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意思是: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出自唐代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中第三首。
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扩展资料
典故
相传唐朝高宗时期,有位有名的高僧,弘忍大师,是禅宗著名传人,他是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唐咸亨五年(674)十月二十三日圆寂,被后世尊为中国禅宗第五祖。
弘忍大师终生刻苦修行,尽能领受心法,继承自初祖菩提达磨大师以来禅宗教义精髓,发扬禅风,并有所创造,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东山法门”,为禅宗各派所承认,有《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一卷传世。
唐龙朔元年(661),弘忍大师令弟子们各作一偈,写出自己的学习和修行体会,借以观察弟子们学习和领会佛教义理的程度。优秀者即以衣法相付。大弟子神秀先呈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听人念通之后,觉得对于教义并非彻底领悟,遂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大师以为慧能明见心性,领悟佛理更为透彻,可以托付衣法,于是在深夜三更,以袈裟遮围,秘密授衣传法于慧能大师,并嘱咐他:“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慧能得法之后,为防备有人加害,遂连夜出走,秘密返回南方,长期隐居于草莽之中。十几年后,慧能在广州法性寺由印宗法师雉发剃度,出家传教,广布佛法,影响深远,继承禅宗五祖衣钵,果然不负重托,日后成为禅宗六祖,这就是这首诗的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需要靠拂拭要靠勿使惹尘埃来保持干净的镜台实际是在说这个明镜台的本质是脏的,这个菩提树的本质是不净的。事实上只要有明镜台、有菩提树这样的主体存在,那就必然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净,因为主体已存在就落入二元对立了,落入二元对立就必然不可能有真正的清净。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话的意思_百度...
阚彭艳答: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该句出自六祖慧能《菩提偈》其三。原文内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语是什么意思...
阚彭艳答: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阚彭艳答: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处:唐·惠能《菩提偈》《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阚彭艳答:【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本来无一物】...

15514353242佛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意思?
阚彭艳答:意思: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出自唐代慧能法师的《菩提偈》,原文如下:《菩提偈》作者:惠能 朝代:唐代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意思?
阚彭艳答:“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此偈原是六祖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大师门下时说出的,当时五祖大师为了考验门下弟子的修行功夫就让所有的人写一首证明自己心性的偈语出来,谁写出真正的有悟境的偈语就...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前面那句是什么?_百度知 ...
阚彭艳答: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禅宗神秀大师所做偈颂!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做明心见性所做之偈颂。 此缘起是五祖弘忍大师要传佛祖法脉.此二位大德高僧所做偈颂!此事的原因是这样的。-慧能幼小父亲便早早去世...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阚彭艳答: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文解释: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

1551435324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 ...
阚彭艳答: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需要靠拂拭要靠勿使惹尘埃来保持干净的镜台实际是在说这个明镜台的本质是脏的,这个菩提树的本质是不净的。事实上只要有明镜台、有菩提树这样的主体存在,那就必然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净,因为主体已存在就落入二元...


(编辑:廖园峡)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