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分析《秋水》的思想内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前赤壁赋》《秋水》《渔父》思想内容比较分析

简单地说:《前赤壁赋》是乐——悲——喜”的情感变化,表达作者放浪山水,寄情于山水之间,于游览中寻求安慰的达观思想。
《秋水》是用哲理的方式让读者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渔父》则是通过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处世态度的认识,表达出坚定的信念和爱国热忱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也要保持清白节操的高尚品德。

道家以“水”包容一切,做人亦是。守一道人http://blog.163.com/zhangchengdao1966@126/edit/

  【思想】

  《秋水》是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一篇论述,包括了他寻求个人自由“全性保真”的处世态度,和他辩证的宇宙观两个方面。
“濮水钓鱼”是庄子自由精神的
直接体现,面对浩瀚的人世,是寂寂漫漫,还是庸庸碌碌。选择精神的欢乐颂就意味着一种和凡尘的剥离,只因为战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即使如此,庄子依然要
选择剥离。拒绝小吏,就是关闭了通向红尘的大门,红尘中不止有虚左以待的楚相之位,也有集体的认同,时代价值的体现,然而他关上了通向那些的大门,打开了
另一扇名位“性灵”的窗,窗外,白鹭在湍流中戏水。
如果说“濮水钓鱼”说的是自由的选择,那么“鹓鶵栖梧”则说的是自由的保洁,真正的自由是要如高山之雪那般纯净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自由的高洁如莲花般不可亵渎。所以庄子宁愿饥寒,也要“饮梧桐枝的水”;宁愿困顿,也要“采薇而食”,落落拓拓,干干净净。

两个例子讲的是庄子“自由保真”的处世态度,“河伯与海若”的寓言则体现了他辩证的宇宙观。这辩证包括:大小之辩,多少之辩,道德与天道之辩。河伯宽广得
“百川灌河”,然而相对于海若的“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它还是显得微小,而海若相比天地“犹小木石在大山也”,仍然微不足道。在庄子看来,一粒可以是一
个世界,一个世界也可以是一粒沙。这是大小之辩。接下来是多少之辩。“人卒九州,似毫末在马体。”“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粒米之在大仓乎?”强调个体的渺
小,但反过来为渺小与博大的矛盾统一做了铺垫。最后引出人间的道德与天道之辩,所谓“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说的是泛化的仁义道德在亘古流传的天道面
前,正如高山下的小草一般的渺小。那些逐鹿中原的王侯将相,救国图强的仁人志士,伯夷、叔齐死节首阳山的好名声,孔丘羽化八千弟子的博学,面对造物的智慧
神奇,天道的宝相庄严,难道不狭隘吗?
庄子在秋水之湄唱出一段放飞心灵,敬畏自然的清阙。松林泉下,斯人同谁?

主要宣扬宇宙无险、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并进而嘲讽孔孟之道。

一、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从认识论上看,庄子认为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因此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1、 两次所见情形之比

第一次所见,是河伯在自己的领域之内的所见,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此景是何等雄壮!但当他来到大海边,见到的却是“不见水端”的广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 两次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有所见必有所感。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之后,“于是焉,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以为莫若己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这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出了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喜”所表现的是河伯志得意满的神态,“叹”表现的则是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的神态。

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一“顺”一“旋”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心情。“顺”字反映连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

4、 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二、关于庄子对儒家学说的批判(孔孟注重人的社会性,注重社会公里,而且切实可行;老庄注重人的个体行,注重精神自由,而且虚无飘渺。两者本质不同,庄子批判、否定儒家学说是必然的。 )

三、庄子的相对主义


13627366103分析《秋水》的思想内容
皮房咬答:《秋水》是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一篇论述,包括了他寻求个人自由“全性保真”的处世态度,和他辩证的宇宙观两个方面。“濮水钓鱼”是庄子自由精神的 直接体现,面对浩瀚的人世,是寂寂漫漫,还是庸庸碌碌。选择精神的欢乐颂就意味着一种和凡尘的剥离,只因为战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即使如此,庄子依然要 选...

13627366103庄子的《秋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皮房咬答:1、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要能够及时自我反省。2、大海如此谦虚,我们更不可骄傲。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东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只能称为管窥蠡测。3、须知天外有天,总星系之外还有总星系,原子之下还有原子,从更高的层次来看,总星系就好象是原子那么渺小,而从极微小...

13627366103庄子的《秋水》表达了什么主题?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皮房咬答:《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文可分成七个片断,这里选用的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进而说明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是受到严重局限的,人应该清楚自身的渺小和认识的局...

13627366103秋水《庄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皮房咬答:《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虽有辩证的因素,但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不可取的.而庄子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论性的逻辑论证,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寄哲理于形象之中,人们...

13627366103庄子的秋水《秋水》中的道理
皮房咬答:《秋水》告诉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骄傲自大的道理。《秋水》写的是河伯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当他看到海更广大无边,自叹不如。海若的一席话颇具哲理,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应当全方位、多角度。这故事告诉人们须知河外有...

13627366103文言文阅读分析秋水
皮房咬答:2. 分析《秋水》的思想内容 【思想】 《秋水》是庄子哲学思想方面的一篇论述,包括了他寻求个人自由“全性保真”的处世态度,和他辩证的宇宙观两个方面。 “濮水钓鱼”是庄子自由精神的直接体现,面对浩瀚的人世,是寂寂漫漫,还是庸庸碌碌。选择精神的欢乐颂就意味着一种和凡尘的剥离,只因为战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时代。

13627366103庄子秋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皮房咬答:《秋水》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这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秋水篇>赏析 <秋水篇...

13627366103庄子秋水用什么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
皮房咬答:《秋水》一文意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莫测的,庄子是借这篇文章来宣扬他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作者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也可以理解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作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

13627366103秋水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皮房咬答:《庄子 秋水》的主旨就是通过海神和河伯的对话,借用了当时就很有名气的孔子和伯夷来让人明白永远不要自满、自得、自夸,而是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大海的精神.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观...

13627366103庄子秋水的主旨
皮房咬答:其次,庄子在《秋水》中强调了顺其自然的思想。他认为,人类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和观念去衡量和评价事物,但是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人类应该尊重这些规律和特点,不要试图改变它们。因此,他主张顺从自然,不要过度追求人为的改造和改变。最后,庄子在《秋水》中...


(编辑:萧雪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