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什么观点缺乏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而探究本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
所以选择D

选D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缺乏了全面的思考的思维。意思就是,考虑事物不能只在片面的方面考虑,要有全局性的角度考虑问题。
比如盲人摸象,不能只看到一个大象的特征,就认为这是完整的大象。


135156986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薄菲界答:正确答案:D

135156986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薄菲界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自毛泽东《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意思是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目光短浅。犯了形而上学错误,因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关于世界本原即世界是什么的认识,题干未讲世界的本原和本质问题,故与...

135156986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薄菲界答:D这是2001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135156986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薄菲界答:这是一种比喻,比喻为局部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及本质。

135156986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什么观点缺乏了思维的什么特...
薄菲界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缺乏了全面的思考的思维。意思就是,考虑事物不能只在片面的方面考虑,要有全局性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盲人摸象,不能只看到一个大象的特征,就认为这是完整的大象。

1351569861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薄菲界答: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而探究本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也叫玄学。所以选择D ...

13515698614下列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薄菲界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眼光短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B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与题干表述的哲理相同。A项,“城门...

13515698614帮我添歇后语
薄菲界答:八十岁学吹打——上气接不了下气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满招损,谦受益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13515698614形容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实质的成语
薄菲界答: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盲人摸象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目光如豆

13515698614下列说法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寓意相一致的是( )
薄菲界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目光短浅。[br][/br]A项错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B项正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C项错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编辑:仲和购)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