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懂佛教的朋友来给我解释一下,做恶的人,不做忏悔,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可以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关于佛教中的,忏悔的问题,既然念阿弥陀佛,佛号,可以消灾减罪,那为什么还要,做,忏悔

忏悔就是真诚认错并永不再犯。这就相当于把漏洞补好,不会再漏。

念佛可以积累功德,并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相当于往水缸里装水,水满了就可以往生。

而水缸的漏洞不补好,这边装,那边却漏水。无有是处。

无量寿经有相关开示,念佛是善男子善女人念才会有感应的。一个作恶的人,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心且不清净,沾满业障习尘,又如何能够念佛念到念念相续,一心不乱呢。虽然也有福德,但是毕竟业障习尘在那里。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恶人在临终前忽然良心发现,及时忏悔并念佛也能往生。这是他们本身在往昔就积累了很深厚福德与相关往生因缘才如此的。属于特例。如果一个本身福德就浅薄的人,企图一边作恶一边念佛来往生并消灾减罪,那是痴心妄想。

当然,恶人念佛总比不念佛的强。即使必然有恶报,也算是种了佛因啊。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劝我们不要执着,那么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算不算执着?

了义居士回复:
佛法是教众生不要执着,但是有前提的。佛法教众生不要闻空执空,听有执有,见善恶执善恶,遇是非执是非,一切堕于两边相对的法(万事万物)都不要执着。执着于空有善恶是非美丑贵贱高下好坏等等相对的法,则不能了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则不能明自心见本性,则不能体悟绝对的本体。若能不执着于两边一切相对的法,连中间也不执着,则能证悟体认绝对的本性,与佛平等的本性,而得大解脱大自在。
虽说不执着,但对“执着”这个词也不应死执着。天天做同一件事并不能叫做执着。比如,天天吃饭,这不能叫执着。但对吃饭太讲究,对饭菜味道太刻意追求,这才是执着。天天洗澡,并不能叫执着,但洗澡非得放一大缸水,非得在大浴缸里泡上个把小时,浪费时间又浪费水,这才叫执着。天天睡觉,并不能叫执着。睡惯了软床,在硬床上就睡不着,睡惯了空调房,没空调就睡不着,这才叫执着。天天穿衣服,不能叫执着,非名牌服装不买,非丝绸绫缎不穿,这才是执着。
如果天天做同样的事叫做执着,那佛教徒就不应该天天吃饭,不应该天天洗澡,不应该天天睡觉,不应该天天穿衣了。佛法不是这样理解的。
佛法中一切修持,都是一生专修一法,一门深入,才能成就。或专持一个咒语,如藏密;或专诵一部经典,如显教;或专主参禅,如禅宗;或专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净土。总得有所专注,才能有所成就,杂修多门反而难以成就。总不能说藏密专持一个咒语,就是执着;总不能说禅宗专参一句话头,就叫执着;总不能说净土专持一句佛号,就叫执着。
况且,一个咒语、一个话头、一句佛号,它原本不落是非、不堕善恶、非空非有、非去来今,离两边,绝相对。是故,专持佛号、咒语,专参一个话头,不能叫执着。
咒语、话头、佛号等等一切法门,名为法,或名法船。众生沉沦生死烦恼,常处苦海此岸,长劫莫出,皆因无船可乘。今有法船,乘之可达不生死无烦恼之彼岸,即当上船乘之,何可谓之执着?若已达不生死之彼岸,还执着此法船不舍者,则可谓之对法的执着。
金刚经云: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法即如船筏,将众生渡至彼岸之后,即当舍弃。但是,现在我等尚处于生死苦海的此岸,若不乘佛法之船,喜谈玄说妙,常说不要执着者,驴年得度去也。世间之海,比之众生的生死业海,千百万倍,不及其一。人间的太平洋,若不借乘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而想过大海者,非颠即狂也。连一句佛号如此简单,都不天天坚持者,将永处苦海,求出无期矣。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是阿弥陀佛的渡众生出生死苦海的大愿船,未至净土彼岸,此船万万不可舍,有缘众生宜深思,宜深信切愿而持佛名号,不至彼岸不罢休。
明白了以上道理,还需要再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吗?

南无阿弥陀佛!

不太合适。释迦佛亲讲“五戒”“十善”,先看“五戒”“十善”咋讲的:
居士五戒详解
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佛、法、僧中的法宝就是戒、定、慧的无漏法,我们应当修学。我们皈依三宝后,不论是要修学什么法门,都应该进一步去受持戒律,因为戒是一切法的基础,所以佛陀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即是此意。
  一、戒的意义:佛陀在各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无量无数的戒律。佛陀教导在家的学佛者(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夷)一定要学持五戒,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忘语与不饮酒,毁犯这五戒中的任何一戒,都可令我们堕落投生恶道。皈依三宝后,不管我们有没有受戒,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实行五戒。
  二、五戒: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饮酒。
①、不杀生:
  杀生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杀是人。2、作人想。3、有杀人心。4、兴方便(自作、教他、遣使)5、被杀者命断。
  在杀生戒里,凡是自己杀,教人杀,遣派人家去杀,此三种杀法,都等于自己杀。我们用种种方法使众生命断,称为杀生。杀生的果保有轻有重,它是根据所完成的因缘来决定的。如果完成下列的因缘,那就成为犯杀生罪。
  1、是众生(有生命):所杀者有生命。
  2、众生(生物)想:蓄意杀害时,内心知道是有生命的。比如你恨某人,杀不到他,因瞋恨心的驱使,你拿木头来乱砍,这是没生命,而作生物想;或是在夜暗中走路,无意间踏死一只蜗牛,这就是没做生命想。
  3、有杀心:我们起心要杀害对方,叫做有杀心。杀心与想的不同是:杀心就是内心有杀害众生的心理行为(心行);想就是内心起要杀众生,然后对那个境作想。比如说:现在我坐在家里,心要杀人,但是那个人没在面前,所以没有作想,却有杀心;当那个人在我面前时,我要把他至于死地,这叫做想,所以这个想是对境(众生)作某某众生想;而杀心是我们造杀业的整个过程中,想要对方死,叫做有杀心。
  4、兴方便:用种种方法去杀害众生。
  5、命断:你所杀的众生的性命断掉。
  如果是断人命是上品罪(重罪),不可忏悔;是畜生断命是中品罪(中罪),可以忏悔;所杀的人没死是中品罪;畜生命没断是下品罪(轻罪)。如果 不受五戒,杀生照样有罪。
②、不偷盗:
  不与而取就是偷。具六缘成不可悔:1、是他物。2、作他物想。3、有盗心。4、兴方便。5、值五钱。6、离本处。
  1、是他物:那财物是他人的。
  2、作财物想:明知是他物而非己物。
  这两个条件的分别是:比如你来庙堂,从大殿中走出去,要回家的时候,穿错鞋子,这样的情形--鞋子是他物,但是你并没有作他物想,以为鞋子是自己的;有时候那个东西是你的,却以为是他人的,就去偷。这种情形很少发生,确是有可能的。
  3、有盗心:要有偷盗的心。就是别人的财物,对方没想给,你想要占为己有的心念,叫做有盗心;如果一个人拿别人的东西,没有盗心,好像拿错或人家不要了的东西,不可构成偷盗罪,不算犯戒;如果有偷盗的心,就是犯戒。犯戒有轻有重。
  4、兴方便:假借种种的方法达成偷盗目的。
  5、值五钱:所盗之物,价值五个钱。这是佛陀按照当时印度摩羯陀国的国法而制。国法规定凡偷五钱者,即犯死罪,所以佛陀也制定佛弟子偷盗五钱者,亦成重罪不可悔。当时五钱是现在的多少钱呢?没人知道,总而言之,你偷价值不菲的东西,那果报就很重。
  6、离本处: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这还必须偷者以为他得到了此物,而被偷者以为他的财物不见了,称为离本处。比如有人寄你一百元,你在他的面前把钱放在右裤袋里,但在他没看到时,你把钱放来左裤袋,过后你叫他看右裤袋里没有钱,就说没拿他的钱,虽然钱还在你的身上,但是你造成对方认为钱不见掉,这称为离本处。又如古时有人偷马,当盗贼从马厩里把马拉出来时,马儿就会叫,主人家就追,偷者还没认为得到马,而马主也还没认为他的马被偷掉,这就是还没离本处;如果养马者完全不知道,那盗贼把马拖出马厩后,那就是离本处。
  这六个因缘完成了,就是犯戒,而偷盗物超过五钱,即成重罪,不可悔。
  在五戒中,所犯的罪有轻、中、重之分,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称为不可悔,佛法形容它有如人的头被斩断,再也救不活。如果受五戒者杀死人,称为犯不可悔罪--破戒;如果受持五戒的人杀死了一只公鸡,那犯的是可悔罪。
③、不邪淫:
  除了夫妻之间的行淫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都称为邪淫。邪淫戒具四缘成不可悔:1、非夫妇。2、有淫心(心爱乐淫欲)。3、是道。(口、大小便处)。4、事成。(正行交媾。)
  除了夫妻以外,有淫欲的心,以淫欲的处所(淫欲之道):口、大小便处与人行淫,如果事情完成了,那就是犯不可悔戒。如果你是一个正人君子,肯定不会犯上邪淫。有些人娶几个妻子,依佛法是不犯邪淫戒,因为他们是夫妻,则不犯戒;但是合法的夫妻以外,还金屋藏娇,有个黑市太太,那就是犯戒了;如有人丧失配偶,再娶或再嫁都不犯此戒。一个人受五戒后,与夫妻以外的人行淫,犯重罪不可悔,既是断头。(戒律中以断头比喻重罪)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即使自己的夫妻,亦有限制:①、非时邪淫: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间、妊娠中、产前产后,不得行淫。②、非道邪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③、非处邪淫:除了卧室以外,不得行淫。
  邪淫的罪过,分为三品:与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亲行淫者,为上品罪;与夫妻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为中品罪;与自己的妻子于非时、非道、非处行淫者,为下品罪,以此三品轻重,分别下堕三途。未受戒者亦要承受如此的果报。
  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净戒人的梵行者,罪过最重。
  犯戒均在于心,如无邪淫之心,即不会主动去犯邪淫戒,因此,淫戒也又开缘:若为怨家所逼,而不受乐者,无犯。
④、不妄语:
  不讲骗话。妄语戒分为大妄语与小妄语。妄语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向是人(对人说)。2、作人想。3、有欺骗心。4、说大妄语(说自己是圣人)。5、听者领解。
  1、所向是人:对人说妄语。如果我们和一只狗说妄语,它听不懂,那就不能构成犯妄语戒,所以讲妄语的对象主要是人。
  2、作人想:认定对方是人。
  3、有欺骗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4、说妄语:用口说出来,有时不必用口亦可说妄语,打一个眼色,甚至默认、暗示,点头、手势,或使用手写出来也是妄语;那就是说用一种欺骗的行为来欺骗他人,都是妄语。
  5、听者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及向非人、畜生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分别:
  1、小妄语:就是一般上的骗话;还有骂架的粗话、挑拨离间、不三不四的话,既是骗话、恶口、两舌和绮语,都称为小妄语。
  2、大妄语:自己不是圣者,却跟人说自己是阿罗汉或是初果圣人;或者说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叫人来膜拜与供养,这都是大妄语。
  犯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差别是:如果说大妄语,那就不可忏悔,就是所谓的破戒;说小妄语则犯可悔罪。
⑤不饮酒:
  不可以喝酒。饮酒戒具三缘成犯但可悔。1、是酒(能醉人)。2、酒想。 3、入口。
  1、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2、酒想:明知是能醉人的饮料。
  3、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则一咽,犯一可悔罪。
  杀、盗、淫、妄这四条戒称为性戒;饮酒戒称为遮戒。
  1、性戒:在因果上这是罪恶事,不应该做,应该戒掉,称为性戒。
  2、遮戒:所谓"遮"就是防止的意思。饮酒在因果上不是罪恶事,它没有善、恶,但就能乱性,使人不能自我控制,其他不良的行为发生,乃至于破戒,为了防止其他的恶事发生,所以要受持此戒。
  杀、盗、淫、妄这四条性戒,如果受持者破戒后,那就是不许忏悔,不只如此,而且破戒者不许出家受戒。既是如果一个人受持了五戒,事后破戒,以戒律来讲,不可接受他出家,所以破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但是一般人是不容易破戒的。因为:
  1、杀生戒:杀死人是破戒,杀死畜生只是犯戒,可以忏悔清净。
  2、偷盗戒:只要不偷贵重的东西,都是犯戒,不是破戒,都可忏悔清净。
  3、邪淫戒: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不可忏悔;夫妻间不恰当的时间、地点、处所等行淫都是邪淫,但可忏悔。
  4、大妄语:只要没说自己是圣人,或是某某神,我能够驱使什么鬼神,只要不说这些话,那就不会破妄语戒。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来是做人的根本,不论佛陀制定与否,五戒中的杀、盗、淫、妄这四条戒,是人都会知道它是罪恶的,既是在没有佛法的地方也会有人懂得要守持五戒。佛说有一种所谓自通之法,即是:
  ①、不杀生:应作如是观想:我们不希望被人断掉己命,就不应该断别人的命;我们想要别人的命,那我们的性命就难保了。你、我不互相杀害,大家就可以相安无事。
  ②、不偷盗:我们的财物不希望被别人偷,那我们也不应该偷别人的财物。
  ③、不邪淫:哪个男人希望自己的太太红杏出墙,给自己戴绿帽?哪个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外搞婚外情?相信是人都不希望此种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我们也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
  ④、不妄语:我们不希望被别人欺骗,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欺骗别人。

十不善业
恶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主要分为三大类、十种:(一)是身恶:1、杀生;2、不与取;3、邪淫,此三是身体所造的恶业;(二)是语恶:4、妄语;5、离间语;6、粗语;7、绮语,此四是语所造的罪业;(三)是意恶:8、贪心;9、害心;10、邪见,此三是心造的罪业。
1、杀生
第一是对境
第二是动机
第三是行动,
第四是结果

杀业可分为三种:
有些因嗔恨心杀生;有些以贪心如贪肉、贪皮等而杀生;
有些是因愚蠢而杀生的。
2、不与取
不与取的四个条件是
第一他人的财物;第二有欲偷动机;第三设法去拿;第四觉得从此以后这些财物就是我的了,这样的想法就叫结果。
3、邪淫
同性恋和手淫也属于邪淫
(二)语恶
4、妄语
第一、知晓对境为人,
第二、动机,要有欺骗人的动机;第三、采取行动
第四、结果,即指他人无论相不相信,只要听到(或看到)就是结果。
5、离间语
6、粗语
粗语,也叫恶语。不管以何种方式,凡是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令人伤心的话语,都叫恶语或粗语。
7、绮语
除了上述的妄语、离间语、粗语之外,凡是在贪嗔痴慢的基础上所讲的,如讲一些战争故事、很多感情上的经历等,都是绮语。因为其基础非贪即嗔,所言毫无意义,故叫绮语。8、贪心
念头就叫贪心。
9、害心
害心是指伤害别人的心念
10、邪见
这里的邪见是什么?主要是指认为因果是不存在的,前世、后世也不存在,修道、成就、极乐世界、地狱等都不存在,这样的观点叫作邪见。

十种不善中最严重的:
第一是杀生,第二是邪见。
其二,与杀生有关的是吃素
第二、邪见,这是很严重的罪业。

三、四种果报
行十不善业有什么样的果报呢?每一种罪业都有四种果报:1、异熟果;2、等流果;3、增上果;4、士用果。1、异熟果,如杀生要堕地狱;偷盗要堕饿鬼等等,2、等流果,因果相似的这种果报叫等流果 它也有两种:一是感受等流果,一是同行等流果。
3、增上果,增上果一般都成熟在环境上
4、士用果

四、十善
他如果曾经这样发誓:我从今以后不杀生、不偷盗,这才是善业;如果他虽未造恶,也未发愿,那么只是没有造罪而已,这不叫善业。
发誓相当重要
特殊的不共同十善
还有一种特殊的善业,就是不但不杀生而且放生,不但不偷盗而且布施,不但不邪淫而且持戒……这些就是特殊的不共同十善;
普通的共同十善
若你仅发誓从今以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这叫普通的共同十善;如果你今后虽然不造这些恶业,但是也没有发誓,这就根本不是善业,仅仅是不造罪而已。共同和不共同的善业,它们的果报是不一样的。

特殊的善业具备的四个条件
特殊的善业,如不杀生而且放生,也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对境,即所放的生命;第二,要有放生的动机;第三,要有行动;第四,结果——把生命从命难中解救出来并给它自由。如果这四个条件都具备,就是非常圆满的善业。
(注:摘自《圣道光辉网》)

可以不可以要看你的目的。是求得心理安慰,还是真的想解脱,往生极乐。

佛菩萨大慈大悲,也很平等,看六道的众生都很同情怜爱,不论行善、造恶,其实都是因果。在人间做人事(修五戒),下辈子投生为人,做天人的事(修五戒、行十善),下辈子为天人;而做鬼事(不能光明正大、见不得人得事),下辈子就去鬼道了。
念阿弥陀佛是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念佛就像在跟佛接气,身口意相应,向佛的境界靠近。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的居所,什么样的人能去,请好好思量!
念佛已经在八识田里面种下了解脱的种子,但种子能不能今生开花结果,还要看土壤是否能生长佛果,有没有每天浇灌打理。有人听说业力打不过愿力,只要诚心念佛,就能带业往生。可念佛也要身口意相应,口里声声念佛号,身体力行做佛事,心中清净思佛国。阿弥陀佛愿力广大,但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既然诚心念佛了,为什么还会作恶呢,诚心在哪里,自心与佛心没有相应,能花开见佛吗?
佛学讲因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果,而佛菩萨从来不改世间因果,死后一刹那进入中阴身的时刻,意识模糊,若被强大的恶业所牵引,哪里还能分得清谁是佛,哪里还能看得明要去哪里。须知善事是不能抵消恶业的,只有真心忏悔,用功德回向怨亲债主,方能洗刷恶业,才能有机会往生极乐。

谈些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观者见谅。希望众生都能在极乐世界团聚。

不可以 如果是打算以后改的 并忏悔过去诚心念佛之人 才可以。如果是怕报应 而边念阿弥陀佛边作恶是绝对不行的。记住有因必有果 善恶到头终有报 不是不报 只是早晚的问题了

可以 你已前做的那些罪会先受 比如你已前杀无数人 那你先在地狱里 住上千万年
等你罪受完了 这个阿弥陀佛才会论到 如果你忏悔 那以前的罪没了 直接受阿弥陀佛

不做忏悔的人,念佛是不能除业障的,将来是要受果报的,如果你是因为工作的缘故而做下恶业,为谋生而做,但是心中又很不安,很后悔,那么可以念药师7佛,这7位佛曾经发下大愿,要帮助那些为了谋生而做下诸多恶业的众生,让他们种下善根,生活丰足无忧,远离因生活而造业的困苦


17837921067请懂佛教的朋友来给我解释一下,做恶的人,不做忏悔,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
颜详厕答:恶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主要分为三大类、十种:(一)是身恶:1、杀生;2、不与取;3、邪淫,此三是身体所造的恶业;(二)是语恶:4、妄语;5、离间语;6、粗语;7、绮语,此四是语所造的罪业;(三)是意恶:8、贪心;9、害心;10、邪见,此三是心造的罪业。1、杀生第一是对境第二是动机第三是行动,第四是结果 ...

17837921067佛教三恶道是什么
颜详厕答:1、地狱道:谓此处在地之下。铁围山间。有八寒八热等狱。八寒者。頞浮陀狱。泥赖浮陀狱。阿吒吒狱。阿波波狱。呕喉狱。郁波罗狱。波头摩狱。芬陀利狱也。八热者。想狱。黑绳狱。堆压狱。叫唤狱。大叫唤狱。烧炙狱。大烧炙狱。无间狱也。2、饿鬼道:有三种。一谓罪业极重者。积劫不...

17837921067佛教里的 做噩梦啥意思
颜详厕答:若后恶世中,说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诸功德。】这段还是围绕做梦来做文章,经文一目了然。这个梦非常殊胜,非常奇妙。又是当国王,又是放下江山修行,又是在菩提树下示现庄严相。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不要把它当成是梦,我们可以印证自己,这是起码在地上菩萨以上的境界。佛不做梦,即...

17837921067请佛家 佛教的朋友帮忙解答。比如一个平日里做了很多坏事的人有天遭遇...
颜详厕答:你的意思是如果坏人遭了现世报,我们该不该同情他是吧?其实这没有对错的。你可以怜悯他没有得闻佛法,又或者因种种原由身不由己犯下大罪,那是你的慈悲心。但这对他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佛家说因果,你造的因就你受的果,这是连佛陀都帮不了你的事情。自作自业自受自了,佛陀也不能够在你...

17837921067请问佛教高人,我对佛学有点疑问想请教下各位。佛教说因果不空 ,一个人...
颜详厕答:恶人在某时结善缘,才有人会为其做功德。第二。到三善道,不是没业,作恶产生的业障还在,只不过地藏王菩萨愿力暂时先让恶人受比较轻的果报,或者根据恶人往世的善业,现让恶人受善报,给他机会,但是地藏王菩萨本愿经说,这些人大部分暂且得出、旋而又进。就是说虽然被菩萨救拔,但是一出恶道因为...

1783792106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颜详厕答:意思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恶行皆不要去做,而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应当积极努力的去奉行,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出自《增一阿含经》,此为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由东晋僧伽提婆译。节选原文: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

17837921067...如何应对?请各位大德慈悲开示! 学佛尚浅,我只知佛法慈悲,却...
颜详厕答:第二 佛法的实施,是开展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佛的智慧,面对对方的无知,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避税,但也不应该指望来解决。我们不只是需要去了解对方,但也需要互相帮助,但你需要的帮助,用智慧来处理。有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不采取行动肆无忌惮的硬顶。解说尽可能多的可能的解释,你...

17837921067懂佛教的朋友,做恶的人不做忏悔,就开始行善积德可以吗,
颜详厕答:可以的,行善,自然很好,自然功德无量,可以改善命运。但忏悔,也是佛陀教给我们的微妙法门,不可忽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忏悔业障”一大愿。而且,在佛教的修行仪轨中,一直有“大悲忏”;“占察忏”;“梁皇宝忏”;“药师忏”;“大悲水忏”等等修行仪轨,这都是佛菩萨传下来的重要修行...

17837921067解释一下:佛法中提到的“恶业”,是怎么回事啊?
颜详厕答:恶业,就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而损害别人的利益,所导致的业力。恶业,一般都是贪心、贪念所致,贪念太重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多余的欲望和需求,而不惜伤害、损害别人的利益,从而导致恶业累积,如果不知悔改,最终就会下地狱,受苦还债!

17837921067佛教认为众生造恶的根源是什么?是贪嗔痴那贪嗔痴的根源是什么是无明那...
颜详厕答:1、佛教认为众生造恶的根源是什么?是贪嗔痴那贪嗔痴的根源是什么是无明。这些好事符合佛法的。后面的,就是错的。从哪儿听来“那无明的根源是什么是知见”?关键是:佛法如海。如果想了解,好好学习佛法。不是这么简单的,佛法高深。这样的提问,就像是没有读书学习文化的小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


(编辑:韦齿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