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螃蟹的资料?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螃蟹的资料

  性味:咸、寒、有小毒。归经:入肝、胃。
  功效: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散诸热,通经络,解结散血。
  主治:全蟹可治胸中邪气,郁结瘀血,筋骨伤折,(口+呙)斜面肿;煮酒食之治产后肚腹痛,恶露不下;蟹壳治漆疮。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它们的身体被硬壳保护着。 在生物分类学上,螃蟹与虾子、龙虾、寄居蟹算是同类的动物。 绝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靠近海洋,当然也有一些的螃蟹栖于淡水或住在陆地。
  不论它们住在那里,它们都要呼吸。 螃蟹如何呼吸?螃蟹的呼吸器官叫做鳃。
  螃蟹如何繁殖下一代呢? 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后,幼体即可脱离母体,随着沿岸潮流到处浮游。经过几次退壳后,长成大眼幼虫,大眼幼虫再经几次退壳长成幼蟹,幼蟹外型几乎与成蟹相同,再经过几次退壳后就变成蟹。大部分的海水蟹类都是卵成熟后,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螃蟹身上坚硬的甲壳可以保护螃蟹,避免遭受到天敌侵害,但是甲壳并不会随着身体成长而扩大。所以螃蟹生长是间段性,也就是相隔一段时间,旧壳蜕去后身体才会继续成长。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螃蟹是蜘蛛蟹,它们的脚张开来宽达3.7公尺,最小的螃蟹是豆蟹,直径不到半公分。
  螃蟹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将螃蟹的硬壳去掉后,我们可发现螃蟹的身体部份受到一层壳的保护,这些像盾状的壳,生物学家称为背甲(carapace)。 螃蟹身体左右对称,可区分为额区、眼区、心区、肝区、胃区、肠区、鳃区。螃蟹身体的两边有附属肢(appendage)连结。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具备触觉与嗅觉功能,有些附属肢有嘴部功能,用来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
  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 位在前方的一对附属肢备有强状的螯,可做来觅食之用,其余的四对附属肢就是螃蟹的脚,螃蟹走路移动要依靠这四对附属肢,它们走路的模样独特而有趣,大多是横着地走而不是往前直行。 不过和尚蟹例外,它们是直着走。
  螃蟹花用大部份时间在寻找食物,它们并不挑食,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 小鱼虾是它们的最爱,不过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于连动物尸体或植物都能吃。
  螃蟹吃别的动物,其它动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类就把螃蟹当美食佳肴。 还有水鸟也吃螃蟹!有些鱼类也像人类一样喜爱吃蟹脚。 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时,可能会被其它海洋生物狼吞虎咽,也因此螃蟹产卵时都要下很多的卵。
  招潮蟹是海边常见的螃蟹,为何名叫招潮蟹?因为这些螃蟹挥舞大螯的姿态,好像对着潮水挥舞一般,「招潮」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此外,雄招潮蟹的巨螯好像拉小提琴,因此也称为提琴手蟹或琴师蟹(fiddler crab)。

  为什么螃蟹要横着走??

  a.地磁场说

  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在地球形成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已发生多次倒转。地磁极的倒转使许多生物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螃蟹是一种古老的回游性动物,它的内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的倒转,使螃蟹体内的小磁体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存下来,螃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干脆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横着走。

  b.生物学角度

  螃蟹的头部和胸部在外表上无法区分,因而就叫头胸部。这种动物的十足脚就长在身体两侧。第一对螯足,既是掘洞的工具,又是防御和进攻的武器。其余四对是用来步行的,叫做步足。每只脚都由七节组成,关节只能上下活动。大多数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因而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弯曲,用足尖抓住地面,另一侧步足向外伸展,当足尖够到远处地面时便开始收缩,而原先弯曲的一侧步足马上伸直了,把身体推向相反的一侧。由于这几对步足的长度是不同的,螃蟹实际上是向侧前方运动的。然而,也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只能横行。比如,成群生活在沙滩上的长腕和尚蟹就可以向前奔走。生活在海藻丛中的许多蜘蛛蟹,还能在海藻上垂直攀爬。

  螃蟹为什么横行的答案,似乎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决生活中某些问题的启示。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会遇到很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而适应这些变化的最佳途径就是调整自己。否则,只能像那些不适应地磁极倒转的生物,造成“灭绝”的悲剧。其实,对待生活的困扰,不前进,不后退,而是横着走,或许别有一番天地。或许别人讥讽螃蟹走路的姿势难看,但谁也不能否认螃蟹横着走速度会更快。
  c.通过实验发现螃蟹体内的与肢相连的骨眼(肌肉束通过的地方),对于每条肢都有上下两个骨眼(即两束肌肉)与之相连.而且其肢基部关节弯曲方向是背腹方向,所以当肌肉收缩时,便牵动肢沿背腹方向运动,所以螃蟹便横向运动.

  螃蟹选购须知

  新鲜的螃蟹,非常好吃。但是,捕捞的螃蟹如果死之后,鲜味就没有了,人们吃了以后,还可发生中毒症状。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螃蟹生活在水中,喜欢吃水中死鱼、死虾等腐败的动物尸体,在螃蟹体内便会感染一定的细菌。尤其是河蟹,大多生长在污浊的河塘,蟹体内外沾又大量的病菌。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螃蟹一旦死亡,他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若人们吃了这样的螃蟹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抽搐,甚至休克、昏迷、败血症等。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送到医院,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静滴,补充液体,鼓励患者多饮水、喝茶等。及时补钾保持电解质平衡,予敏感的抗生素控制及预防感染。对血压低者给予升压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理。
  因此,在选购螃蟹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鲜,不要买已经死亡的螃蟹,特别是河蟹,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煮透煮熟,以杀死螃蟹内外污染的病菌。
  死螃蟹是不是真的不能吃?
  河蟹死了是不能吃的
  海蟹还可以
  螃蟹,外形不好看,走起路来横冲直撞,但是味道极为鲜美,尤以江苏境内阳澄湖所产的大闸蟹,在深秋时节体肥膏黄,盛名于天下。
  新鲜的螃蟹,非常好吃。但是,捕捞的螃蟹如果死之后,鲜味就没有了,人们吃了以后,还可发生中毒症状。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螃蟹生活在水中,喜欢吃水中死鱼、死虾等腐败的动物尸体,在螃蟹体内便会感染一定的细菌。尤其是河蟹,大多生长在污浊的河塘,蟹体内外沾又大量的病菌。活螃蟹可以通过体内的新陈代谢将细菌排出体外;螃蟹一旦死亡,他体内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若人们吃了这样的螃蟹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抽搐,甚至休克、昏迷、败血症等。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应立即送到医院,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静滴,补充液体,鼓励患者多饮水、喝茶等。及时补钾保持电解质平衡,予敏感的抗生素控制及预防感染。对血压低者给予升压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理。
  因此,在选购螃蟹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鲜,不要买已经死亡的螃蟹,特别是河蟹,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煮透煮熟,以杀死螃蟹内外污染的病菌。

  螃蟹的历史与品位

  螃蟹上桌百味淡

  缪士毅

  “秋风响,蟹脚痒”、“螃蟹上桌百味淡”。
  蟹是一种颇具个性的动物,腿多名也多,苏东坡称之为“尖团”,诗曰:“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曾几称它为“内黄侯”,诗云:“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樽前第一流。”唐彦谦给蟹冠以“蝤蛑”之名:“漫夸丰味过蝤蛑,尖团犹胜团脐好。”而林逋则别出心裁,称蟹为“郭索”:“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 (车舟)。”蟹的特点十分显著,唐代皮日休的“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用肉中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全诗不提一个蟹字,却对蟹之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
  食蟹在我国历史悠久,据《汲冢周书》载:周成王时,海阳献蟹入贡,说明那时国王已将蟹列为御膳了。《周礼》中有“蟹胥”的记载,据说这是一种蟹酱。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除了蒸、炸、面拖、酒醉外,对腌制蟹也有详细介绍。宋朝傅肱在《蟹经》一书中,汇集了各种食蟹之法。宋人高似孙以《蟹经》为基础,写了《蟹略》一书,对蟹品、蟹馔等作了详细介绍。宋代《中馈录》有吃生蟹的记录。元代倪瓒著《云桂堂饮食制度集》载有蟹的烹制方法。明代有了“玛瑙蟹”,清代出现了“蟹黄兜子”、“螃蟹羔”等蟹肴。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啖蟹名家。如明代文学家张岱就是位食蟹名家,他与他的文友,每年一到十月便立蟹会,相约在午后会齐,煮蟹食之,每人六只,并在《陶庵梦忆》中专门写了一篇《蟹会》。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嗜食螃蟹,人称“蟹仙”。每年,当螃蟹未出时,李渔就将钱储存起来,等待螃蟹上市。家人见了,都笑他 “以蟹为命”,李渔也自称购蟹之钱为“买命钱”,并自言:“螃蟹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之。”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李瑞清因无钱买蟹,便画了一百幅蟹图,聊以解馋,人称“李百蟹”。在文学著作《金瓶梅》、《明宫史》、《红楼梦》中亦有蟹宴的描述,尤其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把大观园中的螃蟹宴和人们啖蟹的形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蟹,品种纷呈。清厉鹗的“湖蟹年年出葑田,吴闾八跪进尤鲜”,写的是湖蟹;宋梅尧的“年年收稻卖江蟹,二月得从何处来”,描绘的为江蟹;唐皮日休的 “绀甘青筐染苔衣,乌夷初寄北人时。离居定有石帆觉,失伴唯应海月知”,则吟咏了海蟹。我国各地有不少名蟹,出名的如天津紫蟹、辽宁兴城梭子蟹、苏州阳澄河大闸蟹、温州平阳炎亭江蟹、山东莱州大蟹、广东吴川芷寮蟹、潮汕赤蟹,等等。
  蟹,橙红色的卵块,白璧似的脂膏,软玉般的蟹肉,可谓“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哕出琼酥香。”难怪唐人卢纯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即:螃蟹)第一。”正因蟹如此美味,文人墨客便不惜笔墨在蟹的风味上多加颂扬,如古诗:“味尤堪荐酒,香美最宜橙。壳薄胭脂染,膏腴琥珀凝。”说蟹肉的形象是美的。黄山谷的“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称蟹味能助人雅兴。唐代李白持螯举觞,怡然自得,不禁脱口吟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宋代苏东坡直言:“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将螃蟹与庐山相提并论,足见诗人对螃蟹钟爱之深。宋代张耒的“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巨实黄金重,蟹肥白玉香。”足让人馋涎欲滴。陆游快人快语:“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诗人说刚动手擘开肥蟹时,馋得口水淌了下来,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起来了。
  “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横跪蹒跚钳齿白,圆脐吸胁斗膏红”(宋·沈偕);“草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宋·方岳)。金风送爽,持蟹赏菊,何乐而不为?

  吃蟹“文、武”说

  吴思强

  又到吃蟹的时节。今人吃蟹,与古时有所不同,古人是怎么吃蟹的?
  我国吃蟹的历史悠久,蟹的菜肴也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螃蟹名菜肴。古人对河蟹鲜美,作诗咏赞者颇多,唐朝唐玄谦《蟹》:“充满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哕出琼酥香。”清李渔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周礼·天官·庖人》: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这段话后,东汉郑玄注:“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何为“蟹胥”?晋吕忱《字林》:“胥,蟹酱也。”这种蟹酱,用海蟹制作,非常美味。
  蟹胥,是历史资料中记载古人最早的吃蟹品种。因为那时的饮食中,酱是比较流行的。可见,古人吃蟹,从蟹胥开始。后来,随着物质与烹饪技术的不断发展,吃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不单单是吃蟹胥了。吃蟹的种法也多了起来,螃蟹的名菜肴也不断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就出了“鹿尾蟹黄”这道螃蟹名菜。接着又出现了糟蟹,糖蟹等名蟹菜。宋陆游是这样咏糟蟹的:“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隋朝时期,有一道名菜叫“镂金龙凤蟹”,据《清异录》记载,此菜是在糟蟹、糖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花云图案而成。相传,这一奢侈的名蟹菜肴,是隋炀帝所创。糖蟹,在隋时也是名品,《清异录》记载,“隋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后此蟹菜为贡品。黄庭坚曾写过“海馔糖解肥,江醪白蚁醇”的诗句。苏舜卿也说:“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宋元时期,螃蟹的名菜是“洗手蟹”。据《东京梦华录》、《蟹谱》记载,此菜的做法是取活螃蟹洗净,加盐、酒、生姜、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洗洗手就能吃。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比皇帝本人御筵仅少一盏,为体现帝后区别),第十盏就是“洗手蟹”。可见,“洗手蟹”当时已是皇宫里的名菜。
  宋朝还有一道蟹名菜“蟹酿橙”。《山家清供》记载,“蟹酿橙”的制法是:剔取螃蟹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入甑中,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此菜,也是当时宫中名菜。据《武林旧事》记载,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的第八盏就是“螃蟹酿橙”。
  明清时期的蟹丸,也是名响多时的蟹菜。据清初文学家朱彝尊《食宪鸿秘》记载,蟹丸是这样制作的:取螃蟹肉,加姜末、蛋清等调料,放入竹筒内蒸熟。
  古人吃螃蟹,除上记载的有名蟹菜肴外,还有民间的随意“粗吃”。有记载,魏晋时期,就有晋人手持蟹螯吃蟹。《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毕卓(字茂世)嗜酒,间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的吃蟹文化,从魏晋时的毕卓开始,就影响着古人的吃蟹。此种吃蟹,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的情趣。这种情趣,后来发展到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四位一体,成为金秋的风流韵事。陆游诗曰:“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红楼梦》在描写大观园里的螃蟹宴时,也把剥壳吃蟹视为乐趣。如“凤姐把剥的蟹肉让与薛姨妈,薛姨妈不让并说,‘我们自己拿着吃香甜,《红楼梦》中,吃螃蟹时,宝玉还说,“咱们作诗。”于是大家一边吃喝,一边选题,先赋菊花,最后又咏螃蟹。薛宝钗的咏蟹一律云:“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顺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把大观园的螃蟹宴雅趣风韵都荡漾出来。
  在古人吃蟹中,还值得一提的是“蟹八件”。“蟹八件”是一种吃蟹的工具。据有关文字资料记载,最初发明食蟹器具的是明朝一个名叫漕书的人,他首先创制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硬壳,后来发展到“蟹八件”。据《考吃》记载:明代初创的食蟹工具有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八种,简称为“蟹八件”。“蟹八件”是针对吃蟹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因此,它们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如,当蟹端上来时,先拿一只蟹放在小方桌上,用锤具将整只蟹的各个部位敲打一遍,然后再用圆头剪剪下蟹脚蟹螯,从脚吃起。而吃蟹脚蟹螯,必须用钎子。蟹脚虽然纤纤细小,但脚是活动的,活动的肉很好吃。如没有钎子,吃蟹脚只好用牙咬挤或是用牙嚼。用钎子吃蟹脚蟹螯,比用牙咬嚼吃蟹脚蟹螯,文雅风趣多,是古时诸多种的吃蟹方法中,最矜持的一种。
  “蟹八件”与“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相比较,是“文吃”。“文吃”有“文吃”的乐趣,据说,“文吃”一只蟹,要花一个小时。“蟹八件”吃蟹,在明、清时期,苏、浙、沪一带很是风行。

螃蟹的生活习性




螃蟹的生活习性











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昼伏夜出,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时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弃穴离去。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蟹苗进入淡水后,一般在饵料丰足的河湾、湖泊中生活18个月左右,性腺逐渐成熟。成熟的河蟹在秋末冬初开始到海淡水混合的近海区产卵,这就是生殖洄游。交配后的雌蟹不久便可产卵,卵一串串贴附在雌解的腹肢毛上,堆积在腹部,直到孵出幼体。这类蟹称“抱卵蟹”。河蟹一次可产数万至百万粒卵,并且能产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经过4个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达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形状像水蚤,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脱壳的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这时才渐渐活动,脱壳后蟹体显著增大。河蟹繁殖后,身体很快便衰老、死亡。 河蟹的食性很杂,它荤素均吃,并且喜欢吃鱼、虾、螺、蠕虫、蚯蚓、昆虫及其幼早等动物性食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抱卵蟹在饥饿时还取卵当食。在自然环境中河蟹容易得到的多为水草,所以植物食性为主。 河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在食物丰富时可以吃得很多,而没有食物时,几天甚至一个月不吃,也不至饿死,这是因为在饱食后,会把多余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刚脱壳的“软壳蟹”就是预先贮存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间,才停止或减少摄食。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有抢食好斗的习性。为了争抢一顿美餐,经常会互相残杀

螃蟹的生活习性与繁殖  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 这些卵在母蟹腹部孵化后,幼体即可脱离母体,随着沿岸潮流到处浮游。 经过几次退壳后,长成大眼幼虫,大眼幼虫再经几次退壳长成幼蟹,幼蟹外型几乎与成蟹相同,再经过几次退壳后就变成蟹。 大部分的海水蟹类都是卵成熟后,不孵化直接排放于海洋。
  
  螃蟹身上坚硬的甲壳可以保护螃蟹,避免遭受到天敌侵害,但是甲壳并不会随着身体成长而扩大。 所以螃蟹生长是间段性,也就是相隔一段时间,旧壳蜕去后身体才会继续成长。 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螃蟹是蜘蛛蟹,它们的脚张开来宽达3.7公尺,最小的螃蟹是豆蟹,直径不到半公分。
  螃蟹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将螃蟹的硬壳去掉后,我们可发现螃蟹的身体部分受到一层壳的保护,这些像盾状的壳,生物学家称为背甲(carapace)。螃蟹身体左右对称,可区分为额区、眼区、心区、肝区、胃区、肠区、鳃区。螃蟹身体的两边有附属肢(appendage)连结。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具备触觉与嗅觉功能,有些附属肢有嘴部功能,用来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
  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 位在前方的一对附属肢备有强壮的螯,可做来觅食之用,其余的四对附属肢就是螃蟹的脚,螃蟹走路移动要依靠这四对附属肢,它们走路的模样独特而有趣,大多是横着地走而不是往前直行。 不过和尚蟹例外,它们是直着走。
  螃蟹花用大部分时间在寻找食物,它们并不挑食,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 小鱼虾是它们的最爱,不过有些螃蟹吃海藻,甚至于连动物尸体或植物都能吃。
  螃蟹吃别的动物,其它动物也可能吃螃蟹,例如人类就把螃蟹当美食佳肴。 还有水鸟也吃螃蟹!有些鱼类也像人类一样喜爱吃蟹脚。 年幼未成年的幼蟹成群在海中浮游时,可能会被其它海洋生物狼吞虎咽,也因此螃蟹产卵时都要下很多的卵。
  招潮蟹是海边常见的螃蟹,为何名叫招潮蟹?因为这些螃蟹挥舞大螯的姿态,好像对着潮水挥舞一般,「招潮」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此外,雄招潮蟹的巨螯好像拉小提琴,因此也称为提琴手蟹或琴师蟹(fiddler crab)。
  【螃蟹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技术】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河蟹隶属甲壳纲,绒螯蟹属,是一种大型的甲壳动物,身体分21节,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愈合,因此全身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二部分。成蟹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平均长6-7cm,宽7.5cm。
  一、河蟹的生物特性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性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是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河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型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氯化钙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磷酸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洒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1以上,低于5MG/1以会影响生长,在2MG/1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委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200—300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一引起水生植物。
  不同季节蟹池对水位的要求不一样,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5—0.7m,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池水深度要保持在1—1.5m。
  (3)防逃: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和换时更要注意。
  (4)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取。

有趣的螃蟹

螃蟹大多横行,因而被人们称为“横行介士”,这在动物类群中是独一无二的。螃蟹的头胸部两侧具有五对胸足,除第一对为螫足外,其余四对为步足。由于步足的关节只能左右移动,所以只得靠一侧步足侧向推进,另一侧步足趴地而横行了。此外,由于同侧几对步足前长后短,遇到障碍物时也只能拐弯绕过去,往往一个劲地沿着障碍向着一个方向爬。

潮间带和沿海滩涂是螃蟹栖息的主要场所,通常都有几十种生存,在我国沿海滩涂主要有绒毛近方蟹、中华近方蟹和招潮蟹等。它们都喜欢躲在石块下或在泥沙滩上掘穴而居,其洞穴遍布滩涂,在一平方米的面积内就有2~3个。洞穴深浅不一,但一般每穴往往具备2个洞口。螃蟹冬季深藏在洞穴

螃蟹 http://baike.baidu.com/view/48153.htm?fr=ala0

网页链接




18366582490螃蟹的资料?
贾河楠答: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x0d\x0a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

18366582490螃蟹的特点
贾河楠答:河蟹一次可产数万至百万粒卵,并且能产2-3次。 在自然界受精卵要经过4个月才能出苗,孵化率可达90%左右。刚孵出的幼体很小,形状像水蚤,称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过五次蜕皮,大约35天就长成蟹苗(大眼幼体),蟹苗再蜕一次皮,成幼蟹。刚脱壳的蟹称软壳蟹,它无力摄食和防敌,1-2天后壳才渐硬...

18366582490螃蟹是什么类的动物?
贾河楠答:螃蟹是甲壳类动物。螃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

18366582490螃蟹的基本特征
贾河楠答:螃蟹身体左右对称,可区分为额区、眼区、心区、肝区、胃区、肠区、鳃区。螃蟹身体的两边有附属肢(appendage)连结。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具备触觉与嗅觉功能,有些附属肢有嘴部功能,用来撕裂食物并送入口中。螃蟹胸腔有五对附属肢,称为胸足。位在前方的一对附属肢备有强壮的螯,可做来觅食之...

18366582490螃蟹的生活习性
贾河楠答:(1)穴居 螃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藏在石头和水草丛里。在潮水涨落的江河中,多位于高低水位之间,而生活在湖泊、水库中的河蟹,洞穴比较分散,多在水面以下,不容易被发现。(2)食性 螃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

18366582490海里的螃蟹叫什么名字有那些
贾河楠答: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方蟹科。海水中繁殖,淡水里生长,中华绒螯蟹味美且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上品。每100克河蟹食用部分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核黄素、烟酸,其发热量超过一般鱼类的营养水平。参考资料:百度...

18366582490螃蟹是属于哪一类的动物呢?昆虫还是
贾河楠答:螃蟹是甲壳类动物,不是昆虫。螃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

18366582490关于螃蟹的资料螃蟹的介绍
贾河楠答:1、螃蟹(páng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2、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常见的螃蟹有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和中华绒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3、蟹的身体...

18366582490螃蟹在什么地方生活
贾河楠答: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昼...

18366582490螃蟹一般生长在哪里
贾河楠答: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一小部分蟹类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它们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还有少数蟹类如地蟹能适应陆地生活,穴居于潮湿的泥洞中,繁殖时期则迁移下海。螃蟹(páng xiè)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


(编辑:易沫樊)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