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音乐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关于音乐鉴赏

  原曲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的《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的第四乐章《索尔维格之歌》。


  《培尔·金特》原是挪威文学家、戏剧家易卜生的一部诗剧。它以挪威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具有讽刺意义。其大意是:自私、放荡的农家子弟培尔·金特游手好闲,也不务正业。他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索尔维格,而参加山村青年的婚礼时将新娘英格丽特诱骗上山,随之抛弃。他在山野逃窜,与山魔之女相遇,爱上了她,并在她的诱逼下,抛弃人的品格,迷狂的追求权力。然而他被村民的钟声惊破迷梦,脱离魔窟,回到山村。他见到了他垂死的母亲,却不肯浪子回头。母亲死后又离家出走,乘船出海,浪迹天涯,经历了种种离奇冒险的生活。他曾经致富,又因海船失事而使财产化为乌有。他在流落非洲之时,又与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阿妮特拉有过一段萍水相逢式的爱情。最后,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辗转回到故乡。他所爱的女子索尔维格仍然忠贞地等着他。


  1875年,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金特》写作了配剧组曲,首演大获成功。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出八曲,改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这就是著名的《培尔·金特》组曲。其中感人至深的《索尔维格之歌》是全部配乐中的杰作,原曲用于诗剧第四幕中索尔维格在茅屋纺纱所唱的歌,它以晶莹透彻婀娜多姿的民歌风格,刻划了索尔维格温顺、纯洁的性格和心灵。格里格是挪威民族音乐奠基人。他一生没有写过大型作品,但他的钢琴协奏曲备受李斯特的赞赏。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就是配剧组曲《培尔·金特》,而《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的音乐作品中流传最广泛的作品。


  《索尔维格之歌》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本曲曲式为二部并列曲式,整首歌由主歌和副歌两个段落构成,是典型的“主歌—副歌”型的二段式结构和分节歌形式。乐曲开始为一个由弦乐演奏的温柔抒情的引子,之后是女高音的主歌出现。


  作曲家将主歌处理为四个乐句,旋律婉转抒情而绵长,曲调真挚亲切而又有些忧伤,表现了姑娘的期盼之情。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主歌,A),在a小调上。主歌词如下:


  冬天早已过去,春天不再回来,

  夏天也将消逝,翌年年的等待。

  但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我曾经答应过你,我也忠诚的等待你,等待你回来。


  主歌(A部)开头部分曲谱为:


  接下来为歌曲的第二部分(副歌,B),为挪威民歌曲调,歌曲转到了明亮的A大调上,3/4拍A大调以及连续符点与切分节奏,与主歌造成鲜明的对比。副歌没有歌词,只是用母音"啊"来唱,但旋律优美动人,具有花腔女高音的特点,听起来辽远而苍凉,以使情绪变得活跃,句法也比较自由,作曲家以此让我们看到了纯洁少女的形象,又让我们联想到她在幻想美好的重逢时刻。


  副歌(B部)开头部分曲谱为


  之后,这两部分整个重复了一遍,B段仍然是用母音"啊"来歌唱,和前面完全相同。最后还有一个器乐的尾声。

  全曲的结构是:

  引子 ||: A B:|| 尾声


  这首曲子中A和B的素材是完全不同的,这使两个部分形成了大幅度的对比,但作曲家为了使全曲有完满的收束和呼应,有内在的统一感,用器乐尾声再现了引子素材。


  这首乐曲的配器由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圆号和竖琴演奏,淳朴婉转、余味无穷,每次听《索尔维格之歌》,总有一种平静的悲凉,就象冰雪覆盖下的北欧湖泊,暗流在缓慢地流动,小段的快板尤如冰水中的鱼儿,艰难地跳跃着微薄的快乐。


  除人声演唱外,本曲也被多种乐器所演绎,各有特色,几乎都是十分的喜欢,如果一定要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本人更喜欢小号的演绎风格。因为小号所特有的苍凉音色更能体现原作的风格,当然,这只是个人拉德斯基进行曲,又译为拉德茨基进行曲,于1848年创作,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最受欢迎的一首传世之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也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强大军力的音乐代表,此曲子既有进行曲的节奏又比较轻松诙谐,它没有太多的军队战斗的进行曲特点,反而更接近幽默、欢乐的风格。所以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约瑟夫·拉德斯基?冯?拉德茨(1766年-1858年),是奥地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被视为奥地利的民族英雄。拉德斯基一生战功卓著。1848年欧洲革命风起云涌,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再起高潮,拉德斯基第三次赴意大利作战,同时维也纳也爆发了革命,老约翰因为常常在御前演出,便站在了保皇党的一边,并挂上了军乐团作曲家兼指挥的职衔,为了鼓舞保皇党分子的士气,老施特劳斯写了好些轻快的军队进行曲,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作为献给拉德斯的颂歌,并在总谱上标明“呈献给奥地利帝国陆军”这时拉德茨已经是82岁高龄,全军上下称他为“拉德斯基老爹”。第二年3月,拉德斯基率7万大军在米兰西面的诺瓦拉击败阿尔贝特指挥的10万意大利军队,意大利被迫签订城下之约,屈辱地向奥地利赔款6500万法郎。经过这次战争,奥地利再次确立了对意大利的统治地位,“拉德斯基老爹”也更加荣耀的充任意大利伦巴第和威尼斯地区的总督,成为意大利人民的太上皇。拉德斯基在意大利当了8年总督,1858年去世,时年92岁。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
  1948年8月31日,维也纳举行“庆祝英勇的军队在意大利获胜和救济伤员晚会”,首演《拉德斯基进行曲》,乐曲轻快欢乐,充满欢庆胜利的气氛,受到热烈欢迎。但富有戏剧性意义的却是维也纳的起义很快失败了,奥地利皇帝重新回到了维也纳,但人民的看法却已经与以前不一样了,很多人对他支持保皇党表示愤慨。在绝望中,老施特劳斯带着他的乐团离开了维也纳,去寻找昔日公众对他的那种崇拜。可是,这一希望也成了泡影。在布拉格、慕尼黑、海德堡,到处都遭到了人们的反对,甚至还收到威胁和责骂他的信件。致使他不得不重返维也纳,1849年9月25日,老施特劳斯被猩红热夺去了生命。
  乐曲为D大调 复三段体结构:(引子)+A+B+A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A部分:紧随高昂嘹亮的引子之作,乐队以热烈的情绪为我们奏出了热情而又辉煌的旋律:这个富于弹性而情趣活泼的主题经乐队反复演奏,其自豪和雄壮的感觉流露无遗,使人在自然而然中便由衷地加入到了它行进的节奏之中。
  B部分:是一段沉稳柔和的音乐,整个乐队的力度稍减,增加了抒情的色彩,但这段具有吉普赛风格的曲调,节奏清晰流畅而富于跳跃感,仿佛是描绘拉德茨基意气风发的神情,又宛如这位元帅正率军出征,驭马疆场。
  A部分:紧接着乐队重新将我们带回第一部分,并以更加热烈的情绪结束全曲。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每次音乐会的最后加演《拉德斯基进行曲》,宣告演出结束,成为了一种惯例。不仅维也纳爱乐乐团,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乐团也沿袭这个方法,用《拉德斯基进行曲》结束演出,算是曲终奏雅。但这个做法到了意大利也许不能通行,因为这首乐曲记录着意大利历史上痛苦的一页。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此时已是82年高龄的卡拉扬,在这次音乐会上俨然一个指挥皇帝的风范,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而这次演奏会也是乐迷们最为完美的新年音乐会。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艺术是需要有强烈个性的 ,缺乏个性的艺术总是难能诱人入胜 ,更难感人肺腑的 。 作曲也最忌人云我云 ,步人后尘 ,这是模仿性思维所造成 。也是形成一般化 、共性化 、无独特个性的根本原因 。作曲者应该有抱负 ,一定要写出与众不同 ,与前人不同 ,与他人不同 ,与自己曾写过的不同的作品来 。一定要使自己的作品个性毕露 ,特色明鲜 ,有闪光之处 ,有新奇之点 ,有丰富的内涵 ,使人听后感到新鲜 ,又有回味 。作曲者应有“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出精品誓不休 ” 的决心及信心 。并且在创作构思过程中 ,有锲而不舍的毅力 ,去探索新的音调 ,新的形式 ,新的表现手法 。一稿不成 ,推翻重写二稿 ,二稿不成三稿 …… 。这样试试 ,那样试试 ,直到满意为止 。即使今天满意了 ,可能明天又会不满意 ,那就需要再修改 ,或另起炉灶 ,推翻重写 ,数易其稿 ,在所不厌 。故不要急于发表 ,因发表出去之后 ,殊难再收回 。“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 , 还是慎重些好 。
作曲者的知识和修养 ,应是愈丰富越好 ,千万不能满足于单旋律的创作 ,而要具备写多声部乐曲的才能 。因为过去时代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旋律的 ,再加上物质条件的限制 ,音乐教育的落后 ,因而大多仃留在写单旋律歌曲的范围内 。故今日,顺时而进 ,写一些多声部乐曲 ,势在必行 。由此而促使作曲者 ,去学习一些多声部乐曲写作技巧 ,写出一些“ 表现感情甚丰富 ,立体感甚强的多声部乐曲 ,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这是时代的需要 ” 。故随需随学 ,专需专学 ,急需急学 ,平时博学 。以及终身受教育 ,这是我们的学习求知的方法 。至于己具备多声部音乐写作技法的人 ,也应该不断学习 ,去学习世界上最新的技巧手法 ,学习最有中国民族特色及时代特色的作品 。在创作时也要注意到与众不同 ,个性毕露 ,感情深邃 ,意境盎然 ,风味浓郁 ,有新鲜感 ,有闪光之处的崭新的乐曲来 。并且有声乐曲 、器乐曲 、有各种体裁 、各种形式 、各种风格 、各种曲趣的 。因为人民的审美情趣是多种多样的 。
最重要的是创造 ,离开创造 ,必定是 “ 似在哪里听到过 ”的不自觉的一般化、共性化、模仿性之作 。在艺术创作中 ,往往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处 ”的情况,即会自然而然地喷涌出“ 灵感 ”来。莫轻看灵感 ,灵感是什么?灵感是你的情感、生活经历、知识、阅历、技巧集中于一时的爆发及喷薄 ,“冰冻三尺非一日亡寒“,功夫还在平时。
同时要注意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故又须在“ 情之所至,音之所生 ”“ 因感而作,由情而发 ” 规律下喷薄而出 。经久不衰 ,广泛流传的乐曲诞生就是这样产生的 。故不能只印在纸上为满足 ,共勉之 。


劳动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吟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之类。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如祭灶王爷求福、祭龙王爷求雨所唱的歌。习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如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这是仪礼歌中数量居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

时政歌,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中国古代的时政歌谣,不少以童谣形式出现,其书面记录,较多见于各朝史书的《五行志》中。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②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

生活歌,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揭露地主残酷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主的尖锐矛盾。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着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在资本主义兴起后的近代歌谣中,常迸发出反抗的时代强音。

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②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③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④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⑤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歌一词,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中国不仅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

句式方面:如汉族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的。纳西族民歌和苗族古歌,几乎都是五言句,水族的歌多为前三言、后四言的特殊复式句。

章段结构方面:四句头最多。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部分地区流行赶五句。两句一首的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歌、晋西北的山曲、壮族"师"体歌等。藏族"鲁"体歌,多三至五句成章,三章成首,且句子之间讲究对应。"谐"体歌多四句一首,也有六或八句成首的。僳僳族民歌,凡两句两句唱的,均分为上句与下句,上下句要求对仗。汉族各地流传的小调歌词,体例各有格套,如四季调为四段式,五更调为五段式,十送等为十段式,十二月调为十二段式等。西北"花儿"的河湟、洮岷、陇中三派,格式各异。各族民歌中,还有不少章、段、句数是不固定的。

用韵方面:汉族民歌押尾韵的居多,四句一首的多一、二、四句用韵,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韵,两句一首的每句有韵。蒙族民歌则多押头韵,在大多数四行为一章,上、下两章成一首的民歌中,一般每行都要求押韵。各民族的民歌中,还有押腰韵、腰脚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壮族的"勒脚欢",西北各族的"花儿",有特殊的押韵法。

表现手法方面: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手法,在民歌中多有运用。揭露抨击性的时政歌谣,常用谐音、隐语。双关语在情歌中运用较多。拟人化手法,儿歌中较为常见。纳西族的相会调,在大量运用谐音同时,通篇以物拟人,如用蜂花、鱼水相会,比喻男女间的爱情。 民歌的风格,因地区、民族等不同而异。傣族民歌明丽,赫哲族民歌粗犷。汉族民歌,北方的多偏于豪放,南方的一般比较婉约。但同为南方民歌,吴歌又比楚歌更显细腻。同是花儿,不同民族或地区,也各有特色。

欣赏法、引导法、联想法、体验法、讲授法、比较法、举例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辨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


17233316705中国音乐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储莎莎答:欣赏法、引导法、联想法、体验法、讲授法、比较法、举例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辨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

17233316705国乐(传承中华文化的音乐之声)
储莎莎答:参加音乐演出:参加音乐演出是欣赏国乐的最佳方式之一。通过观看音乐家的演奏和表演,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习国乐乐器:学习国乐乐器是欣赏国乐的另一种方式。通过亲自演奏乐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技巧。

17233316705欣赏外国古典音乐的方法有哪些?
储莎莎答:其三,选择作品可以由浅入深,先听短小的,再听大部头的;先听那些内容好捉摸的,如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里姆斯基·柯萨柯夫的《天方夜谭》,再听无标题的、抽象一些的作品;先听舞曲、序曲、交响曲,再听协奏曲、奏鸣曲等。音乐是表达人心情的,只有理解了作者的心情才能真正地欣赏音乐。贝多芬的...

17233316705中国大学音乐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
储莎莎答:中国大学音乐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1、多听 “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熟悉音乐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表达的内容与抒发的情感,这样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与艺术魅力。2、联想与想象 在聆听雷佳演唱的《乡愁》时,会...

17233316705欣赏古典音乐有什么方法
储莎莎答:古典音乐的欣赏方法一:从音乐的感觉面来听 这是最简单的方式。在这样的方式里,聆听者完全是在无思虑的状态下进行,也就是说,听音乐的人单纯从听得声音本身而得到乐趣,毫不经意地让自己沐浴在音乐的声音中,像这样不用脑筋而身心却被吸引的情形,就是从音乐的感觉面去听。不过,这种方法只能称之...

17233316705鉴赏音乐美的方法
储莎莎答:鉴赏音乐美的方法如下:1、多听佳曲,感受其美。“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且要选择古今中外生命力强、感人肺腑的佳曲,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确切的表达内容与音乐语言、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等。2、启动联想,捕捉形象。音乐作品...

17233316705如何鉴赏古典音乐
储莎莎答:听流行过渡到古典最头疼的一定是乐理。这个水平不要求高,但要求你有“一定的水平”、一定的基础。譬如你学了对位、赋格,再听巴赫,欣赏他的精湛记忆,犹如复杂的精密仪器般宏大的音乐,才会有这方面的感叹和震惊。假设你不了解乐理,则只能在感官上得到一些和纯粹内心的共鸣,其实乐理并不复杂,了解个...

17233316705欣赏音乐的方法有哪些
储莎莎答:(三)民族特征 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有着强烈的民族特征。例如,有些作品只是概括地体现了民族语言的某些特点,有的则和具体的民间音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白毛女音乐中的《扎红头绳》一段,就是保持了山西秧歌《拾麦穗》的基本曲调。(四)音乐语言 作曲家创作乐曲,如同文学家写诗...

17233316705音乐鉴赏的过程及方法
储莎莎答:音乐鉴赏的过程及方法一般由欣赏,品味,思考三个步骤组成。一、欣赏 当音乐旋律传入耳中的时候,会随之产生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发生感想。但如果直接把这种感受当成审美感受的话就失去了鉴赏音乐的目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听到同一个声音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欣赏这个阶段,...

17233316705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储莎莎答: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感知的基础。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对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


(编辑:穆疮迫)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