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比较经典的佛经佛偈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佛经的经典语句~~~

佛经经典名言10条做人道理 一、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二、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自己。三、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四、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五、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六、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自己。七、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干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八、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九、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屈,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十、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很多。佛经经典语录大全 401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402 .无心者,无一切心。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寒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403 .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已。   404 .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405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406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407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408 .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409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   410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411 .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412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413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414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415 .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416 .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417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418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419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已显现。   420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421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22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423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424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425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426 .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 427 .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   428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429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430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431 .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432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433 .离相为离念之方便,离念为离相之究竟。   434 .能不起念,一切相不离自离。   435 .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436 .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   437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438 .诸法缘生者,谓一切法本来无生,但由因缘聚会,假现生相耳。   439 .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440 .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441 .佛称医王,又称空王,即谓能医众生执实之病耳。   442 .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知离者是佛。   443 .不得一法,名为传心。   444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   445 .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   446 .道元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   447 .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是处。   448 .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449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450 .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451 .一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   452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453 .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 槃 。   454 .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455 .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456 .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   457 .非有之有为妙有,非空之空为真空。   458 .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459 .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460 .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461 .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462 .即色即空,名为等觉;二性空故,名为妙觉。   463 .无觉无无觉,名为妙觉。   464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65 .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   466 .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467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468 .尽无尽。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   469 .天地在乎,万化由心。   470 .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机还同本得,凡夫即圣。   471 .深深拔,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   472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谈对面,非佛而谁。   473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474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475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476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477 .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478 .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479 .正念者,唯念菩提;菩提无所念,一切处无心。   480 .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481 .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482 .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483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484 .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485 .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486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倾,即证菩提。   487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488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   489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490 .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491 .不住六尘生心。   492 .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一切法无体,体惟净性,即是一切法体惟净性,所以诸法一如,称为一真法界。 493 .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494 .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495 .虽业识纷动,而性净自若,犹之虚空中万相森罗,而虚空仍自若也。   496 .念乃随起随灭,并无实物,一犹之空花,幻有实无也。   497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念自性定,心地无我自性慧。 498 .二性空是体,知二性空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   499 .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   500 .所谓同体慈悲,便是如实的了知,一切众生和己身无二无别。

第一个:阿底峡尊者临别教言
——欲求解脱的勇士心髓

http://www.tudou.com/v/a5aijpDewdo/&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南摩格鲁贝!!
阿底峡尊者到阿里地区住了两年,期间以菩提光头人为主的众弟子,向尊者求得了很多的教授。尊者想回印度,准备起程的时候,菩提光头人请求尊者再开示一些教言,尊者说:“有以前传授的教言,就可以啦!”但菩提光头人一再请求,于是,尊者开示道:

耶玛火!

具足大智而心胸豁达的朋友们,愚昧无知的我,虽然无资格建议,
但由于你们这些真心圣贤朋友们的鼓励,浅陋无知的我就作些建议吧。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要依止圣者善知识;
在没有证得真如之前,是需要闻法的,所以,要听闻上师的教授;
仅仅了解佛法,是不能获得佛果的,所以,光了解不行,要修持;
远离对自心有不良影响的地方,常居住在能增长善业的地方;
在修行没有获得稳定之前,喧嚣是有影响的,所以要依靠僻静的山林;
要舍弃那些令自己生起烦恼的朋友,常依靠令自己增长善业的朋友;
世俗的事情没有终结的时候,将它们搁置一旁而安住;
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恒时行善作回向,时常观察自心;
光有窍诀,有什么用呢?应如上师所传的那样去修持;
具足大恭敬心去修持,不久的将来,定会证果;
自己只要如理如法的去行持,吃穿自然会有的。

朋友们!

贪欲如盐水,没有满足的时候,要知足啊!!
弃傲慢与自满,令自心调柔温和;
所谓福报的喧嚣,是修道的障碍,应该要舍弃;
得到别人的恭敬,是魔鬼的绳索,就像路边的石头那样,将它舍弃;
声誉和赞美之词,是诱惑,应该像鼻涕一样将它扔掉;
现在拥有了幸福和亲情,但只是短暂的,应该抛之脑后;
比现在更长远的,还有来世,为了那长远的来世,去积累些资粮;
临终的时候,一切都会遗弃,所以一切都不要去贪著;
对弱者要生起悲心,尤其不要去欺辱他们;
应舍弃对仇人的嗔恨和对亲人的呵护,亲疏平等无别;
对于具足智慧的人,不要嫉妒,要恭敬并领受其功德;
不要观察他人的过失,应观察自己的过失,将自己的过失像坏血一样的清除;
不要想着自己的优点,要想着别人的优点,要像奴仆一样,恭敬所有的人;
对所有的众生,要生起父母的想法,对一切众生,要像儿女一样疼爱;
应该常常面带微笑,心怀慈悲,远离愤恨,说正直语;
无关的话语说得太多了,就会产生错误,应该懂得节制;
没有意义的事做得太多了,就会耽误修善,应该放下非法的事情;
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要下太多的工夫,下了也是白费;
一切都如愿是比较困难的,具足宿业必然会成功,顺其自然好了。

该耶!

若做了圣贤们不悦的事情,跟死人没有两样,所以要远离欺骗,正直做人;
今生的苦乐,都是前生的业力造成的,不要抱怨他人;
所有的安乐都是上师加持的,要念其恩德;
自身没有获得调伏之前,不可能去调伏他人,所以,要先调伏自己;
没有神通,就没有能力教化他人,所以要精进地修持;
积聚的财富,最终也要离散,所以,不要为了财富去造业;
如借来一般的享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以布施供养做庄严;
为了今生的庄严和来世的安乐,时常要清净持戒;
末法时期,贪嗔异常炽盛,所以,要披上无有愤怒的忍辱铠甲;
因为懒惰,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到了今天,所以,要像烈火一样勇猛地修;
一直以来,由于放逸,我们虚度一生,所以,要修持禅定;
由于邪见,我们没有证得真谛,所以,应该在真谛上下功夫。

朋友们!

轮回的沼泽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应该走到解脱的干土上;
上师的教授,若如实地去修持,轮回地苦海就会干枯。
以上的教言,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应该放在心里,请去实践;
如果能这样去做,不单我会高兴,自他一切众生也都会快乐。
愚昧无知的我,讲了这些教言,请您聆听!

(这就是阿底峡尊者传授给菩提光头人的教言)

第二个:《佛子行三十七颂》

http://www.tudou.com/v/mhfE1VPf_ms/&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那莫罗给夏(上“日”下“阿”音ra)雅!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
已获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殊胜上师较自身,更为珍爱佛子行。
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彼佛子行。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
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虽显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执佛子行。
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是故遭遇违缘时,视为幻相佛子行。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相行非法,是故恒时审自己,断除过患佛子行。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
恶言刺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总之一切威仪中,观心处于何状态,相续具足正知念,成办他利佛子行。
如是勤修诸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皆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为利欲修菩萨道,依照经续论典义,诸圣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颂佛子行。
因吾慧浅无修行,虽无智者所喜词,然依诸多经论故,此佛子行定无谬。
而诸佛子广大行,如我愚者难测故,相违不符等诸过,诸圣者前祈宽恕。
以此善愿众有情,以胜世俗菩提心,等同不住有寂边,大悲怙主观自在。

推荐先看南怀瑾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出自《妙法莲华经》

意思是:假若闻佛所说的这种法,在漫漫长夜中,就会无畏惧,身心安隐,得到无穷的利益。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出自《地藏十轮经》

这是佛赞叹地藏菩萨的语句, “ 地藏 ” 二字正暗含在 “ 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 ” 两句之中。如果把上下文结合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行文更是精美。 “ 常行惠施,如轮恒转;持戒坚固,如妙高山;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无所染著,譬太虚空;妙果近因,如众花叶;伏诸外道,如师子王;降诸天魔,如大龙象;斩烦恼贼,犹如神剑;厌诸喧杂,如独觉乘;洗烦恼垢,如清净水;能除臭秽,如疾飘风;断众结缚,如利刀剑 ”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出自 《普贤警众偈》「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是警策修行人应当奋勇前进,不可稍有松懈。

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出自《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此句解释什么是 “ 如来化导善巧 ” 。原文 “ 何谓如来化导善巧。谓诸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出自《圆觉经》

非常优美的句子

什么是湛水?就是清水,一清到底,没有一丝污染,水底的沙子、石头、游鱼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一点波纹都没有,波平如镜,清清湛湛。

怎么 ‘ 能摇湛水 ’ ?各位不妨做个实验,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着清水,将眼珠左右摇晃,你就会感觉到池水开始摇动了。事实上,水有没有动呢?--没有,根本是你的眼睛在动,而感觉上是以为水动。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比喻。

接下来,佛又作了第二个比方。 ‘ 又如定眼,由回转火。 ’ 不知各位小时候有没有玩过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面绕圈圈,就看到前面有个火圈。这个火圈是真的还是假的?学过物理的就晓得这是视觉上的假相,这个道理和看电影的道理一样。

‘ 云驶月运 ’ ,这是第三个比喻。夜里,我们抬头望月,看到月亮在动,其实,所看不是月亮动,而是旁边的云在飘,感觉上好像是月亮动。现代人把这个道理应用在舞台上,将人物后面的布景转动,看起来则像是舞台上的人在动。

‘ 舟行岸移 ’ ,坐在船上,不感觉船在动,只看到两岸的树往后移。大家都有搭火车的经验,火车刚开动时,没有感觉火车动,只看到车站及建筑物往后移动,甚至看到隔邻那节火车开了,结果是自己这边的火车开动。

各位看释伽牟尼佛的这四个比喻妙不妙?他没有解释无明怎么生起的,众生本来是佛,又怎么生起无明变成凡夫?这些他都没有讲,他只讲了四个比方,最后加上四个字 ‘ 亦复如是 ’ ,说这些事情也是这个样子。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出自《华严经》

星云大师的注解:菩萨如明月,众生如水面,水若澄清,水不必求月,月亦不必应水,水清月现,自然之理!若水中沙土混浊,水虽求月降,而月亦映水面,然月影终不能现,是水之咎,非月之过也。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 《楞严经》卷 6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 《杂阿含经》第 262 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应作如是观。

—— 《金刚经》

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

—— 《心地观经 · 厌舍品》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 七佛通戒偈 —— 《法句经》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 《法句经》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受正智。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 《法句经》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

—— 《佛遗教经》

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小乘法,何能学大乘!

—— 《地藏十轮经》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 《法华经 · 方便品》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 《维摩经 · 佛国品》

佛以法为师,法是佛之母,佛依法而住。

—— 《大方便佛报恩经》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大宝积经 · 入胎藏会》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莫追!

—— 《涅槃经 · 憍陈如品》

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

—— 《涅槃经 · 憍陈如品》

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知故有,若以心识知故有,是则非有。

—— 《大智度论》卷 15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 《中论 · 观四谛品》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作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 《维摩经 · 佛国品》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维摩经 · 佛国品》

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

—— 《宝箧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 《坛经 · 般若品》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 楞严经 > 卷二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

——《增一阿含经》卷50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大宝积经第91卷

由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次第渐修,也可悟入。顿渐虽殊,而到彼岸则一也。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大悲咒

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不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磐。是名少欲。

——《佛遗教经》

欲念之人, 犹如执炬,逆风而行, 必有烧手之患。

——《佛说四十二章经》

吾法

念无念念;行无行行;

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会者近尔,迷者远孚。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说四十二章经》
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是善知识,自轻身命。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楞严经》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一切实相,性清静故。
——《圆觉经》
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维摩诘经》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槃无上道。
初发心,即成正觉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华严经》
人在爱欲中 • 独来独往 • 独生独死 • 苦乐自当 • 无有代者
—《佛说无量寿经》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坛经》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知,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清净慧菩萨品

《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土大经解演义》《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拈花录》

比较经典的佛经佛偈有:
1.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心地清静方为道,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2. 《楞严经》: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世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爱汝色,以是因缘,经百世千劫常在缠缚。
3. 傅大士《金刚经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4. 释迦牟尼佛: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5.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此外,还有《心经》、《大悲心陀罗尼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佛经,以及《六祖坛经》、《阿含经》、《大般涅槃经》等佛偈,都是比较经典的佛经佛偈。

金刚经,这部经特别适合那些有智慧根基的人。
我是学生的时候最先看的就是这部经。注意一点,看的时候一定要只看经不要看经解,自己一个人慢慢领悟。多年后看经如果还有疑问再看经解或别人的讲解。因为佛经绝不是只看文字就能领悟,何况这部经。


17154268343佛偈怎么读
禹种承答:问题二:经典佛偈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威称叹。 --- 大方广佛华严经 问题三:佛偈迦叶4字怎N读,拼音 fojijiashe,这里叶不读YE,读se 问题四:佛教中什么佛偈代表随心 随即是纵,纵心则狂,非佛所说,莫作妄语,胡造佛说,佛说的随缘,是来而不执,去而不追的意思,并不是随波逐流,...

17154268343诸前辈!请问,佛偈是什么意思?
禹种承答:拘那含牟尼佛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迦叶佛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释迦牟尼佛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17154268343经典优美的佛经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句
禹种承答:1、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2、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3、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4、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药师经》5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

17154268343著名的佛偈有哪些?
禹种承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

17154268343经典佛偈
禹种承答:佛偈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

17154268343经典佛经语录60句精选
禹种承答:经典佛经语录 1) 如如者,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菩萨于诸见而不动。2) 无心之心如恒河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3) 以一切觉故,当知菩萨,不重久习...

17154268343禅语经典佛偈
禹种承答:禅语经典佛偈集锦 1. 情重意重,情意重重,佛缘修意缘广结善缘,对面相谈是有缘,再而相见是天缘,今生相聚前世缘,互相关心要惜缘!三吉祥即三藐三菩提心!新年吉祥如意。2.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3. 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4. 余晖洒下,三千斑白的...

17154268343佛经经典名句100句
禹种承答:1、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3、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4、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5、念阿弥陀佛功德...

17154268343佛教有哪些经文?
禹种承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3.《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17154268343佛经经典名词100句
禹种承答:佛经的经典名句:一、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二、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三、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四、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五、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


(编辑:龙娥虞)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