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请问懂中医的朋友们,病-证-症得的区别是什么?用疾病举个例子吧!区分一下!谢谢我急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病,证,症三者的关系?

病,证,症三者的关系?现在中医教科书其实没有搞明白;
病,证,症三者的关系?只有对阴阳五行学形成科学认识后才会真正明白;
阴阳系统论、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作者张睿老师谈病证症的关系:
病、证、症属于中医辨识疾病的基本程序。其中症就是指反映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包括通过一起检测手段获得的病理性指标),属于判断病与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概括的说,症属于对疾病的感性认识;病与证属于具备一定的中医学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的医师对疾病理性认识的升华。按照中医理论基本模式,“病”就是这个模式“是什么”方面要把握的重要病理内容,“证”就是这个模式“怎么样”方面要反映的病理内容,也是这里探讨的重点。因为传统上包括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等恰恰在某些方面认识不足。
病是构成疾病的基本矛盾一方,也就是正气(所谓正气就是五脏调节机能)与之斗争的邪气(致病因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决定中医病名的依据,假设邪气属于结核杆菌,那么病名就是结核病。所以,对“是什么”范畴致病因素(也称基础病因)的把握,属于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共性。中医的个性或特色,主要通过邪气对机体在不同空间一定时间带来的伤害“怎么样”——证要把握的病理内容来体现。能反映出具体的病位【空间】、证因【时间】、病性【虚实】与病势的规范的证型表达形式就是中医证的任务。换句话说,任何证型的表达形式,都必将具备病位、证因(证候病因)病性与病势,否则都是不规范的。
关于病与证的关系,请允许我可以用一个与疾病无关却能说明其原理的例子说明一下。假设某商场发生了火灾,消防部门一是要查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火灾(与中医的病因或病名的确定类似),再一个就是要查清这个火灾对商场造成了“怎么样的损失”(与中医证要把握的病理内容类似)。最后结论是,因为电线老化形成短路引发了火灾;由于该商场经营的不少商品属于易燃物品,消防措施也不到位,所以大火得以蔓延,不但很多商品被付之一炬,而且对商场的房屋构架也带来了一定影响。这个例子说明,关于这场火灾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定性,与这场大火究竟给商场带来了“怎么样的损失”的定性,属于两个相对不同的概念。前者要摸清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火灾,后者要摸清的是,这场火灾对商场造成了怎么样的损失。这种因果关系的把握,与中医的病与证关系的把握具有原理的类比性。
现在包括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内的《中医基础理论》,其实有把“基础病因”与“证候病因”混为一谈的迹象。造成认识混淆的原因就是没有对阴阳五行学形成科学的认识,构筑最起码的“是什么”与“怎么样”的中医理论模式。因此,尽管意识到正气与邪气的基本矛盾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在具体病、证、症关系把握的时候,尤其对证型包含的内容,不能做出合符逻辑的判断。而是试图用“证候病因”取代“基础病因”。最后不仅导致中医的病名、证型的表达形式不规范,而且还带来了难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接轨的人为的封闭。
所以,在理论层面我们一定要弄清”基础病因”与“证候病因”是有确定性区别的;“基础病因”处于疾病“是什么”方面的逻辑范畴,也就是中医强调的正气与邪气的基本矛盾的重要病理内容;“证候病因”则属于疾病在“怎么样”方面的逻辑范畴,反映的是邪气在不同空间一定时间对机体的伤害“怎么样”的病理内容之一,把握的是疾病在时间方面对机体伤害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是什么呢?就是脏腑阴阳气化规律中异常的六气——“六淫”。
把握中医病与证真谛需要切记,病是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共性,证才是中医对疾病认识的个性。当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五脏调节机制紊乱而且自我调节一时又不能将致病因素排除或战胜致病因素时,就将呈现病态的反映。一方面说明,任何疾病都将有与其疾病的特异性相应的病因在作祟,这也是中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共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人体的正气对致病因素作出反映,形成了正气与邪气(致病因素的称谓)的基本矛盾之后,才能显示疾病的存在。这种对疾病的理性认识,不但显示了中医与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区别与联系,更为中医对疾病更深层面------证的认识打下了基础,彰显中医对疾病动态认识的优势与特色。所以对病名的规范,没有必要羞羞答答的去回避与西医在疾病方面认识的共性,也不是因为迎合“中西医结合”的需要,在那里牵强附会,而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客观逻辑本身就具备的内容。
因此,中医的特色是建立在与西医对基础病因认识的共性之上。如果抛弃本应有的共性,只看到所谓的特色,就将是捡芝麻丢西瓜的得不偿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予以纠正,真正发挥出中医理论的优势。
张睿按语:规范病、证、症的表达形式,必将是一定时期中医首先面对的问题。只有病名与证型表达形式的规范性,中医的“是什么”与“怎么样”理论模式才会名副其实,反映出中医理论的客观本质内容,为中医的临床科研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保障。否则,一起无从谈起。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中医主要特点有: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二、辩证论治
1.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辩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辩病又辩证,并通过辩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冒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见热退热”“头痛医头”的局部对症方法。
三、相似观念=现代分形观----中医的三个哲学观
是取象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
分形是上个世纪美国人创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观念中国几千年前就有,如著名的阴阳,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观,上个世纪邓宇等的新发现。是取象比类、象数学、取数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即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

病是结论或名称,证是病机病理,症是症状。
比如,感冒是病名,辩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证,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头痛、舌苔黄或白、脉浮 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
病,即疾病,是对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邪正相争全过程病变特点的概括,如感冒病、咳嗽病、黄疸病等。
症,即单个症状、体征。如发热、口渴、尿黄、舌苔黄、脉数等。
证,即证候,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病变本质的概括,证候反映了个体在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等本质,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包括处方用药的依据。

疾病释义:疾=疒+矢。矢指箭或打仗用的石块,故疾是外邪入侵或外伤。病=疒+丙。丙者,为火,为离卦主心,故病者主心之病,故病由心生,多心则病,贪心为病,七情内伤致病也。


18634624219请问懂中医的朋友们,病-证-症得的区别是什么?用疾病举个例子吧!区分一...
于待河答:病是结论或名称,证是病机病理,症是症状。比如,感冒是病名,辩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证,症状表现有发热、咳嗽、头痛、舌苔黄或白、脉浮 等症状。

18634624219谁知道病~症~证的区别啊???中医知识哦哦!
于待河答:1、症:又称症状,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受 比如:头痛,发热,呕吐等都是我们的一种主观上的异常感受。2、病:是对疾病的总概括 比如:感冒,这个病名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所有病理状况的总概括。3、证:又称证候,注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个性和区别。比如:感冒,中医的诊断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证...

18634624219中医里“证症征病”都具体讲的什么啊?
于待河答:证:类别。例子:实证,虚证 症:症候群,症状。例子:发热,无汗 征:趋势。病:这个你要是我明白,我也没有办法了。

18634624219中医学病,证,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于待河答:“证”与“症”应该严格区分,“症”是一个一个的症状,而“证”是证候,是辨证所得到的结果。“证”与“病”的概念是不同的。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也就是说,病可以概括证。辨病名,必先辨证。诊断先从辨证再进一步辨病,辨病之后又再进一步辨证。因此,...

18634624219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含义不同,属于“症”的是?
于待河答:症即症状,是病人感到的自身异常变化及医生四诊获得的异常征象。属于症的是:头痛、咳嗽、眩晕、胸闷、腰疼、面色黄、舌质绛、苔黄腻、脉数、尿少…;属于证的是:中风、痹证、不寐、哮喘、感冒、泄泻…。

18634624219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的含义不同,下列属于“证”的是
于待河答:【答案】:C 证,指的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等。本题中气虚血瘀是证,其他选项均为症。

18634624219中医理论认为,“症”“证”“病”三者的含义不同,下列表述中,属于...
于待河答:【答案】:B 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一般涉及八纲、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内容。故B项属证,其余选项均为症。

18634624219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意义?病,症,证,三者含义有何不同,它们...
于待河答:整体观念就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证:证候疾病发生到某一阶段体现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体现疾病本质. 症:症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单一表现,症状体征。 病 :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18634624219证,症,病的区别
于待河答:证,症,病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证:中医对病人若干症状和体征的总称。2、症:疾病。3、病: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二、出处不同 1、证:《说文》:证,谏也。(证,进谏言。)2、症:《五杂俎·物部三》:人有阴症寒疾者。(有的人...

18634624219病,证,症三者的关系?
于待河答:阴阳系统论、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作者张睿老师谈病证症的关系:病、证、症属于中医辨识疾病的基本程序。其中症就是指反映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包括通过一起检测手段获得的病理性指标),属于判断病与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概括的说,症属于对疾病的感性认识;病与证属于具备一定的中医学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的...


(编辑:殳尚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