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真教必须念的3部佛经是哪3部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倩女幽魂3里,十方念的佛经是哪里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转自: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0.htm

还真有这么一本,就是《东方修道文库》中的第5本,叫“全真秘要”。不是道教的分支,而是道教正支。

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於陕西终南山所创。因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说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所以说,不是必须念的三部佛经,而是以儒、释、道三教各选一部经为主要经典。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20~1223)间﹐“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应诏谒见元太祖﹐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1258)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200馀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後更为衰落。

全真教念佛经?不清楚。
道教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 《龙门心法》
道教其他重要经典
  《周易参同契》 《抱朴子》 《黄帝阴符经》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度人经》)   《太平经》 《老子想尔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经》) 《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心印妙经》)   《老子化胡经》 《悟真篇》 等等
道教劝善三圣经
  此三部是道教主要的三部劝善书,民间影响很大: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关帝觉世真经》

全真教虽是道教,是因为近代一些政府管理人士归纳而来,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各宗教的真谛,全真教真正的定义就是由儒\释\道三教思想汇总,所创立的新教,不在乎教派,只追求宇宙真理,所以它不是任何别的教派,就是全真教,它念3本经书,分别是佛教的《般若心经》、道教《道德经》和儒家《孝经》。

不知道这种谣言是怎么来的,原文:笔尚未投,从外有史公者来送酒,一座大惊。真人劝人诵《般若心经》、《道德》、《清静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这里叙事的对象不是单指全真教弟子,而是一种政治活动的宣传。

全真教三部经典是《心经》《孝经》《道德经》


15852048273佛教的三大经典是哪三部?
叶芬顾答:3、《楞严经》《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

15852048273地藏三经是指哪三部经典?
叶芬顾答:《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合称地藏三经,是末法时期,极为重要的经典。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简称《地藏十轮经》,内容为地藏菩萨受佛嘱咐救度众生,佛以愿力成就十佛轮与三乘十依止轮,破末世十轮,转十恶业轮等。2、《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

15852048273全真教必须念的3部佛经是哪3部
叶芬顾答: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说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籙﹐不事黄白之术。所以说,不是必须念的三部佛经,而是以儒、释、道三教各选一部经为主要经典。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12...

15852048273修佛要读的佛经有哪些?
叶芬顾答:10,《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最...

15852048273佛经有哪些啊?越多越好。
叶芬顾答:◎论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译,音意合译为“阿毗达磨藏”,是对佛教教义的解说。 佛经名录 大藏经 药师经 观音经 六祖坛经 金光明经 阿弥陀经 金刚顶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龙树心经 苏悉地经 佛说佛名经 大方等大集经 仁王经 高王观世音经 天龙八部赞 阿含经 佛母经 伽耶山顶...

15852048273初入佛门要学哪些佛经
叶芬顾答:智渡法师答:你很是急功近利呀!想以几部经典替代全部佛经?初触佛门,建议你:1、先读《随念三宝经》,了解三宝是什么;2、读诵《业报差别经》,了解因果业报;3、读诵《父母恩重难报经》了解为人子女者应尽之责,加强孝心和知恩、感恩、报恩之心;4、读诵《吉祥经》,知道怎么做人、怎么处世...

15852048273出家人常诵读哪几种经文?
叶芬顾答:1. 看大成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

15852048273佛教说的三皈五戒是什么?
叶芬顾答: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戒规虽对出家的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四众...

15852048273佛教三经都有哪三经
叶芬顾答:尽管这样,也只是人们惯常看的经大约有十三部,而且说法还不一样,有说是这13部,有的13部里又不同,因为佛经太多了,个人认为和熟知的也不同。这只是个方便的归纳,方便的提法,个人认为并没什么依据。你只要输入“佛教十三经”百度一下,应该有很多种归纳说法。也只是个说法,什么也不是。

15852048273佛经分为哪几种?名称各是什么?
叶芬顾答: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按其所载内容来分类。经:是佛说过的话的汇编,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它的基本原则常被认为是佛所确定的,而系统化的佛教戒律是后来才逐步形成的。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常...


(编辑:郦恒贩)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