘,雷泽宽的摩托车轮,最终在绿色的大地上一往无前,就像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寻子海报迎风招展,就像京剧中名将背后的靠旗,象征着不肯妥协的信念,那一刻,所有对寻找还是放弃的执念、悔恨、焦急、绝望,都随风散去,如诗般从容。

  和以往的打拐题材不同,《失孤》从多个角度表现拐卖儿童这一敏感题材。一方面是父母的锲而不舍,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骑着摩托不断行走,询问,探访,历尽苦难,15年光阴春去秋来,苦苦寻觅着儿子的消息。另一方面则是被拐儿童的生存困境,井柏然(微博)饰演的曾帅,是一位被拐的孩子,虽然在被卖到新的家庭后,也很好的长大,但因为特殊的身份,没有身份证,不能做火车、飞机,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寻根。

  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看,《失孤》有更鲜明的立场,通过“拐卖儿童”给受害者们一生带来的创伤,非常明确的抨击这种犯罪行为。去年上映的打拐电影《亲爱的》中,也表现过这样的剧情,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方向。《亲爱的》中,被拐走的孩子对拐孩子的人家产生依恋,拐孩子的母亲在孩子的亲生父母找来后成了被欺负的弱势群体,这些情节虽然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想要显得有情有义,但若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看,却未免显得有点混淆了黑白。

  《失孤》的导演彭三源,为了这部影片的剧本走访过上百个真正的失孤家庭,因为亲眼见过那些失去孩子家庭的伤痛,所以导演没有为了展现戏剧的冲突,而强化那些拐卖儿童家庭的可怜。这本是随便一个情节就能煽出泪来的现实主义题材,可以拍得很戏剧、很冲突,很类型化,就像《亲爱的》曾经做过的那样,但《失孤》坚守着道德的底线:拐卖儿童的行为,不可以被原谅,否则悲剧就永远不会结束。

  为了避免太多感人的故事,难以明说的情感影响观众的判断,那些找不到孩子的家长最终决定放弃寻找再生一个新孩子的故事,也不会被选入《失孤》的情节中。这个世界上,像雷泽宽这样耗尽一生去寻找孩子的父母有很多很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和雷泽宽一样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无数次的像问过天:“为什么会是我?为什么是我丢了孩子?”于是,影片给出了他们那个富有禅意的答案:“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也许是能给那些失孤父母的,最贴心的抚慰。

  《失孤》另一个不同于其它现实主义题材的特点就是,用温情去表现悲情。影片通过两个人的'邂逅、同行,让一位寻找孩子的父亲和一个寻找父母的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相聚,雷泽宽和曾帅在同行的路上,经历了很多温暖的时刻,一起吃霸王餐被罚刷盘子又被老板娘“调戏”,泡澡后把大腿压在对方身上睡觉,在夜市里因害怕彼此走丢而互相发脾气,在打工洗车时的忽然互相泼水玩了起来,这些片段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如父如子”的画卷,两个失去了生命中重要一部分的人,在对方身上寻找到了一直渴求的感情,这是一种更特别的情感体验,写意,鲜活,极具真实感,没有撕心裂肺的戏剧化的故事,貌似快乐的寻子之路背后,却有着更大的悲哀。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失孤》观后感3:

  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题记

  这是一部左岸的悲伤,这是一部人性的反思,这是一部父爱的无悔,这是一部亲情的演译!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父亲15

  年寻子的艰辛历程,一张地图,一个背包,一辆摩托车,一件大衣,走遍了十几个城市,途中的沧桑,旅途中的故事,旅

  途中的坚持,是那么的触动心灵!

  这部影片概论来说就是八个字:失孤、寻孤,遇孤,成孤。开头影片那张可爱的婴儿照片拉开了失孤的序幕,接着雷泽

  宽凄苦寻孤的十五年风雨路,途中帮助四岁被拐的曾帅寻找到父母,纵使寻孤的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性,充满着不可预见

  性!可是正如那高僧所说: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寻他,缘起;你不寻他,缘灭。所以为了缘起,雷泽宽依旧

  踏上了寻孤的路程!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责任还有承诺!这是爱的伟大!

  这部影片揭露了左岸的悲伤,揭露了社会残酷的一面!这个社会又有谁能为被拐儿童买单!被拐儿童被称为黑人,因为

  他们是见不得光的,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是不合法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不能高考,不能坐火车,不能做飞机

  ,不能去找工作,不能去旅游!正如影片中的曾帅,因为没有身份证而不能高考!这是谁的悲哀!这又是谁的过错!谁又

  该为此买单!这是社会的悲哀!这是人类的责任!人类为此买单!

  反思影片折射的社会问题,去思考,为什么?拐卖儿童,为什么?难道人贩子是冷血动物么!难道人贩子就不懂得亲情

  的可贵么!孔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让那些人贩子失去了本心!是贫穷?不,不是!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

  中国,哪怕是做苦力,也能挣到钱让自己生存!那么是什么?是贪婪,是的,就是贪婪!因为他们内心的贪欲,他们抛弃

  了人性,抛弃了本真!

  就像《七宗罪》中的一样,人难以摆脱贪婪,这是人性的劣根性!那么该怎么办!要怎么做!是教育,还是文化发展,

  还是经济发展!无可厚非!必须加快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解决人类的基本物质资料需求,必须推进教育发展,加快解放

  人类思想,转变人类价值观,必须推进主流文化建设!从思想的高度转变社会!思想在行动之前!当然解决问题是很难的

  !他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但是就像再长的黑夜也会有黎明,再远的旅程也会有终点,所以,只要去坚持,就能看到

  彩虹!

  希望左岸的悲伤不再!

  愿世界安好!




17358396747失孤电影观后感
阴券玉答:失孤电影观后感 篇1 如果非要用类型片的标准来定义,那《失孤》必然是一部公路电影。 《失孤》以“打拐”这一社会热点话题为故事主线,讲诉了一位父亲长达十四年的寻子故事。除了热点社会话题本身与影片所传达的亲情的主题,该片处处展现出“公路电影”明晰的特质,无论是外在或是内核,都能看到导演彭三源对公路电影...

17358396747《失孤》你看懂了什么?
阴券玉答:2. 当井博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3.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失孤》...

17358396747电影《失孤》观后感
阴券玉答:《失孤》观后感1: 一直很期待这部影片,看过之前的宣传片、花絮。一闪而过的画面,轻触了我内心的那根柔软的弦,不经意间,被它一点点、一点点,融化、沾染! 重庆的初夏,并没有火炉般的燥热。初夏的夜晚,冷风丝丝从窗台拂入,屋子里多了些凉意。打开电视,界面更新热门的推荐里面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失孤》,于是,...

17358396747看《失孤》有感 500字
阴券玉答:第一篇:电影《失孤》观后感 去看《失孤》的时候,已经抱着了会被煽情的心情。但是没有,看完之后突然觉得心里一暖。影片最后看着雷泽宽骑着摩托车再度启程,画面褪去,就想起了刘德华在春晚上唱的《回家的路》。这首由刘德华自己填词的歌,或多或少的诠释了他对雷泽宽的理解。回家的路 数一数一生...

17358396747小学生答题,看电影失孤的观后感,求帮忙
阴券玉答:愿天下无失孤,丢失孩子的家长早日找到他们的天使,被拐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第二篇:电影《失孤》观后感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

17358396747看完《失孤》后你有哪些思考呢?
阴券玉答:因此《失孤》中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大段的煽情,也不见对尖锐问题的探讨和展现,反倒大规模的展现了理想中的人性弧光,每个人都那么善良,每个人都那么美好,即使深陷与苦难之中却依然保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路遇不平人人相助,即便是希望渺茫,还有信仰可以依赖,用信仰慰藉失孤者,用缘起缘灭化解...

17358396747失孤观后感温柔的雄关漫道
阴券玉答:《失孤》观后感——温柔的雄关漫道 这部电影是在有了你之前看的,因为是女导演的缘故,很多感情线的处理和情绪调动是非常细腻的,细腻到已经要超脱寻亲的主题,从各个角度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情感共鸣。为人父母后,这类型的片子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折磨。但之所以推荐给你,是把这段缘分和情感寄托给...

17358396747如何理解《失孤》这部电影?
阴券玉答:《失孤》大概就在提醒我们:用最善的心去对待遇见的人,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关怀,有可能就给深处痛苦深渊的人投射了一束温暖之光;用最深的爱去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多一点在乎,多一点呵护,珍惜所有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不要让最熟悉的人感到陌生。 这是我所理解的《失孤》,或许与大多数不满意其制作水准甚至不满意其...

17358396747刘德华倾情演绎,《失孤》为何深受大家的重视?
阴券玉答:一、引起大家内心的共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长为父母,也会拥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失孤》中所出现的场景,更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同为养育孩子的父母,也就更能够相互理解彼此的心情了。在这部电影中,给我们展现了很多失去孩子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因为孩子的被拐,而变得黯淡无光。有些家长因为承受...

17358396747失孤观后感!!!
阴券玉答:符合女作家导演彭三源在以往编剧作品一向风格,她的首部执导大电影《失孤》拍得很精准,很细腻,也很大气,没有刻意的苦情催泪,却有一种真实的悲怆溢满银幕,没有故作的艰深或宏大,却有一番对尘世的唏嘘,雷泽宽的摩托车轮,最终在绿色的大地上一往无前,就像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寻子海报迎风招展,...


(编辑:孟阙杰)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