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红楼梦妙玉判词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是什么?

妙玉判词

画: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 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 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 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 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 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按规矩,出家就要“ 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末断的一个根据。第 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扣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 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备的少 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 条脂批说: “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 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 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注释】

此判词写的是妙玉。

“洁”——操守清白。《楚辞·宋玉·招魂》:“朕幼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同时,也是佛教所标榜的净。佛教宣扬杀生食肉、婚嫁生育等等都是不洁净的行为,人心也是不洁净的,在世界上很少真正有一块洁净的地方,唯有菩萨居处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空”——虚。佛教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为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大乘义章》:“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佛教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空的。皈依佛教,又叫空门。云空未必空句,说跳出了红尘,也未必能如愿。

“金玉质”——金玉喻贵重之意。《诗·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古凡华丽或可贵之物,常以金玉为喻,质是本体。金玉质,即本体十分贵重,如金玉般宝贵和纯洁。喻妙玉身份。贾家仆人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十七回)

“陷”——即陷阱,捕兽或擒敌之坑坎。《礼·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

“淖(音闹)泥”——烂泥、泥沼。淖即泥沼,为水泥相和。全句为:终竟堕入淖泥中

判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也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姣姣者。说她“洁”,是因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人空门,这是一层含义。
她又有“洁癖”,刘姥姥在她那里喝过一次茶,她竟要把刘姥姥用过的一只名贵的成窑杯子扔掉。她想一尘不染,但那个社会不会给她准备那样的条件,命运将把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去。
按规矩,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似乎还留一手,这是她尘心未断的一个根据。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这类地方把一个少女隐秘的心思写得极细。
作者写这些细节,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对她进行谴责,而是充满了怜惜之情。一个才貌齐备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那种枯寂的生活,该是多么残酷!
她的最后结局如何呢?有一条脂批说:“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扩展资料
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居士。她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自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贾府建造大观园,妙玉入住栊翠庵。
她在贾母、王夫人面前从容自若,不卑不亢;在大观园的日子里,她与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惜春、邢岫烟结下友谊;她美丽聪颖,心性高洁,却遭人嫉恨,举世难容;她是佛家弟子,文学上却大爱庄子,感情上又尘缘未了,不洁不空;她才华馥郁,品位高雅,栊翠庵品茶,刻画她茶艺精湛,中秋夜联诗,塑造她为“红楼诗仙”。
宝玉丢失通灵宝玉,岫烟请妙玉扶乩。贾母病危,妙玉不请自来,探望病情。贾母出殡次日,妙玉被贼人掳走,宝玉悲伤叹惋。再后来,贾府传闻她在海边遇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妙玉

红楼梦妙玉判词原文: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译文:

想要得到清白但又何曾得到过?想要超脱凡尘也未必能做得到。可惜如金如玉般纯洁的人,最终还是陷落在污泥之中。

洁:清白

空:虚,这里指佛教中超脱一切的一种境界。

金玉质:如金和玉一样宝贵之物。

从判词我们可以得出妙玉的性格和结局,她的性格是“人在空门,心在红尘”,即在她的情感和心理上,她从未真正地出世,而是仍有一颗眷恋红尘之心,这一点,从后文她的几次出场中都可见。

比如贾母品茶栊翠庵时,她先是嫌弃刘姥姥,对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哪怕是价值连城的成窑杯,她一样不在乎地吩咐婆子们: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这也是她的曲词里说的“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妙玉的“洁”已经不是单纯的洁癖了,而是宝玉眼中的“他为人孤癖,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也就是说,世人多不入她眼。

可见妙玉其人,是孤僻的,是不合时宜的。从判词后两句我们知道,妙玉最终的结局很悲惨,没能够保持清白之身,而是落入泥垢之中。

扩展资料:

妙玉结局

脂砚斋曾有过一段似是而非的批语,说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现瓜洲渡口,各示劝惩 ,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她最后的结局极有可能是贾府败落后,南下后在瓜洲渡这个地方遭遇劫难,被卖到了烟花巷或者贾府败落后为强盗所掳后,卖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做妾。

贾母品茶一回,我们知道妙玉是有过度的洁癖的,而真正的出家人本来不会在意这些,没有什么脏或不脏一说,由此也可只妙玉名义上是出家,其实并为出家,她的出家是迫不得已,这个她进贾府时已经交代了。

原文: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从这段话可知,妙玉的修行,初衷只是为了续命,为了活下去,并不是真的看破红尘,而这也让她养成了邢岫烟所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矛盾性格。

她一方面要与红尘划清界限,但另一方面却又无法抛下红尘,于是宝玉生日她拜帖,这是眷恋红尘,但署名却又是“槛外人”,把自己当作是出世之人,这种矛盾的心理一直伴随着她。

贾母品茶她嫌刘姥姥脏,但却把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嫌刘姥姥脏却不嫌弃宝玉脏,这种区别待人的方式,跟出家人眼中的众生平等是矛盾的,可见妙的怪癖有多深。

她自称“畸零之人”,一个“畸”字很好地概括了妙玉的性格和心理,她是心理畸形,身世飘零之人,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心理上,她一直都是畸形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精神上没有归宿。

宝玉访妙玉乞红梅,李纨让人跟着,黛玉不让,并说“有人反不得了。”由此可知,妙玉有多不合时宜,但虽然住在栊翠庵,却时时刻刻想着红尘之事,不仅宝玉生日这样,黛玉湘云中秋联诗,她也会趁着尘世上的中秋佳节出来欣赏月色。

不仅如此,她还提笔为黛玉湘云未曾联完的诗收结,这一点可以看出妙玉也是个有诗才的女子,但她随后的一句话,再次暴露她热恋红尘的一颗心。

原文: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我们看,在妙玉的内心深处,她一直是把自己当成闺阁女子,而不是出家修行之人,可见曹公对她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评价是多么中肯。

综上,妙玉这个人的性格是个矛盾体,她有诗才,出身高贵,但人在空门,但心在红尘,从未有真正的空,也未有真正的洁。

她一面把自己看成是修行的槛外人,一面却又眷恋红尘之事,可以说,是个情感和心理上都畸形的人,僧不僧,俗不俗,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结果最后“屈从枯骨”,落入泥淖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妙玉



正册判词
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曲-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5091163024妙玉的判词
石妮宋答:妙玉的判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她...

15091163024红楼梦妙玉判词
石妮宋答:红楼梦妙玉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首判词是《红楼梦》中对妙玉角色的命运预示。妙玉是贾府中一位带发修行的尼姑,她出身于官宦之家,却因自幼多病而遁入空门。她心性高洁,却身处世俗之中,这种矛盾使得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欲洁何曾洁”一句...

15091163024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是什么?
石妮宋答:妙玉判词 画: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解析 这一首说的是妙玉。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 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妙玉出身于苏州一个“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

15091163024《红楼梦》中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各指谁
石妮宋答:★林黛玉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15091163024《红楼梦》中妙玉是个清修女子,为何判词是“不洁不空?
石妮宋答:这也就是判词当中“不洁不空”的由来,其实说到底,这又怎么能责怪妙玉呢,佛门的清规戒律本来就不适合他,这一点从她之前的话中就能看出来,妙玉虽然身在佛家,但是却是喜欢庄子,庄子最是讲究清静无为的自由自在的想法。但即便现实的不如意,妙玉还是心向光明,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当联出“寒塘...

15091163024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浊泥中是红楼梦中谁的判词
石妮宋答:妙玉。《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十二最出众人的女子,她们温柔灵巧,美艳多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她们的判词和曲子探知她们的命运与悲欢离合。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

15091163024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
石妮宋答: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5091163024妙玉判词是什么?
石妮宋答:妙玉判词是小说《红楼梦》人物妙玉的一首判词诗。妙玉判词原文: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译文:想要得到清白但又何曾得到过,想要超脱凡尘也未必能做得到。可惜如金如玉般纯洁的人,最终还是陷落在污泥之中。人物背景 妙玉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

15091163024金陵十二钗之妙玉的判词
石妮宋答:而红楼梦中描述妙玉的判词是什么?下面就有我们一一分析吧! 红楼梦妙玉的判词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判词之妙玉 “洁”——操守清白。《楚辞·宋玉·招魂》:“朕幼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同时,也是佛教所标榜的净。佛教宣扬...

15091163024红楼梦妙玉判词是什么
石妮宋答:红楼梦妙玉判词原文: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译文:想要得到清白但又何曾得到过?想要超脱凡尘也未必能做得到。可惜如金如玉般纯洁的人,最终还是陷落在污泥之中。洁:清白 空:虚,这里指佛教中超脱一切的一种境界。金玉质:如金和玉一样宝贵之物。从判词我们可以得出妙玉的...


(编辑:弓馨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