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语文阅读和诗词赏析,如何答题才能得高分?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第二节 思想内容的评价
一、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二、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2.引用神话传说。3.引用历史故事。①明引②暗引
(二)分析典故的方法
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第三节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
一、语言艺术鉴赏
(一)语言的风格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修辞的巧用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5)虚实结合(6)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7)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8)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9)匠心独运的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①层层渲染、铺垫。 ③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
第三篇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节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
第四节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第五节 边塞诗征战诗的鉴赏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第四篇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2.鉴赏诗词名句。分析鉴赏名句答题的内容为:①名句的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②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③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④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的情感。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第一节 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⑨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第二节 思想内容的评价
一、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二、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典故的类别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2.引用神话传说。3.引用历史故事。①明引②暗引
(二)分析典故的方法
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第三节 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
一、语言艺术鉴赏
(一)语言的风格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一)修辞的巧用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2.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3.借景达情 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5)虚实结合(6)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7)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8)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9)匠心独运的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①层层渲染、铺垫。 ③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
第三篇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第一节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二节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
第四节 即事感怀诗的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三、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第五节 边塞诗征战诗的鉴赏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要注意区别。
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第四篇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2.鉴赏诗词名句。分析鉴赏名句答题的内容为:①名句的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②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③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④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的情感。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该部分引自百度文档(免费)
  http://wenku.baidu.com/view/1a218f5177232f60ddcca14d.html
  挺全的,自己找的。我都一直在用、

  恩。我们老师给我的课件。
  诗歌鉴赏(一)http://wenku.baidu.com/view/a9690417866fb84ae45c8d18.html
  诗歌鉴赏(二)
  http://wenku.baidu.com/view/7d32e53610661ed9ad51f318.html
  诗歌鉴赏(三)
  http://wenku.baidu.com/view/ae00f9eef8c75fbfc77db218.html

读懂诗歌是关键,不读懂根本就无从鉴赏。
语言只是形式,缺少了大脑想象的加工,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产生意义的。
至于要得高分,那要看你想象的功夫,说到底,就是看你对语言文字起死复生的能力。不明白这点,说再多方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第一段:作者和是个背景介绍
第二段:诗歌的大致意思和意境
第三段:诗歌的手法以及精彩词句
第四段:总结(现实意义等)


13345309729语文诗歌鉴赏题怎么答?有什么技巧?
夔洪郑答: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

13345309729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夔洪郑答: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

13345309729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分享
夔洪郑答: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3345309729高三语文典型的诗歌知识点与万能答题模板
夔洪郑答: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修辞知识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13345309729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归纳盘点
夔洪郑答: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

13345309729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夔洪郑答:回答量:13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是难度极大文学色彩浓郁的常见题型,下面我为大家集锦一些关于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题型 1.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13345309729语文诗歌鉴赏怎么回答有高分
夔洪郑答: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

13345309729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夔洪郑答:6、多读多练,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诗歌鉴赏实例:1、《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床前的月光照亮了周围的环境,给人...

13345309729语文诗歌鉴赏怎么答,能得高分
夔洪郑答: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

13345309729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是什么?
夔洪郑答:(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1)用高度...


(编辑:慎店金)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