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界美术作品赏析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8
求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赏析!

怎么说呢?阅读二十讲需要一点悟性。一般来说有相当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看二十讲就没问题,一看就明白,而有些人没这种能力和素养,你就是想解释给他听他也不明白。比如作者谈到谣公特微笑的魅力与其神秘有关,有些人就容易看得云里雾里,这是啥意思?为什么神秘就有魅力?但如果有这个“空灵”的概念,则不难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还是要多学习、勤修炼,等到功力够了,自然就能看懂了。
暂时看不懂也没关系,先背下来,至少先熟读,这样的话每当你遇到相关问题都能自然想起二十讲,从而激发你去思考去领悟之。

  毛主席画像身后的故事
  为保持毛主席画像的色彩效果,使毛主席的光辉形像永远留在亿万人民心间,每年国庆节前夕,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就要更换一次,由画家重新绘制。
  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是带八角帽的毛主席画像,由原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周令钊主画,陈若菊(周令钊爱人)协助绘制而成。1950年改用毛主席正面、短发穿绿呢上衣照片,由北京市人民艺术工作室辛莽主画,左辉、张松鹤协助绘制而成。1953年至1964年改用只露左耳的侧面像,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振仕绘画。1965至1968年继续使用侧画像由北京市美术公司王国栋绘画。1969年后改用新华社发表的正脸标准像照片,由北京市美术公司王国栋、陈永贵各画过几次。1977年至今一直由该公司著名画家葛晓光担任毛主席画像的绘制工作。
  说起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葛晓光感触颇深,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画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是一项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荣耀又严肃认真的事情。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它与一般室内创作相比,在其表现方法、材料选择、颜色调
  配等方面都不大一样。画出的毛主席像,要使人们在金水桥、旗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不同位置的正面和侧面,都能看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保持整个画像的色调和谐与舒适。还要考虑到画像周围的色彩、空间、气氛、对人物的理解等因素,要求在五官等重要部位必须以精湛的技艺按照程序一次绘画成功。“要知道,画像一出手,面对的是亿万人民,容不得半点勉强。”? 画家要在有3人多高的画像板上画毛主席像,不但要有良好的技能,还要有强壮的体魄。因为有时画家要在处理主要部位时需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以前画像时要在搭起的架子上绘画,上上下下不知要多少次,后来改为使用自动升降架。绘制工作一般在每年8月中旬开始,9月下旬完成创作。此时正是高温时节,画家在高温的棚子里工作,常常是汗流浃背,一笔一绘注入了对领袖的无限深情。主题绘画完成后,中间需要几次上色,直到画像产生出最佳色彩效果为止。天安门前日日迎朝阳,毛主席画像天天挂城楼。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每天仰望瞩目这幅画像的游客也堪称世界之最。

  牡丹江市艾克织物整理厂位于亚麻故乡黑龙江,是经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像的第三代绘制者——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振仕教授的积极倡导与策划,在黑龙江省纺织装饰技术开发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开发中心从1985年开始从事研究各种亚麻布,1989年着手于亚麻油画布的开发与创新。所生产的产品深受广大美术爱好者的厚爱及各大专院校师生的青睐,1997年被天安门管理委员会认可,为其生产4.8米宽毛主席画像布。1997年改制组建牡丹江市艾克织物整理厂。目前可生产底料涂料系列、涂层刮胶画布、绷布内框及组合式内框条、各种规格油画板四个系列产品,除在国内大陆市场畅销外,还远销美国、俄罗斯、韩国及香港、台湾等地。

一、莫奈《印象·日出》。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当时有个批评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印象。日出》一画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是“印象派”。“印象派”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当时一些科学家对于色彩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写生实践,发现了过去长期不被人们注意的一些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的色彩上引起了一个重大革新。

二、保罗塞尚:《苹果与橙子》。

油彩;纵74厘米,横93厘米;作于约1895-1900年;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由于画模特儿时人会动,这使塞尚很恼火,所以他多画静物,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

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往往把不同的对象安排在一起,借以获得不同色彩的形的完美的和谐。

比较有名的有《静物苹果篮子》以及这件作品。塞尚作为“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艺术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他心目中所谓永恒的形和坚实的结构。他说:“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

三、凡高《向日葵》。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一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另一幅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他喜欢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和粗黑的轮廓线表现形体和组织画面。从他所使用的强烈的色调、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因素,使色彩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四、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这幅画是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系列的开始,这幅画是为画家的缪斯女神和情妇玛丽·泰蕾兹·沃尔特创作的。有趣的是,毕加索只用了一天就画完了这幅画,并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

五、贾斯珀·约翰斯《国旗》

国旗,美国国旗的绘画已经成为艺术家贾斯珀·约翰斯的杰作,因为自己做的一个梦受到的启发。约翰斯在三种不同的画布上使用油画,蜡纸和新闻纸拼贴。这幅画的旗子有一个蓝色的区域有48个白色的星星和13个红色的白色条纹。事实上,他所使用的新闻纸是精心挑选的。当然,这成为了世界最昂贵的画作之一。

六、爱德华·蒙克《呐喊》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画家用表现主义的色彩创造了明亮的天空,一个神秘的人在痛苦的尖叫中紧紧地抓住他的脸,独自站在一个码头上。毫无疑问,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有趣的是,画家非常诚实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烦恼和焦虑。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另外,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2、《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这件作品达到了素描表现的正确性和对事物观察的精确性,使人能真切感受到面对现实世界的一角,在构图处理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人物形象的组合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画面有着一种轻松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他创造性地使圣餐题材的创作向历史源流的文化本义回归,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创造的活力和历史的意义。

所有人物都被统摄于神秘而宁静的光影之中。不同于卡斯塔尼奥等三位画家,列奥纳多用阴影消除了背景中应该会有的所有的细节。沃尔夫林说,为了精神统一的需要,在列奥纳多的作品中,“仅仅能够给观者快感或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都从场景中取消了。只有能够满足这个主题迫切需要的东西⋯⋯才被提供给想象力。没有一样东西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的:画里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体。”


十二门徒的情感充溢,动作强烈,展现出了列奥纳多观察和塑造各类人物的才能。同时,以基督为中心,他们被相当有序地组合成左右平衡的四组。巧妙的组合使他们获得了秩序的宁静。犹大本人的“隐退”,使得由他而起的众门徒的激情转化成了“无声的喧哗”,成了耶稣这一“最强音”的“和声”。正是由于这一对比,耶稣的沉默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贡布里希曾用“哑剧”一词来描述这一作品的场景气氛,可谓意味深长。



3、《马拉之死》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大卫。”有如石碑上的铭文。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据说大卫在马拉被刺死的两个小时后就赶到了现场,并被眼前的惨状所震惊,于是他决定用画笔来记录这悲壮的历史场面。《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

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药博士,法国大革命时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与反对雅各宾党的吉伦特党有勾结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惊了大卫,他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

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大卫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4、《罗纳河上的星夜》

《罗纳河上的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生·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显示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该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运用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深蓝与亮黄的强烈对比让作品表达出画家内心澎湃的感动,略带稚拙地描绘平静河面上的灯影,是梵高内心急欲分享与寂寞的率直表现。

5、《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尺度巨大,占满了西斯廷天主堂祭台后方的整面墙壁,描绘有400多个人物。他们是以现实和历史中的人物为模特儿的。画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层,最上层是天国的天使,画面中央是耶稣基督,下层是受裁决的人群,最底层是地狱。

画面构图是这样安排的:上方与天顶画相接处两个半圆形画面是一些无翼天使,他们正簇拥著基督受难时的十字架等物,左面一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组抱的是耻辱柱。耶稣下方八个吹号角的天使正在唤醒死者宣示审判开始。


画面正中央云端闪电中站着身躯高大、神态威严的救世主基督,他正举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审判开始。耶稣十二宗徒和圣母玛丽亚环绕在旁边,圣母玛丽亚畏缩地抓紧头巾和衣衫,屈身在儿子的右肋之下。
左边是基督的门徒和殉道的圣者们;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认为是亚当,后面围红头巾的女人,是夏娃;还有一个体格壮实的老人,被认为是圣保禄。右下方云端是使徒巴尔多禄茂,手中拿着一张殉道时所被割下之人皮,这张皮画的正是米开朗基罗自己。


画面下部是善恶两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稣的裁决。画面左侧描绘的人物将升往天国的人群,右侧则将打入地狱的亡魂。右下角水面的船上向亡魂挥舞船桨的是地狱的引渡人,冥神“夏龙”,坐上船的亡魂将渡过阿克隆河打入各层地狱。米开朗基罗将他所厌恶的教宗儒略二世绘入了这幅作品,为了表达不满他将教宗画入下方地狱受蛇怪所撕咬。


米开朗基罗在描绘地狱风景时曾受到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启发。整个构图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形成了一个律动的圆形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统一体。这样,使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情节显得统一、和谐。

米开朗基罗在揭幕这幅壁画时,史无前例地把人物无论善恶都描绘成有醒目生殖器的裸体,Carafa枢机对此加以强烈反对,认为在基督教最重要的教堂内,不能容忍如此的淫秽、“渎神”和不道德。据说当Cesena向教宗抱怨时,教宗回答说他的裁判权没有延伸到地狱,因此这画像得以保留。但是米开朗基罗去世后不久,教皇就命画家伏尔泰拉给这些裸体人物添画了遮羞布条。这位画家因此得了个“穿短裤的人”的绰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蒙娜丽莎     百度百科:最后的晚餐      百度百科:马拉之死     百度百科:罗纳河上的星夜   百度百科:最后的审判



  一、莫奈《印象.日出》。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勒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当时有个批评家,在文章中借用莫奈《印象.日出》一画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是“印象派”。“印象派”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由于他们吸收了当时一些科学家对于色彩的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写生实践,发现了过去长期不被人们注意的一些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的色彩上引起了一个重大革新。

  二、保罗.塞尚:《苹果与橙子》。油彩;纵74厘米,横93厘米;作于约1895-1900年;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由于画模特儿时人会动,这使塞尚很恼火,所以他多画静物,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往往把不同的对象安排在一起,借以获得不同色彩的形的完美的和谐。比较有名的有《静物苹果篮子》以及这件作品。塞尚作为“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艺术活动,都是为了追求他心目中所谓永恒的形和坚实的结构。他说:“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

  三、凡高《向日葵》。《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一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另一幅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他喜欢用对比强烈的大色块和粗黑的轮廓线表现形体和组织画面。从他所使用的强烈的色调、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因素,使色彩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弗雷德里克·莱顿( Frederic Leighton , 1830——1896 )是 19 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他辉煌的艺术光芒甚至冲淡了雷诺兹的影响,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不像 19 世纪大部分画家那样,莱顿并没有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他在布鲁塞尔、巴黎、法兰克福接受绘画训练, 1852 年他搬到罗马居住,古典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 1855 年,他回到英国,他的作品 Cimabue's Madonna 展出并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这是他事业的转折。 1878 年,莱顿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 1896 年受封为男爵。他是英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画家。他于同年去世。

  %%%%%%%%%%%%%%%%%%%%%%%%%%%%%%%%%%%%%%%%%%%%%%%%%%%%%%%%%%%%%%%%%%%%%%%%%%%

  《缠毛线》 1878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100.3cm×161.3cm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

  《阅读》 1877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63.2×65.1cm 布 油彩

  利物浦 萨德利艺术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性的肖像画,一少女盘腿坐于地摊上,认真、专心地在阅读画册。女孩身着的浅黄色衣裙极富质感,与深色的背景形成对比,更衬托出女孩的专注神情。女孩面容娇好,纯洁严肃,显示出较好的教养。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学院派的严谨与优雅。
  %%%%%%%%%%%%%%%%%%%%%%%%%%%%%%%%%%%%%%%%%%%%%%%%%%%%%%%%%%%%%%%%%%%%%%%%%%%

  《炽热的六月》 弗雷德里克·莱顿

  这幅画模特 Dorothy Dene 自 80 年代(十九世纪)中期之后成为莱顿许多作品的灵感来源。独特的视角,加上模特身体优美的弯曲(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因此而成功,评论家把这称为女性身体的韵律)使这幅画与众不同。艳丽的色彩也使这幅作品格外抢眼。
  %%%%%%%%%%%%%%%%%%%%%%%%%%%%%%%%%%%%%%%%%%%%%%%%%%%%%%%%%%%%%%%%%%%%%%%%%%%

  《海边的希腊少女》 弗雷德里克·莱顿

  %%%%%%%%%%%%%%%%%%%%%%%%%%%%%%%%%%%%%%%%%%%%%%%%%%%%%%%%%%%%%%%%%%%%%%%%%%%

  《陶醉》 弗雷德里克·莱顿

  %%%%%%%%%%%%%%%%%%%%%%%%%%%%%%%%%%%%%%%%%%%%%%%%%%%%%%%%%%%%%%%%%%%%%%%%%%%

  《音乐课》 1877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 92.8cm×118.1cm 布 油彩

  伦敦市政厅美术馆藏

  莱顿以学院派极其严谨的态度描绘了音乐课的情景。女教师微微俯身帮助女孩调试琴弦,女孩则依在女教师胸前弹拨着六弦琴。这只是一幕普通的音乐课情景,却被画家描绘得极富美感韵味。女教师面庞秀美清丽,身着长裙,花纹、质地被画家描绘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则被描绘得天真烂漫,纯真无邪,表情认真,显得十分可爱。衣服、面部及背景的描绘,都体现出学院派画风,但是这幅作品却有着内在的充实。

梵高 向日葵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17070426735世界名画赏析
边终使答: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作者:列宾 列宾(1844---1930)是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艺术巨匠。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伏尔加河上纤夫拉纤的情景。这幅作品创作于1873年,花了三年的功夫才完成。现收藏在彼得堡俄罗斯美术馆内。 1、作品画面介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

17070426735关于对美术作品的赏析,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
边终使答:美术的赏析如下:1、《蒙娜丽莎》其画幅不大,画面构图饱满,达·芬奇运用了透视法,使人物形象具有圆雕式的丰满体积。画中平稳端坐在椅子上的蒙娜丽莎呈四分之三面坐姿,椅子位于阳台前方,她的左臂扶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右臂倚靠住阳台的挡墙,右手十分自然地搭放在左手上,这样的造型强调了被画者的高贵...

17070426735急,大家能不能帮我分析一些外国的美术作品啊?
边终使答:比如,在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赫耳墨斯》中,我们已见过雕塑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是如何变化的。圆形的表面那样微妙地反射出光线,使雕塑看去似乎在微笑,或者另一种严肃的神情,这完全是根据光线的变化而产生效果。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

17070426735儿童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及点评分别是什么?
边终使答:1、作品名称:《沙漠驼影》作品点评:小画家运用剪影的方式完成驼影颇有创意。画面中沙漠与驼影黑色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鲜明,突出主题,增加画面层次感的同时,犹如身临其境。2、作品名称:《点、线、面》作品点评:本次课重在综合绘画材料的体验。针对较小年龄的儿童,材料的多样性更能够激发小画家对...

170704267359. 赏析达芬奇绘画作品《蒙娜丽莎》
边终使答: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它是通过可以直接看见艺术形象这一点比一般的文字艺术更易于被观众接受,但它又有只能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瞬间的局限性,优秀的绘画作品善于选择人物或者事件最富有概括性和表现力的瞬间,使这固定不变的瞬间展现出可以穿越时空的美,散发永恒的魅力。达。芬奇...

17070426735油画大师有哪些 油画大师作品欣赏
边终使答:黄、绿等色彩,表达简约物象的自然本质,描绘内在真挚的感情与装饰效果,创作出令人惊艳,极度自由、奔放、华丽、平衡的作品。6、勃拉克 勃拉克与毕加索是立体派艺术的两位先驱代表人物。他们曾携手作画,共同为自然界的视觉形式寻求新的定义,独特的理论与杰出革新的画作,在现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7070426735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世安2023年度作品鉴赏
边终使答:他的艺术足迹遍布奖项与展览,1994年,《江中小景》入选华北地区职工美术作品展,凭借《春江一曲抱村流》在1996年的山东省党庆美术作品展中摘得三等奖。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艺术的热爱,如《绿雨》在1998年的山东省首届山水画精品展中荣获银奖,《春山鸣泉》更是成就了他在美术界的...

17070426735本人美术作品赏析文章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跪求
边终使答: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

17070426735安格尔的绘画艺术有什么风格特点
边终使答:格尔绘画作品赏析(一) (2011-10-30 10:48:28) 转载▼ 标签: 法国新古典主义 美学标准 构图严谨 色彩单纯 形象典雅 分类: 世界美术.名画.雕塑.赏析 (一)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年)出生于蒙托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群的才能。40...

17070426735有关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边终使答:美术鉴赏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了各门学科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鉴赏美术作品。 三、强调学生多元化 思维方式 在高中美术的第一节课上,我告诉学生,美术鉴赏过程其实也是一次创作过程,我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鉴赏和评价作品,反对人云亦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编辑:时时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