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离骚》读后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离骚》读后感

品鲁迅之作,感慨万千;读冰心散文,细腻委婉;然而,屈原诗歌,给人留下的却是无限激情与对祖国的忠诚!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民族节日,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

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果然,大约一看后,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过书来表达的情感。反复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 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

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

屈原的《离骚》有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我想这也正是屈原执著性格的体现。然而像屈原这样“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人是不多见的。

面对“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的不容”,屈原没有选择“变心而从俗”,虽然总是问自己“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但最终还是眷顾楚国,系心怀王,未尝“远逝以自疏”。

我觉得这样的自问自答很值得思考,为什么屈原明知道如何做可以得到世俗的肯定,而又偏偏坚持自己的刚直呢?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是屈原和渔父的一段对话:
渔父:“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麱其糟而啜其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沐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屈原对渔父的质问,虽然作出了回答,但他实际上并没有给出明确地理由,只是用比兴的手法加以说明。那么我想,渔父还是不知道他真正的信念所在。这也正是屈原所说的“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他想,他知道世人溷浊的理由,即与世推移,游刃其间,而他认为世人不知道他清醒的理由。所以有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把自己比作辟芷、秋兰、鸾鸟、凤凰,而把其他人比作艾草、粪壤、雄鸩、乌雀,显然把自己与其他人划分开,这是冲动而不理智的做法。因为,在当时,没有人会因为屈原的诗好,或由于他自称的内美和修能而帮助他。屈原由于谗人间之,而冲动地生怨于所有人,致使所有人都不能容他。也许,屈原致死也未必能认清这一点。

不过,我并非要否定屈原,屈原的处世方法有待商榷,但他的执著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认为,现在很少有人能拥有他的勇气。在荒谬的现实中,多数人选择妥协以适应环境,如果真的有一个像屈原那样敢于坚持本性的人,也会被其他人看作是不理智的傻瓜。

试想我们的身边,假如有一个跟我们非常亲密的挚友,因为要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而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矛盾时,“理智”的我们会如何做呢?我想,我一定会劝他成熟一点,不要由着性子来,先把事情敷衍过去。在我们看来,妥协与适应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凡是有违中庸的,我们就视为偏激。屈原就是因此,而倍受争议。即便是喜欢屈原的人,估计也没什么人敢学他。

如果一个人从没有坚持过什么信念,没受过什么挫折,我想,他是不会去读《离骚》的,即使读了,也看不懂。在随波逐流的鱼儿眼中,河中伫立的岩石是顽固而愚蠢的,它们看不到岩石的坚贞与痴狂,岩石的执著所激起的美丽的浪花,也被当作是固执所带来的苦痛的代价。两种不无道理的视角,如何能相互沟通呢?所以一个认为另一个溷浊,而一个则认为另一个可笑。“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然而在多数的现实中,人们的执著又是如此的脆弱。就我们身边来说,高考作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对于我们的个性与执著,可以算是一次大规模的围剿。假如你的个性正对它的胃口,那么你是相当幸运的,因为你可以坚持自我。假如你喜欢写晦涩懵懂的文章,喜欢写消极忧伤的文章,喜欢写光怪陆离的文章,喜欢写别出心裁的文章,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很可能,你就要为此付出苦痛的代价,或者说为此而激起美丽的浪花(如果在那之后你还认为它值得的话)。我就见到过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有很多人,文笔非常棒,也看过很多书,就是因为在写作风格上不肯妥协,而名落孙山。按照高考作文的逻辑,《离骚》有可能得满分,但更可能只得2、30分。那些因此而落榜的考生,也像屈原一样的怀信侘傺,直到他们妥协。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歌词:“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我想如果屈原听到这首《海阔天空》,一定崩溃了!

如果连我们都能意识到,该妥协的时候就要妥协,否则就会吃大亏了,屈原怎么会意识不到呢?在《离骚》中,屈原也写到了,他原来认为非常好的弟子也背弃了他,不佩带香草而改佩带恶草了,我想屈原不会不知道坚持自我要付出什么代价。然而,他竟一如既往的刚正耿直。你能简单地评价他为可笑或可悲吗?我觉得世间有时确实有这样荒诞的事,如莎士比亚所说的“天才的汗水换来小人的鄙视”。而屈原勇敢地承受了这一切,并为后世开创了一条执著的大路,虽然这条路的尽头不那么尽如人意吧,但至少证明有人可以做到不向荒谬的环境妥协。

鲁迅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屈原又是幸福的。屈原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也许,在他的一生,那个所谓的梦也从未醒来过,直到他决定死前,梦也没有破灭过。然而他却说自己是最清醒的。如果这算幼稚的话,那么我认为很多“早熟”的人需要这种幼稚:屈原可以一生坚信自己的理想,你为什么不能再多坚持一、两年自己的信念呢?很多年轻人过早地从梦中醒来,浅尝辄止,往往因而错失不少机会。

在我们为学分积而努力的大学生活中,很多可贵的东西都被淡漠了。情感、爱好、美德……更不用提“屈原”了!

当然,在现代的社会中,屈原的那种执著是被置疑的。但这并不表示《离骚》不值一读,我想如果一个人读完《离骚》后能感受并理解那份凄美的执著,那么他就很有收获了。

离骚很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且屈原多次提到楚国,也就是云南那里盛行的巫术类和他的今生前世观。意味深长。


15639323850读《离骚》有感
韩烁功答:【篇一】《离骚》读后感 品鲁迅之作,感慨万千;读冰心散文,细腻委婉;然而,屈原诗歌,给人留下的却是无限与对祖国的忠诚!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民族节日,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

15639323850读离骚旳感想大概800字
韩烁功答:读完《离骚》后,我深受其感染,对屈原和他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与思考。首先,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屈原的思想和情感的确是卓然大方、感人至深。他本人先辈已经担任了楚国官员,有着深厚的国家积淀,更有着顶天立地的爱国精神和情操,这些凝聚在《离骚》中。而他潇洒飘逸,跌宕起伏的文学风格也让我为之震撼...

15639323850400字高中必修二离骚读后感
韩烁功答: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也许,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曾经,是那么...

15639323850《离骚》读后感1000字
韩烁功答:一卷繁华——读《离骚》有感 我无论如何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献给屈大夫 从青铜铭文到汉代书简,由篆刻到碑拓。我深爱着可以称为一卷繁华的《离骚》。它...

15639323850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读后感
韩烁功答: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也许,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曾经,是那么...

15639323850屈原《离骚》读后感800字作文
韩烁功答:屈原《离骚》读后感 品鲁迅之作,感慨万千;读冰心 散文 ,细腻委婉;然而,屈原诗歌,给人留下的却是无限与对祖国的忠诚! 端午节 是中国人的民族节日,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

15639323850屈原离骚得全文翻译及读后感
韩烁功答:读后感(有点那的,太长的话自己写):本篇原名《离骚》,到了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却称之为《离骚经》。他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话的牵强附会,无待辨明。“经”,当然是经典的意思。《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把《离骚》下面加上一个“...

15639323850求一篇屈原离骚的读后感(1000字,高中生水平的)
韩烁功答: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所作“离骚”是现存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诗人思想的灿烂光芒闪耀在全诗的字里行间。屈原在二十六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为楚国建立了法度,办理外交,使楚国势趋富强,并一度成为六国联合抗秦的领导。经过这一系列的政治实践,认清了楚国的发展前途,在于富强...

15639323850《离骚》读后感
韩烁功答:离骚很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且屈原多次提到楚国,也就是云南那里盛行的巫术类和他的今生前世观。意味深长。

15639323850《离骚》的全文及注释。和简单的感想。
韩烁功答:演奏《九歌》跳起《韶》舞啊,藉此时光暂求欢娱。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上升於天进入光明境界啊,忽然往下看到了故乡旧居。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仆从悲伤马也怀恋啊,《离骚》读后感小时候,不读屈原的诗,但不会不知道他的故事。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也许,冰冷...


(编辑:隗胁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