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毛主席词《回韶山》全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毛主席一生几次回韶山?

毛主席一生5次:回韶山
1、1921年,28岁毛泽东第一次回到了牛他养他的故乡韶山冲,一是为父母扫墓,二是说服全家跟他出去干革命。
2、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偕丈人杨开慧以养病的名义再次回到韶山,领导和发展韶山的农民运动。
3、1927年,为了考察农民运动,34岁的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徒步在湖南农村考察了32天。
4、1959年,66岁的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以主席和游子的双重身份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为即将召开的“庐山会议”准备第一手材料。
5、1966年6月73岁的毛泽东第五次回到了韶山,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韶山,在滴水洞的别墅里住了12天。

扩展资料: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毛泽东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词语注解
1、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2、故园:故乡,指韶山。
3、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4、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高悬:高高举起。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5、为有:因为有。多:增强激励。敢教:能令、能使。
6、喜看:高兴地看到。菽:豆类的总称。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7、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啊!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应该叫《到韶山》。原文如下: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白话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文学欣赏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历史评价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正确的是毛主席词《七律·到韶山》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原文】: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注释】: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故园:故乡,指韶山。
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高悬:高高举起。
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为有:因为有。
多:增强激励。
敢教:能令、能使。
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喜看:高兴地看到。
菽:豆类的总称。
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创作背景】: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韶山,逗留到27日午后离开。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

【赏析】: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中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

三十二年前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原因在于革命人民拥有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奋起反抗,坚持到底,因为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多壮志”指充满凌云之志,所以义无反顾,前仆后继。32年间,一个小小的六百来户的韶山冲,就有148位革命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毛泽东的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岸英,有毛泽东亲自创建的韶山党支部的五位同志: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烈士的鲜血结出了丰硕的革命成果,天地更新,日月重光,新中国诞生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由此可以理解毛泽东韶山之行的所作所为,理解诗中的一个“咒”字。。

结末“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写韶山冲稻浪滚滚,丰收在望,人人奋发,安居乐业,这是革命先烈“换新天”理想的实现,也是对长眠地下的先烈的最好告慰。发展生产,建设祖国,人人争先,是先烈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一联的思想内容承上延伸,大有拓展。从意境上看,前面激烈斗争,腥风血雨,这里炊烟袅袅,风景如画,完全不同的景象,体现换了新天;从诗人的感情言,则由激愤而舒缓,由沉重转喜悦。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9277312571"诗歌"五湖的碧波四海的水,比不上韶山冲里的清泉美。是1971年初中课文...
汤菲强答: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比不上韶山冲的清泉美。毛主席就是那引泉人,浇得满园春色,花也红来叶也翠。海底的珍珠,深山的宝,比不上井岗山顶的青松好。毛主席就是那栽松人,栽得满山绿啊,革命的青松永不老。十五的圆月,满天的星,比不上延安窑洞灯火明。毛主席就是那掌灯人,照得天地亮啊,...

19277312571毛主席词《回韶山》全文
汤菲强答:应该叫《到韶山》。原文如下:《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白话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

19277312571离别故土32年,建国后毛主席第一次回故乡。
汤菲强答:离得最近的一次回乡,还是1927年1月,毛主席特意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得知家乡农民运动发展得很好,毛主席非常高兴。这次回乡,毛主席一共待了7天,1月4日回到韶山,1月11日早晨离开韶山,继续去湘乡考察。临走前,毛主席对韶山父老乡亲说:“我搞革命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无产阶级事业!要彻底消灭封建...

19277312571毛主席的故事
汤菲强答:1959年6月,毛泽东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这是他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故乡。因为他的归来,韶山冲沸腾了。毛泽东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早上5点钟,他就从住处走出来。侯波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她背着相机寸步不离地跟着主席。上了一个小山顶,主席来到父母的坟墓前...

19277312571毛主席诗词“别梦依稀咒世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的全文是什么?
汤菲强答:全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写作背景】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巡视全国各地后,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从长沙回到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6月25日下午5时许到达后,下榻于...

19277312571毛主席孝顺父母吗?
汤菲强答:毛泽东是个非常孝顺父母的人。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是个宏才大略和有知识有胆识的人。他尽管曾于父亲闹过矛盾,但他对父亲始终孝顺,并为他的父亲所感动,他的父亲曾说过为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自豪。她的母亲体弱多病,他就守护在母亲的床前,小心地侍奉母亲,还帮助母亲洗衣服...

19277312571杨开慧故居墙缝发现她的手稿,是她写给主席的家书,文字感人之至_百度...
汤菲强答:我小时候,就听爸爸唱过毛主席写给妻子杨开慧的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词曲高亢沉痛,爸爸给我讲述了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当时的革命情形与婚姻。 杨开慧是毛泽东同志的爱人。1901年出生于长沙,1918年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20年回湘,参加反帝...

1927731257159年毛主席回到韶山,看到父母坟墓破败,毛主席:不要修,就这样
汤菲强答:想到此处,他不免黯然神伤了起来,就决心这次一定要回韶山看看,毛主席对身边的秘书说: “明天回韶山!” 秘书听了不免有些吃惊,因为毛主席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提到想要回老家的事,但是他转念一想,毛主席虽然地位特殊,但是在思念故乡的这件事上,他也和所有的游子一样,渴望再一次回到故乡,渴望再一次看到故乡的山水...

19277312571毛泽东的故事
汤菲强答: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

1927731257159年毛主席回韶山,炊事员让3岁儿子叫爷爷,主席:他是我叔叔嘞
汤菲强答:1959年建国十年以后,已经花甲之年的毛主席突然提出要回到家乡韶山看一下。这一年,其实毛主席身上发生了很多大事,但是无论那些事情有多么焦急和紧迫,毛主席依旧从容不迫,反而兴致高昂并主动要提出要回趟老家。得知毛主席要来湖南时,整个湖南地区的百姓都沸腾了,他们激动地翘首以盼,纷纷期待自己能有...


(编辑:扶羽新)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