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哲学的内涵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哲学的含义是什么

哲学(英语: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於哲学有独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哲学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哲学源自西方的传统,但许多文明在历史上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论题。东亚和南亚的哲学被称之为东方哲学,而北非和中东则因为其和欧洲密切的互动,因此常被视为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
对哲学的主题亦存在许多看法。一些人认为哲学是对问题本身过程的审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实质上存在着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哲学命题。
后现代主义把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的学术。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研究对象、概念和内容,哲学具有一般方法论的功能。
哲学和其他承述问题方法的差异是有批判性的、有条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辩论。

扩展资料
来源
英语词语Philosophy(拉丁语:philosophia)源于古希腊语中的φιλοσοφία,意思为“爱智慧”,有时也译为“智慧的朋友”,该词由φίλος(philos,爱)的派生词φιλεῖν(Philein,去爱)和σοφία(Sophia,智慧)组合而成。一般认为,古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最先在著作中引入“哲学家”和“哲学”这两个术语。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在《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形而上学的中文名称取自《易经·系辞上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1874年,日本启蒙家西周,在《百一新论》中首先用汉文“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哲学


就是关于我之所以为我,世界之所以为世界的思考。合在一起就是究天人之际。广义上宗教、神巫理论和玄学,也包括每个普通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都含在这一体系内。对普通人无影响无成果的非学术思想的剥离,用“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定义哲学来实现的。对宗教、神巫理论和玄学剥离则需要用方法论来实现,也就是说狭义哲学就是用逻辑实证方法确立起来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是指理性哲学。广义哲学是包含科学与神学的,只有艺术(美学)与之比肩。

  因为哲学面对的究天人之际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也就是我之所以为我和世界之所以为世界。这也就必然产生了两个哲学分支:唯心论和唯物论。唯心论是无法用逻辑实证来剥离的,内心的感受本身就是在有与没有的实证。逻辑不能冲击实证,否则本身就不是完整的理性了。

  逻辑实证的理性思维极易引导哲学走向唯物论,最终悖离了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我是谁?而唯心论的观念又常常通过玄证方法落入玄学,最终从理性哲学(狭义哲学)中分离出来。要让哲学不滑脱出理性哲学的概念本身,就要把住科学实证和究天之际这两点。离开究天人之际这一问题预设就不是哲学了,而离开了逻辑实证,也就不是理性了。

  做为哲学的方法论,逻辑实证不只应针对外部世界,也应该针对内部世界,这一学科就是心理学,但可以肯定的说心理学不是哲学本身,只是从属学科,或称哲学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逻辑实证来推导出哲学命题的思路是根本错误的一种思考方式,是不会产生哲学终点的。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哲学思考,也就是直接面对天人之际这一命题的思考,再通过逻辑实证其合理性。或者说哲学总体上呈现演绎性质,不是归纳归纳性,是几何问题而不是算术问题。哲学起于直观,落实于理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哲学是文科范畴,而不是理工科的。只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矿物质制造不出合格的人来,那么人类的直观思维存在的意义就不可能被理性思维所替代。

  哲学面对的一个理性事实,就是人类永远不可能完全掌握天人之际的终极结果,这与科学没有尽头的理念是一致的。理性哲学的预设就是:终极真理是存在的,又永远不能为人类所完全掌握。人类永远要以谦卑态度面对真理,只有怀着这种敬畏之心,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更接近终极真理,而这也在实际上为哲学学科的永远存在提供了合理性。

  终极真理在传统上称之为“道” ,。道法自然,是说道是客观事实的内在的真实规律,是形而上的。道是可以被发现,但又永远不能被人所全部掌握的。人们所能掌握的规律是德,德是人们对道的描述。万物有德是说万事万物都有可以被人掌握的规律。规律的成立与否,当然是需要实践来检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实证大于推理,因为事实才是事实,人所掌握的规律是否是事实本身,只能用事实来检验。可这样说,又否定了哲学的意义,哲学意义就在于揭示规律,指导实践与生活的。如果规律只能由事实来验证,那么在事实发生前,规律的合法性就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用科学来先验其合理性。也就是说而道是真实规律,也就是真理,而德是科学规律。真理与事实是不能分离的,在人类的语言,只能说鸭子是鸭子,小马是小马才是真理,而这种真理无疑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人们对真理的具体表述往往都是废话。但并不是说对真理的这种认知本身没有意义。首先,就是对事实的承认,这本身就具有真理性,人类的任何语言在事实面前都是无力的。敬畏真理而不敬畏代表真理的事实是不可思议的。真理是事实之上的规律,事实是真理的主人。如人与灵魂的关系,畏其魂而不敬其人,那不是很奇怪吗?正确的态度是对真理和事实要敬畏,对科学要尊重,科学是哲学的现实意义。人类对自我和外在世界的认识规律,首先都是哲学的,哲学是万科之母,这就是泛哲学论或泛道德论,而这是无贬义的。

  世界不以人的原因或生或灭,不为尧存,不因桀亡。但离开了人的目的,哲学也就没有了意义。因而,道不远人,远人非道。这也就是哲学上的人本论或说人文理念。对我之所以为我和世界之所以为世界的分别回答极陷入唯心与唯物的泥沼中,无法自拔。中国核心文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诚”。“诚”就是人对真的认识,也就是对事实的承认。之所以不用“真”,是基于人本论,即从人的视角看世界,人对世界的认知永远是与事实存在一定距离的。诚,即表现了人对事实的敬畏,也表现了人在真理面前的谦恭。“诚”是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也是对内部世界的态度。诚是完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桥梁,天人合一,就是合于“诚”这一点上的。依于“诚”,那么我是谁?我就是我。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世界。我之所以为我,在于我的个性意志的存在,我的存在是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我”的价值和意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个文明的世界就应该是尊重个性的世界;一个有修养的人就是应该是自我精神独立的人,君子不党(不盲从于人),君子和而不同(保持自己并尊重他人人格的独立)。君子不器是说有修养的人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能象器物一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因材施教则在教育环节上强调对个性的尊重。人对我是谁的识知过程就是明心见性的过程。认清本我,坚守住本我,不失本性。对外世界的认识,两分成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对物的世界,要依循理性思维和科学态度格物至知,从怀疑入手,通过广泛的学习与认识来掌握切实有效的科学规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与人的社会间交往就是“我”与“外我”的交往,认清我自己是关键。人性是相似的(性相近),推己及人,宽容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重要的态度,“恕”是人的独立精神的保障也人与人减少磨擦的润滑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沟通原则就是公平(义)。只有公平才能合理,只有合理才能合情。凡事合情合理才算发而皆中节。由此,我们知道,中国的核心文化是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承认来完成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统一认知的。通过对外在世界的人世界与物世界两分,对应以“公平”和“科学”完成人伦道德与科学体系的构建。据此形成了自有的理性的系统化的世界观。为人类的哲学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个人认为哲学的内涵就是思想的力量,有力量的思想推动人进步社会前行科技发展增添和丰富文明的内涵。

含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或者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问题




18630255463如何理解学习的内涵?
封楠田答:学习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18630255463学习的由来与内涵
封楠田答:"学"代表着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主要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考;"习"则是巩固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温习、实践和练习,有时还涉及到行动。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易学与思的结合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思考。"学"更侧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是获取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

18630255463“学”字的含义是什么呢?
封楠田答:引申指儿子,后泛指儿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女儿、太子等,又泛指人 因而“学”字的下部开口向下框里的子在此处是”人“字的简笔画,表示的是框里的人在切磋、效仿、钻研前人们留下来的智慧。因而“学”表示在一定场所中获取前人传承下来的知识的或长辈的知识经验的行为 而生的本义是...

18630255463学生的学是什么意思?
封楠田答:学生的"学",本义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即表示“进行教导”。但在我看来有三层层含义。其一是学以致用,就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而这就是我们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会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把握它;其二是学海无涯,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习的东西数不胜数,学问的海洋...

18630255463“学”的含义是什么?
封楠田答:学房xuéfáng[old-style private school] 私塾学费xuéfèi(1) [tuition;school fee]∶办学的经费学费已急剧上升(2) [schooling]∶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膳宿杂费缴付一个孩子的学费学分xuéfēn[credit] 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通常以一学期中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学习修够学分方能毕业学风xuéfēng[style ...

18630255463学习的涵义是什么?
封楠田答:“习”是巩固知识、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学”偏重于思想意识的理论领域,“习”偏重于行动实习的实践方面。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学习与记忆是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

1863025546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是指什么?它为何与今天的“学习”的含义不同
封楠田答: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意思是“效仿”。(学之言效也)今天的“学习”是指“获取知识”。

18630255463学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封楠田答:《辞源》,“学”乃“仿效”也,即是获得知识;“习”乃“复习”、“练习”也,即是复习巩固。最早把学与习联系起来的是孔子,《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后来,《礼记》又曰:“鹰仍学习”。这就是学习一词的由来。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

18630255463国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都包括什么?
封楠田答:国学是一个让人求道的学问,是非常深奥的,其是以道家和儒家学派的理论做基础的,正如现在的国学大师钱穆钱老所说,国学是值得用一辈子去探究的,而且一辈子都未必能探究完的。传统国学内涵包容度非常高,包括经、史、子、集四个大类,又可细分为包括群经、考古学、地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17个...

18630255463学习的含义是什么
封楠田答: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


(编辑:储闻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