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电影《洛丽塔》相较原著,表现如何?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电影《洛丽塔》对比原著小说,有何不同?怎么评价?

就97年版本的《洛丽塔》而言,还是相当还原原著的。男女主角的选角都非常贴合原著中的形象。最大的不同大概在于,对于男主角亨伯特这个人物的形象处理吧。这部小说是以男主为视角的传记式小说,所以更偏重男主个人的情感变化;而在电影之中,导演将男主的某些部分特征隐喻了,让洛丽塔感情更加饱满完整,加入了不少两人之间的互动。这种改编有洗白恋童癖之感,但是却也从新的角度补完了整个故事脉络。

《洛丽塔》改编自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这部小说在出版之时就饱受行业之中的各种争议,但是却格外受到电影界的追捧,不仅早在63年就有成功改编上映的经典之作,97年再创作的这一版依然被奉为经典,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洛丽塔情节”这个名词都深深挂钩着“恋童癖”,就可知其带来的影响。

跟63年的相比,97年的版本之中不仅演员形象更加贴近原著,情节和隐喻都较之于前作更加服帖于原著。如果非说有什么表达,或许在电影之中,对任何事物都进行了艺术性的粉饰。尤其是97年版本的《洛丽塔》,全片没有一个过度裸露的镜头,但是却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色片之一。

故事讲述大学教授在游历美国时,由于过往情事而对女房东的12岁女儿产生了异样的情愫,并在随后与其发生了关系,但随着少女的成长,她开始厌恶这种感情和教授,并在策划逃走,却没想到引发了之后的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在《洛丽塔》原著中,这本书自白于“死囚犯亨伯特”,人物采用第一视角,也就意味着对于亨伯特的描写要远超于其他角色,所以在书中的男主较之电影中的形象,人物形象更为复杂、多变、甚至是拥有更多的黑暗面——他是个板上钉钉的恋童癖,甚至一度为了独占洛丽塔想过要杀掉她的母亲。

与其说洛丽塔曾出于懵懂诱惑了他,不如说洛丽塔的存在,于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但是在电影中,导演在为“洛丽塔”赋予了更为立体的形象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削弱了男主的形象。也使得这个悲剧故事多了一份凄美。

但其实就《洛丽塔》这个故事而言,这段往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最悲伤的不是这段感情,也不是男主,而是洛丽塔——当她年少之时懵懂之际,她好奇去探索成人世界时,遇到的却是亨伯特这个“恶魔”,他是她这堕落一生的罪魁祸首,是她这悲剧一生的根本原因。而在小说之中,洛丽塔更类似于一个符号,一个能够诱导人性原罪的符号;在电影之中,导演为洛丽塔补完她的某些情感发展,让她更称为“人”多一些。这对于电影改编而言,这样的改编也让这个故事成为了一个更加饱满的故事,但就还原原著而言,这样的改编也减缩了原著中所想表达的情绪和思想。


  在早晨,她只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签名栏里她是杜丽塔,在我怀里,她是......永远的洛丽塔,我的挚爱,我的欲焰,我的魂魄!亨博特开着曾经盛满洛丽塔放肆笑声的那辆老爷车在永无尽头的道路上行驶,他脸颊那两道深深的释放着无尽的绝望和忧伤,手中握着洛丽塔的那枚发夹,一遍又一遍的呼唤着那个蛊惑了他生命的小妖精,爱在他的心里,膨胀了整颗心还是满盈出来,将他的一生流淌成悲剧!

初恋总是美好到让人无法忘记,十四岁那年的一见钟情、难舍难分的爱在亨博特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初恋女友的死让他的爱永远停留在对十四岁少女的迷恋中,永远得不到补偿,直到遇见十四岁的洛丽塔。

因为洛丽塔他留了下来,他的眼光追随着那个小小的身影,她眼神迷离的起床,她娇嗔的拒绝收拾床铺,她穿着宽松的男式衬衣,她不停的嚼口香糖,她毫无顾忌的坐在他腿上,直到她要被送去寄宿学校,他从窗口不舍的望着,洛丽塔突然飞奔上楼扑进他怀里给了他深深的一吻,她知道他心里的秘密,从一开始就知道!洛丽塔走了,他跌落在她的衣柜里嗅着她的气息,一遍遍的抚摩洛丽塔留在桌上的发夹。

为了永远的留在洛丽塔的身边,他答应了洛丽塔母亲的求婚,他成了她的父亲却又千方百计的逃避着丈夫的责任,他那个上了锁的屉子里装着他的秘密——他对妻子的无比厌恶和对女儿的深深爱恋。终于有一天,妻子发现了秘密,愤怒下冲出去,却意外死于车祸,那一瞬间亨博特竟然充满了无法言语的轻松和快乐,他终于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拥有他渴望已久的精灵,他要见到她,现在,马上!

终于那个朝思慕想的精灵就在身边,她快活的笑闹,她将胸罩扔的车里到处都是,她孩子般的假装生气,将口香糖沾在亨博特的衣服,本子上,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这个妖女让他快乐的快要发疯了,却又让他怜爱的放在心尖上,生怕轻轻的一碰她就象露珠一样化掉了,他在外面徘徊等着他的精灵进入梦乡,凝望她熟睡后的天真,可是早上醒来她诱惑了他。
他感到她爱上了别人,可是他无从寻觅一点点的踪迹,他只有对她讨好,不断的加大钱的筹码的讨好,绝望的时候他对着她吼叫,换来的是洛丽塔唯一的一次心里的释放:你杀了我妈妈,你连我也一起杀掉了。他只有不停的对她说对不起,不停的对她更好,可是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洛丽塔的逃离,终于她还是逃掉了,和一个他无法知晓的情敌。

忽然她来了一封信,虽然只是一封寻求救济的信,却足以让他那颗死去的心重新波涛汹涌,他抑制不住心里的渴望找到了洛丽塔,那个无与伦比的精灵变成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少妇,“我望着她,望完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未死一样肯定......当日的如花妖女,现在只剩下枯叶回乡,苍白、混俗、臃肿,腹中怀者别人的骨肉,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么都可以,但我只看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拥上心头!” 虽然结局不好,但是带给我们的却是一腔追求爱情的热血!

看完原著之前看过两个电影。没看过书的时候黑白片理解不了亨杀奎的动机和心态,女主角的确是更美,奎也比较贴切我想象中的样子,可是后来的那部的洛确实更符合原著中褐色金色的色泽感。黑白的对性的暗示太隐晦没看过书可以说根本让人不得要领。彩色的感觉会好很多。看的彩色版本好像被切了一点,在lanadelrey的Lolita mv里看到一些没看到的,确实洛的感觉很还原书啊。彩色的亨也好看一点,英俊和虚弱也像书中所说,而黑白版明明就是病弱。黑白的电影还省去了亨的童年恋人安娜贝尔,但是彩色电影讲安娜贝尔的部分个人感觉不太对。原著非常非常感人。简直是震撼。大大超出意料。本来就不是个猥亵的故事,所有真诚的爱情都应该被尊重。



这个好也仅仅是基于1997年版本的《洛丽塔》。说的不好,还请大家见谅,要喷当然可以在评论区喷,我陪你们喷。这一点就是电影和原作都是执着于细节。我只给一个证明,就是小说和电影中都出现的小小的dog(狗)这一细节。在《洛丽塔》原著中,汉伯特为了写作去了一个新英格兰的乡村小镇,结果去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海兹太太的房子。当他乘车来到‘洛恩街时车子来了一个大转弯,差点从一只好管闲事的狗身上碾过去(这些狗总是躺在那里等着骑车来)’。这里好管闲事的狗原文中是“a meddlesome suburban dog”。“suburban”这个词字面意思是“郊区的,市郊的”,在这里这只狗就是海兹太太的象征,因为“suburban”特指那些土气,缺少变化的郊区。而海兹太太也是“只关心物质生活,只相信传统道德”的人。看过原著的人相信也记得纳博科夫对于海兹太太居所的描写:她属于那么一种女性……。在电影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是跑出来一只小狗,是一只白色毛发的卷毛狗。这就与原著完全不同了。不知道大家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呢?这里的狗一定不是导演在改编的时候的误笔。我认为这只小狗是只的那个小妖精洛丽塔,因为接下来的走向也是洛丽塔引诱汉伯特的。然后是小说中的二部十四章:汉伯特发现自己对洛丽塔的占有出现了危机,因为他发现洛丽塔喜欢上了剧作家奎尔梯,在他们爆发冲突后洛丽塔赌气跑出公寓,汉伯特追出公寓,冒雨寻找洛丽塔。在电影中是怎么处理的呢?电影中心中恐慌的汉伯特跌跌撞撞的穿过黝黑的街巷,雨雾中看不到洛丽塔,穿过临街的巷子的时候,突然窜出来一只凶恶的黑狗,冲着他狂吠。



97版的《洛丽塔》拍的很唯美,演员挑的也好,非常符合原著里的描述。但仍然是侧重亨伯特的痛苦和困境。小说以亨伯特的视角来叙述事件容易让人对他产生同情,但事实上无论是洛丽塔还是亨伯特都是这个冰冷世界中悲剧的一员,电影是以上帝视角拍摄的,但还是侧重亨伯特而忽略洛丽塔,这就不太好了。真正好的电影改编小说应该补全小说里未提到的部分,而且既然片名选用《洛丽塔》就应该好好表现洛丽塔,洛丽塔不仅仅是一个美丽躁动的肉身,她还有她独特的抗争意识与激情,在遭遇现实与岁月磨损之后的淡漠,这些都没表现出来。




19438632422电影《洛丽塔》相较原著,表现如何?
咎贞旭答:没看过书的时候黑白片理解不了亨杀奎的动机和心态,女主角的确是更美,奎也比较贴切我想象中的样子,可是后来的那部的洛确实更符合原著中褐色金色的色泽感。黑白的对性的暗示太隐晦没看过书可以说根本让人不得要领。彩色的感觉会好很多。看的彩色版本好像被切了一点,在lanadelrey的Lolita mv里看到一...

19438632422电影《洛丽塔》对比原著小说,有何不同?怎么评价?
咎贞旭答:10. 原著小说通过亨伯特的视角,对其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度挖掘,展现了他复杂的性格和黑暗面。11. 电影在赋予洛丽塔更为立体形象的同时,也相对削弱了亨伯特的角色,使得悲剧色彩中增添了一丝凄美。12. 小说中的洛丽塔更像是一个引导人原罪的符号,而电影则试图为她赋予更多的“人性”。13. 尽管这样的改编...

19438632422洛丽塔的影片评价
咎贞旭答:(张叶青、《陇东学院学报》评) 在总体风格上忠实了原著的戏谑、讽刺,同时又进行了不拘细节的影像创造,加深了黑色讽刺喜剧的效果。在无数的细节上体现了细腻的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评) 负面评价1962年黑白版《洛丽塔》由于拍摄技术的限制,也让电影在一些细节的表现力方面逊色了不少。与1997...

19438632422如何评价1997版《洛丽塔》吗?
咎贞旭答:3. 相较于1962年库布里克版本,莱恩版的《洛丽塔》在剧情上更加忠实于原著。它增加了一些对亨伯特对性感少女情结的描述,使得剧情在细节上更加丰富。4. 然而,莱恩版的《洛丽塔》虽然更加贴近原著,却缺少了原著中那种讽刺和戏谑的元素。影片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唯美而感伤的氛围。5. 电影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

19438632422洛丽塔的影片评价
咎贞旭答:该片突出故事的悲剧主题是依靠梳理、明晰情节做到的。为了使故事内在叙事结构合理,在1962年库布里克版本的基础上,增添了对亨伯特的性感少女情结的追述。在很多细节上,莱恩版《洛丽塔》显得更忠实原著,但缺少原著中讽刺和戏谑的味道,更多地是唯美的感伤。(《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评)

19438632422《洛丽塔》体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什么风格?
咎贞旭答:原作中的张力被化解了,很好的安置了。影片中没有露镜头但满是情欲的氛围,库布里克就是厉害。汉伯特对洛丽塔是爱情还是心理疾病真的很难说清。洛丽塔看起来是思想发育都有超越年龄般的成熟,即便同一屋檐也不存在“养成”。那伦理道德与灵魂欲望的边界该如何划分?年龄悬殊对自己不自信,身份不断转换产生的...

19438632422如何评价《洛丽塔》这部电影?
咎贞旭答:我更偏爱库布里克执导的《洛丽塔》版本。感谢1997版的贡献,让我意识到这一版的卓越之处。这个版本拍得太出色了,以至于我只能简单地评价:判掘实际上,当库布里克决定拍摄这部电影时,就已经注定了它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他抽取了原著的精髓,同时赋予了新的形态。库布里克以洛丽塔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全新...

19438632422怎么评价洛丽塔?
咎贞旭答:回忆过去的事件,叙述现在的感受,这正是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最具特点的叙事手法。因为如果按过去的真切感受来写,可能会有很多晦暗的地方,尤其是以亨伯特现在的罪犯身份来说。所以站在亨伯特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叙事手法实际上是他对客观往事进行修改的一种手段,他可以抹除掉那些不光彩的事件...

19438632422如何评价纳博科夫《洛丽塔》?
咎贞旭答:这种在语言上表现的极端状态,就可以看出亨伯特精神的极端状态。从开头中,他对lolita这个名字非常痴迷,把每一个音素拆出来絮叨重复,押韵,对字词的沉迷,这里不仅是亨伯特对洛丽塔的介绍,而是,如同整个叙述内容一样,是亨伯特本人的情感发泄。这一段因此从空前地高度结合了形式和内容(不仅是这一段的...

19438632422如何评价《洛丽塔》这部电影?
咎贞旭答:我更偏爱库布里克这个版本的《洛丽塔》。感谢九七版的贡献,让我意识到了这一版的优秀之处。拍的太好了以至于我只能简单评价一下:实际上当库布里克决定拍摄这个电影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取其神,换其形。库布里克用洛丽塔做底子,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亨伯特的掌控力近乎消失,成了...


(编辑:费古玉)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