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你是怎样读懂《伤寒杂病论》的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想读《伤寒论》就读老板本的,有点古文和易学底子就能看懂几分,如果不死读书懂得变通,就更容易了。不过,我只翻了几页,没有真正的读过,毕竟不是干这一行的。

可以看胡希如讲伤寒,真的不错,好多不明白的东西,都是通过这本书才理解的。

找古本,死记条文,熟读条文,理解条文五年时间过去啦!再看郝万山老师讲的《伤寒论》。反复的看。而后再看看倪海厦的视频。

再看看各家医家的医案具体用法。

要懂得每个医生所处在的工作环境。

人分种族,人分男女,人分老 幼,人分羸弱。地分南北,环境分山川湖海,

中药分产地。分野生,分人工培训育等等

必懂阴阳五行。会悟阴阳五行。会辩症,懂 药物 配伍。注意君臣佐使的搭配,剂量多少,等等

综合上述,你才能独立开处方。

中医博大精深,多年前买了一本,一直没读懂!


13412717820你觉得读懂《伤寒杂病论》的标准是什么呢?
逄严新答:读懂《伤寒论》最基本标准就是尊重原著,摸索原著作者思想轨迹,对《伤寒论》“不懂不要装懂”,不要“理论不够,八纲来凑”,还不知耻辱地宣扬这种“大师泰斗”,真正读懂《伤寒论》原文者,才会知道水下冰山的巨大,临床疗效远超这类“大师泰斗多少倍”。所以,读《伤寒论》最基本底线要求,就是要...

13412717820如何正确阅读《伤寒杂病论》?
逄严新答:伤寒论的思路则是以一病为万病立法。古之伤寒而非今日之伤寒。而人之疾病莫不是,表证失治而入脏入腑,天地之间能伤人者以寒为最,故仲圣以一病为万病立法,由于人本身之独特性,又会由伤寒而湿化,燥化,温病化等,故伤寒为人之疾病之根源,故仲圣用伤寒立论! 仲圣之伤寒论创立新的六经辩证...

13412717820《伤寒杂病论》第一、二、三条精讲,让你轻松理解
逄严新答: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指后世所解释的脉缓,因为风可令气缓,气缓则脉缓。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阳病,不管发没发热,要是成了伤寒证,就必然会出现身体恶寒、身体痛、呕逆,脉会阴阳俱紧。那为什么伤寒证会出现恶寒、体痛、...

13412717820《伤寒杂病论序》的启发
逄严新答:他的教诲,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医道的修行之路,也为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自利与利他并存,自我觉悟与他人关怀同行。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张仲景的话语犹如智慧的种子,唤醒人们对健康和医术的重新审视,引导我们以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方式理解生活,从而积累福德,实现心灵的觉醒和事业的成功。

13412717820读伤寒论心得_伤寒论读后感优秀范文
逄严新答:我有时会着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本这两本都是医圣张仲景的手稿,总想怎样找个切入点把这个两本书联合起来读,或许会更好理解。例如,咽喉溃烂一病。 我个人认为这两首方所治的咽喉溃烂症,苦酒汤侧重于痰,所以用半夏涤痰散结。然而甘草泻心汤是个寒热错杂,偏于热为患。所以用了黄芩三两、黄连一两来...

13412717820《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绪论
逄严新答:《伤寒杂病论》的治病思想是道家的,是“道”思维的,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妄自作为,不干预天和,不代人体去治病,而是先弄清楚人体在如何排病,为什么排不了?然后致力于平衡人体的能量,恢复人体秩序,助人体一把力,从而让人体能自己去治病。有什么力量大得过人体免疫力,药物若顺水推舟,自然无往而不利,若...

13412717820伤寒论白话解读
逄严新答:《伤寒杂病论》本是伤寒与杂病合论,但问世不久即散佚不全,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搜采仲景旧论”,重新编次,名为《伤寒论》。然而,王叔和所编次的《伤寒论》也未能广泛流传,可谓是“时隐时现”,且所传之版本不一。直到宋代,国家成立了校正医书局,经林亿等人校正,由国家颁布刊行,从此《...

13412717820《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逄严新答:《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发挥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传统,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当时战祸不断,这部著作都已散失,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的整理,宋代...

13412717820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逄严新答:《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愈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

13412717820伤寒杂病论名词解释
逄严新答:该著作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即根据伤寒病的六经传变规律进行诊断和治疗,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伤寒杂病论》还涉及到方剂学的内容,收录了大量的经典方剂,这些方剂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伤寒杂病论》的影响:1、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


(编辑:蔺卞迹)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