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花背蟾蜍长什么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中华蟾蜍】
中华蟾蜍是一种在国内相当容易见到的蛙类,俗称癞蛤蟆等等说的就是他,其貌不扬但是蛙类当中的捕虫高手,其身体上分泌出来的蟾酥也被经常拿来作为药材,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接受了中华蟾蜍的外形,中华蟾蜍进入宠物行列之中已经是现在所流行的趋势
黑眶蟾蜍
黑框蟾蜍也是一种国内常见的蟾蜍,他与中华蟾蜍体型大致相同,黑眶蟾蜍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自吻部开始有黑色骨质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睑并直达鼓膜上方,形成一个黑色的眼眶,故命名黑眶蟾蜍
花背蟾蜍
花背蟾蜍相比较其他蟾蜍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雄蟾蜍背面橄榄黄色,皮肤粗糙,密布大小瘰疣,上有许多小白刺。雌蟾蜍背面浅绿色,有深褐色或酱黑色花斑,瘰疣稀疏,皮肤较光滑。腹面乳白色,满布扁平小疣。总的来说看到有着“花背”斑纹的蟾蜍一般都是花背蟾蜍
【东方铃蟾】
东方铃蟾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也有叫做朝鲜蛙,特点是肚子是橘红色的,所以又叫火腹铃蟾、红肚皮蛤蟆,也是宠物市场上常见蛙类,不过大部分都是野生捕捉来的。
【林蛙】
在中国有许多种林蛙的分布,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的林蛙,相对而言北方的林蛙比较耐寒,并且广泛应用于药材,又叫蛤什蟆,是一种擅长跳跃的蛙类
【花姬蛙】
这种蛙类的体型非常小,常被用为做药材,非常精致的小型蛙类
【饰纹姬蛙】
也是一种非常小型的蛙类,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华中,华南,华东和西南;云南省分布于滇南,滇中,滇西和滇东北部分地区。体型较小的蛙类,体长一般在3厘米以下。背部比较光滑,只要少量分散的小疣粒。背部有对称排列的灰棕色斜纹。
【花臭蛙】
鼓膜大,约为第三指吸盘的2倍;上眼睑、体后背部及后肢背面均无小白刺,体侧无背侧褶;指、趾具吸盘,纵径大于横径,均有腹花臭蛙(学名:Rana schmackeri)为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地,多见于较开阔的山溪及附近潮湿处以及常蹲在有苔藓的岩石上。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00至1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宜昌。侧沟;体背面为绿色,间以棕褐色或褐黑色大斑点,多近圆形并镶以浅色边。
【金线蛙】
一种在野外乡村中经常见到的蛙类,一般“青蛙”的叫法基本上就是指这种蛙,金线蛙速度迅猛,弹跳力相当好,但是过度的敏捷带来的是一些神经质的性格,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建议加盖静养,不不建议食用此蛙类,如果捕捉到又不会饲养的话建议大家放生
【黑斑蛙】
体长约7~8厘米,雌者略小。头部略呈三角形,长略大于宽。口阔,吻钝圆,吻棱不显,口内锄骨齿2小团,左右不相遇;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个。眼大而凸出,眼间距窄,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大而明显。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2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若断若续,长短不一;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口。
【石蛙】
石蛙又叫棘胸蛙,石蛙在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一般不大。夜深时,便逐渐返回洞穴,天亮后很少在洞外发现其踪迹。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片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到水蛇、老鼠等敌害,或是人走近洞口时,迅速退到洞内,或沉入水底。
【泽蛙】
外形似虎纹蛙而体形小,体长50~55毫米。趾间半蹼。吻部较尖,上下唇有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字形斑,肩部一般有“W”字形斑,有的还有宽窄不一的青绿色或浅黄色脊线纹。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有的杂以赭红、深绿色斑;无背侧褶,有许多分散排列、长短不一的纵肤棱。雄蛙有灰黑色单咽下外声囊,鸣声响亮,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
【美国牛蛙】
在超市,菜市场出现频率最高的蛙类,体形肥大,为大部分养殖场饲养所用于食材用途,在野外也可以见到他们的踪影,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
【花狭口蛙】
在国内很容易见到的一种可爱蛙类,受到刺激喜欢将自己鼓起来,花狭口蛙是狭口蛙家族里的巨无霸,体长平均7公分。皮肤厚,光滑,但有一些圆形颗粒。背部棕色,有一个深棕色大三角形斑,看起来很像一个花瓶。指(趾)端方形平切状,膨大成吸盘,因此会爬树,藏身于树洞中。也善于挖掘,利用足部挖洞,仅需数秒钟即可将身体埋入土中。
【花细峡口蛙】
也是一种美丽的狭口蛙类,人工饲养难度较大,花细狭口蛙平均身长约40毫米,最长可达60毫米;头部细小,背部有多条棕色的纵虚线;头细,咀尖;皮肤粗糙有疣粒;分泌味道强烈的黏液保护自己。
【班腿泛树蛙】
斑腿泛树蛙有一对咽侧内声囊。体色淡棕色,身体背部为浅棕色,有数条深色纵纹,或“X”形深色斑。股部后方和泄殖孔周围有黄、紫、棕等色形成的网状斑纹,故称斑腿泛树蛙。常在水塘边的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在稻田里也有。繁殖季节雄蛙彻夜鸣叫。我国南部分布较广,云南分布于滇中、滇西和滇南地区。
【大泛树蛙】
体细长而扁,后肢长,吸盘大,指、趾间有发达的蹼。末端两指(趾)骨节间有介间软骨(科征),与树栖生活相适应。栖息在潮湿的阔叶林区及其边缘地带。体背多为绿色或随环境而异。繁殖习性反映了树栖的生活方式,多数种类在伸向水塘上空的枝叶上产卵。
【华西雨蛙】
体形小,雄蛙体长34-38毫米,雌蛙39-43毫米。吻宽圆而高,吻棱明显。颊部垂直;鼓膜圆。舌较圆厚,后端微有缺刻。犁骨齿两小团。指端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趾端形态同指。背面皮肤光滑,腹面遍布扁平疣。生活时背面绿色,头侧有紫灰及金黄条纹。股前后方及跗庶内侧具黑色斑点,1-5枚不等。腹面乳白色。
【跳树蛙】
面天跳树蛙为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属于小型的树蛙,体长约2到5公分,身上有些颗粒,乍看之下像一只小蟾蜍。但从它们指端膨大吸盘、在灌丛小草上攀爬自如的身手
【华西蟾蜍】
川西(大小相岭、邛崃山脉以东)的低山区(600~1500米高度)常见的是华西大蟾蜍,生活史大多已考察清楚,该蟾蜍雌性大,雄性小。秋末两性性征已渐次发育,即进入溪内冬眠,实际上蟾蜍休眠期很短暂,次年1月进入产卵期,以2、3月最盛。水陆两栖动物。无交尾器,抱对、产卵、排精、授精、受精卵的孵化及蝌蚪的生活都必须在水中进行。变态后的蟾蜍开始营水陆两栖生活,更适应陆生生活。
【北方狭口蛙】
北方狭口蛙为无尾目、姬蛙科的两栖动物。腭部横置的二肤棱明显。皮肤厚,富有腺体,有利于穴居防御干旱;雄蛙腹面皮肤多有厚的皮肤腺。后肢粗短,跖突发达,适应于掘土穴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辽宁丹东。
北方狭口蛙(Kaloula borealis)分布于中国北方数省,其交配与产卵季节随雨季迟早而定(刘承剑和胡淑琴,1961)。在北京,一般在7,8月间大雨的晚间产卵,受精卵往往在雨水所形成的临时性水坑干涸之前即完成变态,俗称“雨蛙”(亦称气鼓子)。


19431035190金背蟾蜍的形态特征
司波昌答:身长:体长可达100mm以上的大型蟾蜍,最长可达18公分。特征:大型蟾蜍,毒腺肿大,身体肥壮,背部金黄色,有密布细小疣粒,下部灰黑色,眼黑色,下颚有黄棕相间的条纹。

19431035190花背蟾蜍的介绍
司波昌答:花背蟾蜍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 雄蟾背面多呈橄榄黄色。雌蟾多为浅绿色;疣粒灰色,上面有红点;雌蟾背呈绿灰色,上有美丽酱色花斑,疣粒上多有土红色点,...

19431035190花背蟾蜍的外形特征
司波昌答:花背蟾蜍体形较小,一般60mm左右;指细而尖,第四指短,达第三指远端第二关节下瘤或为第三指的1/2;外蹠突远小于内蹠突;雄蟾声囊无色素。 花背蟾蜍,两栖纲,蟾蜍科。体长6-7cm。雄蟾蜍背面橄榄黄色,皮肤粗糙,密布大小瘰疣,上有许多小白刺。雌蟾蜍背面浅绿色,有深褐色或酱黑色花斑,瘰疣...

19431035190蟾蜍的种类及分布
司波昌答:深棕色,内掌小色浅。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或肩后端,左右跟部不相遇,足比胫长,趾短,趾端黑色或深棕色;趾侧均有缘膜,基部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小而清晰,内跖突较大色深,外跖突很小色浅。

19431035190花背蟾蜍长什么样
司波昌答:雌蟾蜍背面浅绿色,有深褐色或酱黑色花斑,瘰疣稀疏,皮肤较光滑。腹面乳白色,满布扁平小疣。总的来说看到有着“花背”斑纹的蟾蜍一般都是花背蟾蜍【东方铃蟾】东方铃蟾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也有叫做朝鲜蛙,特点是肚子是橘红色的,所以又叫火腹铃蟾、红肚皮蛤蟆,也是宠物市场上常见蛙类,不过大部分都是野生捕捉来的...

19431035190在背上孵卵的蟾蜍是叫什么名字?
司波昌答:卵在雌蟾背面的皮肤窝内生长发育,完成变态,然后离开母背(有的种在蝌蚪晚期逸出)。偶有跌落到水底的卵,这些卵不能正常发育。负子蟾的蝌蚪是双出水孔型,即有两个出水孔而无角质齿;异舌蟾科也属此型。这类的出水孔不能与鱼类或有尾类鳃部的孔相比较。从以色列下白垩纪已采到近于这类群的化石,...

19431035190青蛙分几种?
司波昌答:1、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

19431035190癞蛤蟆可以吃吗?
司波昌答:花背蟾蜍 形态描述: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前肢粗短;指细短,指长顺序3、1、2、4,第1、3指几等长,第4指颇短;关节下瘤不成对;外掌突大而圆,深...

19431035190详细介绍蟾蜍
司波昌答:编辑本段蟾蜍的品种花背蟾蜍 中文名 花背蟾蜍 拉丁名 Bufo raddei 命名人 Strauch 形态描述 体长平均60毫米左右,雌性最大者可达80毫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 前肢粗短;指细短,指长顺序3.1.2.4,第1.3指几等长,第4指...

19431035190蟾蜍有何特征?
司波昌答: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缘膜,蹼尚发达,内跖突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2)黑眶蟾蜍:体长约7~10厘米。背部有黄棕色而略具棕红色的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


(编辑:柴盛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