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以离骚中的一句话写作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1. 以离骚中的一句话写作文

成长——“离骚”很少去心如止水地品读成长的味道。

殊不知,当你侧耳倾听,那对一切都漠不经心的成长便会捕风捉影、粉墨登场。它会轰轰烈烈地在你的情感世界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

在它的眼里,只有那随心所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要一手遮天去强加于你的,恐怕只有缠绵悱恻,心如刀绞了。欲罢不能,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何谓稚嫩?何谓成长?又何谓老当益壮?成长需要付诸的就是这度日如年的心烦意乱、辗转反侧,而待到一切都一波不兴、风平浪静之时换来的也只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风度翩翩、相貌堂堂;白手起家,生拉硬拽出属于自己的家和万事兴的小天地。

便神采飞扬的振臂一呼,自己的一生有了归宿。这样的成长,或许真的是飞黄腾达、六畜兴旺的根本所在,但这样的成长也早已没有了成长的意义。

当然,我所说的不是那种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成长,能做到上述的成长也真的就是大道不违了。

2. 以离骚中的一句话写作文

成长——“离骚”

很少去心如止水地品读成长的味道。

殊不知,当你侧耳倾听,那对一切都漠不经心的成长便会捕风捉影、粉墨登场。它会轰轰烈烈地在你的情感世界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它的眼里,只有那随心所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要一手遮天去强加于你的,恐怕只有缠绵悱恻,心如刀绞了。欲罢不能,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何谓稚嫩?何谓成长?又何谓老当益壮?成长需要付诸的就是这度日如年的心烦意乱、辗转反侧,而待到一切都一波不兴、风平浪静之时换来的也只得是人们梦寐以求的风度翩翩、相貌堂堂;白手起家,生拉硬拽出属于自己的家和万事兴的小天地。便神采飞扬的振臂一呼,自己的一生有了归宿。这样的成长,或许真的是飞黄腾达、六畜兴旺的根本所在,但这样的成长也早已没有了成长的意义。当然,我所说的不是那种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成长,能做到上述的成长也真的就是大道不违了。

3. 以离骚内容的送别作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文字间,我细细品读着你——屈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美玉一般高洁,不受世间一切污浊之物的沾染,相信拥有如此高风亮节的你,必然会向往恬适淡定的生活。你也许愿意与白云清风为伴,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你也许向往与小桥流水同行,居衡门之下,去静品丝竹清音;你也许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当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选择便是归隐山林,做世外闲人。然而,心系国家百姓的你,却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你拥有陶渊明超脱于世的情怀,却不会像他一样一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你具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洁品格,却不会像他一样沉迷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虚度此生。战国年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你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渐渐不堪重负,在这个时刻,又有谁能搀扶你一把?

最终,你只得披发行吟于江畔,挥洒着满腔的热泪,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绝叹息。有人劝你与世推移,,随波逐流,你却用“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维护了你高洁的志向。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我知道你最爱的便是香草,因为你欣赏它的高洁品行,那种不与群芳争艳的超脱,那种不随风而屈的坚韧。而你也如生长在湖畔的一株香草,缓缓地在风中摇曳,一颗露珠在青青的草叶上默默地闪耀,宛如你回望故国时,眼眸中闪烁地晶莹泪光。

4. 以屈原为话题写一篇700字的作文

屈原

屈原虽然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看吧,五月五的粽子和龙舟就是最好的证明。

每每看到古装电视剧,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历史人物形象就浮现在我脑海中,那就是屈原。他爱国爱民的一生让我感动不己。

是爱国者的代表。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怀念着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他四处奔波,联络抗秦,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制止了强秦的扩张。面对小人们的嫉妒和忌恨,他把对楚国的忧愁写成了《离骚》。面对怀王的疏远,他忍辱负重,恢复联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挽救楚国。面对流放,他发出了“我吃苦受屈都不要紧,只恨他们把国家断送了!”的感慨。屈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在听到楚国灭亡的那一刻,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那些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他带着楚国的干净石块,在楚国没被秦兵践踏过的地方,跳入了清清的河水,把他那爱国的身影烙在了我们的心中。

屈原在被排斥和疏远中一次次极力劝说怀王,在没有官职的情况下还为楚国着想,为楚国的未来筹划,或许大家会说,国家大事自有掌权的人操心,屈原这样做是狗捉耗子——多管闲事,太不值得了吧。可是,我认为屈原这样做——值!屈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死,为了楚国的安康而死,为了楚国的安宁而死,为了楚国的和平而死,更是为了楚国的百姓而死呀。

屈原虽然死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看吧,五月五的粽子和龙舟就是最好的证明。

5. 关于《离骚》的文章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

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

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

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 *** ,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掌握。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彩和事件叙写以及情节因素。

因此,对于《离骚》一诗,我们只有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入到它的思想、艺术深处,发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创造。 长诗《离骚》,叙写了诗人自己的某些生平经历,从而说它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现实的描写,在自我形象中渗入了浓重的神话因素。

诗中的构思,具有某些情节性,但也并非是客观的、真实生活经历的叙写,而完全是主观想像的飞腾。这一切都说明长诗《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之作,而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篇自传体的叙事诗。

也就是说我们读长诗《离骚》,特别应该把握的是它的“情”,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以至由此而展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 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确切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

诗人身处战国时期新旧交替的激烈变化时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热爱的祖国,原本是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在群雄并峙之中,曾居于盟主地位,有着统一天下的诸多条件。但自楚悼王变法失败以后,国政受旧贵族的把持,日非一日。

至屈原所生活的怀王时期,由于内政不修,外有强秦压境,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屈原是一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是一位有理想、有远见和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

他出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满怀忠贞之志,企图革新政治,振兴楚国。但他的一片赤忠之心,却得不到理解。

最初他曾一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担任左徒要职,推行新政;谁料正当他忠心耿耿,报效祖国之际,却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谣诼蜂起。“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谗见疏。他怨忿楚王之“数化”,“不寤”;怨忿“党人”之“贪婪”、“工巧”,怨忿“众芳”之“芜秽”、变节、堕落。

最使他感到哀伤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己却被剥夺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祖国濒临险境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有怎样的一种激怨之情啊!于是诗人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就这篇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

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后的抉择。从艺术手法来说,前半部分虽然也有艺术夸张,并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虚写。

掌握了长诗《离骚》这一结构层次,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它的内在逻辑,亦即诗篇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轨迹,以及起伏于全诗中的细微的心理描写。 长诗。




18822005996引用离骚一句话写作文800
常录雯答: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 2《离骚》中的名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4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

18822005996有谁能帮我用高一必修二中《离骚》一文的任意一句话写一篇作文???
常录雯答: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

18822005996亦余心之所善兮写作文
常录雯答:1. 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200字赏析 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

18822005996以离骚中的一句话写作文
常录雯答:成长——“离骚”很少去心如止水地品读成长的味道。殊不知,当你侧耳倾听,那对一切都漠不经心的成长便会捕风捉影、粉墨登场。它会轰轰烈烈地在你的情感世界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在它的眼里,只有那随心所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要一手遮天去强加于你的,恐怕只有缠绵悱恻,心如刀绞...

18822005996以离骚中的一句话写作文
常录雯答:1. 以离骚中的一句话写作文 成长——“离骚”很少去心如止水地品读成长的味道。 殊不知,当你侧耳倾听,那对一切都漠不经心的成长便会捕风捉影、粉墨登场。它会轰轰烈烈地在你的情感世界里兴风作浪,为所欲为。 在它的眼里,只有那随心所欲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而要一手遮天去强加于你的,恐怕只有缠绵...

18822005996国学经典名句,写作必备
常录雯答:作文素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释义: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主题:奋斗、拼搏等 范例: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前路道且阻长,唯有“上下而求索”,才可奔赴远方!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梁启超 释义:比喻不努力前...

18822005996求……!用《离骚》这里面的一句话,写个作文。
常录雯答: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8822005996读读《离骚》中的经典名言,能体会楚辞怎样的独特魅力?
常录雯答:《离骚》是爱国志士屈原抒忧发奋之作。屈原疼痛感自身的治国之道不以楚文王所接纳,他只能悲痛地走开了,去寻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屈原是楚国的办公室皇室,燕国是自己赖以生存依附的中华民族,皇室怎能离开自己的中华民族呢,谓之“离”。离者,丽也,附丽也。东汉争夺,世界各国名流全是怀才觅主,...

18822005996读离骚旳感想大概800字
常录雯答:按照高考作文的逻辑,《离骚》有可能得满分,但更可能只得2、30分。那些因此而落榜的考生,也像屈原一样的怀信侘傺,直到他们妥协。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歌词:“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我想如果屈原听到这首《海阔天空》,一定崩溃了! 如果连我们都能意识到,该妥协的时候就要妥协,否则就会吃大亏...

18822005996写作文的时候怎么引用屈原的诗
常录雯答:4. 学生写作文如何引用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名篇中,就有多处引用诗词。 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的《绝句》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柔和;郝铭鉴为了表达科学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引用了楚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荔枝蜜》中,杨朔仅用“日啖荔枝三百...


(编辑:姬淑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