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包括以下方面:

(1)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次,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再次,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人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有所不同。以此为依据确定教育目标,才能使实际教育活动满足对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具有针对性,而不至于过低或过高、过易或过难。从人的需要来看,人的发展,具有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生存的和发展的需要等。如果不考虑人的发展需要,就不能唤起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不能很好地培养造就具有积极主动精神和富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体。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的教育目的,才更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教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及原则
[b]一、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b] (一)确立教育目的社会依据
1、现实依据
  第一、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一定的生产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确立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
2、 历史依据
  首先,教育目的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二,教育目的的确立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定社会或民族的文化积淀也是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之一。
 (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哲学理论依据
  任何特定教育目的的确立都有其内在的哲学理论基础,哲学理论中对人、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本质的看法都会决定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向。在此我们选取个人本位及社会本位这一维度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
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提供深层次理论支持的是个人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哲学。个人主义哲学认为,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社会只是抽象的,只是一个虚名;个人先天地具有一个独立、超验的自我,在这种超验的自我中,个人都有一种独立于社会环境的冲动、兴趣和需要,这些心理特征普遍而固定;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是自给自足的,具有一种逻辑上先于社会中政治生活的固有特征或品质,国家和社会的构成原则是从这种自然状态下推导出来的。
  与个人主义哲学相反,社会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个人生活的一切均来源于社会,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个人”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观念,社会才是真正存在的有机体,它并不是单个个体的累加与集合,具有超乎个人存在的性质。
 (三)确立教育目的依据之三:人的因素
  人作为教育目的得以确立的中介及最终的归宿,它必然制约于人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是确立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
  第一、教育目的确立者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
  第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确立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
1010131413001发表于2010-12-4 19:30
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确立教育目的的统一性原则是矛盾对立统一律在确立教育目的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二)偏移性原则
  在具体的社会现实及教育现实面前,教育目的所暗含的价值倾向往往会向一种倾向偏移。偏移性原则是确立教育主导价值的重要原则,根据这种指向,教育目的中价值倾向不能统一的前提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只能根据现实条件向其中一方偏移,从而在特定教育目的中体现出鲜明的主导价值倾向。
 (三)时代性原则
  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体现时代的精神。所谓时代精神,应该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共同意志、共同理想的结晶,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在其影响之下,整个国民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无疑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就当代来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是时代对教育所培养人的素质所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育目的中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进而也构成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则。

托吧😄


17163217809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有( )。
养丁凤答:制定者的哲学理论、理想人格是教育目的制定的主观依据。

1716321780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养丁凤答: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7163217809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养丁凤答:本题考查的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生产力属于经济背景,科学发展水平属于文化背景。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

17163217809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哪些客观条件?()
养丁凤答: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等。(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因此,ABDE项正确。C项虽然也是制定依据,但不是客观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DE。

1716321780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养丁凤答:【答案】:A、B、C、D 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 条件,主要是指教育目的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其次,教 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教育目的制定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四个选项都正确。

17163217809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养丁凤答: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

17163217809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哪些
养丁凤答:第二、一定的生产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确立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2、 历史依据 首先,教育目的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二,教育目的的确立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定社会或民族的文化积淀也是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之一。(二)确立教育目的的哲学理论依据 任何特定教育目的的确立都有其内在的哲学理论...

17163217809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养丁凤答: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包括以下方面:(1)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次,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

17163217809如何客观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养丁凤答:(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w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17163217809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包括
养丁凤答:【答案】:A、B、C、D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包括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的需要


(编辑:文朋杰)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