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评价冯友兰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如何评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说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比胡适进了一步,至少表面上很像个样子,一直到现在,西方人认为中国哲学史,还是以冯友兰所作的为最好,余英时也这样说。但他的讨好,其实是表面的,因为他此书有一讨巧的地方,平常人看不出来。他用的是选录方式,西方人写哲学史大体是用诠释的方式。选录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冯友兰作这本书很狡猾,说好听是很谨慎,所以很能保持一种「学术谨严」的气氛。因为他很少对所引的文献加以解释,他尽量少说自己的话,尽量不做判断,所以读者实在很难猜透他到底对那些文献懂呢?还是不懂?到了他该说话时,他就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若有真正下论断的大关节,则一说便错,由此,我们便可看出他实在不了解。所以很早我就说他这本哲学史是「脓包哲学」,脓包的特性是外皮明亮精光,但不可挑破,挑破便是一团脓,我是一向不欣赏那种书的。这本哲学史大体上卷还象样,主要是他用了他那一点逻辑知识整理了名家,有一点成绩,其它讲儒家、道家都不行。先秦都讲不好,后来魏晋道家、随唐佛学更难讲,他根本是门外汉,于宋明理学更是门外的门外。他以为他懂得朱夫子,但他何曾知道朱夫子是理学家,不是西方的新实在论,他以西方的新实在论来解释朱子,这当然是不相应的。他后来又讲「新理学」,以程朱自居,这都是妄人妄作。《中国哲学史》表面上写得那么严肃,出版时是那么郑重其事,他请金岳霖与陈寅恪来作审查报告。其实金岳霖先生是外行,陈寅恪虽是史学家,并不读哲学,但他的见闻实比冯友兰博洽得多,所以多少也能看出一些问题,只是冯友兰不承认罢了。像陈寅恪这个人也了不起,其考证历史确是当行,但这个人也有其缺点,我称之为「公子型的史学家」,他为人为学带有公子气,公子气有什么不好,我们暂时不去详论它。近代中国史学界颇有成就:例如讲殷周史以王国维为最好,讲秦汉史,以钱宾四先生为最好,随唐史以陈寅恪为最好,宋史尚未见有谁最好,明清史则有孟心史,这都是众所公认的。史学之所以有成,因为他们上了轨道,有当行之客观的了解。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哲学的讨论就未上轨道,像冯友兰的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历代各期哲学核心问题根本未接触到,更遑论有什么有价值的讨论。以如此之书,而不论中西都公认它是一本代表作,这表示这一代的中国人实在太差劲了,不但对不起祖宗,也对不起世界,这真是这一代中国人的耻辱。


又从那个地方可以看出冯友兰对中国思想没了解呢?在纪念熊先生的文集中,有一篇冯友兰的文章,他以九十高龄,平生写那么多书,理应有些心得,谁知他却说:熊十力之新唯识论和老唯识论的争辩是一个老问题的复活──就是说有关这些问题在古代就有人讨论过了,现在他们又拿来讨论而己—我一看,这样说倒是出语惊人!我仔细看他说的是什么老问题的复活,原来冯友兰是指南北朝时代神灭不灭的讨论,我觉得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了。熊先生的《新唯识论》和玄奘《成唯识论》的不同怎么会和神灭不灭扯在一起呢?请问熊先生是主张神灭呢?还是神不灭?而《成唯识论》又是神灭还是不灭?我看两边都安排不上,这种故作惊人的论调实在太差了!神灭不灭的问题重点在那里都不能把握,后来佛学的高度发展更不容易契接得上,故其侃侃而谈者,大体不可信。

第一是纯知识方面:
冯友兰的这部作品梳理了从子学时代开始一直到经学时代结束(康有为为止)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时间跨度虽然大,但是还是主要集中在儒、墨、阴阳、名、道、法六家的思想。如果从纯知识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你的目的是把它当成一部哲学知识百科全书来说,那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至少,你可以通过通读此书,了解了我们虽然很熟知,但是其实并不怎么清楚的中国古代思想。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这句话其实是很肤浅的;你也会知道,佛家对中国古代哲学造成了什么影响;你更会了解,各种电视剧里常说的朱熹也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更会惊奇,原来周敦颐那么厉害,他是理学的开拓者。总而言之,如果你没有什么哲学基础,读这本书可以很好的扩充你的哲学史知识。

第二个层面更深一些,就是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提高你的思辨能力,甚至做到举一反三的话,那就会很困难。首先,你要具有很深的古文功底。我承认我的古文功底很差,所以读此书之时经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得百度去查某些古文字句的意思。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一列出,冯大师就直接开始解释了,而你如果没读懂这句话,后面的解释是完全看不懂的。第二,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哲学著作读起来大多很累,而且枯燥乏味。最后,如果你想真的读透的话,还需要了解西方哲学史。书中也多次提到比如孟子的思想和柏拉图的思想相比等等的东西。所以,东西方比照着来,你会发现共同点其实很多的。

总结一句话,如果你是普通人,建议把它当成知识读本来读,不要过于思考内在的逻辑;如果你有较高的追求,那一定要过古文关,要有一定基础,此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刘东超提要:本文从真实和意义两个层面考察了冯友兰的学术和人格,指出其新理学本体论建构不甚成功,而其人生境界说则基本上成功的。这两种学说都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他受到指责的一些学术活动主要应该归因于那个时代的险恶政治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其个人。 关键词:冯友兰 新理学本体论 人生境界说 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去世十年后的今天仍时不时地出现在学界关注的中心和边缘。这不仅意味着他的学术成就拥有巨大持久的力量,而且表征着他的思想和人格具有较大的问题性。的确,如何认识和评价冯友兰一直是学界议论纷纷的话题,其间的分歧和差异至今仍然大量存在。本文试图通过方法层面的思考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如学界所周知,对于冯友兰评价的分歧意见集中在两个主要问题上:一、的新理学体系?二、的个体人格?第一个问题关涉的是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的哲学成就,第二个问题关涉的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冯友兰的历史评价和道德评判。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相对来说学界对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评价分歧不是太大[1],所以本文只作简单涉及,不再将它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至少应分清两个层面,一是事件真实和文本原义层面,二是事件影响和文本重阐层面。前者解决的是冯友兰自身人格和思想的“真实”问题,后者解决的是他对他人的意义和“可能”问题。说得夸张一些,我们应该分清两个“冯友兰”:一是真实世界中的冯友兰,一是意义世界中的冯友兰。当然,这两个冯友兰绝非截然不同,而是有着极大的重合面,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本文看来,这种理论分疏有助于将许多纷纭的问题说明白。下面从这点方法思考出发对这两个问题分别予以探讨。 一[2]新理学是冯友兰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六年用近十年之功建构的哲学体系,具体阐述在他的“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之中。虽然这六部书涉及到的问题较为广泛,但其核心内容共有两部分——本体论和人生观,前者基本体现在理、气、大全和道体四个概念之中,主要在《新理学》一书中阐述;后者基本体现在人生境界说中,主要在《新原人》一书中阐述 。这里所谓“核心内容”是就一个哲学体系的重心所在及其可能达到的较高学术成就来说,其余部分俱可说围绕这两项内容展开。这样,对新理学体系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对《新理学》本体论和《新原人》人生境界说的评价。下面我们的评价便以这两本书或这两种学说为主,同时兼顾其它各书。 任何一种学说就其文本真实层面的得失成败来说至少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它自身的体系化程度如何[3],即在逻辑严密性和思辩深度广度上所达到的水准;二是它较前人学说增添的崭新且正确的质素有多少,即在形式工具和经验内容上的创新程度。从这两种因素来考察新理学本体论,一个方面会看到它有某些成功和建树,另一方面也会看到它有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从前一个方面来说,新理学本体论引进了一些新的语言表述和逻辑工具。在语言表述上,冯友兰将西方哲学概念和中国哲学概念相互参比对勘,形成了一些新的概念,表面上还是中国哲学概念,但内涵已经有了变化,理、气、道体、性、心、无极、太极等便都是这样的概念。在逻辑工具上,冯友兰有意识地引进一些西方的逻辑知识。比如关于类的逻辑,《新理学》中对于理的一种解释便是从类的角度来论述的[4]。可以说,折中中西古今或说半中半西有古有今是新理学本体论的鲜明哲学创作方向。应该肯定,这一方向的厘定是新理学的成功之处。这也是冯友兰为他那个时代的中国哲学增加的崭新且适中的质素。 另一方面,新理学本体论中存在着某些较为严重的逻辑不自足或失误之处。我们以新理学本体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范畴为例来加以说明。在这一本体论中,理既是事物的本体,又是事物的标准、极限,各种事物之理组成了一个“洁净空阔”的“真际”,和现实中由具体事物所组成的“实际”相对。对世界“真”“实”二际之分是新理学体系最为核心的观点。但是,冯友兰对于理范畴及其特征的证立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下面我们分析这一过程。


17284936379如何评价冯友兰?
卫真尹答:中国近代史上的哲学家,冯友兰绝对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他一辈子研究哲学,一辈子教哲学,一辈子以哲学与世界对话,一辈子从事于哲学研究,他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是中国上世纪最重要的学术经典,对近代和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284936379究竟该如何评价冯友兰?
卫真尹答:冯友兰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他在哲学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但是他在文革期间做了许多错事。助长了黑暗势力的行为。

17284936379作文评价人物--冯友兰1000字
卫真尹答:冯友兰明确反对这两种否认,那么,他的反驳就应该既证明方(理)的客观性,又证明方(理)的独立性,这正是新理学之理的两个重要特征。冯友兰还是通过举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于此仅讨论其中一个语言表达较为明确的例子。冯友兰议道;“我们若将‘这是红色’之判断,‘这是红色’之命题,加以分析,我们即见,我们于作此判...

17284936379如何评价冯友兰
卫真尹答:这不仅意味着他的学术成就拥有巨大持久的力量,而且表征着他的思想和人格具有较大的问题性。的确,如何认识和评价冯友兰一直是学界议论纷纷的话题,其间的分歧和差异至今仍然大量存在。本文试图通过方法层面的思考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就教于诸位方家。如学界所周知,对于冯友兰评价的分歧意见集中在两个主要...

17284936379如何评价冯友兰?
卫真尹答:然而芝生先生以他那奇特的乐观精神和适应能力,不断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忠诚于自己的学术事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走完了人生长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可以说他是晚节善终,大节不亏。作品 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

17284936379如何评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卫真尹答:但他的讨好,其实是表面的,因为他此书有一讨巧的地方,平常人看不出来。他用的是选录方式,西方人写哲学史大体是用诠释的方式。选录方式不是不可以,但冯友兰作这本书很狡猾,说好听是很谨慎,所以很能保持一种「学术谨严」的气氛。因为他很少对所引的文献加以解释,他尽量少说自己的话,尽量不做...

17284936379如何评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卫真尹答:在讲解每个思想的同时,也有其影响和当时大局的观念穿梭于其内,书的整体结构非常明晰。然而,本书中大段大段地引用古代文献而很少加以解释,对于一些观点,甚至近乎整篇都是引用而没有任何批注,指望着读者能够自行理解。对于并未有过较深厚古文基础的人,怕是要一走一扭脚,一步一个坑了。而且,本书...

17284936379如何评价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
卫真尹答:《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也是一部中国学术的超级畅销书。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并且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中国哲学简史》这个译本是英文版流传40年后,在冯友兰的指导下由他的学生涂又光翻译的。

17284936379如何看待冯友兰先生的《贞元六书》?
卫真尹答: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的哲学方法为讨论的主题,就他所使用以讨论中国哲学问题的种种哲学方法,一一检视他的儒学立场与哲学风格,并说明何以他是十分儒家本位的思路。至于这个十分儒家本位的思路算不算是当代新儒家?这就要看当代新儒家这个概念的定义了 ...

17284936379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简介
卫真尹答:在冯友兰这位哲学家心目中,“爱的本体”,生活的本体,早已与他生命的本体融在一处而成为一种永恒,那还会有什么牵挂呢!国学大师冯友兰的社会评价 冯友兰一生勤勉,著述宏富。毕生以复兴中华 传统 文化 、宏扬儒家哲学思想为己任。如果说,冯氏前期(抗战以前)的治学旨趣在于整理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而...


(编辑:空平倩)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