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封锁》:艳遇的背后,是对生活常态的反叛与不满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生活仿佛一列疾驰的电车,在岁月的轰隆声中向着没有尽头的远方绵延而去。

文 | 萧艺语

很久以前读张爱玲的小说,读到的只有情爱。后来再读时,才慢慢悟到情爱故事背后的含义。

比如短篇小说《封锁》,表面上写了一个艳遇故事,实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百态的一瞥。作者巧妙地通过电车封锁这一场景,挖掘出了人们深埋于内心的躁动与反叛。

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似乎就是现实中的你我。 人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生活常态或麻木或不满,却很少停下来思索,亦无法作出改变。只是在偶然逃离的瞬间,抚慰着那个被遗忘的自我。

几年前把它当作一个爱情故事来读时,甚感乏味。

它没有琼瑶式爱情的轰轰烈烈,也没有艳遇故事中该有的一见钟情和命中注定,读来令人不痛不痒,不过是一段莫名开始又无疾而终的、并不动人的艳遇。

有了些许生活阅历之后,仅仅是读到开头的文字,内心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作者把电车轨道比喻成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如果不碰到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

这不正像是大多数人每天要面对的生活常态吗? 乏味的生活日复一日,时光随着太阳的起落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步履匆匆,与岁月一同向着没有尽头的远方绵延而去。

不满也好,无奈也罢,人们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就好像永远不会停下来的电车。

而后作者迅速切入了本文的主题场景:封锁了。“‘叮铃铃铃铃’, 每一个「铃」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了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

如此以来,电车的封锁就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不同于常态的生活轨道,在这里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于是有的人闲谈,有的人看报,有的人玩核桃,还有的人看热闹——所有人都在想办法填满内心的空虚,避免大脑活动起来——“ 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

人们避免陷入思考,何尝不是对于琐碎生活的逃避。不去想,也便不觉得烦恼罢。

在这样的背景下,男女主人公的艳遇故事徐徐展开。

男主人公吕宗祯一出场,作者便交代了他对太太的不满:为了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而让他做不得体的事——她不懂得理解他。“女人就是这样!”吕宗祯心想。

女主人公吴翠远,一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女儿,好学生。“她家里都是好人,天天洗澡,看报……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翠远不快乐。”

她觉得生命就像圣经,经过了层层翻译后变得“有点隔膜”。她迫切需要“真”的东西,即便是学生卷子里充满正义感的愤怒也让她感到痛快。

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对前来“搭讪”的吕宗祯渐渐产生了好感。

吕宗祯一开始并不是真的想前去搭讪,只是为了避开太太的亲戚而坐到了吴翠远身边。他也并不喜欢她,觉得她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

就是这样略显尴尬的相遇,居然在后面的闲聊中渐渐发出了爱情的芽儿。

然而那真的是爱情么?

不不,并不是。 他只是沉醉于她对他的理解与包涵,沉醉于自己在她面前作为男人的身份。他厌倦了平日里工作、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角色,而此刻他只是单纯地作为一名男子,接受着一名女子在他面前袒露的温柔与羞赧。

而她的好感,则是源于他是一个“真”的人,他令她觉得炽热而快乐。她甚至想和他结婚,以此来气一气她恨透了的家人,同时作为对自己中规中矩的模范生活的反叛。

所以当吕宗祯开始考虑现实因素时,吴翠远委屈而气愤地哭了——他也从一个“真”的人变成了“好人”,她所讨厌的“好人”。

在他们的故事即将变得不愉快时,封锁开放了。同样是切断了时间空间的一串“叮铃铃铃铃”,瞬间使他们回到了原点。

于是,刚刚的一切像是从未发生,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模样。正如书中所说,“ 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

吕宗祯回到家,觉得电车里的一切都模糊起来。他看到的那只乌壳虫,因灯光亮起而停在了地板正中,恰恰像是封锁时的人们。它被迫停下来作了短暂的思考,而后又在灯光熄灭后继续爬行,爬回了巢里。

梦境结束,生活依旧继续。人们依然忍受着所有的不尽人意,跟随着岁月的电车疾驰而去。

故事中的人们,何尝不是映射了大多数的我们?浑浑噩噩地被生活和命运推着向前,纵有不满,却懒于思索,甚至无力改变。

然而, 生活不在别处,短暂的逃避并不能改变什么。试着在心底埋下一颗坚韧的种子,或许它能在生活的琐碎中开出花来。


13044525687《封锁》:艳遇的背后,是对生活常态的反叛与不满
苏居杭答:比如短篇小说《封锁》,表面上写了一个艳遇故事,实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百态的一瞥。作者巧妙地通过电车封锁这一场景,挖掘出了人们深埋于内心的躁动与反叛。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似乎就是现实中的你我。 人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生活常态或麻木或不满,却很少停下来思索,亦无法作出改变。只是在偶然逃离的...

13044525687张爱玲《封锁》中“封锁”的隐喻是什么?
苏居杭答:在这里,“封锁”的隐喻意义表现为,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个隐喻意义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宗桢和翠远的短暂爱情在封锁后遭遇,激情的突然迸发,构成了对日常生活的封锁。我们可以理解为,封锁中的爱情遭遇导致了激情的爆发,从而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平淡。“如果不碰至封锁,...

13044525687张爱玲《封锁》中“封锁”的隐喻是什么?
苏居杭答:在这里,“封锁”的隐喻意义是,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随着故事发展,这个隐喻意义得到了深化。封锁后的宗桢和翠远经历了短暂而激烈的爱情,这段激情突然迸发,构成了对日常生活的封锁。文本中有精彩的描写,街上的混乱,两辆卡车的到来,使得两人的面庞异常接近,仿佛银幕上的特写镜头,紧...

13044525687《封锁》这篇小说表现了张爱玲对人生什么样的思考
苏居杭答:二从小说类型的元素分析,我们可以把《封锁》看成是普通意义上的“艳遇”故事。张爱玲对市民文化的兴趣可能会为此提供一些佐证。但这样的判断可能隐藏着几个危险。第一,从文本中有意地剥离出一些元素的分析方法可能会使文本的丰富性和诸多可能性受到破坏,会把分析引向“艳遇”故事而不是张爱玲的《封锁》;第二,将《...

13044525687关于张爱玲《封锁》的赏析
苏居杭答:从故事层面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产生爱情的最大障碍;并且他们可以有时间闲得无聊,这使得爱情的欲望能够产生。封锁不仅仅是指...

13044525687对人生思考时,张爱玲的荒原意识如何引导
苏居杭答: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一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产生爱情的最大障碍;并且他们可以有时间闲...

13044525687张爱玲《封锁》中“封锁”的隐喻是什么?
苏居杭答:这是由封锁后的宗桢和翠远的短暂爱情来完成的。这一层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理解为封锁中的爱情遭遇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封锁。“如果不碰至封锁,电车的进行是永远不会断的。封锁了。摇铃了,……切断了时间与空间”封锁成为一个与日常生活失去关联的突然凸现出来的真空状态。激情的突然...

13044525687张爱玲小时候《封锁》的题目如何理解?
苏居杭答: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一 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妻子或丈夫--产生爱情的最大障碍;并且他们可以有时间闲得无聊,这...

13044525687张爱玲小说《封锁》的题目如何理解?
苏居杭答: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 一 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

13044525687张爱玲《封锁》续写?
苏居杭答:《封锁》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的短暂的爱情故事.封锁结束后,爱情也结束了,一切又都复原了.一从故事层面上看,这是一个“艳遇”的故事.它具备“艳遇”故事要求的一些元素,比如“旅行”.人物可以暂时从秩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而进入能够产生爱情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可以暂时忘掉他们的妻子或...


(编辑:颜闹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