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 --- 1937年10月19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

α粒子束轰击金箔
部分的α粒子没有改变运动方向,部分发生了偏转,很少的一部分被反射回来
相对质量极大的原子核周围是围绕旋转的电子

简介

卢瑟福散射实验是近代物理科学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实验之一。

1909年,卢瑟福(Lord Emest Rutherford)和其合作者盖革(H.Geiger)与马斯顿(E.Marsden)所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最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在该模型中,原子核的半径近似为10-13cm,约为原子半径的1/105。卢瑟福散射实验是现代核物理学的基石。

图1:散射角与瞄准距离的关系

由牛顿第二定律:

其中

图2:入射α粒子散射到dθ角度范围内的几率

实验中,无法测量瞄准距离b,但可求出α粒子按瞄准距离b的散射计数率

本实验通过改变散射角度,验证散射计数率与散射角的关系,这是卢瑟福散射公式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征。

实验内容与注意事项

1. 打开真空室上盖,观察样品台随步进电机控制键改变而旋转的情况,注意观察α放射源、金靶、半导体探测器的相对位置。

2. 了解电子学系统工作情况,调节放大倍数,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是否正常。

3. 确定散射角的物理位置:从-10°——+10°,每10测一次α粒子计数,找出物理0°。

4. 测量有样品时的散射α粒子计数,并将测量值按同一时间归一化处理。

5. 实验结束,通过放气口对真空室缓慢放气。

6. 以散射角为横坐标,P值为纵坐标作图,并在同一坐标上画出拟合曲线如下

α粒子轰击金箔


13776132255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彭武图答: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

13776132255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彭武图答: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 --- 1937年10月19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

13776132255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什么?
彭武图答: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的大角度散射实验,首次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并据此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在外面环绕的电子所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大小和电子的数目各不相同。

13776132255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彭武图答:AC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α粒子散射实验只发现原子可以再分,但并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结构。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了质子。

13776132255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彭武图答:简介 卢瑟福散射实验是近代物理科学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实验之一。1909年,卢瑟福(Lord Emest Rutherford)和其合作者盖革(H.Geiger)与马斯顿(E.Marsden)所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最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在该模型中,原子核的半径近似为10-13cm,约为原子半径的1/105。卢瑟福散射实验是现代核...

13776132255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判断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
彭武图答: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α粒子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沿③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α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a.故选A.

13776132255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彭武图答:α粒子束轰击金箔 部分的α粒子没有改变运动方向,部分发生了偏转,很少的一部分被反射回来 相对质量极大的原子核周围是围绕旋转的电子

13776132255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什么模型
彭武图答: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1912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由于撞击到了电子发生较大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超过了90°,有的α粒子由于撞上原子核所以偏转方向甚至接近180°...

13776132255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什么?
彭武图答: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研究过程就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在卢瑟福提出其核式原子结构之前,...

13776132255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什么
彭武图答: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又称为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实验或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直线运动的α和β粒子在碰到物质原子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β粒子的散射数目要比α粒子更多,因为β粒子的动量和能量要小得多。如此迅速移动的粒子以其原来的路径穿过了...


(编辑:梁叙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