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你如何看待屈原的抱石投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屈原为何“抱石投江”而死?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屈原死因新解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 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去拥抱(“怀”)江底柔软的泥沙。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除非有极特殊的原因,否则他们没有必要再去杀害这个在政治上已经毫无指望的人。这样看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而已。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罗江,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残酷的历史悲剧。 还是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糯米饭象征着屈原的肉体,粽叶象征着装他的袋子,粽丝象征着捆扎他的绳索;而把粽子投入水里,则象征着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1、我想这是您自己独创的;
  2、还有,您的这首诗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正规的格律诗,因为平仄不相符。但是从总体的意境还有感情来讲很不错,表达了您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很有激情。
  给您点赞!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要硬将这说为逃避现实,那谁都没话可说了!有人把这视为愚忠。但想想,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自己的国家快被他人灭亡,作为一个有着政治抱负、一心想国富民强的人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而无动于衷吗?事业他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虽然最后失败,但他自己曾经努力过、尝试过、贡献过。
南宋时期蒙古攻入侵中原,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公元1274年忽必烈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谢太后临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由于元军施反间计,诬说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为元军赚城取地,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广东梅县),挺进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人心大振,江西各地响应,全国抗元斗争复起,文天祥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兴国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掳走。
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文天祥被带到枢密院,见元丞相孛罗。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员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罗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尽管一群走卒拳脚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后还是拼死坐在地下,始终没有屈服,通事(翻译)传话:“你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答:“我尽忠宋朝,才有今天,请你们快快处置罢!”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隰)。先后另立二王,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孛罗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关押起来!”,文天祥凛然答说:“我为国死都不怕,还怕关押!”

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宁死不屈是个抗蒙英雄!
他们两个都是爱国者,背景差不多,都在乱世,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振兴祖国,抗击侵略。他们的结果相同,都没完成自己的心愿,最后都以身殉国,只不过他们的死法不一样而已。他们死后对后人的影响是一样的,他们那种不怕挫折那种民族气节都是值得我们后世之人学习的!
如果真的对他们进行分谁优谁劣、谁更值得提倡的话,那就让上天来决定吧!

我觉得是英勇就义,在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现实下,唯一的路就是自杀,这决不是逃避现实,屈原对当时的情形已经彻底失望了,不如一死。他和文天祥都是这样的英雄,我们都值得提倡。

都值得提倡。

尊重历史.他想怎么死是他自已的事.

不同意屈原
不必要嘛!愚忠!


19784009445对屈原投江的看法是什么???
危莲脉答:(2)认为屈原这一时期的投江行为,主要还是因为楚顷襄王罢其官职、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因此是接受不了这一打击的表象。3、我认为,不管怎么评价,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是不能否定的。其投江虽然有消极避世的寓意,但是其不畏生死,为国为民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19784009445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危莲脉答:每个人面对国破家亡,都有自己的选择。屈原用“抱石投江”的举动,见证了自己的气节。我们後人,并不能真正瞭解屈大夫当时的心境,任何的揣测都是无用的。但後来的“端午”习俗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後世的人们对他这一举动的态度。至少在主流民意上,我们赞赏他的行为,并为此怀念,景仰他。

19784009445你赞成屈原投江自杀吗,理由是?如果不赞成,你认为他该做些什么
危莲脉答:以大局看,是不值得,三闾大夫投河报国忠心是可鉴,可是为了如此庸君这般,那真是糟践了他,他生为报国,可是他在楚国时已对楚国上下,楚国君王尽心效力,变法等,是楚国弃了他,负了他,他如此忠心就显得愚忠,而且,俗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若当初未逞一时忿然,而是尚留于世,以他的...

19784009445你如何看待屈原的抱石投江?
危莲脉答: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

19784009445怎样看待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海”的事情?
危莲脉答:屈原“抱石投江,以身殉海”而死,死得其所。 屈原之死,死于爱国。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忠肝义胆,与楚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之人,有如此深远之影响,有如此深远之...

19784009445从屈原投江的故事中写出了屈原什么精神?
危莲脉答:屈原投江的故事写出了屈原热爱国家,却因种种原因郁郁不得志,最后宁死不屈的精神。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

19784009445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
危莲脉答: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末年的左徒、三闾大夫。也就是一个管国政,接待外宾,主持宗庙祭祀的官员。从官职上看不算小,但是却因为个性耿直,屡遭小人的暗算和诬陷,最后落得个流放的下场,在秦将白起灭楚国后,抱着一块石头自沉于汨罗江的这么一个人物。可能大家会想说,你到底想说什么?现在我可以回答了...

19784009445屈原为了政治理想,抱石沉江赞同吗
危莲脉答:赞同,因为屈原非常爱国

19784009445屈原抱石投江感想200字
危莲脉答:但他触动封君的利益还不是被牺牲,只是结局好一点,只是被流放。所以说他的结局从变法开始就注定了。有时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像白起,李斯那批楚国人才到秦国发展,最后楚亡了他却投江了,而不是像项氏一族藏于民间,伺机而动,可能是他既对复国不报希望,也不希望楚国百姓陷于动乱。他以死明志让他的...

19784009445屈原为什么投河而死?屈原跳江的真实原因
危莲脉答:就这样,屈原抱石投江一度成为了美谈。更有传说其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到汨罗江去投掷饭团和鸡蛋等食物,喂饱河里的鱼虾蟹,让它们不至于去吃屈原的身体。之后,端午节便成为了纪念屈原的日子。然而,屈原的纵身一跃,真的值得赞赏吗?他投江的时候,正是楚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也是最需要...


(编辑:简剂帖)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