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写三坊七巷的作文不带介绍400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三坊七巷400字 作文

我的家乡是有着“有福之州”的美丽城市——福州。这里有三座著名的山:乌山�6�1于山�6�1鼓山,这三座山可漂亮了,乌山上的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于山上的万象亭、吸翠亭、补山精舍等。这些亭榭依岗峦起伏,隐约在松竹花卉之间,风景清幽,引人入胜。鼓山是福州最有名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坐上的鼓山的缆车,从高空往下望去,茂密的森林里不时还会传来鸟的叫声,美不胜收!
我的家乡在福州,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这可是个有福之州,它的变化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一撞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就像一座座高岭,高楼的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一辆辆飞驰而过,卷起一阵风。到处绿树成荫,美丽极了!
三坊七巷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建筑了,给你介绍介绍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还有哦,以前的福州人民过的日子比现在差多了:现在的人们有电脑玩,有电视看,有照相机可以照相,有电话打.可是以前呢,人们有一台电话就不错了,而且还是有钱人家才能用得起的。老师说,以前的电话不像现在的那样,电话线直接插到插座里去就可以了,是要从供电局把线从哪里牵过来,按米算钱。而且以前的传达室是用来叫电话的,不是有电话了接一下就好了,是要传达室的人跑来叫:某楼某房间的某某某,你有电话。有电话的人要从楼上跑下来接电话,有的时候来不及跑下来别人的电话就挂掉了,很麻烦!以前的电话都只是在单位宿舍的传达室里有,接是不要钱的,但看管的人会把盘面锁起来,只许接,不许打。
我的家乡——福州在一天天地发展,在一天天地进步,我相信它必定会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谢谢采纳


感谢我把~

2015智立方暑假班报名
演绎从60分到100分的传奇
.i
青岛的王向荣"
\夫妻生活和谐必备的四个技巧图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阅读:11922011-12-10 06:49
标签:三坊七巷文儒坊林则徐母亲陈承裘张经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文儒坊长460多米,是现在三坊七巷中最长的一个。借助网络搜索,我们从福州一些博友的博文中知道了发生在文儒坊中的大量故事。我们于是知道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六子科甲”之家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而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均曾求学于文儒坊蒙学堂。这些烈士中,大家最熟悉的莫如林觉民,他的《与妻书》使人荡气回肠。
  这个文儒坊令人敬畏,也令人向往。我们在10月17日上午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这条闻名全国的街巷。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X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文儒坊的保护修复还没完全竣工就已经游人如织。为了拍出这种巷子深深、幽深静谧的效果,不得不等很长时间。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走不多远,我们就看到了林则徐母亲故居。据说这是三坊七巷里唯一由社区居民自掏腰包进行整修并免费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2006年6月,原南街街道干部赵建明在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自筹资金5万元对其进行整修,恢复了故居的客厅和卧室原貌,开放后并亲自担任讲解员。福州市民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令人肃然起敬。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陈承裘故居位于文儒坊西口。陈承裘生六子皆中科甲,故有“六子科甲”的掌故。长子陈宝琛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他还是开拓福建现代教育的功臣。那天,此宅院大门紧闭,我们没能进去一探究竟。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这是张经故居,尚未清理修缮。张经(1492-1555),字廷彝,号半洲,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洪塘乡人。明朝嘉靖年间,江浙沿海一带倭寇横行,时任总督大臣并挂兵部尚书衔的张经率领江南江北七省军队积极抗倭。后来嘉靖皇帝偏听严嵩等人诬告,就在张经抗倭大胜之年将其斩首。京城的百姓为此还集体罢市三天。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这样尚待修缮的旧民居还有不少,几乎每一座民居都有一个显赫的历史人物,都有一段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修缮的工程量看来很大,有的已经基本完工,有的还需一些时间。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文儒坊17号尤氏民居,建于清代,福州有名的大工商业家庭,全盛时期宅院有十三处。在文儒坊就有6座大院,有的大院大厅可摆100桌酒席,被称为尤半街。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这是三坊七巷里的首家客栈——文儒坊九号。文儒坊九号客栈原为清末海军将领许倜业故居,现在已经成了接待能力300多人的客栈,客人在这里可以吃到“佛跳墙”、“荔枝肉”、“糟鸡”等闽菜。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福州三坊七巷之文儒坊
4加载中...
青岛的王向荣 加关注

\图解:30岁女人最爱的7种秘诀

一周炒股不如一日炒石油
不用苦抓牛股 每天都有牛市行情
相关阅读
福州三坊七巷之二 衣锦坊
由南后街看衣锦坊即由东向西看在衣锦坊内朝外看即从西向东看,人流在南后街上走,远处的即是黄巷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古时水道发达,每日与闽江同潮汐之故。...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心忧黎庶泪潸潸,铁腕治边镇海关。冷眼向洋观巨浪,热肠师敌立高山。巡疆固防御夷寇,除恶惩贪战旧顽。病入膏肓重难返,乡关万里几时还!...
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九号会馆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
【迪拜】欲望都市的背后
写下这个博文标题,我就在思考如何从阿拉伯女人厚厚的面纱下撩开那些神秘,发觉欲望的背后是什么。在整理照片时,发现其实我不小心拍到了一张中东女子极致妆容的侧面

三坊七巷
那条贯古今,串未来的长廊;那条莹莹光无尽的长廊。
——题记
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走在泥泞的路上,心里不由得有些阴霾:三坊七巷,真的有那么好吗?为什么要花这样的时间徘徊在这条似乎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街上呢?疑惑与不理解的思绪溢满了整个心房。
雨还是不停地下着,撑着伞走路,雨丝就这样肆无忌惮地打在脸上。冷冷清清的马路,载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也载着我独自的沉默——为什么他们的心充满喜悦?拐过一个转角,却忽然感到眼前一亮,这条修复过的街道,竟是如此清新、明亮。
跨过那个大门洞,仿佛进入了时光长廊,我慢慢地走着,抬头看那火红的大灯笼挂在二楼房间的窗前,与竖立在巷口的电线杠子打着招呼;老字号的店牌端端正正地架在那些仿古建筑的房梁上,正眯着眼睛望着对面的奶茶店。我似乎看到,在两者眼神交际的那一瞬间,天空中擦出了古与今的火花;一个小孩儿光着屁股,蹒跚地走向“刻板印书”的雕塑,伸出那只胖嘟嘟的小手,轻轻触摸着,随即“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雨渐渐小了,我们沿着宽达十几米的石板路向前,认真品读着右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左边的七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杨桥巷。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衣锦坊这片房子已经拥有252年历史了,当时房子四周是厚达80厘米的鞍形风火墙,墙上方的雕塑生动形象,一组“吴刚嫦娥”,一组“张生红娘”,这曾让住在这里的欧阳家族骄傲了很久很久。衣锦坊还有个著名的景点——水榭戏台,在清水池塘之上,在轻风细雨之中,闽戏就在这里飞翔着。
不知不觉间,我站在了文儒坊前,细细聆听,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达官鸿儒谈笑往来的脚步声,仿佛听见一百多年前那些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听见《陈若霖斩皇子》的声音,仿佛看见当年李鸿章在这奋笔疾书,写下“冠盖今螺渚,诗书古颖川”的楹联。
光禄坊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吉庇巷一起被辟为马路,其旧貌已是现代高科技不能复原了的,于是带着一点点失望,我转过身子,往回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郎官巷,那里是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老人的居所。那居所在当时看来,颇具现代化:门斗两侧山墙紧连着侧墙,突出了其门面排场的气氛;走廊、栏杆上的花纹也均为民国时期流行的仿西方建筑纹饰。
出三坊七巷向左拐,在那条最先被改建成马路的地方,还存在着两个名人深深的脚印。林觉民、谢婉莹,这两个闪亮亮的名字,都出自杨桥路17号。在那“风光月霁襟怀”之间,在那“红紫青蓝白绿黄城”之里,无不洋溢着谢家人对自己居所的热爱与赞美。这些就是冰心奶奶所眷恋的老屋,所眷恋的回忆吧。
也许是在这喧嚣的大城市里生活了太久太久,以至于感觉到寻找那纯净的一小方土地好难好难;也许是沉浸在繁忙的生活里,似乎早已失去了对福州城的热情,以至于没有发现,就在市中心的这条长廊可以让疲倦的人们重新获得对过去的悸动与沉醉。
它,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将来,连接着那些纯真的回忆与憧憬,慢慢地品,慢慢地在细雨中,回味着。
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在这条时光长廊里,我沉醉了。

我的家乡福州,是一座安逸的城市。街上少见行色匆匆赶路的人。推开一扇深宅大院吱吱嘎嘎的木门,都会看到老人和旧物安详地融为一体,即使是远游的年轻人回到这里,原先浮躁的心境也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在平和的悠闲中,福州就这样悠悠地走过了2200年的时光。
在这城市中,有一片古老的街区,它是独一无二的灵魂——三坊七巷。
今天,我来了。行走在灰白相间的石路上,天正下着绵绵细雨,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脸颊。深深的街道上载着众人的微笑。我沉默了,在这悠长的巷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大家?
拐过街脚,眼前展现出了一幅画面,清晰,而又明亮……
跨过那扇大门,仿佛进入了无与伦比的长廊。青石板路面,灰墙白檐,翠竹掩映,踏进这里,会让人觉得走进时光的隧道。我静静地走着,抬起头,望见了无数个火红的灯笼挂在屋顶上;“老字号”的小吃门牌端正地架在房梁上,对视着前面的沙冰店。这时,一位妇女照下了可爱的女儿和石人合影的相片,顿时,我感到了古与今的火花在耳边“嚓嚓”地起伏着,我想,这一刻,会永远存留在人们的心中,那张相片承载着历史与现实美好的结合。
雨不知不觉地停了,我驻足望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精雕细刻的建筑——三坊七巷。三坊七巷,这个从唐末五代便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这个曾经记载了无数或壮怀激烈或缠绵悱恻动人故事的坊巷也伴随世事沧桑走过了一代又一代。
我信步走进了第一座坊——衣锦坊。从看到它的第一刻起,我就钦佩它,敬仰它:那具有厚达80厘米的鞍形风火墙,历经了风吹雨打,依然坚硬如铁;墙上的雕塑,生动、逼真。瞧,一组“张生红娘”,一幅“吴刚嫦娥”,栩栩如生。还有个著名的景点——水榭戏台。在清澈的池水上,闽戏就在这儿尽情地载歌载舞。
恍惚间,我听见了几百年前学子的欢声笑语,还听见了他们的琅琅读书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勤奋读书的场景,是文儒坊啊。清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进士张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都在这里安居过。在这个文儒坊中,呈现的不仅是一座古意浓浓而又富有魅力的街坊,还向我们展现出了它与众不同的魅力,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
杨桥巷,如今繁华的杨桥路,却有一处幽静的
去处,就是林觉民烈士的生前之处,又是伟大的作家冰心的成长之地,难怪,冰心会在《我的故乡》中,对故居有着生动的描述,深情地表达出自己眷恋出生之地的感情。不远处,更有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就有海外作家将它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奇绝唱相提并论,给这故事更添了几分神秘,和几分悲情。渐渐的,美丽的杨桥巷已成为了我脑海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
不知不觉,游览了一个下午。我漫步在这条石板小路的长廊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它所散发出的气息,单纯与静谧,朴实与深沉,是大都城市无法媲美的,足以使人陶醉在其中。它,连接古与今,连接着那些纯真的回忆与憧憬,值得让人慢慢地细嚼、品味。
三坊七巷,这个伫立在城市中心的古建筑群,这条莹光无尽的长廊,这个闪耀着福州人民智慧的地方,这个回响着福州人世代梦想的地方,就是养育我,熏陶我的故乡啊 ,它似一枚明珠镶嵌在海西的大地上,熠熠生辉。那璀璨的光芒,闪烁着历史的繁星,那点点繁星映射着今天的辉煌!我们在一天天充满活力地成长,故乡在一天天的变化,但永不改变的是我们心中那对故乡的眷恋,我们有可能是一代的过客,故乡就是我们心灵的客栈,思想的港湾。
从五星红旗升向旗杆的顶端时,那一刻,我们深知,我们的根已深深地扎进故乡的大地。我们也深知,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建设故乡,是我们的责任;成为祖国的栋梁,是我们执着的信念!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中国!

金秋十月,我和同学踏上了三坊七巷之旅。
三坊七巷经过几年的修缮,已经恢复了从前的古色古香:白墙,青瓦,朱门,镂空的窗子,精致的石雕,幽静的庭院,一百多年前的玉兰树依然吐着芬芳,院中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走廊。人们在这自然的环境中生活,该是多么惬意舒适啊。
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其中的民俗文化展览。许多屋子前面的铜雕像就是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的身份、动作、神态各异:有学者,有工人;有的埋头使劲推磨,有的屏息凝神,捶打铁器。看这一座,一个老板模样的人盯着账本,是账目不对吗?旁边一个小伙计恭敬地端茶送水,脸上堆笑,心里肯定很紧张吧。
走进展馆,里面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有“民生器物”“商贸百业”“婚嫁礼俗”等不同的主题,展示旧时福州人的生活。这院子里横着一把40公斤重的铜刀,还有一双厚厚的铜靴。我想,能举起这刀穿上这靴的人,一定是个力大无比的勇士!能拿着这东西练武,厉害呀!
劳动工具屋里放着几种“稀奇”的东西:犁、耙、磨。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人们穿着蓝短褂,扎着白头巾,边推磨边唱歌,还热情地招呼我:小姑娘,一起来帮忙吧!这是民国时编草鞋的工具,用它打出的草鞋,穿上是什么感觉呢?
再看看这里,这是过去女子的衣服,上面精细地绣着花鸟图案。穿上这美丽的衣裳,姑娘们是不是也会叽叽喳喳地比较谁绣得更好呢?啊,一百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呀!
走在这韵味十足的南后街上,我想起了小时候。以前去上舞蹈课时,总会经过三坊七巷。那时南后街可热闹了,街两旁密布着商店,店主的叫卖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音响里播的震耳音乐,融合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市井音乐。但,我觉得它蓬头垢面,太商业化了,完全闻不到墨香。说到三坊七巷的修缮,真得谢谢政府,他们按照当年的模样,对它精心维修,使它文化气息更浓厚了,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中显得别有情趣。我想,它应该也为自己变美而感到高兴吧!


13950156010写三坊七巷的作文不带介绍400字
融刻程答:金秋十月,我和同学踏上了三坊七巷之旅。三坊七巷经过几年的修缮,已经恢复了从前的古色古香:白墙,青瓦,朱门,镂空的窗子,精致的石雕,幽静的庭院,一百多年前的玉兰树依然吐着芬芳,院中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走廊。人们在这自然的环境中生活,该是多么惬意舒适啊。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其中的民俗文化展览。许多屋子前...

13950156010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高一合集5篇
融刻程答: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1 到福州不看三坊七巷等于没去福州。这个寒假,我有幸来到福州,来到三坊七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韵味和魅力。 一来到三坊七巷,入眼的就是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的街道。抬头,会发现道路两旁的屋顶与我家的屋顶不一样。屋顶两端伸出一尺长的屋檐,向上翘起,上面刻着许多动物的图案,龙在...

13950156010三坊七巷优秀作文
融刻程答:逛完南后街,走进石板铺道的坊巷。里面的建筑真是古色古香啊!马鞍墙、燕尾檐,白墙青瓦,每家屋檐下都挂着大红灯笼。怪不得这里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呢!三坊七巷人杰地灵,一直是“闽都名人聚居地”,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名人都在此地居住过。这就是家乡的三坊七巷。我爱家乡,...

13950156010福州三坊七巷美术馆作文
融刻程答:今天下了一场大雪,空气特别清新。下午我和妈妈去参观了国家美术馆。美术馆的画可真多呀!还有很多雕塑呢!画的品种也是各种各样,有油画、水墨画、还有漫画等。而最有趣的就要数五层的民间艺术展了。在五层展厅里,有面人、脸谱、还有皮影。我最感兴趣的是皮影。这些皮影做工十分精细,胡子刻得又细又...

13950156010三坊七巷作文
融刻程答: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坊七巷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坊七巷作文1 我的家乡在福州,有着“有福之州”的美称。福州最有名的地方就是三坊七巷,三坊七...

13950156010游三坊七巷作文
融刻程答:游三坊七巷作文 巨大而粗犷的石门像海天相连的地平线,将整个世界划分成完全不同的两个空间。身边的一切被打上了模糊的影子,视线完全被石门内的景色所吸引:红墙青瓦,垂榕槐花,一间间古屋,一条硕长的木亭……我的心湖泛起涟漪。心中的激动之情在“南后街”三个大字的映照下,渐渐加深。拽着...

13950156010三坊七巷作文800字
融刻程答:三坊七巷,她拥有静谧温婉的墙垣,有两座塔叫乌塔和白塔,遥遥相对像一对恋人;有一条街叫学生街,承载着无数福州人青春记忆“凌晨五点,走过白马路,对岸的灯还没熄灭,鼓岭的雪,落不进城市,一跃而下变成三环的雨。”这首给福州的歌送给大家。七巷,深而幽,一眼望去,总觉得是有故事、有考究...

13950156010三坊七巷800字作文
融刻程答:花生汤,芋头糊等等。人闻到香味都会忍不住流口水。站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虽然难免商业气息很浓,走在小巷里,还是能发现历史的沉淀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坊七巷,她有幽静温柔的城墙,有两座塔叫乌塔和白塔,相对像一对恋人。有一条街叫学生街,承载了无数福州本土的青春记忆.“凌晨五点,...

13950156010福州三坊七巷高中水平作文
融刻程答:“三坊七巷”是由明砖清瓦构筑的传统街区,位于福州古城的中心。它东临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禄坊,北接杨桥路(巷)。历来是福州官绅、富豪和文化人较集中的住宅区。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排列是杨桥巷、郎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

13950156010我眼中的三坊七巷【作文】
融刻程答:“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编辑:施云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