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什么来着,后面还有那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释义:
人到40就是不惑之年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这样的话你的母亲也不用捶胸叹气,妻子不会夜夜哭泣,孩子不会担惊受怕,只有这样(不做出格之事),人老之后脾气才能好。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拓展资料:
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子

出自:《礼记·曲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意思是:十岁的时候不发愁,二十岁的时候不后悔,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八十皮肤变黑色如铁。
原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释义: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二十岁叫做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三十岁叫做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候就该做官了;
五十岁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六十岁叫做耆 ,这时候就该役使他人了。七十岁叫做老,这时候就该把家事交给儿孙掌管了;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 ;七岁的孩子叫做悼。被称为耄与悼的老人和幼儿,即令有罪,也不对他们判刑。百岁老人叫做期,儿孙要尽心加以供养。

扩展资料: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处《三十而立》选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作者:孔子(春秋时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扩展资料

《为政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在《三十而立》篇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四十岁到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老童、百岁人仙。

十岁不愁:儿童时期正是喜欢玩乐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人好像没有忧愁,只顾着玩了,所以说十岁不愁。

二十不悔:二十岁左右的年纪随着性子去做,勇敢闯勇敢拼,不留下任何遗憾。

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时候要事业有成,建立家庭,担起该负的责任。

四十不惑:直到四十岁才不犹豫三十岁想好要干的事,才不感到疑惑,才坚定要去做。

五十知天命:五十的人一定会常常感悟人生。在感悟中会发现自己今天走过的人生路其实既有偶然又有必然。

六十耳顺:六十了只想以寻常之心做寻常之事,安度晚年,颐享天年。

七十古稀:其实到古稀之年更应该想想自己年轻时是否学业有成,中年时是否事业有成,老年时是否儿女成长有成。做到这三点,于天于地于己安然。没做到这三点,人生会有些些许许的遗憾。

八十耄耋: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九十老童:,顽强地奔九十而去。

百岁人仙:人活百岁已和神仙无太大差异。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 言指点江山、世态。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 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 么?九十老童呗。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妪几乎都是五官缩蹙、须稀发疏、雌雄难辨,更常常 遗东忘西、耳聋口拙、问南言北,上厕所忘拉裤子,出门不认儿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
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 发泄。 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正是: 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二十不悔:中国人喜欢讲自古英雄出少年。纵览历史少年才俊代代辈出,他们或为国为民血 战沙场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为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一部分。无怪乎伟人感叹:世界是 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世界寄托 在你们身上。 “二十”无暇?当然不是。二十之青年富于青春,赌资雄厚,学性方勃,顽劣尚存,自谓热血, 确有不少摇摆于正邪之间。无论跌倒或撞的头破血流,总会一言蔽之:无悔。再用年轻时最 爱表述的爱情宣言--嗳情ゼ跑徿套如果我爱你是,那么我不想我。如果因而失去你, 那我宁愿一辈子--讲这话时一定不会想到,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苦。 青春的赌资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那些老时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的人,几乎都是把有限的青 春作为无限的赌资任意透支而糟蹋了。
三十而立:自2000 多年前老夫子说他三十即建功立业后,三十就成了中国人特别是父辈衡 量男儿(子孙)是否安身立命的度量衡。
三十而立,不是指男人是否能养活自己。在孔夫子 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众多的儒家学究们把它演化成考量那些世世代代上背负着祖宗、下牵引 着儿女的男人们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的又要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标杆。古时的男人一定比今 天的男人成家立业的早,他们十五六岁即可婚娶,二十来岁即儿女绕膝,不到四十不乏儿孙 满堂。
三十而立也是应当之事。今日青年略略有些麻烦,即便二十多岁读完大学,依然为找 工作奔波,为买房子蜗居。为减轻生活负担丁克,为躲避人世纷争偶居。漂泊不定的事业确 定了他们漂泊不定的人生。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17695582543人们常说二十而立什么,三十而立什么,那40和50岁了,求完整的一句话
邰宇湛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17695582543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
邰宇湛答:意思是:十岁的时候不发愁,二十岁的时候不后悔,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八十皮肤变黑色如铁。原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

17695582543①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
邰宇湛答: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礼记·曲礼》是著名儒家巨作《礼记》中的一篇文章。《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的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有多人不是一人编写,而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据说,其中多篇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17695582543何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邰宇湛答: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喜玩者何愁之有。包括成年人因贪玩而无所事事者多是被称为没心没肺、游戏人生。正是:玩者不愁愁者不玩。真正有愁者去玩的,那不是玩,是闹,是发泄。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

17695582543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什么来着,后面还有那些...
邰宇湛答: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处《三十而立》选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作者:孔子(春秋时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

17695582543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
邰宇湛答: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 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

17695582543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意思女人发朋友圈_百度...
邰宇湛答:因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感觉自己老了岁数大了的意思,也是让大家珍惜时间,因为时光真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我认为女人发朋友圈说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意思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7695582543子曰,,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
邰宇湛答: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解释: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769558254330立什么,40惑什么,50知什么
邰宇湛答: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17695582543古代称,男子20岁为什么之年,30岁为什么之年,40岁为什么之年,50岁为...
邰宇湛答:古人称男子25岁为弱冠之年 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为不惑之年 50岁为知天命之年 60岁为花甲之年 70岁为古稀之年


(编辑:何肺福)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