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正确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投稿:2024-06-10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在欧洲哲学史的研究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辩证法最富于代表性_的命题: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的‘人连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诡辩论。我认为:赫拉克利特作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克拉底餐作为最早的诡辩派代表都毋庸置疑。但就这两个‘踏进河流”...

如何理解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的存在.如果没有相对静止,世界上不会有确定性质的事物了,整个世界将成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对吗?
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正确的,它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在强调绝对运动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相对静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错误的,它在强调世界的绝对运动时,否定了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这句话相当于说,事物没有稳定存在的状态,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如何理解“人不能同时走进同一条河流”
答: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是因为事物是不断变化运动发展的,河流在不断流动,第一次踏入的河流和第二次踏入的河流已经不一样了.因为河流的河水在流动,河流整个在变化发展,所以前后两条河流已经不是同一条河流了,这里的“同一条河流”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河流”.而“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天河流, 还有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说的是“不能两次”,即一次。克拉底鲁说的是“一次也不能”,即是零次。克拉底鲁的话转述出来应该是这样的:人踏不进同一条河流...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考虑...
答:英文为: People can 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  赫拉克利特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在他的思想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可是,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变的哲学。老师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学生进一步说,连一次也不能。这样,克拉底鲁就完全否定了静止...

一位哲学家说“人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是什么含义?
答:哲学家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性。而另一个哲学家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食物静止的相对性。(第一个把人在抬脚进入河流时河流的流动相对静止了,如果像第二个那就是在人...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的哲学观点
答:过去的水已经流走,你遇到的是全新的水.这无疑是对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观点的朴素表达.2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有个学生克拉底鲁,是古希腊最早的诡辩派代表人物.他将老师的上述观点推向极端,说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且“连一次也不能”.克拉...

人一次也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错?此时相对于什么来说是静止的...
答:“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的一句话。在哲学上这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它夸大了绝对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着这句话里,河流可以是运动的(因为河水在流动),也可以是相对静止的(因为地理概念上的河流还是这条河流,没有变过)。从宏观层面是,要能够认识相对静止...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的哲学思想
答:解释:首先,人在不同的时刻是不同的,因为人也是时刻在变化的(包括肉体和思想);其次,河流本身在动,河流里的水是和上一时刻不同的,而且水和河流本也在随着时间而变化,所以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释义:人不可能遭遇两种完全一样的经历,时过境迁,时间不会等人也不会停止,世间没有完全...

裴馨艳1818212303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吗 -
鄂朗建:      : 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的发展变化当中,人永远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即便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河流本身也在不停地变化,流速、深浅、水质……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永远不会相同.

裴馨艳1818212303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否正确?用哲学用哲学知识分析. -
鄂朗建:      :[答案]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看到运动的绝对性而没有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是错误的,是诡辩论,因而是形而上学.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诡辩论分两种:相对主义诡辩论和绝对主义.前者夸大相对否认绝对,比如李治的是非无...

裴馨艳18182123032: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对吗? -
鄂朗建:      :[答案] 对的,这是同时肯定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还有他的徒弟的说法,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肯定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是错误的.

裴馨艳18182123032:    “人一次也不能 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鄂朗建:      :[选项] A. 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裴馨艳18182123032: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什么意思? -
鄂朗建:      :[答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个哲学理论,就是说,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因此,当你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时候,它已经变化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条了.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对上边观点的诡辩,他认为当...

裴馨艳1818212303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否正确 -
鄂朗建: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看到运动的绝对性而没有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是错误的,是诡辩论,因而是形而上学.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诡辩论分两种:相对主义诡辩论和绝对主义.前者夸大相对否认绝对,比如李治的是非无定质,后者夸大绝对否认相对,比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总结一下河流问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话,承认物质是运动的.是辨正唯物主义.“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说的,否认相对静止,是典型的诡辩论,是形而上学.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区分开来

裴馨艳18182123032: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形而上学吗?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辩证唯物主义,但我问的是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鄂朗建:      :[答案] 查了很久,终于搞清了,我也学到不少~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看到运动的绝对性而没有看到静止的相对性,是错误的,是诡辩论,因而是形而上学. 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诡辩论分两种:相对主义诡辩论和绝对主义.前者夸大相对否认...

裴馨艳18182123032:    一道哲学多选题,需要详细讲解选择的理由,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鄂朗建:      :[选项] A. 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B. 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前者肯定相对静止 D. 后者否定绝对运动 这是一道多选题,我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要不要选择C选项.

裴馨艳18182123032:    德谟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还有“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
鄂朗建:      :[答案] ◆在米利都学派和毕达戈拉斯学派之后,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辩证法思想,对后来辩证法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赫拉克利特既然承认宇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火不断地转化为万物,万...

裴馨艳18182123032:    为什么?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流的水有所改变、 -
鄂朗建:      :[答案] 是一句这样的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第一句是辨证法,强调了静止的相对运动的绝对 第二句是诡辩论,夸大了运动,否定了相对静止的的存在. 以上是政治书上的分类.这两句话都是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第一句...


相关链接: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河流 | 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名言 | 人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 | 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 | 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 | 感叹人生的句子致不再年轻的自己 | 两只脚踏进同一条河流 | 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 | 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同一条河流 两次 | 人的一生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两次 | 人不能两次踏进河流 | 一个人不会踏入同一条河 | 人不可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 不会踏入同一条河两次 | 人总要反复踏入同一河流 | 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 人不能踏入一条河两次 | 人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同一条河流不能踏入两次 |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正确吗 | 人一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 一只脚不能同时踏进两次 | 人永远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 | 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编辑:qq网友)
相关热点
联系方式:
首 页| 美文欣赏|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精品文摘| 个性语录| 箴言格言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