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关荠菜的诗句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1. 关于采荠菜的诗句

2. 关于荠菜花的诗句
关于采荠菜的诗句 1.描写蔬菜的诗句
荠菜: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蓬蒿菜、韭菜:宋代 苏东坡《送范德孺》: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

黄瓜: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2.挖荠菜的作品赏析
全文共分六部分:

一、(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点出题目,写作者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

二、(第2-3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因饿而馋被诬为馋丫头而受屈的心情。

三、(第4-8自然段)写作者因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赶落水险些丧生的经过。

四、(第9-10自然段)写在那样的社会,只有冬去春来,田野里长满荠菜时作者才感到了生的欢乐与自由。

五、(第11-13自然段)写解放后作者和孩子们对挖荠菜、吃荠菜的不同态度和心情以及作者由此而产生的感慨和希望。

六、(第14自然段)发表议论,点明主旨,希望青年要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这篇文章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以深刻感人的笔触记叙了一个“馋丫头”童年时代悲惨的故事。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着意描写了人物的心理。透过人物的心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夜色越来越浓的画卷,村落、树林子、坑洼、沟渠,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作者用巧妙的笔法将这一切写得有声有色,而且把她当时的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难归的复杂心情完全和景物融注在一起。

夹叙夹议,表达作者的感情和观点。

作者长于小说的创作,所以这篇散文也具有小说的某些特色。文中很好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观点。前半部分以记叙为主,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个“馋丫头”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憎,富有感染力。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一点议论,揭示了穷人受穷的原因。孩子们“漫不经心”的种种神态之后,作者的感受就更深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发表了一段议论。这些议论深刻、细致、委婉、动人,给读者以很大的教育和启发。这样叙议结合的写法,既又利于突出中心思想,又易于为青年读者所接受。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叙一段议一段。写每年春天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的时候,作者又分两层:一层写孩子们小的时候,一层写孩子们长大一些以后。在每层叙事之后,作者都有一层议论。特别是在叙述吃荠菜的时候,叙事具体感人,议论鞭辟入里。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仿佛是和读者促膝谈心,娓娓动听。作者力求通过艺术手段感染和教育读者,而不是板起面孔进行枯燥无味的说教。

运用对比写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从中看出两代人思想上的差距,也看出两代人的隔膜。通过对比叙述把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如何看待苦和乐,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等重大人生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让人们思考,这也正是表达中心思想的基础。在文中,作者处处对比,寓意深刻。如:今昔对比,两个社会,两重天;旧社会和大自然对比,旧社会是如此黑暗,大自然是那样美丽自由;新老对比,两代人两种思想;“馋丫头”和财主儿子对比,一个挨饿受欺,一个饱食无忧,等等。 这篇文章通过对两代人在挖荠菜、吃荠菜中所反映出来的隔膜的展示,表达了作者要青年一代珍爱“荠菜”、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
3.蔬菜诗句30字以内
韭菜:

杜甫《赠卫八处士》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高启《韭》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荠菜:

辛弃疾《鹧鸪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蓬蒿菜、韭菜:

1.“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苏轼

南瓜

1. 《南瓜诗》

吴祖光

苦乐本相通,生涯似梦中,

秋光无限好,瓜是老来红。

豌豆

《豌豆诗》

曹植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感巫州荠菜

---高力士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苏东坡:“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菱如铁甲。”
4.小弟求:关于野菜的古诗歌和关于吃野菜的风俗
野菜,灰头土脸的,怎可与高雅的诗歌相提并论呢?看到这个题目,人们不禁要问。

其实在很早以前,野菜就已经走进了诗歌的文学殿堂,成为其中的主角,在古人的笔端浅吟低唱。追溯其源可到《诗经》,曾有人做过粗略的统计,在《诗》305篇中提到的可食用野菜多达43篇25种,在其之后的许多诗词曲赋中,平凡的野菜竟绽放出不平凡的灵性和野趣。

首先从《诗》说起,诗经所处年代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奴隶社会,人民辛勤劳作,日日与大自然为伍,生活窘困的人还要靠大量的野菜充饥,因而野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源于民间创造的诗歌,在表达生活、劳动、爱情时,自然少不了对野菜的描述。 诗经的首篇《关睢》唱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其中的荇就一种可以吃的水草,浮在水面,绽放黄色的小花;在《谷风》中有一首反映劳动妇女遭丈夫抛弃的诗“谁谓奈苦?其甘如荠”意思是:人们都说苦菜苦,可与我心中的苦楚比起来,它却如荠菜般甘甜了。”苦菜里有三两粮,既饱肚子又壮阳”它不仅能清热燥湿,消肿化瘀解毒,还能凉血止血。

荠菜则更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野菜,俗名又叫地菜、清明菜,它不仅味甘 ,而且色泽嫩绿,词家辛弃疾就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吟诵;在《苤苡》中也有这样的诗句:“采采苤苡,薄言采之。采采苤苡,薄言有之。”

苤苡就是在车前草(车轮菜),诗的意思是:“好新鲜的车轮菜呀,快来采呀,谁采了归谁啊。”借采集野菜来表达爱慕之情;文如《采葛》中的诗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葛根可制成葛粉,萧则指的是一种白蒿,两者都是野菜,特别是白蒿,它不仅是味道鲜美的野菜,也是一种药材,多生于田间地头,路沟渠边,每逢清明之际,正是白蒿繁茂之际,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解馋,蒿的种类较多,在《诗经》中有“呦了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白蕃蒿,俗呼艾蒿,“于以采蘩,于沼于让”。蘩是指水生白蒿,而《本草纲目》中的白蒿则为蒌蒿无疑矣。

除此之外诗文中提到了许多野菜,如野碗豆(薇菜)、车前子(苤苡)、白蒿(蘩)、地米菜(荠菜)、苦菜(荼)等,至今都是人们饭桌上的美味。但当野菜从胃转移到心上,并在那里扎下感谢的根,片片的菜香就化做至精至诚的诗句,加重了历史文化的份量。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在他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以桃花绽放,春江水暖,鸭子戏水,野菜满地长的生动诗句,表现了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也向人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踏青采择野菜图。

千百年来野菜伴随着我们自生自灭,在个个平常的日子里,它属野花闲草,是生活的点缀品,民谣也说:“三月三,地菜赛灵丹”。这些诗句记载了春天的欢愉,但在我们生活遭遇困厄时,用它果腹充饥时,其中的滋味就变得苦涩,野菜变成了穷苦人生存的稻草,期盼的救星。

姹崇嫣红的芳菲桃李,千妖百媚的芍药牡丹,在物质极缺时也变的毫无价值,黯然失色。因此,关于野菜历代文人都留有赞美的诗句,诗赋民谚也为数可观了,例如宋代姜夔在《扬州慢》中描绘“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东坡先生在品味野菜时时竟也发出感慨。

“时绕麦田求野菜,强为僧舍煮山羹”。民谚“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六月当柴烧”鲜明的点出了野菜的时今性。

初春的野韭菜也脆嫩爽口,野味十足,非家种大棚可以比拟的,是人们尝春调剂的上品,唐诗人杜甫就曾留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佳句,民语也说“三月新韭胜似肉”。人们喜爱野菜不驻是它们可以过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材,可以达到“药食同源”的治疗保健作用,因此有俗语说:“野菜香,回归自然保安康”。

懂得此理的当首推南宋诗人陆游,它在《杂感》一诗中这样认为“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岂役七心躯,事此肤寸吾”。在《食荠十韵》中则更是品出其中真味。

“唯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霜”。是呀,在平淡中寻找真味,体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在诗歌中绽放生命的光华,这岂是我们现代人可以体味到的……。

当我们手捧诗卷,吟诵“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时,心底升起的该是怎样的惆怅与遗憾。 信手拈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发现在文化的长沙里竟随处可见它们的踪迹。

带着不同的人生感悟唱出了千姿百态。 唐代陆龟蒙就赞曰:“野园烟里自幽寻,嫩甲香蕤引渐?。

……欲助春盘还爱否,不妨潇洒似家林”。皮日休《鲁望以躬耕野蔬兼示邪念什用以酬谢》:“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看,紫甲采从泉脉畔,翠牙插自石根傍”。

宋代苏东坡写道:“蔓菁宿根已生叶,韭芽戴土拳如蕨,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读到此处,禁不住掩卷长叹,千百年来,野菜生长在田间陇畔,沟渠路边,无须人类为它施肥培土,任其自生自灭,也许在达官显贵眼中尚属野性未驯,低微卑贱之物,在他们“高贵”的鄙夷。
5.关于蔬菜的诗词
韭菜:

杜甫《赠卫八处士》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高启《韭》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荠菜:

辛弃疾《鹧鸪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杏:

苏东坡《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荔枝:补充楼上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葡萄:

元·郑允端《葡萄》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

清·吴伟业《葡萄》

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晓悬愁欲坠,露摘爱先尝。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不劳葱岭使,常得进君王。

清·陈维崧。《青玉案·夏日怀燕市葡萄》

风窗冰碗谁消暑?记百颗,堆盘处。掬罢盈盈娇欲语。轻明晶透,芳鲜圆绽,小摘西山雨。

清,萧雄《葡萄》: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

石榴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6.关于菜花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7.关于菜花的诗句有哪
1、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2、桃花净尽菜花开唐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3、桃花净尽菜花开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4、麦花雪白菜花稀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5、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 《鹧鸪天 代人赋》

6、春日平原荠菜花宋辛弃疾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7、春日平原荠菜花宋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平原荠菜花》

8、任菜花葵麦宋刘过 《水龙吟 寄陆放翁》

关于荠菜花的诗句 1. 关于菜花的诗句有哪
1、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2、桃花净尽菜花开唐刘禹锡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3、桃花净尽菜花开唐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4、麦花雪白菜花稀宋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5、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 《鹧鸪天 代人赋》

6、春日平原荠菜花宋辛弃疾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7、春日平原荠菜花宋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平原荠菜花》

8、任菜花葵麦宋刘过 《水龙吟 寄陆放翁》
2. 描写莱花的古诗
不知道什么是莱花,你说的是菜花吗?关于菜花的倒有一些: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3. 关于菜花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波涛万里堆琉璃 (唐·杜甫)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解释
只有长满了溪边的荞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4]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_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条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 关于菜花的诗句
1.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释义: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2.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释义: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3.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释义: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4.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温庭筠《宿沣曲僧舍》

释义:血色落日渲染的桑树,宛若梦幻一般。广袤无垠的旷野上,层层叠叠的油菜花随风轻舞,宛若跌宕起伏的金色花海。

5.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释义:城中桃李色艳香浓,但愁风畏雨,转眼却逝。溪头荠菜朴实无华,但不畏风雨,顽强茁壮。

6. 何须银烛红妆,菜花总是曾留处。——刘辰翁《水龙吟·何须银烛红妆》

释义:何必要点蜡烛化妆,菜花总是在曾经留过的地方出现。

7. 雪挑霜煮春无尽,不似吾园荠菜花。——方回《荠菜花》

释义:雪花挑选霜一起把春意奥尽,不像我们园里的荠菜花。

8. 满园菜花开向夏,一双蝴蝶飞上天。——朱翌《南屏》

释义:夏天来了,满园的菜花都开了,一双蝴蝶飞上了天。

9. 清明过了桃花尽,颇觉春容属菜花。——王之道《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释义:清明节过了以后桃花就凋谢了,突然觉得春天的容颜应该属于菜花。

10. 杨花如雪菜花黄,路出初郊正日长。——王之道《和彦逢弟春日即事》

释义:杨花像雪一样白净,菜花黄黄的,路刚刚到了郊外才看到影子十分的长。


15565625015赞美荠菜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乔聪贞答:1、唐代高力士《感巫州荠菜》,原文: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译文:在北京南京荠菜按斤售卖,在五溪却没有人采摘。两个地方虽然有不一样的处境。但荠菜的气味仍然没有改变。2、宋代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译文:城市中的桃花李...

15565625015描写荠菜的诗句
乔聪贞答:荠赋 (晋)夏侯谌 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舍盛阳而弗萌,在太阴而斯育。永安性于猛寒,差无宁乎暖燠。荠赋 (齐)卞伯玉 终风扫於暮节。霜露交於杪秋。有萋萋之绿荠。方滋繁於中丘。感巫州荠菜 (唐)高力士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15565625015赞美荠菜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乔聪贞答:赞美荠菜的经典诗句有 1、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译文:春天来临,平原之上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刚刚耕好,又适逢春雨落下,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

15565625015描写荠菜的古诗
乔聪贞答: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

15565625015描写荠菜的诗词
乔聪贞答:《食荠十韵》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之一。舍东种早韭,生计似庾郎;舍西种小果,戏学蚕丛乡。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尚嫌杂笋蕨,而况污膏粱。炊粳及煮饼,得此生辉光。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一扫万钱食,...

15565625015有关荠菜的诗句
乔聪贞答:1. 关于采荠菜的诗句 2. 关于荠菜花的诗句 关于采荠菜的诗句 1.描写蔬菜的诗句 荠菜: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蓬蒿菜、韭菜:宋代 苏东坡《送范德孺》: 渐觉东...

15565625015苏东坡写荠菜的诗是什么?
乔聪贞答:全诗: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释义:春天才到,台阶下的竹笋已经长了出来;厨房里的咸菜罐倒在地上,一点咸菜都没了。经常在麦田走来走去,想找到一点荠菜;勉强学着僧舍里的...

15565625015荠菜的诗词荠菜的诗词是什么
乔聪贞答:荠菜的诗词有:《谢蕴文荠菜馄饨》《感巫州荠菜》。荠菜的诗词有:《感巫州荠菜》《荠菜·拨雪挑来叶转青》。结构是:荠(上下结构)菜(上下结构)。注音是:ㄐ一_ㄘㄞ_。拼音是:jìcài。词性是:名词。荠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5565625015荠菜的诗句及意识
乔聪贞答:诗句是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诗意是暮春的风光只在庭园的西边,荠菜花开得正好,蝴蝶也飞来飞去忙乱着。小园内春光烂漫,杂花竞放,但思妇的视线却只有小园西畔的一片荠菜花,此时荠菜开出繁密的白色小花,引来许多上下纷飞的蝴蝶,“繁”和“乱”是以荠菜花和蝴蝶的形态和活动反映出春事...

15565625015郑板桥的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能名。出自哪首诗
乔聪贞答: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


(编辑:丁管洪)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